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總體判斷與預測本報告數據無特殊說明來源于國際統計局、OECD數據庫和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數據庫。

2010年,在“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慣性釋放”、“外部環境恢復性改善”、“消費高位運行”以及“市場型需求上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步入了穩定復蘇的軌道之中,呈現出“GDP增速高位回穩”、“泡沫蔓延與物價水平逐季提升”、“就業形勢逆轉”、“外需在回落中常態化”等超預期的局面。

1)從動態趨勢角度來看,雖然由于“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房產新政的持續加碼”、“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清理”、“結構性調整的力度加強”以及“中國存貨周期與發達國家存貨周期的同步高點回調”、“歐美發達經濟體復蘇動力減弱”以及“基數效應”等因素,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呈現出“前高后低”的特征,但各指標的回落幅度大大低于預期,宏觀經濟趨穩的力量全面顯現,經濟復蘇的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2)在實體經濟依然持續復蘇、還沒有步入高漲階段時,“泡沫蔓延”所觸發的物價水平持續攀升宣告了中國提前進入“防通貨膨脹”的調控時期。

3)貨幣政策雖然開始轉向,但流動性過剩依然嚴峻,在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還沒有得到完全根治的同時,流動性轉移與釋放直接引發了農產品在“資金炒作”、“部分農產品供求惡化”、“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等多元因素作用下的全面上揚,泡沫的蔓延給國民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沖擊。

4)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發生了巨大轉換——市場型需求啟動開始部分彌補刺激性政策的退出、出口和消費的高位運行彌補了投資下滑的缺口、中西部增速持續提升彌補了東部增長的疲軟、房地產投資的持續高漲填補了制造業和基礎建設投資的下滑,從而導致了中國宏觀經濟2011年出現“增長動力機制轉換”、“增長超預期回穩”與“增長極多元化”的局面。

5)“農民工失業”快速向“民工荒”、“工人罷工事件的爆發”、“外資企業工資的快速上漲”的轉變,說明中國勞動力市場出現結構性拐點變化。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不僅宣告了中國農民工工資形成機制從傳統的“生存成本定價法”轉向“市場型勞資談判法”,更為重要的是它將宣告中國市場導向型結構調整的全面開啟。

2011年一方面延續了2010年經濟運行的邏輯,另一方面,也加入了貨幣政策全面轉向、外部環境變異以及“十二五”規劃啟動等新的因素,這決定了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是“復雜但卻平穩”的一年。

1)政府將高舉“防通脹”的大旗,“流動性回收”將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核心。這將主導2011中國宏觀經濟的下行力量。

2)房地產政策的持續和進一步加碼,將使房地產銷售、房地產投資以及房地產價格出現實質性調整,房地產短期“軟著陸”可能誘發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力量的強化。

3)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動力進一步放緩、失業率居高不下、貿易不平衡持續等原因將使中國外部環境惡化,貿易沖突、匯率沖突以及貨幣沖突將上新臺階,進而加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出現“出口回落”、“匯率波動”、“資本大進大出”的局面。同時,貿易政策、匯率政策以及貨幣政策將面臨新的挑戰。在升值預期和國際資本異動的沖擊下,中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再次出現嚴重沖突,發達國家的通貨緊縮預期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大大限制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空間。

4)但是,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新規劃中所孕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振興計劃”、“區域發展規劃”、“民生工程”、“收入倍增計劃”與新的消費刺激政策等內容將帶來強烈的宏觀刺激效應,有效對沖上述下行壓力。

5)城市化的加速、“高鐵時代”的到來、“收入—消費”臺階效應等中期力量的釋放,將成為2010年宏觀經濟穩定的支撐力量。

本報告基于上述各種判斷,設定以下主要外生參數:(1)2011年中央財政預算赤字為4750億元;(2)2011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兌換率為6.40:1。依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模型,分年度預測2010年與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其主要指標預測結果如下(見表1):

1)2010年全年GDP增長達到10.1%,比2009年提高1個百分點,宏觀經濟較2009年出現明顯的回升。導致這種局面的核心力量在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速分別提高了1.4和0.6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占GDP比重比2009年同期提高了1個百分點,比2003年提高了2.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重返危機前的重工業驅動模式。從動態變化來看,2010年GDP增速逐季回落,第四季度增速較第一季度增速回落2.9個百分點,達到9%。

這種回落趨勢將延續到2011年第2季度,2011年第3季度經濟將出現回升,估計全年GDP增速將達到9.6%,呈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

2)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3.1%,名義增速比2009年回落了7個百分點,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跌破50%,僅為44.6%。

2011年在多重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固定投資增速將進一步回落,全年增速僅為22.5%。

3)201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名義增速達到18.3%,較2009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扣除價格的因素,實際增速較2009年略有下降,但在GDP增長中的貢獻率首次超過投資,達到55.4%。

2011年在各種刺激性政策、收入水平調整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作用下,消費將保持較高的增速,名義增速將達到17.8%,實際增速與2010年相當,增長貢獻率將再次超過投資,中國開始步入“消費拉動時代”。

4)2010年貿易總額大幅度提升,較2009年增長了32.4%,其中進口增速為36.1%,出口增速為29.3%。貿易順差總額為1846億美元,比2009年減少了5.9%,考慮價格因素,外需對于GDP增長的核算貢獻為0,改變了2009年負貢獻率的局面。

由于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動力減緩、貿易沖突和匯率沖突加劇等原因,2011年中國貿易總額增速出現回落,僅為22.4%,比2010年下滑了10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速為21.8%,進口增速為25.6%,貿易順差為1811億美元,比2010年減少了1.9%,中國貿易開始在常態化的基礎上進入“外部再平衡調整時期”。

5)由于信貸慣性的作用,2010年全年信貸總額將突破7.5萬億元,M1增速為19.3%,M2增速為18.1%,比計劃調控的水平略高,流動性依然保持較為寬裕的狀態。

2011年是“流動性回收年”,信貸投放將保持在7萬億~7.5萬億元,M1、M2在2011年的增速將進一步回落,逐步實現常態化,預計為16.9%和17%。

6)2010年,在經濟反彈、產能過剩、價格翹尾、流動性依然充裕、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回升與個別農產品供求惡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年物價水平較大的提升,全年CPI估計為3.2%,GDP平減指數為3.7%,比2009年分別提高了3.9個百分點和6.1個百分點。

2011年由于貨幣政策的調控與宏觀景氣的回落,物價水平將出現小幅回落,CPI為3.0%,未來3%左右的CPI增速很可能常態化、中期化。但是,中國并不存在“滯脹”的問題。產出缺口等指標表明,2010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及其絕對水平基本與其潛在產出水平相當,中國宏觀經濟依然處于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的運行軌道之中(見表1)。

表1 2010年與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指標預測

預測日期:2010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艺| 平乡县| 阳春市| 金川县| 衡阳县| 缙云县| 宽甸| 施秉县| 营口市| 湖北省| 昌江| 滨州市| 麦盖提县| 汝南县| 特克斯县| 永嘉县| 从化市| 阿克陶县| 修水县| 大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济源市| 郧西县| 夏邑县| 盐亭县| 左云县| 林西县| 城市| 合水县| 海南省| 凤冈县| 昌宁县| 青州市| 泗洪县| 武强县| 柯坪县| 沛县| 卢龙县| 西吉县| 洪江市|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