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霹靂大醫:李可
- 張存悌 卓同年編著
- 830字
- 2019-12-25 18:45:23
三、足心如焚例同浮陽外越
在“談中醫養生”中,李可“告訴大家一個經驗,有好多的病人,大概有一百例以上,就是每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們的腳必須放在冰上才能睡覺,這種情況好像是熱得厲害,其實是虛陽外越。這個四逆湯把陽氣回到下焦,這個自然好,好的非常快,就用兩三副藥。”
闡釋其病機為“陽不統陰,致下焦陰火沸騰,例同浮陽外越”“涌泉為足少陰腎經井穴,為腎氣之所出,今下焦陽衰,不能統攝腎陰,而致陰火沸騰,足心熱如火焚。是宜補火之原,真火旺,陰火自安”。(《李可經驗專輯》)
如治劉某,女,33歲。足心發熱7年,日夜不休,日輕夜重。自覺涌泉穴處呼呼往外冒火。不論冬夏,夜臥必將腳伸出被外,始能入睡。多次服滋陰降火補腎之劑不效。診見面色嫩紅,艷若桃李,此陽浮于上顯然。脈細數,小便清長,飲一溲一。脘腹冷感,胃納不佳,稍進涼食則覺酸腐不適,雙膝獨冷。
認為此癥乃陰陽衰盛之變引起,陽氣一衰,火不生土,胃中水谷便無由蒸化,故見納少化艱;人身津液賴此火之溫煦,始能蒸騰于上,敷布上下;此火一衰,氣化便弱,津液不能升騰,故口干;涌泉為足少陰腎經井穴,為腎氣之所出。今下焦陽衰,不能統攝腎陰,而致陰火沸騰,足心熱如火焚。宜補火之原,真火一旺,陰火自安,處方:炙甘草60g,干姜、附子各30g,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2次分服,3劑。藥后熱勢頓減,雙膝冷感消失。自訴多年來從未有如此舒適過,且食納亦增。(《李可經驗專輯》)
按:足心發熱如焚一癥確實屬于浮陽外越之一種表現。此癥更確切些說,應稱為“虛陽下陷”。張景岳把陰火的來源和走向說得非常清楚,有“一源三歧”之論——根源是一個,腎陽不足;三歧就是往上、往外、往下三條路徑,各有其名:“陽虛之火有三,曰上、中、下者是也。一曰陽戴于上,而見于頭面咽喉之間者,此其上雖熱而下則寒,所謂無根之火也;二曰陽浮于外,而發熱于皮膚肌肉之間者,此外雖熱內則寒,所謂格陽之火也;三曰陽陷于下,而見便溺二陰之間者,此其下雖熱而中則寒,所謂失位之火也。”(《景岳全書·論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