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逆流挽舟治瀉痢

泄瀉、痢疾注意伏邪之治,是李可有關伏邪理論的重要體現。清代喻嘉言首創逆流挽舟法治瀉痢夾表之證,他認為:“邪從里陷,仍當使邪由里而出表……以故下痢必從汗解,先解其外,后安其內……外邪但從里去,不死不休!故雖百日之久,仍用逆挽之法,引邪出之于外,死證可活,危證可安。經治千人,成效歷歷可記。”(《醫門法律·痢疾門》)在痢疾的治療上另出樞機,獨辟蹊徑,并創“逆流挽舟法”,倡用人參敗毒散,治療外感夾濕型痢疾以及過用苦寒攻下,致表邪內陷而成的誤治壞病,皆有卓效。李可是在臨床中認識到這一方法的:

曾治王某,男,23歲,患痢經年不愈。自1979年2月起,每隔月余即暴痢1次,稍加調治即愈,但其周期性發作不能根治,用蒲老休息痢驗方亦無效。苦苦思索,不得其要。燈下夜讀,于《醫門法律·痢疾門》見喻氏對外感夾濕型痢疾,用“逆流挽舟法”屢起大癥,大受啟迪。因思寒濕外襲,乃此癥之來路,患者屢屢訴說肩背沉困,便是太陽表氣閉阻之明證。初治失表,過用攻下,致邪深陷入里,遂成痼疾。證情與喻氏所論相合,其周期性發病,便是新感引動伏邪,正虛無力鼓邪外達。若再攻下,便是“外邪但從里去,不死不休”。病機既明,自當因勢利導,用逆挽之法,引深陷入里之邪從表透出。唯其久痢陰分已傷,加生山藥100g,煎湯代水煮藥,熱服取微汗:紅參(另燉)、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炙草各10g,云苓15g,薄荷5g后下,鮮生姜3片,2劑。上方服后,周身得微汗,其多年之偏頭不汗亦愈,每飯時頭面肩背亦得微汗,伏邪盡透,痢止,其肩背如壓一石磨之沉困感從此消失,經年久痢竟獲治愈。赴山醫二院復查,全消化道造影,直腸鏡檢,息肉亦已消失。追訪10年未發。

吳某,女,41歲。患痢12日不愈,曾輸液4日,服白頭翁湯3劑、潔古芍藥湯5劑不效。反增嘔逆噤口,脘痛嘔酸,脈沉緊,苔白厚膩。追向病史,知患者半月前曾患重感冒,惡寒無汗,周身關節、肌肉酸疼,嘔逆頭眩,明是寒濕外襲,濕濁中阻,而醫者誤作伏暑投銀翹湯大劑,之后變痢,又迭進清熱解毒治痢套方,終致臥床不起。此癥標本俱寒,誤投寒涼,損傷正氣,致外邪深陷入里,敗癥已成。姑用逆挽法扶正托透,投人參敗毒散,更加附子、干姜振衰頹之腎陽,日夜連服2劑,3小時1次。服第1次,頭部見微汗,服第2次遍身見潤汗。深陷入里之邪,得以外透,其癥遂愈。次日到病家探訪,唯覺怠惰思睡而已,調理而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抚松县| 江华| 互助| 衡水市| 库伦旗| 江陵县| 靖西县| 东方市| 扶绥县| 南安市| 永吉县| 洪江市| 梨树县| 万宁市| 怀安县| 从江县| 宜川县| 临武县| 云龙县| 旌德县| 孙吴县| 普兰店市| 什邡市| 松阳县| 广宗县| 德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和政县| 磴口县| 开平市| 嘉定区| 吕梁市| 涡阳县| 桐庐县| 伊春市| 新巴尔虎左旗| 松阳县| 桓台县| 高碑店市|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