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師學藝:高風亮節,諄諄善誘
1983年初我畢業留校分配到廣西中醫學院二附院(現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婦產科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常到班老出診的壯醫門診部、中華路門診部看望老師。看到門庭若市的門診和班老繁忙的身影,我非常希望能到老師身邊學習,苦于沒有機會,只有通過閱讀老師的文章和著作在臨床實踐中摸索。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7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全國中醫藥科技進步工作會議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朱杰宣布了人事部、衛生部和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采取緊急措施做好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決定》,全國將擬選500名老中醫藥專家為指導老師,每人配備1~2名學術繼承人。班老作為廣西8名名老中醫指導老師之一,代表廣西到北京參加拜師大會。為了廣西的中醫藥事業,他不顧70歲高齡毅然承擔了帶教3名學術繼承人的重任,我是他選出的學術繼承人之一。得知此消息,我欣喜若狂,終于能再次跟班老學習了!但文件要求每位專家只帶1~2名繼承人,而且繼承人的條件是優秀的中青年主治醫師,受聘3年以上,年齡35~50歲,從事本專業工作15~20年。我當時的年齡、主治醫師年限、從醫年限均未能達標。我擔心失去這次寶貴的跟師機會,夜不能眠,趕到班老家,懇求他一定要收我為徒,我的條件雖然達不到國家的要求,但只要他同意帶我,我愿意停薪留職做個旁聽生。班老被我的誠意感動,他當即向區人事廳、衛生廳打了一個報告,“據我區目前情況,大多數老中醫只選繼承人1名,與其他省區相比已有望塵莫及之感!我的意見,是從廣西中醫事業著想,請領導研究解決。”并親自把報告交到了衛生廳領導處。經過班老的努力,我作為廣西區級特批的學術繼承人得以順利從師。我感謝導師,更感謝衛生廳有關領導給了我這次寶貴的機會!
1990年12月7日下午,廣西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拜師大會在區人民政府禮堂隆重舉行,以班秀文教授為首的8名指導老師和12名學術繼承人及自治區有關領導、各地市衛生局局長、中醫院院長及區內各衛生單位代表近600人參加了這次中醫盛會。那天班老作為導師代表在大會上的表態,我迄今依然記憶猶新:“要把自己一輩子積累下來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毫不保留地傳給徒弟,自己的子女可以不帶,但一定要為廣西中醫事業培養合格的中醫藥人才,為振興廣西中醫藥事業做出貢獻!”會后班老當即召集我們三名弟子制訂學習計劃,即日便開始了跟師應診。事后當我得知班老的女兒是中醫婦科主治醫師,跟師條件達標并享有優先權卻未能從師后,我為班老高風亮節、無私且偉大的人格而感動,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絕不辜負班老的培養和期望。
忘不了三年跟師的日日夜夜,我們每天上午跟隨班老在中醫學院壯醫門診部、中華門診部、瑞康醫院門診部應診。那時班老的患者很多,未到上班時間桌面早已排列了幾十本病歷,還有很多外地趕來的患者。我們首先問診記錄病史,再拿給導師診療開方,碰到好的病案和導師用藥奇特之處,我們做好筆記,下班后再歸納整理。一個月下來,筆記記了滿滿一本,每天都過得緊張而充實,都有新的感悟和收獲。在跟師的日子里,我看到許多疑難雜病患者經班老治愈,不僅有婦科,還有內科、男科、兒科的患者。記得有一位桂林來的患者,月經不調已3年,每次月經量多如崩,甚至暈厥,結婚3年尚無子嗣。患者求子心切,到處求醫未果,說到傷心之處她嚎啕大哭。班老很同情她的遭遇,好言安慰她,并精心為她制定治療方案,不到兩個月她就如愿受孕。每周班老還抽出2個下午給我們授課,解疑答難。他教導我們要努力學習,全面發展,要勤于實踐,做到“能講”“能寫”“能做”。能講就是重視經典理論的學習和積累,不僅要學識淵博,更能深入淺出,講學授課;能寫就是總結學習心得體會,在病案、學術論文、著作上苦下功夫,多寫文章,提高學術水平;能做就是工作認真負責,做好臨床工作,提高業務技能。班老當年語重心長的教誨,至今仍回繞耳畔,激勵、鞭策著我不斷學習,勇攀高峰。
在班老的親切教誨、耳濡目染下,我系統地繼承、整理了班老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在全面繼承的基礎上,結合西醫之長,以婦科痛證、不孕、癥瘕等婦科疑難雜病為主攻方向,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創新,療效顯著,贏得了許多患者的尊重和愛戴,每天出診門庭若市。2003年,我被評為廣西首屆名中醫;2007年被評為全國百名杰出女中醫師。整理出版了班老學術經驗專著《班秀文》《班秀文學術經驗集成》等書。因繼承整理名老中醫經驗成績顯著,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全國首屆傳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