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薪火相傳:嘔心瀝血,造福千秋

班老1919年元月出生于廣西隆安縣雁江長安村那料屯一個農民家庭,祖父是當地頗有名望的骨傷科醫生。班老6歲時常跟隨祖父上山采藥,在祖父的熏陶和影響下,他從小就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幸的是,7歲那年,家庭突變,祖父和父親患了急性熱病,在一個月內相繼離世,從此家境貧窮,生活艱難,他也淪為了放牛娃。后來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12歲才開始上學,結束了牧童生涯。在校學習期間,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享受免交學費的待遇。1937年秋,他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廣西省立南寧醫藥研究所(本科)。懷揣母親給的7枚銅板,他穿爛了五雙草鞋徒步來到南寧上學,從此步入醫林。1940年秋班老畢業分配到廣西桂西山區凌云縣平私醫務所當所長兼醫師,當時診所經費有限,缺醫少藥,班老用自己學到的醫藥知識為群眾防病治病。他堅持用針灸和中藥、壯藥治療,不僅能治療一般的常見病、慢性病,還能治療急性傳染病,如瘧疾、痢疾、回歸熱等。有感于當地壯族婦女忍辱負重,辛苦勞作,還飽受經帶之疾,他開始注重婦女疾病的研究和診治,救人無數。由于當時國民黨政府不重視中醫和山區的醫療衛生工作,班老的醫術和抱負無法施展,最后他憤然辭去那個年代所謂的“公職”,在果德縣(現平果縣)縣城懸壺開業,不久就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25歲的他即當選為果德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新中國成立后,針對廣西山區瘧疾頻發的現狀,他被保送到廣西省立醫學院中南抗瘧人員訓練班學習,在那里他認真學習了許多西醫的基礎知識,為將來中西醫匯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2年9月,他被分配到廣西民族衛生工作隊當醫生,深入到廣西的壯鄉苗寨,為少數民族防病治病。由于當時工作流動性大,只能攜帶部分常用藥,在交通閉塞、藥品稀缺的山鄉,如遇到復雜、疑難的病癥,他的針灸和中藥特長就能得到很好的發揮。1953年春,隆安縣一個偏僻的山村流行回歸熱,他隨工作隊火速趕到,用針灸和中藥挽救了幾十戶瀕臨死亡的山民的生命。1955年,他被選調至百色地區人民醫院,負責籌辦中醫科及治療工作。因工作出色,1957年他調到廣西中醫藥大學的前身—廣西省立醫藥研究所從事教學和臨床工作。

班老多年來不遺余力地致力于中醫事業,為繼承和發展中醫學含辛茹苦,為培養和造就中醫人才嘔心瀝血。他重視經典原著的學習,認為中醫之學貴在實踐,只有將中醫經典精髓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靈活運用,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如六經辨證是中醫經典原著《傷寒論》的核心,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經絡病變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常,婦女的經、帶、胎、產諸癥均可在經絡的互相傳變過程中反映出來,《傷寒論》中辨證、立法、選方不僅適合于外感病,也同樣適用于婦科治療。1982年班老在國內創造性地把六經辨證應用于婦科領域,將《傷寒論》在婦科領域的應用向前推進了一步。

班老理論淵博,經驗豐富,技術全面,對內、婦、兒科均擅長,在婦科造詣尤深。他繼承了《內經》中婦人“有余于氣,不足于血”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學術觀點:婦女病的治療,既要著眼于陰血的濡養,又要考慮到陽氣的溫煦,務必做到“治血不忘氣,調氣須及血”,立法處方,以甘平或甘溫為主,蓋甘能生血養營,溫則生發通行,從而使血氣調和,陰陽平衡。班老專著《班秀文婦科醫論醫案選》《婦科奇難病論治》《班秀文臨床經驗輯要》,是其數十年理論與實踐的結晶,為中醫婦科學的發展創新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班老在中醫藥學辛勤耕耘的同時,還積極投入民族醫藥—壯族醫藥的發掘整理工作中。早年在壯族地區行醫期間,他就注意收集整理,汲取壯醫藥精華,應用到臨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4年6月,他出任廣西中醫學院壯醫研究室主任,直接指導壯醫門診部的籌建和治療工作;1985年9月,招收第一批攻讀壯族醫藥史研究生,為壯醫藥研究和教育奠定了基礎,是現代壯醫藥理論研究的奠基者。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在壯醫藥理論研究、診療方法,以及壯藥開發、應用推廣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班老不僅學術精湛,醫技神奇,且醫德高尚,體察民疾。他白天忙于教學,晚上為慕名上門求診的患者義務看病,三十多年來,找他晚上看病的患者數不勝數。對于來診患者,不論地位高低、貧賤富貴,他都一視同仁,熱情隨和,寬厚善良,多年來經他治愈的患者難以計數,僅在家看病的病案就有二十余本。還有大量全國各地患者求醫問診的來信,他總是在百忙之中抽空閱讀,辨證處方,迅即回信,得到回信的患者照方治療效果滿意,“神醫”的美名譽滿邕城。即使在2003年3月病重住院,他出院后仍然堅持邊治療邊為上門求醫的患者口述方藥,直到2004年4月病危再次入院。記得在班老的病榻前,我看到他老人家四肢不能活動,面部失去光澤,他用盡力氣也發不出一個完整的聲音,可眼睛卻飽含著淚水,我在他的眼睛里讀到了無奈和遺憾,他還有太多的事沒有做完,太多的患者需要他去診治。十年來,他以頑強的斗志和毅力配合治療,在家屬的悉心照顧下,與病魔做斗爭。在度過了3650個艱難的日日夜夜后,最終乘鶴仙去。

“有緣拜師尊,終身父女情。三載春風雨,師恩似海深。”這是我在出師前回贈恩師的拙句。恩師鼓勵我的詞句“學貴于精,業在于勤”“梅樹開花不畏寒,茫茫沙漠有綠洲”“他山之石可攻玉,學無捷徑貴專心”“為醫之道德為本,平凡之中不平凡”時刻回蕩在耳邊。憶往昔,心潮澎湃,展未來,中醫事業前程似錦,八桂名醫后繼有人。我為今生能成為班老的弟子而感到幸福和自豪。大德仙逝,音容宛在,師恩如山,無以為報。作為他的學術繼承人,唯有將恩師的學術經驗發揚光大,薪火相傳,造福患者,完成他老人家的遺愿,以慰恩師在天之靈。

一代宗師班秀文教授,千古流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博罗县| 乌审旗| 鄄城县| 大城县| 弥渡县| 拜城县| 繁昌县| 额敏县| 乌海市| 汉阴县| 石首市| 伊宁县| 浠水县| 岚皋县| 广州市| 岚皋县| 广西| 呈贡县| 木兰县| 衡东县| 沂南县| 南岸区| 新宁县| 茂名市| 镇安县| 辛集市| 浏阳市| 赣榆县| 陇川县| 万宁市| 金坛市| 徐汇区| 高尔夫| 济阳县| 吉林省| 黄大仙区| 河南省| 鲜城| 茂名市|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