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采購全流程風險控制與合規作者名: 宮迅偉本章字數: 1388字更新時間: 2019-12-24 18:40:15
一、居安思危:培育風險意識與敬畏之心
【引入案例】缺失風險意識,假藥致人死亡
某制藥有限公司用帶強烈毒性的“二甘醇”充當“丙二醇”生產出帶有毒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經過重重貌似嚴密的質量審查關卡后流向市場,65名患者注射后,致13人死亡。該廠的采購員、化驗室主任、主管采購的副總、主管生產技術的副總以及總經理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三位老總獲刑。
有毒的二甘醇進入該藥廠,第一道關卡應該由采購員負責,按照該廠的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而制定的采購制度規定,負責物料采購的采購員應對新的原材料供應商進行實地考察,并要求供貨方提供樣品進行檢驗,以防范質量風險的產生。實際上是如何做的呢?
在法庭上,該采購員說:我向分管采購的副總請示去現場考察的事,但領導說現在通信發達,電話聯系就行了。我只覺得質量不合規的最嚴重后果就是消費者被騙、影響生產,但致人死亡這種后果我做夢也沒想到。
而采購副總詭辯道:“丙二醇只是制藥的一種小小的輔助材料,只有大宗的和重要的原材料才有必要進行考察?!彼踔猎诜ㄍド媳扔髡f:“消費者買豬肉,也一定要去豬場考察,看看那頭豬嗎?”
按照國家規定,供應商應該提供相關資質證書和檢驗證書。采購員說:“供貨商寄給我廠的都是復印件,這些復印件看不出有什么問題。而且我覺得貨到廠里還要通過檢驗,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敝劣诤竺鏅z驗環節的問題,在此不做詳述。
藥品的質量問題是“人命關天”的大問題,也關系到藥廠的生死存亡。對于這樣一個重大風險,采購員和采購副總作為風險的源頭部門,頭腦中竟然沒有風險這根“弦”,采購責任心嚴重缺位,最終帶來“人死、廠關、坐牢獄”的惡果。
資料來源:摘自高立法著的《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實務》。
風險意識與敬畏之心的缺乏,往往會帶來可怕的后果。以前從未發生過或者沒見到過,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忽視它,風險事件往往就是這么產生的。在實踐中,有以下幾種常見的風險意識缺失的情況。
(一)不知道有風險
不具備識別風險的知識與能力,從而“看不見”風險。例如:
● 不清楚合同成立的條件,與不具備主體資格的對象簽訂了合同。
● 開展全球尋源時,由于不了解當地法律與政策,忽略了隱性成本。
● 與另一家企業進行聯合采購,一不小心造成了壟斷行為。
針對不知道有風險的情況,首先企業要有明確的指引和規范,其次是要加強培訓,讓其具備相應的知識與能力,避免由于制度不清晰、培訓不到位導致悲劇的發生。
(二)知道但是不重視
有句俗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知道政策是什么,但是總會有人為了各種目的,千方百計地鉆制度的空子,找流程的漏洞,做一些違規的事情。敬畏之心的缺乏,往往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后果。例如:
● 由于采購時未對插座的品質進行嚴格地把關,導致人員的觸電傷亡。
● 知道廠房不可以抽煙,但是抵擋不住煙癮,最終一根煙點燃了工廠。
● 知道供應商沒有相應資質,但由于價格低廉而購買,本是安全環保產品卻出了事故。
之所以不重視,很大原因是不清楚風險帶來的嚴重后果。針對重點的風險與合規領域,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領域,要有明確的紅線要求,并且高層要重視。
(三)明知故犯
為了獲得不正當的利益而明知故犯。例如,進口時擅自改寫海關編碼,美其名曰“合理避稅”;再如,由于獲得了供應商的好處,向供應商透露了采購的底價。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針對明知故犯的情況,企業要有違法必究的決心,確保言行一致,讓冒險者知道違規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