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你的領導力:從“管人”到“管全局”的突破
- 彭飛
- 2205字
- 2019-12-20 10:20:27
02 領導者可以隨心所欲
在一項針對中小企業員工的調查中,調查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什么樣的老板讓你感覺最難以忍受?”結果顯示,67%的回答者選擇了“隨心所欲”。但對于這一結果,很多領導者卻并不認同,他們的看法是:“我自己的企業,為什么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此,這些領導者經常會按照個人喜惡來管理企業運行、改變決策方向,這不但讓下屬員工感到無所適從,也導致整個企業文化的發展停步不前。
成功的企業領導,在邁進的每一步中,都有著對現實的冷靜觀察和對未來的科學預測。相反,失敗的領導人卻很少真正思考,后者總是隨心所欲作出決定,這種“隨心所欲”可以說是領導力低下的原因所在。
那些喜歡隨便作出決定的領導者,經常“拍腦袋”來改變企業,他們想要怎么干就會怎么干,除了眼前利益和沖動之外,他們并沒有為領導力的踐行來制定預測范圍和執行坐標;他們通常也不會為相關工作制定明確評價標準。
舉例來說,當這種領導者評估員工具體表現時,就很容易因為標準不斷變化而顯得隨意。在這種隨意性之下,員工會習慣性地來試探領導者的言行特點,從而限制或者引導老板。
某部門的預算金額為20萬元,但實際使用的費用為19萬元,該部門經理會根據對老板的了解,斬釘截鐵地在會議上宣稱:“我的部門為公司節省了十萬元。”因為他知道這會得到領導者的高度評價。如果在同樣的項目中,該部門實際上花費了21萬元,經理還是會設法獲得同樣好評,他會聲稱自己已經盡力將超支壓低了,壓縮在預算方案的10%中。
上面這樣的事情,在許多企業中頻繁發生,造成許多員工心有不滿。究其原因并不復雜,在于這些企業的領導者無論做出怎樣的評價,都更多來自于個人的第一感覺,甚至是沖動。領導界定是非功過的標準十分模糊,從而給一些人以可趁之機,但卻對更多員工帶來無所適從的麻煩。
身為領導,在帶領員工前進時,千萬不要只采信個人內心的感覺,必須中立客觀,防止主觀化的錯誤傾向,更不能陷入盲目性的誤區。
1994年,三株公司憑借其生產的“三株口服液”在保健品市場上異軍突起,到1996年,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0.6億元,上繳利潤8.2億元。
在新華社的一次年會上,該公司總裁吳炳新宣讀了《爭做中國第一納稅人》的報告,提出到20世紀末,三株要完成銷售收入900億—100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納稅人。
在這樣的目標下,三株開啟超常規發展模式。
1997年一口氣兼并了20多個制藥廠,員工達到10萬多人。最終,由于盲目擴大等原因,三株公司陷入了全面危機。
三株公司的教訓說明,領導者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功,都不能未經過深思熟慮和精準的調查研究就進行決策。尤其在中小企業中,企業的創業者、所有者、領導者往往是同一個人,董事會并沒有發揮真正作用,甚至根本沒有股權結構。因此,當老板發號施令的時候,下屬員工也會“聰明”地選擇服從,他們會認為“我已經盡責,反正企業是你的”。此時,領導者如果還是采取急躁的、模糊的決策,公司的風險值就會增加。
動輒“任性”的領導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富有經驗的企業領導,都能夠理智對待自身角色。他們雖然也追求“隨心所欲”,但他們知道,領導力是多么重要,只是無法做到孔子口中的“不逾矩”。
任何企業的有序運行,都源自于各部門在明確規章制度下的協調合作,而領導者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第一,為權力運行樹立客觀、公正的標準。
明智的領導者會看清權力運行途徑上有可能出現的誤區,尤其避免出現下面的四種隨意性危險。

圖1-4 領導者的四個誤區
(1)對事實做不出正確的判斷,而是將虛假或片面的信息作為客觀事實;(2)看不清市場或政策的變化,盲目相信個人經驗,認定自身判斷永遠正確,結果導致領導決策不斷出現問題;(3)盲目相信“領跑企業”的決策,跟隨他人步伐人云亦云,結果落后于市場變化,最后的優勢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
(4)只信賴對某個問題曾經正確解決的模式,誤以為單一模式能夠完美地應對企業發展中的所有問題。
第二,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現代企業內的分工極為細致,雖然這能夠顯著提高工作效率,但隨之而來的也包括了信息不夠暢通的問題。作為企業的最高領導者,其個人雖然可以直接管理各個部門,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種普遍的“公司病”,很容易導致老板拍板的決策計劃只符合某個部門的實際狀況,卻違背其他部門布局計劃。
領導者不妨考慮建立高層為主的決策智囊團,讓不同部門信息都可以通過智囊團提交匯總給自己,從而充分了解不同部門的情況,客觀推向某個設想是否符合整體實際情況,確保得到行之有效的一致的執行。身處智囊團中,不同部門的負責人也不再只是被動和片面地去向領導提交情況,在這樣的平臺上,他們可以積極參與戰略規劃、分享思路方案,提出個人的看法和建議,為杜絕領導人隨意性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不應盲目追求熱點。
在現代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企業是否能夠及時把握好市場的機遇、準確選擇好擴張方向,決定著企業未來命運的發展情況。但許多企業的領導者過度在意對機遇的捕捉,又容易陷入盲目追隨市場熱點的誤區。其具體表現為,一旦領導者個人關注到所謂熱點之后,就會動員整個企業的力量進入該領域,但在此之前,卻忽視了充分的市場調查。
實際上,企業領導者在制定決策時,很有可能只看到選擇某個熱點的效益,卻忽視了其背后隱藏的壓力和風險。他們還有可能只看到企業本身優勢,卻忽略自身存在的劣勢。為了預防此類問題,領導者必須更加理性,把握好市場熱點出現的時間點,分析其從出現到消退的過程,理性地抓住節奏來制定決策。這樣,才能做出更加科學的領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