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時間,就管理好了人生
前幾年,有一段視頻爆紅網絡,紅了清華大學的學霸馬冬晗。這位學霸在校期間多門功課超過95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那排得像馬蜂窩一般密集的時間表。網友們不禁感嘆,“大明星也未必有她忙”、“我可能上了個假學”等等。
我當初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也被嚇到了,然后決定也照這樣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畢竟我們都知道,管理好時間就等于管理好了人生。然而,我并沒有成功,反而被這張時間表坑慘了。
在這張計劃表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精確的時間安排。最后的結果就是我壓力很大,好像不按照這個表執行就對不起自己一樣。不僅如此,我還要時不時盯著時間,生怕自己出一點差錯。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一旦有什么突發狀況,這張計劃就完全被打亂了。因此,我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難道我注定是個庸才嗎?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怎這么大?我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商。
后阿里一次和朋友的聚會,我才知道,原來,馬學霸的那張表不是計劃表,而是記錄表。表格里密密麻麻的都是她今天做的事情,就像記日記一樣。馬學霸不僅要對今天做出總結,還會對明天做一個簡單的計劃。這一次恍然大悟讓我明白,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時間表。
對于管理時間,我們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以為時間管理就是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安排地明明白白,恨不得把24小時當成48小時來用。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時間管理是要合理安排時間,讓重要的事情有充足的完成時間,讓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呢?
①仔細分析自己時間的運用情況
不妨以半個小時為單位,記錄下自己每天做了些什么事情。三四天后,你會恍然大悟,為什么你的工作效率這么低,為什么別人能做完的事情,你做不完。
②把自己的生活目標列出來
你可以把你現階段的目標列出來。這里說的目標,是全方位的生活目標,包括工作計劃、休閑計劃、學習計劃、運動計劃等等,一個充實、平衡的生活狀態,也能讓自己體會到成就感。
③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
這一點在前面的內容中提到多很多遍,一定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請記得運用二八原理,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在用這20%的動力,帶動剩下80%的事情。
④以一周為周期安排計劃
做計劃時,最好以一周為單位來安排要做的事情,這樣既不會時間太緊張,又能高效的達成目標。
⑤安排好每天的生活計劃
當我們制定好一周的計劃,想要順利完成,還得安排好每天的任務。事情安排的越具體越好,比如“三小時完成策劃案”就很籠統,應該更細化,比如“40分鐘查找資料,20分鐘大框架,1個小時完成策劃案第一部分……”這樣就好多了。
⑥要善于利用身體自然的生物鐘
我們的身體有自然的生物鐘,在不同的時間,我們的身體有不同的表現。如果能按照生物鐘來,那就像借準了東風,事半功倍。
時間段適合做的事情原因
上午9點到11點企劃時間這個時間段我們的思考、組織、計劃能力最強,反應最敏捷,適合做難度比較大的企劃工作。
上午11點到中午12點決策時間我們的記憶力和體能在上午11點到達頂峰,而近中午時則是作出復雜決策的最佳時機,因此這段時間可以用來開會。
下午1點到2點創意時間在下午2點左右,我們的想象力最豐富,因此若要寫寫信,作作詩,或想些新點子,現在這個時間段最理想。
下午3點到5點整理時間在下午3點,身體各功能都進入了一個疲憊期,最適合做些不太需要動腦筋的事情,比如回電話、打字、整理檔案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時長期記憶厲害不錯,所以用來復習外語、惡補新學習的工作技能等,是不錯的選擇。
下午5點到7點運動時間我們的體能在下午5點達到最高峰,反射動作快,身體協調能力佳,可以趁現在鍛煉身體。

表 人體生物鐘
⑦事情由難到易解決,拒絕拖延癥
一旦制定了每天的計劃,就要按時完成,不然就前功盡棄了。如果你沒有高度的自律,不放找一個監督人,每天監督計劃的事情,甚至可以制定懲罰條款,用來鞭策自己。
⑧不重要的事情,可以找人代勞
時間只會慢慢溜走,不會增加。所以不用事必躬親,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別人代勞。那些耽誤時間的請求,可以直接拒絕,把時間留給那些重要的事情。
⑨留出可支配的彈性時間
有一點需要注意,規劃時間時不用爭分奪秒,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動力越來越小。預留一些彈性時間給自己,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更好的面對挑戰。
⑩做了總比沒做好
如果你有強迫癥,非要等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好了才肯開始行動。那么,你很可能成為拖延大軍的一份子。如果你對自己的要求一直以來都很嚴格,那么事情不會完成的太難看。所以,當你聽到“再等等看吧”的聲音時,千萬不要被蠱惑了,你應該想著“先做做看吧”,哪怕失敗了,也可以從頭再來。
?不要一心二用
有時候,我們確實可以一心多用。比如,聽歌的時候可以工作,做飯的時候可以看電視。如果你按照這樣的原則安排時間,那你將會一事無成。我們應該學學禪宗精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才能讓自己不焦慮,創造價值,收獲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