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與創新:浙江足跡
- 金雪軍
- 3118字
- 2020-06-05 17:33:12
醫改 從“雙下沉、兩提升”突破
“以前看病難、看病貴,往往是小病扛、大病拖,現在看病更便捷、負擔更輕了。”近年來,在浙江各地經??梢月牭嚼习傩盏姆Q贊。
近年來,浙江以“雙下沉、兩提升”為主線,深化醫療、醫藥、醫?!叭t”聯動改革,率先實現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縣(市、區)全覆蓋,率先全面啟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整合,加快形成健康浙江建設的體制新優勢,給百姓看病就醫帶來諸多實惠。
今年上半年,浙江被列為第二批綜合醫改試點省,再次推進綜合醫改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對全國有示范意義的樣本。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共享
衢州市柯城區七里鄉村民唐七良,發現肝癌復發,通過和省腫瘤醫院結對的家門口醫院——柯城區人民醫院,微創介入手術,整個治療時間不過半個小時,除去報銷、大病補助,老唐只付了3000元左右。
這些讓多少患者做夢也沒想到的場景,在浙江各縣域醫院頻頻出現。
回應人民群眾“家門口有名醫坐診”“掛號不用排隊”“減少就醫奔波”等期盼,2013年6月,浙江啟動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著力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醫務人員下基層,提高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群眾就醫滿意度,拉開了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大幕。

全省15家省級、39家市級三甲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聯姻”合作辦醫,全省89個縣(市、區)實現城市三甲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全覆蓋。
從2013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億元,用于支持開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省級醫院和基層醫院;2014年,浙江下發《浙江省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考核辦法(試行)》,量化評價指標,明確效果要求;2015年,浙江將“雙下沉”列為省委2015年重點突破改革項目,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確保城市醫院人、財、物有效下沉。
“雙下沉”給基層醫院留下了一支“不走的”省市級專家醫療隊??h級醫院通過建立縣域醫學影像、臨床檢驗、心電檢查、慢病管理等區域共享中心,設立基層住院分部和專家門診,定期下基層帶教查房,構建技術協作合作體等多種形式,努力推進縣級醫療資源下沉對鄉鎮的全覆蓋。老百姓“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縣域皆有名院、縣院皆有專家”成為現實。
“雙下沉、兩提升”的最終指向,是實現分級診療。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臺州、麗水等7個市、47個縣(市、區)相繼開展了分級診療試點工作,覆蓋了70%的地市和近50%的縣(市、區)。
在此基礎上,浙江出臺《關于推進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讓責任醫生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全省規范簽約人數達到710萬人。提出到2020年,每個家庭擁有1名簽約服務的責任醫生。
由此,一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得以建立。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了11.57%,基層診療人次占比上升了2.21個百分點,簽約居民滿意率達81%。
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
“十二五”時期,浙江省藥品采購價格平均降幅達60%。降幅緣何那么大?
2011年,浙江明確提出以“藥品零差價”為切入點,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4月1日,全省所有公立醫院實施綜合改革,徹底切斷存在多年的“以藥補醫”的生存模式。
除中藥飲片外,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合理上調診查費、護理費、治療費、手術費等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對于取消藥品加成后10%的收入差額,由醫院通過改進內部管理、加強成本核算等措施自行消化,90%通過調整醫療服務收費補償,并及時調整醫療服務項目醫保支付標準,確保不增加患者負擔。
同時,浙江強力推進藥品采購供應機制改革。2015年7月起,在杭州、寧波、溫州、紹興4個市和省級醫院開展試點。通過改革,探索建立藥品分類采購、醫保支付標準和藥品集中采購監管新機制,構建全省統一的網上藥品采購交易平臺。目前,杭州、寧波、溫州、紹興已實施藥品采購新機制,藥品采購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2011年以來,公立醫院藥占比下降8.7%;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年均增長均為4.5%,得到較好控制;醫療費用個人自負比例連續多年實現零增長。其中,2015年省屬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分別增長3.85%、0.9%,增幅同比進一步下降。
各醫院加快傳統就醫流程信息化改造,快步推進浙江智慧醫療建設,推動影像、檢驗、心電、病理和遠程會診等資源共享中心建設,并探索建立全省婦幼衛生信息共享平臺登記辦證服務平臺。
2015年7月30日,舟山群島網絡醫院正式上線啟用。舟山海島居民看病問診無需到醫院排隊,只需通過視頻就能約到三甲醫院的專家名醫。臨床會診、心電診斷、醫學影像檢查等也能在海島上完成。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首批確定浙醫一院、浙醫二院等6家醫院為試點單位,應用全國首個醫保移動支付平臺——醫快付,大大節省了醫?;颊吲抨牳顿M時間。
積極構建完善全民醫保體系
2016年2月3日從麗水市中心醫院出院的遂昌縣車前村村民曾仙媛說:“門診報銷50%,住院報銷70%,拿著社保卡刷一刷,繳費、結算都辦妥了!方便又實惠。”
52歲的曾仙媛患心臟病多年,以前住院費報銷比率只有30%,報銷流程走完要幾個月;現在繳費、報銷直接刷卡一次性搞定,報銷比率最高達到80%。
曾仙媛切身感受到的變化,就是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保險并軌的成果。在浙江全省,不分城鄉、不分身份,全體居民同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全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
早在2014年底,浙江就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率先在全國完成城鄉居民醫保職能、制度、經辦并軌。到2015年底,全省職工醫保參保1993萬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3202萬人,總參保率達到95%,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形成。
“整合后的城鄉居民醫保更趨公平,近年來居民醫保待遇水平也穩步提高?!笔∪松鐝d醫療保險處負責人介紹,我省城鄉居民人均籌資標準從2012年的489元提高到2015年的785元,縣域內政策范圍內門診費用報銷比例從2012年的35%提高到50%左右,縣域內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從2012年的62%提高到75%左右。
2015年,浙江率先實現大病保險制度全省全覆蓋。在城鄉醫保制度整合的基礎上,浙江進一步提高政策含金量,通過公開公平競爭方式,將格列衛、赫賽汀等15種大病治療必需、療效明確的高值藥品納入大病保險支付范圍,明確大病保險階段報銷比例不低于50%。
近年來,我省已經形成以基本醫保為主體、大病保險為延伸、醫療救助為托底、其他保障形式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有效減輕了重病患者的家庭負擔。2016年全省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5190萬,參保率維持在96%左右。
2016年7月,浙江省出臺《關于進一步調整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有關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自8月1日起,省醫保將在國內率先推出個人賬戶家庭共享政策,結余資金可以支付近親屬(配偶、子女、父母等)的醫療保健費用。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還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明確目標,統一參保范圍、資金籌集、保障待遇、經辦服務、基金管理和醫保監管,推動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務更加規范、醫療資源利用更加有效。
案例評析
為推進醫療資源均等化,浙江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創新路徑、手段和內容,著力解決縣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短缺和服務能力薄弱、資源配置失衡等問題。通過合作辦醫、共建城鄉醫院,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各類醫學人才下沉,補齊基層衛生人才短板;推動三甲醫院資金下沉,建設縣級分院,共建專病中心,運用經濟紐帶實現合作辦醫長效化;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改革,充分發揮了醫改政策疊加效應。實施四年多來,共有54家省、市級三甲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合作辦醫,組建醫療共同體,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有力提升了縣級醫院的學科建設和醫療水平,提升了老百姓就醫滿意度。2016年中辦和國辦聯合發文將該項工作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