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金融經濟運行綜合報告

第一章 2017年度浙江省金融運行報告

2017年,浙江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經濟運行持續穩中向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8%,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比生產總值快1個百分點,對生產總值的增長貢獻率為57%。

2017年,浙江省金融運行平穩,社會融資規模合理適度增長,融資結構優化。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1.8%和10.3%,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量逆勢而上,同比增長6%。在金融市場利率上行情況下,貸款利率平穩運行,全省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與上年持平。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穩步推進,資產質量保持“雙降”態勢。證券和保險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信用體系、支付體系不斷完善。

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繼續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金融調控要求,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切實履行好基層央行各項職責,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加快推進浙江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一、金融運行情況

2017年,浙江金融業認真貫徹落實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全力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融資結構優化,證券和保險業穩健發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金融改革持續深化。

(一)銀行業穩健運行,貨幣信貸平穩增長

2017年,浙江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金融運行穩中向好,總量適度、結構優化、質量趨好。

1.銀行業資產和負債增速放緩。2017年,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和負債總額分別同比增長5.98%和5.32%,增幅同比分別回落5.73和6.36個百分點;全省銀行業盈利能力恢復性增長,全年實現凈利潤1065.81億元,同比增幅60.4%(見表1-1)。

表1-1 2017年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情況

注:營業網點不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數據;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新型農村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其他”包含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監局。

2.存款同比少增,政府存款增加。2017年末,浙江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7320.5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如圖1-1、圖1-2)。全年新增存款7790.2億元,同比少增1438.4億元,其中:住戶、企業存款增幅放緩,政府存款增加,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減少。住戶存款較年初新增2058.1億元,同比少增1909.7億元;企業存款新增2711.6億元,同比少增527.6億元;政府存款新增3318.6億元,同比多增1145.4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較年初減少392.3億元,同比多減185.9億元。

圖1-1 2016—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圖1-2 2016—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外幣存款余額及外幣存款利率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3.貸款增勢平穩,信貸結構優化。2017年末,浙江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90233.3億元,同比增長10.3%;新增貸款8428.8億元,同比多增3090.6億元(如圖1-3、圖1-4)。信貸投向結構持續優化,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3380.7億元,占各項貸款新增額比重的40.1%,同比下降27.9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主要涉及三個行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相關行業貸款新增2361.6億元;制造業貸款受企業需求減弱、融資渠道多元化、不良貸款處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年初下降439.9億元,同比少減1079.2億元。

圖1-3 2016—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長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圖1-4 2016—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增速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深入開展“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年”活動,與省發改委聯合開展重點項目銀項對接,與省經信委聯合推進金融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先進制造業和落后過剩產能行業貸款“一增一減”。支持政策性銀行運用央行抵押補充貸款(PSL)資金,加大對棚改、水利、“一帶一路”等信貸支持,全年累計使用PSL資金474.7億元。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引導信貸結構優化,全省共發放再貸款、再貼現205.6億元,支持了119家中小金融機構,惠及農戶及小微企業5.9萬余家。2017年末,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9.5%,扭轉了近年來小微企業貸款增長下降的局面。農村“兩權”“兩權”指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地區的農房抵押貸款和農地抵押貸款余額分別為132.1億元和2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3%和169.9%。

4.貸款利率保持平穩,利率市場化改革成效顯現。在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壓力顯現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積極發揮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消化吸收市場利率上升的影響,保持融資成本在合理區間運行,減輕實體經濟融資負擔。2017年,全省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1%,與上年基本持平(見表1-2)。

表1-2 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各利率區間占比 單位:%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2017年,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大額存單和同業存單發行量分別為14808億元和10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7%和20.4%。存單產品發行有效提升了地方中小法人機構的主動負債、流動性管理及市場化定價能力,一些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存單產品與小微金融產品緊密對接,有效提升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5.銀行業改革持續深化。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在浙江的分支機構改革創新持續推進,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深化改革試點穩步開展,郵儲銀行改革持續深化。兩家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和溫州民商銀行開業后運營穩健。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推進,全省已有59家農村金融機構改制成為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基本實現縣域全覆蓋。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光大金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6.銀行業資產質量好轉。2017年,浙江省銀行業資產質量繼續保持“雙降”態勢。年末不良貸款余額1478.2億元,比年初減少298.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64%,比年初下降0.53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比例為3.47%,比年初下降0.85個百分點。全年共處置不良貸款1850.8億元,同比減少30.5%。

7.跨境人民幣業務穩步發展。2017年,浙江省跨境人民幣業務量6561.5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第四位,全年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企業累計達2.9萬余家,比上年增加3000家,業務參與面不斷擴大。推動6家銀行與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開展業務合作,全年辦理電子商務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151億元,是上年的3.6倍;為77家跨國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備案,跨境融入資金規模達2500億元。


專欄1:推動金融支持浙江省新舊動能轉換進程

浙江省采取多項措施助推實體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是出臺《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行動計劃(2017—2020年)》。聚焦紡織、服裝等十大傳統制造業,全面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作,使傳統動能煥發生機活力。2017年,十大傳統制造業投資增長6.7%,增加值增長4.5%,利潤總額增長23.2%。二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和“互聯網+”“機器人+”行動計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目前信息經濟已成為浙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7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853億元,增長16.7%,占生產總值的9.4%,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三是深入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持續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加快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按照“畝產論英雄”的理念,開展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大批僵尸企業退出,為行業內的其他優質企業發展騰出了空間。四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民營經濟持續綻放活力,涌現出以高校系、阿里系、浙商系、海歸系為主要代表的創業“新四軍”,特色小鎮、眾創空間等平臺載體為新動能的培育提供了縱深空間和制度創新空間。

全省金融系統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發展。一是優化信貸結構,創新融資方式,為企業改造提升創造良好環境。一方面,積極將金融資源向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領域傾斜,退出環保排放不達標、嚴重污染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股權、專利權、商標權、排污權等無形資產抵押貸款,解決傳統產業企業抵押擔保難的問題。截至2017年末,全省排污權抵押貸款、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7.6%、77.5%和135.8%。二是靈活運用各項政策工具,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一方面,強化貨幣政策工具對科技金融的定向支持。通過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加大對科技金融的定向支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增信和激勵作用,對銀行發放專利權質押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等給予風險補償。另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加快推動科技金融產品創新。2017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在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共設立62家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全年新增科技貸款135.4億元。三是多措并舉,為先進制造業提供多元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機構通過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產業引導基金等機構合作,建立“風險投資+銀行貸款+期權選擇權”投貸聯動模式。2017年末,全省通過投貸聯動發放貸款余額123.1億元,同比增長66%;支持金融租賃公司以智能裝備和大型高端設備為核心租賃物,為制造企業提供金融租賃服務;支持企業通過上市融資,深度挖掘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等融資功能,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來募集發展所需資金。

(二)證券業平穩發展,企業上市穩步推進

2017年,浙江省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發展,公司并購重組意識持續深化,企業上市穩步推進,證券經營機構業務規模下降。

1.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持續推進。2017年末,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5311家,比上年增加145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32家,比上年增加129家。公司并購重組數量與金額在達到2016年的高峰后有所回落。2017年,共有189家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數量和金額分別為337次和1138.5億元,分別比上年減少38次和447.4億元。

2.企業上市穩步推進。2017年末,浙江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415家,比上年新增86家,位居全國第二。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創業板上市公司分別為138家、80家,分別占全國同類上市公司家數的15.3%、11.3%。2017年,浙江省境內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合計融資9077.3億元,同比增長2.9倍。

3.證券經營機構業務規模有所下降。2017年末,浙江省共有法人證券公司5家,證券公司分公司77家,證券營業部925家;期貨公司12家,期貨營業部208家。2017年,全省法人證券公司營業收入94.24億元,同比下降23.6%。證券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37.9萬億元,同比下降0.55%。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42.1萬億元,同比下降15.6%(見表1-3)。

表1-3 2017年浙江省證券業基本情況

注:當年國內股票(A股)籌資額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債券籌資額為扣除到期兌付額的余額增量。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證監局。

(三)保險業穩步增長,服務民生功能增強

2017年,浙江保險業持續發展,承保業務增長較快,險種結構穩步改善,保險服務民生的功能不斷增強。

1.市場體系不斷完善。2017年,浙江省(不含寧波)各類保險機構3243家,專業中介機構191家,保險銷售從業人員37.7萬人。全年新增各類保險機構102家。保險公司資產總額4303.9億元,較年初增加314億元。

2.各項保險業務平穩增長。2017年,浙江省保險業共實現保費收入1844.4億元,同比增長20.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和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分別增長9.2%和27.6%。保險業賠付支出540.1億元,同比增長4.3%。

3.保險服務領域穩步拓寬。2017年,浙江省保險業積極落實國家金融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全年省內財產險公司責任險保費收入26.38億元,同比增長26.22%,共提供風險保障19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見表1-4)。

表1-4 2017年浙江省保險業基本情況

數據來源:浙江保監局。

(四)社會融資規模結構優化,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1.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保持較快發展。2017年,浙江省社會融資規模新增13331億元,同比多增5846億元。從結構看,各項貸款增量占比下降4.3個百分點至63.8%;委托和信托貸款等表外間接融資新增量占比下降2.1個百分點至15.2%;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256.6億元,而上年為減少1843.3億元;直接融資(含債券和股票)增加2072.9億元,其中:浙江省發債工作逆勢而上,全年發行企業債務融資工具2193億元,同比增長6%(如圖1-5)。

圖1-5 2017年浙江省社會融資規模分布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2.銀行間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省內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現券交易量和債券回購交易額分別較上年增長12.8%和20.1%。全省銀行間市場成員拆借交易量同比增長76%。從市場利率看,現券交易加權平均到期收益率4.41%,同比提升0.99個百分點;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2.74%,同比提升0.62個百分點;同業拆借市場利率上半年逐月上升,下半年保持平穩,至12月份達2.85%,比年初上升0.42個百分點。

3.銀行承兌匯票簽發量同比減少,票據貼現明顯減少。受票據業務監管加強和實體經濟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2017年末,全省銀行承兌匯票余額6739.4億元,同比下降14.7%。票據貼現余額呈現高位回落態勢,2017年末,全省金融機構票據貼現余額2101.7億元,同比下降47%。票據利率與市場利率同步,12月全省銀行承兌匯票直貼加權平均利率5.114%,同比上漲1.38個百分點(見表1-5、表1-6)。

表1-5 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票據業務統計 單位:億元

備注:累計發生額為當季累計。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表1-6 2017年浙江省金融機構票據貼現、轉貼現利率 單位:%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4.外匯交易快速增長,黃金交投活躍。2017年,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6.74%,創九年來最大漲幅。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市場成員外匯即期交易4747.9億美元,同比增長26%;外匯衍生產品交易19170.8億美元。國際金價總體上漲,黃金交易持續活躍,2017年,全省金融機構實物金交易量和賬戶黃金交易量分別為6.16噸和12.09噸。

(五)信用體系建設成效明顯,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1.征信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3792萬自然人和142萬戶企業及其他經濟組織納入了全國統一的征信系統。約4萬個用戶開通征信查詢,金融機構月均查詢量近479萬筆。多元化的征信市場格局逐漸形成,全省有6家企業征信機構和1家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的機構立足市場,創新推出多層次、多元化的征信產品和服務。

2.農村和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程全面推廣。以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全面深化農村和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積極開展信用評價工作,搭建培育池,助力優質中小微和農村經濟主體成長,推進普惠金融和精準扶貧。聯合省發改委、農辦在全國率先開展“信用縣”創建工作,聯合工商、電力、電信、稅務等多個政府部門開展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工作。

3.支付清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17年,全省各類支付清算系統共處理業務11.08億筆,金額397.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2%和13.6%。推廣實施“智慧支付工程”,大力推進電子支付、銀行卡等在民生領域的應用。2017年,銀聯“云閃付”實現了杭州市主城區和麗水市全轄公交領域的全覆蓋,衢州市區和其他9個縣市也已成功上線運營,上線的公交車累計交易超過700萬筆;智慧醫療已覆蓋全省8個省級醫院、105個市級醫院、1626個縣級以下醫療機構。

二、經濟運行情況

2017年,浙江經濟運行穩走向好,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768億元,比上年增長7.8%。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3.9%、43.4%和52.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2057元,比上年增長10.2%(如圖1-6)。

圖1-6 1979—2017年浙江省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一)三大需求總體平穩

2017年,浙江省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需求結構不斷改善。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額分別為31126億元、24308億元和19446億元。

1.投資需求放緩,結構優化改善。2017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6%,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5.9%,較上半年回升1.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2%,較上半年回落4.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1%(如圖1-7)。

圖1-7 1981—2017年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及其增長率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隨著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浙江省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投資空間擴大。2017年,服務業投資增長9.8%,快于全部投資增速。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75.5%。高技術、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分別為11.3%、30.8%、49.2%和35.7%。

2.消費穩步增長,消費升級態勢明顯。201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較上半年回升0.7個百分點。隨著居民收入增加,消費層次不斷升級。2017年,零售規模最大的是汽車、石油及制品類,分別占限額以上批零貿易商品零售額的38.5%和14.7%。網上零售持續發力。2017年網絡零售額、省內居民網絡消費額和跨境網絡零售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29.4%、29.0%和37.2%(如圖1-8)。

圖1-8 1978—2017年浙江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率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3.外貿明顯回暖,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反超對外直接投資流出。2017年,浙江省出口2868.9億美元,同比上升7.1%;進口910.0億美元,同比上升32.4%;進出口順差1958.9億美元,同比小幅下降1.7%。2017年浙江省對外直接投資流出78億美元,同比下降37.8%,對外直接投資流出金額重新低于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流入金額,全年差額為24億美元(如圖1-9、圖1-10)。

圖1-9 1979—2017年浙江省外貿進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圖1-10 1985—2017年浙江省實際利用外資額及其增長率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二)三次產業優化升級

2017年,浙江省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2:44.2:51.6調整為3.9:43.4:52.7,三產比重比全國高1.1個百分點,三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57%。

1.農業經濟總體穩定,效益農業提質增效。2017年,浙江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第一產業同比增長2.8%。種植業、林業、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1%、7.7%和3.8%。中藥材、蔬菜、花卉苗木等效益農業保持較好發展態勢,播種面積同比分別增長13.6%、2.0%和1.1%,產量分別增長16.8%、3.5%和1.7%。

2.工業經濟穩定向好,新產業和新動能加快形成。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年快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6%,增速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高新技術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8%、12.2%和11.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9.1%、26.5%和42.3%,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0.7、1.0和1.1個百分點(如圖1-11)。

圖1-11 1981—2017年浙江省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3.服務業持續較快增長,信息服務業引領作用明顯。2017年,浙江省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占GDP比重為52.7%。隨著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信息經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成為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規模以上信息經濟核心產業中,1588家信息經濟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33.0%和21.8%。

4.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顯效,“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新進展。2017年,全省共處置僵尸企業404家,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690家,整治“臟亂差”企業4.7萬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0%;2017年末,新建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為6.5個月,比年初減少5.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4.8%,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業務成本為83.7元,低于全國1.2元;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到1260億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3%,規模以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長22.3%。

(三)價格水平總體穩定

2017年,浙江省居民消費價格總體平穩,工業生產者價格顯著回升,勞動者報酬穩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明顯。

1.居民消費價格小幅回升。2017年,浙江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漲幅同比回升0.2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均上漲,其中,居住類漲幅為5.1%,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和衣著類漲幅分別為2.7%、2.3%、1.9%,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務類漲幅為1.3%和1.1%,生活用品及服務、食品煙酒類分別上漲0.7%和0.3%。

2.生產者價格漲幅明顯。2017年,浙江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8%和9.6%,漲幅比上年分別擴大6.5個百分點和11.8個百分點(如圖1-12)。

圖1-12 2002—2017年浙江省居民消費價格和工業生產者價格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3.勞動者報酬穩步提高。2017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6元,同比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079元,比上年增長6.1%。

(四)財政收支持續增長

2017年,浙江省公共預算收入5803.38億元,同比增長10.3%。稅收收入占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85.1%,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及批發零售貿易商品銷售額增速大幅提升,帶動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4.6%,提高9.0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6.9%,提高10.4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4.6%,提高5.3個百分點。據測算,2017年浙江省營改增累計減稅623.15億元。

2017年,浙江省公共預算支出7530.27億元,同比增長8.6%。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八項民生支出占比73.5%,較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社保就業、節能環保、城鄉社區增長突出,分別增長23.3%、22.9%和25.3%(如圖1-13)。

圖1-13 1981—2017年浙江省財政收支情況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五)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

2017年,浙江省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回落,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基本保持平穩,房地產貸款增速穩中有降。

1.房地產開發投資進一步回升,保障房建設穩步推進。2017年,全省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8226.7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住宅完成投資、新開工面積分別增長17.5%和38.9%。保障性房產開發貸款余額1979.9億元,同比增長42.6%,比年初新增591.8億元,同比多增144.8億元,占房產開發貸款新增額比重的88.2%。

2.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平穩增長。2017年,浙江省新建商品住房銷售面積96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1%,增幅較上年明顯回落,銷售金額12340億元,同比增長28.5%。省內11個房價重點監測城市中,有8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同比增速為正。杭州、寧波、紹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分別為1735、1026.1、602.3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15.7%、增長13.2%和35.6%(如圖1-14)。

圖1-14 2002—2017年浙江省商品房施工和銷售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3.房價同比漲幅顯著回落。2017年12月份,全省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3.4%,漲幅比上年回落16.6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2%,環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6%,寧波、溫州、金華三城市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5.1%、6.7%和9.7%。2017年末,全省房地產貸款余額為2.2萬億元,同比增長25.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3.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分別增長22.2%和25.7%(如圖1-15)。

圖1-15 2016—2017年杭州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變動趨勢

數據來源:浙江省統計局。

專欄2:貫徹落實雙支柱調控 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這是對宏觀調控框架的重大理論創新。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按照總行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落實雙支柱調控,統籌各類管理政策工具,充分發揮政策合力,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和能力,切實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得到有效落實,與全省經濟增長實現較好匹配。一方面,廣義信貸和狹義貸款保持平穩增長。從增速看,2017年末,浙江省全部金融機構廣義信貸、狹義信貸余額分別同比增長8.5%、10.9%,狹義信貸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從增量看,2017年,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新增8429億元,同比多增3091億元。這表明全省信貸總量在實現平穩增長的同時,有效保障了全省經濟增長的合理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全省金融機構流動性保持穩定。2017年末,全省地方法人銀行人民幣余額貸存比為63.2%,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為52.7%,遠高于25%的監管要求。

二是宏觀審慎管理取得實效,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意識不斷提升。一方面,宏觀審慎評估結果持續改善。2017年末,全省175家參評的法人金融機構中,達標機構占比96.6%,較上年末提高6.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脫虛向實”、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成效初顯。資金鏈條長、交易環節多、風險因素復雜的同業投資類和表外理財業務增長顯著放緩。2017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投資類業務余額同比增長4%,增速同比下降26.3個百分點;表外理財余額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同比降低43.4個百分點。

三是雙支柱調控的結構引導作用得到積極發揮,金融服務效率不斷提升。一方面,貨幣政策工具資金投放精準性進一步提升。全年累計發放的206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惠及農戶及小微企業5.9萬余家;475億元央行PSL資金撬動了省內政策性銀行發放棚改、水利建設等特定領域配套貸款1552億元,撬動杠桿約3.3倍。另一方面,信貸投放結構不斷優化。2017年末,全省涉農、小微、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提高9.3、5.1、5.3個百分點。

(本報告由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提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江县| 八宿县| 漳浦县| 桐柏县| 杭锦后旗| 陇西县| 泸西县| 东海县| 河西区| 怀远县| 宜宾县| 敦化市| 涿鹿县| 南昌市| 临沭县| 宜宾市| 武山县| 浦东新区| 荣昌县| 观塘区| 桦南县| 江西省| 广德县| 封丘县| 泗洪县| 安徽省| 启东市| 佛学| 金溪县| 蓬溪县| 万山特区| 昂仁县| 同德县| 宁陕县| 平江县| 广州市| 界首市| 泰兴市| 阿瓦提县| 莒南县| 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