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浙江海洋旅游資源利用的總體格局

一、全國格局中的浙江海洋旅游資源開發

依據所處海域環境形成的共性特征,我國海洋旅游在空間上可劃分為渤海旅游區、黃海旅游區、東海旅游區和南海旅游區。在浙江加快海洋旅游發展的同時,沿海各省市區也紛紛加快了前進步伐。廣東、上海等省市將濱海旅游業作為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廣東省要求把濱海旅游與建設“粵港澳”大三角旅游區和發展沿海城市旅游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上海市計劃建設集觀光、休閑、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浙北—上海濱海海島旅游帶;山東省提出,圍繞山東旅游主體形象“走近孔子,揚帆青島”,打造“黃金海岸”品牌,進一步加快黃河文化、民俗文化和藍色文明三大沿海旅游帶建設。找準浙江海洋旅游在全國海洋旅游格局中的位置,對浙江海洋旅游揚長避短、進行有效競爭尤為重要。

(一)黃、渤海旅游區

黃、渤海旅游區內的島嶼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遼東半島東側的黃海上,這里有形態各異、風光綺麗的島嶼,且大多具有旅游觀賞價值。但這一片區的旅游開發目前仍限于觀光層面,避暑產品也多局限于海水浴場,度假產品較為欠缺。近年來,渤海溢油災害頻發,其所承載的污染物質占全國入海污染物質總量近一半,且渤海屬于半封閉性內海,水體交換緩慢,形勢嚴峻,對海洋旅游業造成了重大的損傷。

1.山東省海洋旅游資源

山東省瀕臨黃海和渤海,全省海岸線北起魯、冀兩省交界的漳衛新河河口,南至魯、蘇兩省交界的繡針河河口,總長3345千米,約占全國海岸線總長的1/6。毗鄰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千米,與全省陸地面積相當。擁有海島589個,1平方千米以上海灣49個,潮間帶灘涂面積3200多平方千米。沿海海岸地貌類型多樣,2/3以上海岸為基巖質港灣式海岸。行業發展概況[EB/OL].(2015-02-05)[2016-12-03]http://www.hssd.gov.cn/jggk/hygk/201502/t20150205_55423.html.在黃、渤海旅游區中,以山東的海洋旅游資源和利用現狀為最優,尤其是2012年開工建設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其旅游發展在空間格局上形成了以青島為中心,以威海和煙臺為兩翼的大范圍藍色旅游經濟區,是我國海洋旅游體系中較有競爭力的區域。

2.遼寧省海洋旅游資源

遼寧省海域廣闊,遼東半島的西側為渤海,東側臨黃海。海域(大陸架)面積15萬平方千米,其中近海水域面積6.4萬平方千米。沿海灘涂面積2070平方千米。陸地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綏中縣老龍頭,全長2292.4千米,占全國海岸線長的12%,居全國第5位。自然概貌[EB/OL].[2016-12-03].http://www.ln.gov.cn/zjln/zrgm/.遼寧海洋旅游資源分布于四大濱海旅游服務中心的節點地帶,大多以海島、海灘、海鮮美食、都市風光、濕地、溫泉等產品形式出現,城市之間的特色不明顯,尚未形成各自的濱海旅游核心品牌,濱海公園及海島景區的游憩活動不夠豐富,高端專項海洋旅游項目如郵輪、游艇開發不足,且高緯度地區適宜海洋旅游的時間較短,整體競爭力不夠大。

3.河北省海洋旅游資源

河北省海岸線長487千米,海岸帶總面積11379.88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3756.38平方千米,潮間帶面積1167.9平方千米,淺海面積6455.6平方千米)。有海島132個,島岸線長199千米,海島總面積8.43平方千米。水資源 [EB/OL].[2016-12-03].http://www.hebei.gov.cn/hebei/10731222/10758946/10758963/index.html.河北的濱海城市有秦皇島、唐山、滄州,自北向南,基巖海岸、沙質海岸、淤泥質海岸無一缺席,離岸沙壩和貝殼堤營造出獨特美景,約50條河流蜿蜒入海。雖然秦皇島是我國海洋旅游的先驅,北戴河是著名的避暑療養勝地,具有特殊意義,但旅游產品同時也面臨老化的難題,缺乏滿足旅游者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的旅游產品。而唐山和滄州的海洋旅游幾無發展,城市中心區距離海岸線足有近百千米,海邊人煙稀少,本地人也很少去海邊。整體而言,河北沿海地帶有大面積的鹽堿地和灘涂,難以利用,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沿海無海”。未來可能的海洋經濟在于鹽田和風電設施,以及大片空地為港口產業區預留的充足的土地資源,但海洋旅游在短期內不具備競爭力。

4.江蘇省海洋旅游資源

江蘇海岸線長954千米,海域面積約3.75萬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7%。有各類島嶼26個,島嶼岸線長68千米,總面積68平方千米。沿海未圍灘涂面積5001.67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灘涂總面積的1/4,居全國首位。走進江蘇—自然地理[EB/OL].[2016-09-16].http://www.jiangsu.gov.cn/zgjszjjs_4758/jsgl/zrdl/20140912/E20140912_339975.html.在江蘇沿海中部,分布有全國首屈一指的海底沙脊群——輻射狀沙洲,面積約1268.38平方千米。江蘇近年實施大旅游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三圈三帶三軸”,即寧滬黃金旅游帶的水鄉、名園、古城文化的都市旅游度假休閑中心,隴海線的徐州漢文化和連云港海濱風光的人文和生態旅游區,以及海上蘇東海洋生態旅游工程。但是海洋旅游相對于兩線的文化都市旅游,明顯開發不夠,尚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缺乏整體性的規劃和開發性的措施。江蘇發展海洋旅游的優勢在于良好的海濱自然生態環境,尤其是世界獨特的大規模開敞型淤泥質海岸,有利于發展生態旅游及海濱度假休閑、觀光旅游,未來的海洋旅游競爭力取決于旅游發展的重心是否能夠從“兩帶”轉移到海洋。

(二)東海旅游區

東海旅游區海岸曲折、島嶼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是中國東部最重要的海島旅游目的地。東海旅游區除了浙江外,就是福建省。

福建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2.4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達13.6萬平方千米。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以侵蝕海岸為主,堆積海岸為次,岸線十分曲折。潮間帶灘涂面積約20萬公頃,底質以泥、泥沙或沙泥為主。港灣眾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灣六大深水港灣。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平潭島現為福建第一大島,原有的廈門島、東山島等島嶼已筑有海堤與陸地相連而形成半島。福建省人民政府.省情概況[EB/OL].[2016-09-16].http://www.fujian.gov.cn/szf/gk/.福建沿岸海域面積比陸域面積大12%左右,沿岸共有大小海灣120多處,其中淤泥質海灣、基巖海灣口小腹大,風平浪靜,灣內又有島礁點綴,風光秀麗,適宜航游、滑水和海上摩托運動,比較開闊的海灣則宜于風帆運動。砂質海灣岸線長600余千米,沙灘主要由中細砂組成,潔凈柔軟,海水清澈,是理想的海水浴場,條件較著名的北戴河、大連、青島海水浴場優越。島礁地帶常有天然洞穴、巖縫,為魚蝦蟹、浮游生物、藻類、珊瑚等的棲息提供良好環境條件,為水下潛游觀光提供良好場地。此外,福建濱海地區地貌多為山地丘陵,自北向南分布著一系列稟賦極高的山岳景觀,比如丹霞山、武夷山、鱗隱石林、玉華洞、天鵝洞、太姥山,等等,構成了吸引力強勁的山海資源體系。相較于偏北的海洋旅游區,福建全年氣候適宜旅游。

福建海洋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海洋宗教信仰上,大小神靈、宮觀寺廟,以及各種節慶和神誕日,催生出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特色建筑及藝術表現,如古田的“游大龍”、屏南的四平提線木偶等。海洋美食文化上,福建有眾多海產,以佛跳墻為代表的閩菜獨具特色,更有諸如土筍凍等遍布全省沿海的各色小吃。海運文化上,泉州早在唐代便已成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廈門因近代開放口岸而形成的萬國建筑、優美環境成為我國著名的濱海旅游目的地。

(三)南海旅游區

南海旅游區主要包括廣東、廣西北部灣地區和海南。南海旅游區是中國緯度最低、海域面積最遼闊的海洋旅游區塊,該區域與港澳地區相鄰,又靠近東南亞,有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特別是海南島,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高端避寒度假旅游區。

1.廣東省海洋游泳資源

廣東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千米,居全國首位;島嶼總面積1592.7平方千米,居全國第三位;海域總面積41.9萬平方千米,擁有多樣的海岸類型和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廣東省人民政府.魅力廣東[EB/OL].[2016-09-16].http://www.gd.gov.cn/gdgk.同時,廣東省具有經濟較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旅游需求旺盛及客源充足等方面的優勢。廣東省濱海旅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以深圳小梅沙旅游中心、陽江海陵島大角灣浴場、茂名龍頭山—虎頭山旅游區、江門川島飛沙灘—王府洲旅游中心等為代表,以海水浴場作為主要開發內容。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全省出現濱海旅游開發熱潮,形成了一批著名的濱海旅游度假區,其中陽江大角灣、汕頭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及南澳島等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21世紀,開始進入以休閑度假為導向的產品深度開發階段,出現了以珠海海泉灣、惠州巽寮灣等為代表的高端濱海旅游度假區。目前,廣東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三大濱海旅游區域。廣東濱海的氣候、生態等條件,較黃、渤海旅游區和東海旅游區有優勢,但與海南省、東南亞地區,以及國際濱海旅游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2.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旅游資源

廣西是中國唯一既沿邊又沿海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土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東起與廣東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全長約1595千米。海岸線曲折,類型多樣,其中南流江口、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鐵山港、大風江口、茅嶺江口、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欽州、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為臺地型海岸。沿海有島嶼651個,總面積66.9平方千米,島嶼岸線461千米。最大的潿洲島面積24.7平方千米。美麗廣西·地理[EB/OL].[2016-09-16].http://www.gxzf.gov.cn/zjgx/.北部灣是廣西與東南亞各國互相連接的海域,北部灣之濱的北海、欽州和防城港三個沿海城市發展迅速,成為廣西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經濟增長極,同時也是廣西極具魅力的海濱旅游區。除了北海銀灘、潿洲島等出色的海洋自然旅游資源,還具有壯、瑤、苗等少數民族構成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但廣西全區經濟體系較弱,海洋旅游一級客源市場不足,較為依賴珠三角地區的二級市場及更遠的三級市場,海洋旅游資源利用層次較低,競爭能力較為有限。

3.海南省海洋旅游資源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千米(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千米。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二大島,僅次于臺灣島。海南概覽[EB/OL].[2016-09-16].http://www.hainan.gov.cn/hn/zjhn/.

海南是我國海洋旅游資源稟賦最好的省份,尤其是自然旅游資源,無論是氣候條件、海水質量,還是沙灘質量,都可以與世界一流海洋旅游目的地相提并論。因海南本身為島嶼,其旅游業的絕大部分屬于海洋旅游。海南森林覆蓋率高,四季郁郁蔥蔥,作為中國第一個生態省,生物多樣性資源非常豐富;水質量、空氣質量等主要環境指標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構成了發展旅游業難得的生態基礎。海南集熱帶海洋、濱海、森林、特色地貌和優質溫泉等自然資源于一體,加上獨有的民族風情和特色海島文化,形成的綜合性度假資源在國際稀缺,在國內獨有,是旅游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和基本保障。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政策和政府目標下,海南獲得了大量的政策優勢,旅游業發展迅速。

南海海域是南海旅游區比較特殊的部分,島嶼數量占我國海島總數的1/4左右,其深海區域內島嶼主要包括海南省所轄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均為風光綺麗的珊瑚島。南海諸島包括環礁、島礁和暗礁等多種類型,海洋魚類、候鳥、亞熱帶熱帶植物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科考價值。南海海區聚集著許多少數民族,擁有古樸獨特的民俗風情;同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帶有軍事色彩的人文景觀比較豐富,如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南海諸島紀念碑、西沙海洋博物館等。但南海資源大多未進行統一開發,旅游景觀多處于原始狀態,存在開發層次低、開發程度淺、開發范圍小等問題。南海海洋旅游開發制約因素較多,但南海旅游潛力巨大。

(四)全國海洋旅游格局

有研究根據由旅游資源環境承載力、旅游開發現狀、旅游發展潛力所構成的區劃指標體系,構建了區劃評價模型,并通過系統聚類分析與三維魔方圖方法對海洋旅游功能類型進行識別,結合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旅游發展實際,以中國大陸55個沿海城市為區劃單元進行功能分區,確定由海洋旅游優化開發區、海洋旅游重點開發區、引導開發區與適度開發區構成的海洋旅游功能區劃方案劉佳.中國濱海旅游功能分區及其空間布局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0.(見表2-5)。

表2-5 中國大陸海洋旅游功能分區

1.海洋旅游優化開發區

該區人口規模僅占沿海城市總量的1/4,土地面積不足1/5,而海洋旅游市場規模占沿海城市總量的50%以上,其中入境旅游市場規模占比接近70%,國內旅游市場規模占比超過50%,旅游總收入占沿海城市總量的65%,其中旅游外匯收入占74.5%,國內旅游收入占64%。本區集中分布著沿海地區旅游經濟發達的城市,是我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應充分利用這些核心旅游城市的輻射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發揮其旅游組織、集散和輻射中心的功能,憑借自身資源條件、開發基礎、潛力支撐等優勢向周邊城市擴散,推動我國海洋旅游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9個海洋旅游優化開發區中,浙江占了寧波和杭州2處,數量和廣東省并列,優勢明顯。

2.海洋旅游重點開發區

該區人口規模與土地面積分別為沿海城市總量的38.6%和37.9%,海洋旅游市場規模占沿海城市總量的37%,其中入境旅游市場規模占比為25.3%,國內旅游市場規模占比為37.7%,旅游總收入占沿海城市總量的27.5%,其中旅游外匯收入占21.9%,國內旅游收入占28.7%。本區多為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城市,是我國海洋旅游未來發展的主導拓展區域。區內23個沿海城市是適宜進行大規模旅游開發的區域,作為沿海地區主要的旅游節點城市,應充分發揮其節點連帶作用,注重新型旅游資源的挖掘和創新,加強旅游市場的擴展和開發,營造城市旅游環境,提升旅游吸引力,注重塑造各個城市的旅游形象,突出發揮其連接核心城市和引領欠發達旅游城市的作用。按照省份分布來看,遼寧、廣西和河北各有1處,山東、海南和廣東各有4處,福建有3處,江蘇有2處,浙江則有溫州、嘉興、紹興、舟山和臺州5處,優勢較明顯。

綜上可見,浙江省沿海城市盡數落在海洋旅游優化開發區和海洋旅游重點開發區,海洋旅游發展明顯優于其他沿海省份。可見在全國海洋旅游體系中,浙江省有相當大的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的優勢和實力。這也表明,盡管浙江海洋自然旅游資源稟賦在全國范圍內處于中等偏下的劣勢,人文旅游資源稟賦整體優勢也不突出,但區域的整體經濟水平和旅游產業的高度發達使得浙江在全國海洋旅游總體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極具競爭力的地位。

二、浙江省海洋旅游資源利用的空間格局

浙江已有較為厚實的海洋旅游產業基礎,當前海洋旅游在全省旅游經濟總量中幾乎占有半壁江山。36個沿海縣市區接待國內旅游者人次與收入均占全省一半,入境旅游人次與收入占1/3。同時,已初步形成以城市為核心,以國家級和省級旅游功能區為支撐的生產供給體系。此外,海洋旅游的接待服務設施也具有較大的總量規模。全省海洋旅游區已擁有星級飯店749家,標準床位超過13萬個。海洋旅游區內的旅行社、旅游汽車公司、航運游船公司、旅游票務中心等服務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服務系統。

浙江全省使用海域7199項,用海面積為2332.92平方千米,使用面積最大的為交通運輸用海(43.08%)和漁業用海(31.07%),旅游娛樂用海42項,僅占0.58%,用海面積7.77平方千米,僅占0.33%。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Z].2012.從中看出,當前旅游業在浙江海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仍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大批優質濱海旅游資源加速開發,以及人工旅游設施的改善,濱海旅游業對用地用海的需求將有所放大。從空間用海分布統計,寧波市用海面積最大,為408.51平方千米,占17.51%;其次為溫州市用海面積,為399.68平方千米,占17.13%;舟山市用海面積排第三,為326.59平方千米,占14.00%;第四是臺州市用海面積,為229.43平方千米,占9.83%;嘉興市用海面積最小,為31.87平方千米,占1.37%。因紹興海岸線僅長45千米,本研究不特別指出,將其與杭州、嘉興、寧波北部作為杭州灣地區統一對待。 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Z].2012.各地市用海面積與海洋旅游的發展有相當高的一致性。

從海洋旅游資源的利用現狀來看,浙江海洋旅游的空間格局大體上可以表現為一個中心區、兩個次中心區和兩個基本區。

(一)一個中心區:舟山

就目前浙江省海洋旅游資源的利用現狀而言,作為群島地級市的舟山相當倚重旅游業,是浙江海洋旅游毋庸置疑的中心區。舟山海洋資源豐富,各類海洋旅游資源特色明顯、種類豐富、集聚度高,是浙江當前海洋旅游業發展的中心。根據舟山市旅游資源普查總報告,舟山共計有旅游資源單體858個,其中八大主類俱全,覆蓋率為100%,亞類覆蓋率為83.87%,基本類型覆蓋率64.52%,資源種類豐富。五級旅游資源單體為17個,四級為49個,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占旅游資源總數的25.67%,旅游資源總體品質較好。與寧波、臺州、溫州及鄰省福建的海濱海島地區相比,舟山的旅游資源具有特色鮮明、種類豐富、集聚度高的優勢,是浙江海洋旅游資源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且區位優勢明顯,資源開發的基礎條件良好。

截至2013年年底,全舟山市有星級賓館49家,客房4483間,床位7944個,客房入住率達48.9%。另外,還有眾多私人經營的家庭式賓館,床位數較多,但規模小、檔次低。住宿設施主要集中在普陀“旅游金三角”地區和定海地區,絕大多數為城市酒店類型,獨家休閑設施和服務設施配套稍顯不足。

交通是長期制約舟山旅游發展的瓶頸。舟山擁有海上和空中多個入口通道,但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適性欠佳,易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2009年年底,舟山跨海大橋建成通車,舟山旅游可進入性得到極大改善,一系列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在跟進,舟山旅游將逐步融入長三角地區的高速交通網絡,實現長三角旅游一體化。

《舟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至2012年,舟山接待游客數量總體呈快速增長趨勢,年增長率均在10%以上,2013年更是達到了3067.47萬人次。總體來說,呈現以下幾個特點。①游客構成受地緣因素影響明顯,國內游客占絕大多數,其中浙、滬、蘇三省市占3/4左右,福建次之;國際化程度低,國際游客量總體較少,近年有所增長。②季節性差異明顯,每年7月至10月,是其高峰階段。一是因為舟山海島旅游資源多適合夏季,天氣炎熱之時,方能感受自然之美;二是諸如南海觀音文化節、觀音香會節、沙雕節等節慶都聚集在該時間段,吸引游客眾多。③旅游者目的地分布不均。總體來看,游客主要集中在普陀山、沈家門、朱家尖、桃花島等普陀旅游“金三角”地區;其次是定海,岱山縣和嵊泗縣較少。隨著東海大橋—洋山港線路的開通,以及海上交通的發展,近幾年嵊泗游客接待數量有較大的增幅,游客主要來自上海。

總的來說舟山旅游產品已初成體系。全市已擁有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及1個海島歷史文化名城。普陀觀音文化朝拜游、海洋文化特色游、射雕文化探秘游、國際沙雕節精品游等系列旅游產品已經初步成型;國際沙雕節、南海觀音文化節和海鮮美食文化節已成為舟山旅游節慶經濟的拳頭產品。

舟山旅游產品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旅游產品結構比較單一,以觀光為主,特別是佛教觀光產品一枝獨秀的格局一直未能打破;②娛樂、購物、參與體驗活動等內容相對缺乏;③地方文化特色挖掘不足;④海洋休閑旅游產品未上檔次,未形成規模;⑤產品開發有雷同化趨勢,缺乏個性;⑥以吃、住、行、游、購、娛為核心的旅游接待設施已經初成體系,具備一定規模,但旅游設施存在著空間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總體服務水平較低的問題。

(二)兩個次中心區:寧波、溫州

寧波和溫州的海洋旅游資源在浙江省內處于領先地位,寧波的濱海旅游資源和溫州的海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目前這兩個地區的海洋旅游資源利用現狀仍較舟山為次。寧波和溫州的經濟體系非常發達,旅游業在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和作用較弱,政府和投資者對旅游業的進入程度也相對較淺,但這一局面隨著海洋經濟戰略的強化正在日益改善。

寧波市大陸岸線西起余姚市黃家埠鎮,西南至寧海縣一市鎮,岸線總長758.6千米。海域由“五洋三港灣”構成(即橫水洋、峙頭洋、磨盤洋、大目洋、貓頭洋,杭州灣、象山港、三門灣)。杭州灣和三門灣分別從北邊和南邊挾裹,象山港從中間嵌入陸地,岸線曲折,海島星羅棋布。

寧波具有獨特的海洋文化景觀與別具一格的濱海自然景觀優勢,擁有河姆渡、招寶山、東錢湖等著名的旅游景觀,以及松蘭山、石浦漁港等具有濃郁海洋特色的休閑場所;擁有象山東門島、漁山島、寧海橫山島、北侖大榭島群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共531個,開發旅游潛力巨大。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長三角區域高速鐵路網絡、寧波國際機場擴建工程的推進及長三角經濟區和都市群的形成,將給寧波海洋旅游發展創造難得的機遇。但值得注意的是,寧波海洋旅游開發的效果并不理想。寧波市旅游局2006年針對全市36個主要旅游景區的旅游統計數據顯示,寧波市所有旅游景區中,除了中國漁村等濱海旅游景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門票收入進入前20位以外,其余濱海景區都排在20名以后。 伍鵬,吳薔.關于寧波海島旅游開發的構想[J].商場現代化,2007(36):240-241.寧波海洋旅游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有四個:①大多數海洋旅游景區缺乏有個性的包裝和品牌策劃,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競爭激烈的現象;②資源利用程度低,海洋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多數濱海景區的產品仍以觀光旅游為主,海洋休閑度假產品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③部分海洋旅游開發處于無序狀態,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現象突出;④一些交通和安全設施落后。

經過對海洋旅游的持續關注和加大投入,寧波海洋旅游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現已建成海洋世界、杭州灣大橋農莊、杭州灣濕地公園、杭州灣大橋海上觀景平臺、鎮海招寶山文化旅游區、北侖洋沙山旅游區、鳳凰山海港樂園、鄞州南頭漁村、松蘭山旅游度假區、石浦漁港古城、中國漁村、寧海橫山島景區、西店鄔家莊園等一批海洋旅游景區,其中包括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和8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涌現了一大批涉海旅游企業。象山花岙島、漁山島、檀頭山島、奉化陽光海灣,以及寧海灣游艇俱樂部等一批海洋旅游項目進入啟動和建設期,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涉海旅游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3.3億元。葉鴻達.海洋浙江[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133.規劃的海洋旅游項目包括松蘭山—大目灣區塊、石浦—三大海島區塊(花岙島、檀頭山島、漁山島)、象山影視城—大塘港區塊、環杭州灣區塊、鎮海北侖港區塊、梅山春曉區塊、象山港內灣(陽光海灣、寧海灣旅游度假區)和寧海三門灣。

溫州地處浙江南部沿海地區,是浙江省沿海大市之一,全市海域面積1.1萬平方千米,與陸域面積大致相當;全市11個縣(市、區)中只有2個為內陸縣,其余皆為沿海縣(市、區);全市潮間帶面積33.1平方千米,占浙江省海涂面積的27%;全市海岸線漫長曲折,陸域岸線全長339千米,江口港灣眾多,沿海島嶼星羅棋布,共有沿海島礁437個(島嶼239.5個),島嶼岸線長567.9千米,其中有旅游開發價值的島嶼與大陸濱海區共42個。寧波市旅游局.寧波海洋旅游規劃[Z].2012.截至2015年年底,溫州市有涉海A級旅游景區18個,其中5A級旅游景區1個(雁蕩山)、4A級旅游景區8個(百島洞頭、中雁蕩山、江心嶼、溫州樂園、南塘文化旅游區、玉蒼山、寨寮溪、南雁蕩山)、3A級旅游景區9個(樂清筋竹澗、龍灣永昌堡、瑤溪景區、甌海仙巖景區、蒼南漁寮景區、瑞安雅林、桐溪景區、蒼南日月潭、五鳳茶園),海洋旅游(漁家樂)特色村30個、濱海自助旅游營地驛站(自駕車露營旅游基地)12個、游艇旅游基地5個、低空飛行旅游基地3個,在開發的海洋旅游主題島7個、主題旅游社區2個,擁有迷途三盤尾、洞頭娜魯灣等特色海島旅游客棧(民宿)。2015年涉海旅游景區接待海內外旅游者4241.65萬人次,同比增長25%。溫州市旅游局.溫州市旅游業“十三五”規劃[Z].2006.

溫州對海洋旅游發展的投入不曾間斷,著力改善海洋旅游業發展的基礎配套設施。近年來,洞頭、樂清、蒼南、瑞安、龍灣等地都出臺了促進海洋旅游發展的優惠政策,開通了溫州市區至洞頭、南麂等海島的旅游客輪。洞頭、樂清、蒼南、瑞安、龍灣等縣(市)區積極出臺海洋旅游業發展有關優惠政策,大力引進與落實龍灣金海岸休閑旅游、蒼南(海口)游艇俱樂部、鹿城(七都)水上樂園等項目,創建了具有溫州海島特色的旅游項目和知名旅游品牌。例如,蒼南縣累計投入濱海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接待設施建設資金數億元,開通并拓寬了金鄉至霞關61千米長的環海公路,把濱海景區連成一片。其中一些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些項目在加快推進建設進度,一大批項目正在辦理前期征地等有關手續。洞頭先后投資近億元,建成了旅游大廈、大沙岙旅游度假區、馬岙潭旅游度假區,精心策劃包裝了東郊山頂望海樓、半屏山旅游度假中心、三盤漁家樂園、花崗漁家村落等一批特色海洋旅游項目。

溫州各地海洋旅游資源的差異比較明顯,主要以洞頭列島、南麂列島、樂清至蒼南海洋經濟帶為重點,做好“二島一帶”濱海旅游。洞頭重點發展大眾化多樣性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和濱海旅游先行區,建設國際性旅游休閑島;南麂島重點發展海洋科普考察旅游和濱海高端休閑旅游。此外,樂清、龍灣、瑞安、平陽、蒼南等地的天然港灣及岸線沙灘,可開發海涂和涉海旅游休閑項目,發展個性化濱海旅游業。此外,郵輪、游艇等海洋旅游業態也受到了重視,高星級度假酒店、主題型酒店及旅游購物中心等高端旅游設施,國際郵輪碼頭及配套設施正在加快建設中。

溫州海洋旅游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濱海旅游知名品牌不多,江心嶼、洞頭島、南麂島、西門島、桃花島、銅盤島、漁寮、大漁灣、西灣等海洋旅游地基本上處于培育與成長之中,大都是原材料與粗加工的半成品,有些甚至尚處于未開發狀態;海洋旅游產品特色不足,海洋旅游文化挖掘不夠,產品、線路單一趨同,缺乏特色與個性,尚未很好地處理好“出重拳”與“搞散打”的關系,尚未打造出特色鮮明的海洋旅游項目與甌江夜游項目,未能發揮溫州海洋旅游海島的特色與優勢;濱海旅游基礎支撐不力,海洋海島旅游景區發展規劃建設管理滯后,海洋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亟待加強,海洋海島旅游投入不足,旅游資源整合尚未到位,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缺乏游艇碼頭與旅游專用碼頭等設施,接待容量、接待能力難以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三)兩個基本區:臺州、嘉興

當前浙江海洋旅游資源利用較弱的兩個地區為臺州和嘉興。

臺州海岸線總長1660千米,占浙江省海岸線總長的25.6%,其中海島海岸線長915千米,沿海海域有豐富的海洋生物繁衍和棲息的自然區域。葉鴻達.海洋浙江[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127.海濱和海島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薈萃,融匯了山、海、島、城等多種景觀。目前玉環的大鹿島、椒江的海洋公園是國家4A級的海洋旅游產品,解放一江山島紀念地既是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又是國家級旅游目的地,已開發的旅游線路有玉環的“休閑玉環、海韻漁情”、臨海桃渚的“海上仙子國”、三門的“海誓山盟”、溫嶺的“曙光石風漁韻”等。玉環還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海島文化節,三門還定期舉辦中國青蟹節等節慶活動。成立了漩門灣農業觀光園區等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臺州市濱海和海島的旅游資源可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景區:三門灣景區、桃渚景區、臺州灣景區、椒黃路景區、石塘景區和玉環樂清灣景區。臺州灣的海島景區通過海門港與椒黃路景區和桃渚景區連為一體。整個濱海和海島旅游資源,又依托北面的天臺山和南面的雁蕩山而置于大的旅游網絡之中。

然而臺州海洋旅游面臨著諸多問題。首先是海洋旅游自然資源不突出。國內外很多地區的海洋旅游主要依托海水、陽光、沙灘,但臺州很多海島濱海旅游區受氣候、水質的影響,優勢并不明顯。如海水含沙量過高,水體渾濁,近岸地區很難見到碧海藍天的天然美景,無法滿足旅游消費者對海洋旅游的需求。并且臺州的海洋景觀與周邊的寧波、溫州存在同質性,沒有自己的特色景觀。其次是海洋旅游的基礎設施總體上比較薄弱,其中海洋旅游交通設施、供水設施等問題尤為突出,這也給海洋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增加了成本。最后是區域發展板塊割裂、資源分散。就臺州目前的海洋旅游發展狀況來看,市本級和各區(縣、市)的旅游資源從空間分布上相對分散,客觀上制約了臺州海洋文化旅游成規模發展。各行政區域之間聯動發展意識不強,都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有規模的龍頭旅游企業。

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嘉興市大陸海岸線長134.3千米,其中自然岸線長35.1千米,人工岸線長99.2千米,人工岸線基本以海堤為主。嘉興市大陸海岸線調查項目成果驗收會在杭順利召開[EB/OL].(2016-12-16)[2017-10-23].http://www.jiaxing.gov.cn/snbnyjjj/qtxx_4954/hxhb_36446/znfh_36447/201612/t20161216_655088.html.在浙江5個擁有海岸線的設區市中是最短的,不及舟山的1/10。在全省的海洋旅游格局中,嘉興處于較為落后的地位,這既與其海洋旅游資源存量偏少有關,也與其旅游開發歷來重心不在海洋方面有關。但嘉興近年來也日益關注海洋旅游業的發展。2015年,《嘉興濱海旅游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規劃范圍是以濱海新區為中心,包括平湖、海鹽、海寧部分行政區域,陸域面積約22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559平方千米。規劃按照“一廊、兩島、六區”總體布局,融合“山、海、湖、潮、城、村、橋、島”八大資源景觀元素,打造以九龍山旅游度假區為中心的濱海度假、以南北湖風景區為核心的湖海休閑、以百里錢塘觀潮旅游文化長廊為紐帶的觀潮游樂三大特色產品。嘉興市將濱海旅游的主題形象確定為“海涌東方港,潮起杭州灣”,用這一形象主題詞突出嘉興濱海旅游在杭州灣的重點區位,以及“海”與“潮”的鮮明特點。在海島旅游上,嘉興市著力打造王盤山生態旅游島和白塔山生態度假島。其中,王盤山生態旅游島位于杭州灣口外東部,毗鄰王盤洋海域,隸屬平湖市。截至2015年,島群內有無居民海島13個,島陸總面積62328.96平方米,海岸線總長約2934.63千米。嘉興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嘉興市旅游局、嘉興市濱海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嘉興濱海旅游業發展規劃[Z].2015.根據規劃,將以海島自然環境為依托,以歷史人文傳說為背景,通過打造反映武俠文化的“屠龍島”、作為婚慶攝影基地的“風車島”和開滿紫云英的“海花島”三個島嶼,形成王盤山生態旅游島。白塔山島則位于杭州灣口北岸、武原鎮近岸,隸屬海鹽縣。島群內有無居民海島7個,陸域總面積30多萬平方米,海岸線總長約6.3千米。今后將按照“秦皇三島”的理念,打造“瀛洲島”“方丈島”和“蓬萊島”,形成生態度假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牟定县| 长葛市| 平陆县| 福清市| 遂川县| 新宁县| 平武县| 巴青县| 潍坊市| 桑日县| 志丹县| 日喀则市| 临沧市| 天门市| 治县。| 马鞍山市| 新平| 兴业县| 滨州市| 朔州市| 塔城市| 金阳县| 邳州市| 塔河县| 宾川县| 衢州市| 两当县| 兖州市| 正定县| 尉氏县| 海原县| 招远市| 定安县| 岗巴县| 介休市| 建宁县| 两当县| 民勤县| 嘉鱼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