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家將故事考論
- 陳小林
- 1138字
- 2020-08-14 14:04:00
1.它們的先后關系
現(xiàn)存三種明刊之中,三臺館本刊刻時間不明,葉昆池本序署“萬歷戊午”,世德堂本序署“癸巳長至日”。“萬歷戊午”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而依據(jù)孫楷第的意見,“癸巳”指萬歷二十一年(1593),所以容易確定世德堂本的刊刻時間要早于葉昆池本。
至于三臺館本的刊刻時間,一般認為早于世德堂本。馬力(1952—2007)從多個角度去論證這個結論:首先,三臺館本上圖下文,圖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圖的左右分刻三或四字的說明。而柳存仁談及中國通俗小說的插圖時指出:“我們簡單地說,這類的刻本,每半葉上圖下文,圖的地位約占全面積的三分之一,圖的左右分刻說明,大概是最早時期的、也可以說是粗糙時期的通俗小說的公例。”
所以三臺館本是屬于最早期刊本一類的。三臺館本不標回數(shù),每回的名目是兩句對偶的句子,這個特點也可以說明它的原始性。其次,三臺館本本來就是一書,雖然分兩個部分,也就只有一序。世德堂本析成《南宋志傳》和《北宋志傳》,分別由“泛雪齋”作序,序文內(nèi)容與三臺館本毫不相干,又增加了“陳氏尺蠖齋”的評語,刻于眉欄,正文則一樣。所以在版本演變關系上,三臺館本也應該是較為早出的一個本子。最后,柳存仁已經(jīng)指出:“福建建陽余氏,本是由宋迄明幾百年間的書商……所以,這些刻本的本身,雖在萬歷,當然還可能有更早的底子。”
這種翻刻舊版的情況也可能會發(fā)生在《南北宋志傳》上。所以三臺館本的刊刻年份雖不可考,卻極有可能會早于世德堂本。
我贊成三臺館本早出。除了上述理由,世德堂本眉欄的評釋內(nèi)容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三臺館本正文有兩條夾批:一條是“傳說楊七郎有箭眼,射不能傷”(19/646);另一條是“按《一統(tǒng)志》,文廣,楊延昭所生。小說作宗保之子,差誤尤甚”(37/812)。似乎正是針對這兩條夾批,《古本小說叢刊》影印世德堂本有如下兩條眉批:
傳說楊七郎有箭眼,射不能傷。非也。蓋士憚其威,故不能中之耳。(19/848)
按《一統(tǒng)志》,文廣,延昭所生。小說作宗保之子,差誤尤甚。此云面貌與宗保無異,言其面貌與兄相似也。(37/1059)
當然,由于三臺館本和世德堂本同出一個祖本(詳后),不能排除世德堂本的尺蠖齋眉批是針對祖本同樣內(nèi)容的批語而寫。然而從北大世本所透露的金陵唐氏世德堂和建陽余氏雙峰堂的密切商業(yè)聯(lián)系來看,世德堂本的評釋參照了三臺館本的批語似乎更有可能。
我還可以舉出一個類似性質的例子。小說在敘述呼延贊仿效榆窠園故事表演單騎救主時,三臺館本僅以一句“八王復馬入奏太宗,道知其事,太宗遂輟其事”(6/537)帶過,世德堂本則詳細敘述了這個過程,比三臺館本多出五百余字(見第三章第三節(jié)所引原文)。這里,增飾的可能性要大于刪削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世德堂本晚于三臺館本的可能性要大。
孫楷第指出:“三臺館刊本《南北兩宋志傳》二十卷,在今所見諸本中,當以此本為最早。”證之以上述理由,這應是符合事實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