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醫寄生蟲學實驗指導
- 杜愛芳
- 2163字
- 2020-08-14 13:45:38
實驗二 蠕蟲蟲卵培養及幼蟲分離技術
【實驗目的】
掌握蠕蟲蟲卵培養及幼蟲分離技術,認識常見線蟲幼蟲和吸蟲毛蚴等蠕蟲幼蟲的一般形態特征。
【實驗內容】
1.蠕蟲蟲卵培養技術。
2.毛蚴孵化技術。
3.幼蟲分離技術。
【材料與設備】
載玻片、蓋玻片、平皿、培養皿、鑷子、燒杯、放大鏡、漏斗、漏斗架、膠帽吸管、試管、玻璃管、玻璃棒、濾紙、紗布、脫脂棉、40~60目銅篩、三角燒杯、膠塞、長頸平底燒瓶、貝爾曼裝置(乳膠管兩端分別連接漏斗和小試管)、普通溫箱、光學顯微鏡等。
【操作與觀察】
一、蠕蟲蟲卵培養技術
有些蠕蟲蟲卵(如圓線目大部分線蟲)在形態上非常相似,難以鑒別,需要在外界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進行第三期幼蟲的培養,然后根據幼蟲的形態特征進行種類鑒定,從而達到確診或進行科學研究的目的。
操作方法:取適量新鮮糞便置于培養皿(底部加一張濾紙)內,加水調成硬糊狀(如糞便稀則不必加水),塑成半球形,頂部略高出培養皿,加上皿蓋,使糞便與皿蓋接觸。然后置于25~30℃溫箱內培養,注意保持培養皿內濕度(保持濾紙潮濕狀態)。經7~15d后,多數蟲卵即可發育成為第三期幼蟲(圖2.1),并集中于皿蓋上的水滴中,將幼蟲吸出置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用顯微鏡檢查。

圖2.1 馬屬動物圓線蟲第三期幼蟲(引自秦建華、李國清,2005)
1.馬圓線蟲2.普通圓線蟲3.無齒圓線蟲4.小型圓線蟲
二、毛蚴孵化技術
毛蚴孵化法是目前我國疫區檢查家畜血吸蟲的主要方法,也是國家考核達標驗收時規定的檢查方法。其原理是將含有血吸蟲卵的糞便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孵化,毛蚴孵出后,借著毛蚴向上、向光和向清的特性,進行觀察,做出診斷。該法具有樣本采集方便、方法成本低、檢查結果可靠等優點。
1.頂管孵化法(圖2.2):取糞便50~100g,放入燒杯內用玻璃棒搗碎,加清水250~500mL,攪拌均勻,通過40~60目銅篩濾入另一燒杯內,加水至九成滿,靜置沉淀(每次約30min),之后將上清倒掉,再加清水攪拌均勻,沉淀,如此反復操作3~4次。然后將反復淘洗的糞渣倒入三角燒瓶,加入25℃的溫水,塞入中央插有玻璃管的膠塞,其中加水量以插入的玻璃管內露出一段水柱為準。最后放入25℃溫箱中孵化,孵化30min后開始用放大鏡觀察水柱內是否有毛蚴,如沒有,則每隔1h再觀察一次,直到發現毛蚴即可停止孵化。

圖2.2 頂管孵化法裝置(引自Yang,2005)
2.棉析法(圖2.3):取50~100g糞便,經上述方法反復淘洗、沉淀、換水后(不淘洗也可),將糞渣移入500mL的長頸平底燒瓶內,然后加入25℃的溫水,瓶口塞入薄層脫脂棉,加水至棉層上方10mL左右,最后置于25℃溫箱中孵化。孵化半小時后開始用放大鏡觀察棉層上面水中是否有毛蚴,如沒有,則每隔1h再觀察一次,直到發現毛蚴即可停止孵化。

圖2.3 棉析法裝置
1.清水層2.脫脂棉3.濁水層4.糞渣
樣品孵化后,經1、3、5h各觀察1次,檢查有無毛蚴的出現。毛蚴的觀察應在光線明亮處襯以黑色背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可借助放大鏡。毛蚴為淡白色、折光性強的菱形小蟲,多在距水面4cm的水內呈平行或斜行方向做直線運動。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可見毛蚴呈前寬后窄的三角形,前端有一突起,周身有纖毛(圖2.4)。觀察時應注意與水生動物相區別。

圖2.4 血吸蟲毛蚴
三、幼蟲分離技術
幼蟲分離技術通常采用貝爾曼幼蟲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利用多數線蟲幼蟲受重力作用而不能移動,在一個沒有表面張力的水體內會逐漸下沉的特點。貝爾曼法可用于分離和濃集糞便、組織碎片和土壤樣品中的線蟲幼蟲。
操作方法:首先連接貝爾曼裝置(圖2.5),即用一根乳膠管兩端分別連接漏斗和小試管,然后置于漏斗架上。將糞便樣品(5~15g)搗碎,放置于一個濾茶器或包裹于粗棉布內,然后在漏斗里加入溫水。溫熱可以刺激幼蟲的活力,許多幼蟲就會來到糞團的表面并分離,向下流至彈簧夾處。在嚴重感染情況下,大約經一個小時后幼蟲便可移至水滴中。但是當只有少量幼蟲存在時,必須將貝爾曼裝置放置過夜再進行觀察。如果取1滴以上的水進行檢查,有必要對樣品進行離心,去上清,然后用吸管吸取一滴管底的沉淀物進行鏡檢。目前,許多學者對該技術進行了優化和改良,但基本原理相同。

圖2.5 貝爾曼幼蟲分離裝置(引自鮑曼等,2013)
線蟲幼蟲的形態見圖2.6。

圖2.6 分離的廣州管圓線蟲幼蟲(10×10)(引自劉敏,2008)
【注意事項】
1.蟲卵培養法:在蟲卵培養過程中,應使培養皿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
2.毛蚴孵化法:被檢糞便務必新鮮,不可觸地污染;洗糞容器不宜過小,免得增加換水次數,影響毛蚴早期孵出;換水時要一次倒完,避免沉淀物翻動,如有翻動,須等沉淀后再換水;孵化用水一定要清潔,自來水須放置過夜脫氯后使用;所有與糞便接觸過的用具,須清洗后再沸水燙泡,方可再用。另外,多畜檢查時,須做好登記,貼好標簽,避免混亂。
3.幼蟲分離法:凡是檢查組織器官材料,應盡量撕碎;但檢查糞便時,則將完整糞球放入,不必弄碎,以免糞渣落入小試管底部,鏡檢時不易觀察。溫水必須充滿整個小試管和乳膠管,并使被檢材料浸泡其中(使水不致流出為止),中間不得有氣泡或空隙。為了靜態觀察幼蟲形態構造,可用酒精燈加熱或滴入少量碘液,將載玻片上的幼蟲殺死。
【思考題】
1.蠕蟲蟲卵培養技術可用于什么?
2.幼蟲分離技術可用于什么?其原理是什么?
3.毛蚴孵化法常用于哪種寄生蟲病的診斷,其原理是什么?
【實驗報告要求】
1.記錄各檢查技術的糞檢結果。
2.簡要敘述各項技術的主要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