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獸醫寄生蟲學實驗指導
- 杜愛芳
- 3150字
- 2020-08-14 13:45:37
實驗一 蠕蟲蟲卵檢查操作技術
【實驗目的】
掌握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及飽和鹽水漂浮法等蠕蟲蟲卵檢查操作技術,在顯微鏡下識別吸蟲卵、絳蟲卵、線蟲卵和棘頭蟲卵的形態特征。同時注意蟲卵與非蟲卵的區別。
【實驗內容】
1.直接涂片法。
2.沉淀法。
3.飽和鹽水漂浮法。
4.蟲卵與非蟲卵的區別。
5.各種蠕蟲卵的形態特征。
【材料與設備】
豬糞、兔糞、羊糞、食鹽、50%甘油水溶液(或清水)、火柴桿、載玻片、蓋玻片、鐵絲圈、紗布、吸管、燒杯、錐形瓶、玻璃棒、量筒、離心管、普通離心機、銅篩(40~60目)、光學顯微鏡。
【操作與觀察】
一、直接涂片法
取清潔載玻片一張,在載玻片中央滴加1~2滴50%甘油水溶液或清水,然后用鑷子或火柴桿取糞便一小塊(約黃豆大),與甘油溶液混勻,并將粗渣推向一邊,涂布均勻,做成涂片。涂片厚度以放到書上隱約可見下面的字跡為宜,加上蓋玻片,置顯微鏡下檢查。檢查時先在低倍鏡下查找,如發現蟲卵,再換高倍鏡仔細觀察。
本法操作簡便,能檢查各種蠕蟲卵,但檢出率不高,特別在輕度感染時,往往得不到可靠結果。因此,本法只能作為輔助診斷方法,并且每次檢查要重復8~10片,才能收到確實的效果。如無甘油,也可用清水代替,但不能用生理鹽水代替,因其易析出鹽結晶而影響檢查結果。如加甘油可使標本清晰,易于觀察,并可防止涂片很快干燥。
二、沉淀法
本法的基本原理是蟲卵的比重一般比水略重,糞便中的蟲卵可在水中自然沉淀于容器底部,而糞便中的飼料纖維和可溶性物質則混于或溶于糞液中。沉淀法可分為自然沉淀法和離心沉淀法兩種。
1.自然沉淀法:取糞便5~10g,置于200~300mL燒杯中,先加入少量水(5~10mL),用玻璃棒搗成糊狀,然后加入100~200mL清水,攪拌均勻,通過40~60目(網孔/英寸)銅篩過濾,濾液收集于燒杯中,靜置沉淀20~40min,倒去上層液,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勻,并沉淀,如此反復操作直到上層液透明為止,用吸管吸取沉渣進行鏡檢。此法適合于檢查吸蟲卵。
2.離心沉淀法:取糞便5~10g,置于200~300mL燒杯中,先加少量水(5~10mL),用玻璃棒搗成糊狀,然后加入50~100mL清水,攪拌均勻,通過40~60目銅篩過濾,濾液收集于燒杯中,然后分裝至離心管中,用天平配平后放入離心機內,以2000~2500r/min離心沉淀2min,取出后倒去上清,沉淀加清水攪勻,再離心,如此反復操作至上清透明為止,最后倒去部分上清,留約沉淀2倍的溶液量,用吸管吹打均勻后,吸取糞液進行鏡檢。該法可縮短檢查時間。
三、飽和鹽水漂浮法
本法基本原理是采用比重大于蟲卵的飽和溶液,使糞便中的蟲卵與糞渣分開而浮集于液體表面,形成一層蟲卵液膜,然后蘸取此液膜,進行鏡檢。
1.飽和鹽水的配制:加水至錐形瓶內煮沸,每1000mL水添加食鹽(普通食鹽)380~400g,在容器內溶解。再以雙層紗布或棉花過濾至另一潔凈容器內,待涼后即可使用(溶液涼后如出現食鹽結晶,則說明該溶液是飽和的,是合乎要求的,其比重為1.180,此溶液應保存于溫度不低于13℃的情況下,才能保持較高比重)。
2.操作方法:取糞便5~10g,置于200~300mL燒杯中,先加入少量飽和食鹽水(5~10mL),用玻璃棒搗成糊狀,然后再加入100~200mL飽和食鹽水,攪拌均勻,通過40~60目銅篩過濾,濾液收集于燒杯中,濾液靜置10~30min。此時,比飽和鹽水比重輕的蟲卵,大多浮集于液體表面,再用鐵絲圈蘸取此液膜,并抖落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進行鏡檢。或者將此濾液直接倒入試管內加滿,蓋上蓋玻片(蓋玻片與液面完全接觸,不能留有氣泡),靜置10~30min,取下蓋玻片,放在載玻片上鏡檢,可以收到同樣效果。
本法檢出率高,在實際工作中已廣泛應用,可以檢查大多數線蟲卵和絳蟲卵。
為了提高漂浮法的檢出率,可用其他溶液代替飽和鹽水溶液,如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溶液(1000mL沸水中溶解硫代硫酸鈉1750g,其比重在15~18℃時為1.370,在20~26℃時為1.410),以及飽和硫酸鎂溶液(1000mL沸水中溶解硫酸鎂920g,其比重為1.294),檢查豬的后圓線蟲卵和棘頭蟲卵時效果好。
四、蟲卵與非蟲卵的區別
鏡檢時要詳細觀察,嚴格區分蟲卵與非蟲卵。
1.蟲卵(圖1.1):都有一定卵殼結構,并且有一定的形狀,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等,多數是兩側對稱的,內含卵細胞或一個發育的幼蟲或毛蚴,有一定的顏色,如淡黃色、褐黃色、棕黃色、銀灰色。

圖1.1 各種蠕蟲蟲卵形態
1.豬蛔蟲2.后圓線蟲3.毛首線蟲4.剛刺顎口線蟲5.六翼泡首線蟲6.圓形螺咽線蟲7.紅色毛圓線蟲8.兔蟯蟲9.兔毛圓線蟲10.牛仰口線蟲11.食道口線蟲12.犢新蛔蟲13.類圓線蟲14.羊蟯蟲15.美麗筒線蟲16.露德西吸吮線蟲17.小口柔線蟲18.蠅柔線蟲19.大口柔線蟲20.馬圓形線蟲21.馬蟯蟲22.安氏網尾線蟲23.細頸三齒線蟲24.腎膨結線蟲25.犬鉤蟲26.犬弓首線蟲27.肝毛細線蟲28.貓弓首蛔蟲29.雞蛔蟲30.氣管比翼線蟲31.毛細線蟲32.巨吻棘頭蟲33.犬棘頭蟲34.多形棘頭蟲
2.非蟲卵:在糞便中容易與蟲卵混淆的雜物有各種植物細胞、花粉顆粒、脂肪球、氣泡、真菌孢子、螨類及其卵、纖毛蟲等。這些物質由于種類不同,其形狀、大小、顏色也各不相同。如各種植物細胞,有的呈螺旋形,有的呈雙層環狀物,也有的呈鋪石狀,但都有明顯的細胞壁,與蟲卵結構明顯不同。各種花粉顆粒,往往都帶有一定的顏色,易被誤認為是蛔蟲卵,但花粉顆粒沒有卵殼的構造,表面呈網狀或鋸齒狀,仔細觀察,可以區別。還有脂肪球和氣泡之類,也很像蟲卵,但脂肪球和氣泡往往大小不一,無色,且折光性很強,周圍壁較厚,而內部是空虛的,不具有蟲卵的一般結構。總之,糞便中與蟲卵混淆的雜物較多,但只要掌握蟲卵的構造和特征是可以辨認的。有時某物與蟲卵分辨不清,也可用解剖針輕輕推動蓋玻片,使其下的東西滾動,這樣可以將蟲卵和其他物體區別開來。
五、各種蠕蟲卵的形態特征
1.吸蟲卵(圖1.2):多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卵殼由數層膜組成,比較厚而堅實。大多數吸蟲卵的一端有卵蓋(日本血吸蟲卵除外)。新排出的吸蟲卵內一般含有較多的卵黃細胞及其包圍的胚細胞,有的則含有成形的毛蚴。吸蟲卵常呈黃色、黃褐色或灰色,內容物較充滿。

圖1.2 吸蟲卵形態
1.血吸蟲卵2.肝吸蟲卵3.肺吸蟲卵4.姜片吸蟲卵
2.線蟲卵(圖1.3):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一般呈橢圓形或近似圓形;光學顯微鏡下可見卵殼由兩層組成,殼內有卵細胞,但有的線蟲卵排到外界時,其內已含有幼蟲。殼表面多數光滑,有的凹凸不平,顏色多為無色、透明,有些呈灰白色、褐色或黃褐色。蛔蟲卵卵殼最厚,其他多數較薄。

圖1.3 獅弓首蛔蟲卵形態(引自鮑曼等,2013)
1.單細胞階段2.雙細胞階段3.桑葚胚階段4.卵殼內感染性幼蟲
3.絳蟲卵(圖1.4):家畜中常見的為圓葉目絳蟲蟲卵,但實際上并非蟲卵,而是卵中胚胎,多呈圓形、方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外層多數較厚,內有一個特殊的梨形器。梨形器內含有六鉤蚴,在高倍鏡下可以看到3對小鉤狀物;顏色多數為無色,少數為黃色或黃褐色。

圖1.4 絳蟲卵形態(引自南方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系及蚌埠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
1.豬帶絳蟲卵2.長膜殼絳蟲卵3.短膜殼絳蟲卵
4.棘頭蟲卵(圖1.5):多呈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卵殼很厚,外膜上常呈點狀或蜂窩狀構造,卵內中央有一個長橢圓形胚胎,胚胎一端有六個小鉤,顏色多呈棕黃色或暗褐色。

圖1.5 棘頭蟲卵形態
【注意事項】
1.供檢查的糞便要新鮮。糞便編號清楚,避免混淆。
2.在挑取糞便時要適量,過多會影響視野的光線,過少可能檢查不出蟲卵。
3.在檢查過程中,糞便不能相互污染。已用過的工具,必須進行消毒或另換工具才能檢查第二個糞樣。
4.鏡檢時仔細觀察,嚴格區別蟲卵與非蟲卵。
【思考題】
1.在顯微鏡下怎樣識別蟲卵與非蟲卵?
2.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及飽和鹽水漂浮法各自的優缺點是什么?
【實驗報告要求】
1.記錄實驗結果。
2.繪制兩種以上蟲卵形態圖。

二維碼1 飽和鹽水的配制

二維碼2 漂浮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