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探索與實踐
- 史習明
- 4157字
- 2020-08-14 12:23:47
第四節 在線開放課程管理細則
為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擴大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受益面,實現MOOC時代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主動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終生學習的需求,將更多的學習時間與自主性還予學生,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分類培養,進一步落實《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方案》和《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加快推進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工作,加強組織管理,加強過程考核,促進新型課程應用,探索適合我校實際的在線開放課程管理辦法,特制定本細則。
一、基本原則
學校將秉持“鼓勵創新、保證質量、先申請再認定”的原則,各教學單位要依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在線開放課程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鼓勵教師創新教學形態、擴大在線課程應用面,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學習、成長、成才。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鼓勵利用優質教學資源開展在線學習、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
二、在線課程運行管理規范
(1)在線課程負責教師是課程運行的第一責任人,要嚴格遵守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規范,確保課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確保課程內容的科學性,依法依規開展在線教學活動。
(2)學校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利用國內外知名在線課程平臺面向我校學生及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的在線課程服務。平臺主要包括愛課程(中國職教MOOC頻道)、學堂在線、智慧職教MOOC學院、好大學在線、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寧波市高校慕課聯盟平臺等。
(3)上線課程需由課程負責人根據本人意愿,結合課程實際,選擇相應的課程平臺。首次開課需填寫開課申請表,經所在學院、學校和開課平臺對課程審核通過后方可上線運行。開課前必須進行培訓,培訓合格方可正式上線運行。在線課程開設時間原則上每年兩期,上半年為3~6月,下半年為9~12月,具體以學校通知和平臺需求為準。
(4)學校鼓勵教師積極投入在線課程運行管理之中,并根據需要組建課程運行團隊,課程團隊成員參與工作量分配。學校為每門課程配備2名勤工助學學生協助課程運行管理,加強在線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在線交流,為學習者提供優質的學習體驗。課程團隊要根據課程平臺要求做好課程開課、運行和結課管理工作,根據社會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學習計劃、調整教學內容。建議課程運行周期為6~14周,每周的學習時間為2~4小時。
(5)要求課程團隊在開課前15天完成課程建設工作,并做好課程介紹頁發布,開放社會學習者選課系統,鼓勵教師開課前利用各種渠道增加選課人數;開課過程中要加強過程性管理,加強學習過程中的交流互動工作,充分利用平臺提供的如公告、論壇、郵箱等工具,積極發動討論主題、回復等工作,增強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6)做好課程評價管理,合理設置評分標準和細則,嚴禁隨意更改成績。課程結束后,教師應積極配合平臺做好成績發布、證書申請等結課工作。
(7)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利用在線課程面向在校生開展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實現校內課堂教學創新。對于申報國家、省、市級精品在線課程的課程,原則上要求已經面向在校生開展一輪以上的教學實踐。
三、在線課程運行考核和獎勵
(1)學校對在線課程運行進行質量監控及評價,并根據課程運行效果進行成果認定及工作量補助。其中,課程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收益或獎勵歸課程團隊所有(以學校與平臺簽訂的協議為準),并由學校給予不低于課程運行收入的1∶1配套資助。
(2)學校將在線課程運行納入教學效果考核,根據當年課程運行效果對課程團隊進行資助,課程運行效果原則上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評定標準根據每期運行情況綜合確定,主要評價指標包括選課人數、課程資源豐富程度及更新量、作業次數、公告數、論壇總主題數、教師回帖數、成績通過人數、紙質證書獲得人數等,課程運行評價指標的數據由各運行平臺統一提供。每年3月對上一年的課程運行情況進行認定,優秀等級經費為6000元/期(或對應教學工作量),良好等級經費為3000元/期(或對應教學工作量),不合格等級不予資助,并暫停課程在平臺上線運行1期,如一門課程累計出現兩次不合格,取消該課程在第三方平臺的上線資格。
(3)對第三方平臺提供教學服務費的課程,采用“差額補足、余額不扣”的原則,對于采用第三方平臺托管的課程給予500元/期(或對應教學工作量)經費資助。
(4)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將直接認定為不合格:
①課程運行過程中出現思想政治性偏差及錯誤;
②未按課程發布時間及時發布教學資源,并造成不良影響的;
③課程負責人或者團隊成員均不參加學習過程指導及交流的,并造成不良影響的;
④課程負責人不配合平臺要求做好開課、結課工作,并造成不良影響的;
⑤課程負責人隨意更改成績造成不良影響的。
(5)首次在校內開展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等課堂教學創新,計算工作量時根據實際情況(教師自己原創視頻在實際教學中對應的課時)給予1.6倍教學工作量認定(非原創資源不在此范圍內),多個平行班則在此基礎上乘以系數0.9,原則上要求項目已通過中期檢查,混合式教學建設項目不屬于此范圍;新增課時量部分不計入教師考核工作量。若同一門課有多個任課教師,只對參與視頻拍攝的任課教師認定工作量(方法同上),但每個老師認定的課時總和不能超過本課程的計劃課時。
(6)對于利用優質教學資源開展混合式教學、教學效率提高、線上線下實際學習課時比計劃課時減少的課程,工作量計算時仍按照原教學計劃課時計算。
(7)對于校外引進面向校內學生開課的優質在線課程,通識課程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或基礎課教學部申請,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由專業所屬學院申請,學校審核通過后,根據相關規定辦理引進程序,相關費用由學校統籌安排。為了加強對該類課程的精細化和規范化管理,將安排課程助理組織課程線下面授、考核等管理工作,以提高課程教學服務質量。通識課程的助教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或基礎課教學部選拔確定,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助教由專業所屬學院推薦,上報學校審核與備案。課程結束后根據實際學習人數和具體實際工作,給予不超過15分/門的服務工作量(15單位教學工作量)認定。
(8)課程負責人需事先提出申請并提供詳細的實施方案備查,對未提出申請或未按實施方案開展教學的課程將不給予認定,具體流程如下:
①校外在線課程平臺教學工作量認定流程:由課程負責人在開課前一周向教務處提出申請(見附件1),并提交課程地址和詳細的開課計劃,學校根據開課計劃組織抽查,課程結束后需要提交課程總結報告和課程運行數據,學校根據運行數據以及第三方平臺的反饋給予相應經費支持。
②在校內開展課堂教學創新的教學工作量認定流程:任課老師須在開課前經由各教學單位同意向教務處提出申請,并提交詳細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方案,特別是自創視頻應對應原實際教學課時(見附件2),學校根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檢查,學期末需要提交課程總結報告,學校根據實效認定教學工作量。
③在線課程服務工作量認定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由課程助理提出書面申請和課程總結報告,教務處會同開課單位根據課程總結報告和實際工作給予認定。
四、在線課程創新應用優秀成果評選
為及時推廣在線課程運行的優秀經驗,表彰在在線課程運行某一領域的改革與創新,營造積極開展在線教學的良好氛圍,對在線課程創新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獎勵。
(1)被列為市級精品在線課程(寧波市高校慕課聯盟網絡課程),學校按照精品在線課程給予建設經費資助;被列為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學校在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經費基礎上再追加5萬元;被列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學校在原有建設經費基礎上再追加5萬元,并根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課題核算教研分,以精品在線課程認定文件為依據。
(2)學校將以一年為周期組織評審在線課程優秀成果,表彰在課程運行過程中有創新、有突破、有實效的在線課程,如輔修專業、校際互選、實踐考核、直播面授等方面(見附件3)。評選類型包括在線課程運行質量獎、在線課程運行最佳團隊(個人)獎、在線課程運行最具突破獎等若干獎項。成果認定注重在線課程的實效、亮點、影響面,寧缺毋濫。
(3)評選的基本條件為:
①經公開課程平臺認證上線,完成至少兩期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全在線教學活動及面向在校生的SPOC教學改革與實踐。課程質量高,共享范圍廣,應用效果好,示范性強。
②在以下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現: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設計與方法、教學活動與指導、團隊支持與服務、教學效果與影響等,堅持質量為本,注重共享應用,體現融合創新。
③成果認定需經課程負責人提出申請、現場匯報、評審專家確認等環節。
(4)學校對每項給予1000~5000元的獎勵。
五、學生修讀在線課程學分認定
鼓勵學生通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選修高水平大學的課程,同時為加強對修讀在線開放課程的監管,將對學分認定作如下規定:
(一)認定辦法
(1)對于有成績互認和學分認定的平臺(如寧波市高校慕課聯盟),根據平臺的相關規定進行認定。
(2)對于沒有成績互認和學分認定的平臺,必須在學校認可的在線課程平臺上選修相關課程,如愛課程、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等。
(3)學生每學期修讀在線(學分認定)課程不得超過3門,需獲得一門課程認證證書(紙質或者電子證書),即可根據所學課程時數認定公選課學分,按照每16課時計1學分認定。
(4)對于沒有成績互認和學分認定的平臺,學生若修讀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必修、模塊課程,在拿到課程認證證書后,還需要參加校內考核(考核與期末考試同時進行),考核通過后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認定學分,可將課程認證證書視作其平時作業。其學分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學分。
(二)認定流程
學生修讀在線課程學分認定流程:學生提交課程認定證書等證明材料,公選課向基礎部提出申請,基礎部審核通過后交由教務處認定學分;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需向開課學院提出申請,開課學院根據其課程認證證書及校內考核成績,經審核后交由教務處認定學分。受理時間與創新學分認定同步。流程如圖1-1所示。
本辦法經校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自頒布之日起實施,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圖1-1 在線課程學分認定流程
附件1 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開課申請表

附件2 開展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工作量認定申請表

附件3 在線課程創新應用成果獎申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