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構建網絡學習空間,共建共享資源,增進質量評價

一、云端結合,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一般來說,教育系統講的網絡學習空間是運行于學習支撐服務平臺之上,面向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虛擬空間。隨著數字校園建設的深入,基于云平臺的網絡學習空間開始在全國范圍興起。高職院校應正視網絡學習空間在云、網、端三個層面以及相互之間的連接中發揮的作用,逐步擴大空間應用范圍,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更多促進教學方式與管理方式變革的常態化空間應用模式,推動網絡學習空間朝著智慧學習空間發展。

因此,高職院校要升級完善現有網絡教學平臺功能,增強用戶體驗,增加移動端,優化兼容性,完善數據統計方面的功能,進一步完善網絡學習空間功能,創新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模式,提升網絡學習空間利用率,從而滿足學生校內學習、校外實習實訓和畢業后終生學習的需要;滿足教師(包括企業兼職教師)構建全流程、多模式的網絡教學空間的需要;滿足校外學習者職業技能持續提升的需要。同時,不斷加強資源建設,不斷整合優質資源,豐富專業教學資源的內容建設。

學校在積極推進在線課程的校本建設與校內外應用推廣的同時,著力推動愛課程中國職教MOOC、學堂在線、浙江省高等學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寧波市高校慕課聯盟、超星爾雅通識課、中德諾浩KTS智慧課堂、簡學科技等第三方平臺在線課程在校內的合作推廣,在師生中形成在線課程應用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學習者還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融合,并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數字資源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以愛課程中國職教MOOC平臺為例,我校上線課程達到30門,選課人數突破20萬人次。

二、校本數據平臺,提高教學系統應用成效

大數據時代教育數據的價值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統計分析”,演變為促進教育變革的科學力量和戰略資產。從“數字化”走向“數據化”是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重要方向。網絡學習空間在運行過程中將持續、實時采集到更細、更全、更優的教育數據,持續采集空間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數據,建立系統完備的個人學習檔案,這樣就能動態跟蹤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實時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評估其學習表現及結果,并提供及時而有效的幫助。要通過一定的數據傳遞與交換機制,建立校本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平臺——校本數據平臺,實現各種教育數據在空間平臺之間及其他系統之間的透明流轉與融通共享。數據交由數據中心處理形成校園大數據,提供“一站式”決策支持,直觀地監測各類關鍵指標的情況,為學校領導、管理部門和學院提供各項決策支持,為不同用戶提供智能化和個性化服務。

學校以教育部頒發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和相關行業信息標準為基礎,制定了學校數據字典和信息編碼標準。保證數據在采集、處理、交換、傳輸的過程中有統一的規范,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權威性,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規定各業務系統的供應商在數據對接與系統安全等方面的接入要求,解決各業務系統信息孤島現狀,盡可能地消除數字化校園的短板。建設共享數據庫平臺,解決各應用系統中同構、異構數據的集成問題,實現數據共享,與互聯網資源、各種應用系統跨數據庫、跨系統平臺無縫接入和集成,并根據需要提供數據服務。提供全校統一的用戶管理平臺和授權、認證體系,實現各應用系統的“集中認證”,規范用戶操作行為。建設集成各業務應用、數據資源和互聯網資源的信息管理平臺,根據用戶身份、權限及自身需求,提供個性化的信息資源和應用服務。依托學校共享數據平臺,清洗與整合數據,提高數據質量,為大數據趨勢下的分析挖掘提供可用數據,為管理和服務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核心理念,堅持機制創新和應用驅動,具有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的教學形態信息化創新應用模式正在形成。2018年1月12日,學校被中央電化教育館正式授予“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稱號。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形成水平適度超前、內涵和諧發展、體制富有活力、與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寧波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新局面,繼續推動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化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更好地服務師生,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以智慧化引領學校現代化發展,為學校全面建設特色鮮明的高職名校提供信息化支撐和保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南阳市| 平遥县| 邵阳市| 宽甸| 平阳县| 秦安县| 永顺县| 吴堡县| 黄骅市| 望江县| 资中县| 同德县| 潼关县| 赣榆县| 扶沟县| 永新县| 关岭| 巴南区| 洪湖市| 原阳县| 班玛县| 偏关县| 兰溪市| 阳春市| 镇原县| 海安县| 托克托县| 北京市| 牡丹江市| 沾益县| 庆云县| 长丰县| 淳安县| 寿宁县| 永靖县| 县级市| 祥云县| 壤塘县| 惠州市|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