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學基礎
- 周虹
- 1860字
- 2020-08-14 12:13:30
1.1 會計信息與組織的關系
1.1.1 會計信息與決策
大多數會計書總是從“什么是會計,它是怎么發展變化而來的”開始說起。在這一章里,我們同樣要解釋會計的含義。但是現在,我們不想先把答案呈現出來,希望看書的你們帶著“什么是會計?它有什么作用?我們為什么需要它?它又是怎么工作的?”這樣的問題,漸漸地走進會計的世界,慢慢地自己去發現答案。
每一天,我們都身陷各種信息的包圍之中。打開電視,廣告撲面而來;報紙上的財經新聞充斥著股市的價格、上市公司的丑聞、公司兼并重組的消息;網絡加快了各種信息傳播的速度;和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不斷交流著彼此獲得的信息……
這些信息,會影響我們的決策選擇。我們每一天都必須不斷地做各種決策,并且利用得到的信息幫助我們完成決策。比如:我們聽到電臺關于堵車的消息,于是選擇繞開堵車的路段,換走其他路線;我們知道某個品牌的產品質量有問題,會盡量避免購買這種產品;我們知道某家餐館或者食堂價格很貴,在選擇前我們會考慮自己錢包的充實程度。
但是,我們周圍每天這么多無處不在的信息,并不是每一條都對我們的決策有幫助,也并不一定都真實可靠。哪一些與我們有關,哪一些對我們很重要,而哪一些又是無用的。我們本能地獲取和篩選這些信息,從而有效地進行決策。
會計所進行的,正是信息篩選、傳遞的工作,為決策者提供幫助。這好比醫院的檢查工作,比如拍X光片,可以顯示我們肺部的情況、骨骼的狀況。X光片把我們的身體信息傳遞出來,可以據此知道我們斷了的骨頭位置在哪里,氣管和肺部有沒有感染,醫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選擇采取什么樣的治療手段。因為這些信息,在治療中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可以最快地對癥下藥。會計工作者提供的財務報表,就像一張張X光片,它們記錄著與組織有關的信息,會計工作者對此進行分析、比較,描繪組織當前和未來可能的狀況,為決策者的決策行為提供可靠、真實的幫助。
我們通過開設一家小商店來例證以上所說。假如我們想在學校附近開一家提供個性服裝的小店,我們從房東手上租下臨街的店面,并從網上、外地采購時尚的服裝和飾品。我們躊躇滿志,卻在面對接下來的問題時停步并展開思考。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開店能賺多少錢?開店是不是比做其他事情更有利可圖?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考量成本和可能的收益。從這里開始,我們用會計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為決策提供指引。
我們根據地段、貨品類型和市場需求等綜合因素來估計每個月小店的銷售情況。例如,我們估計每月能獲得15000元的銷售收入。我們再估計每月需要支付房租2000元,人員薪水1400元,購買商品的成本為8000元,水電費等雜費為400元,這些開支合計11800元。這樣,我們每月預期的15000元銷售收入減去11800元的各種開支,最后得到3200元的利潤(見圖1.1)。

圖1.1 預期利潤的獲得
開這樣一家小店,假設我們的初始投資(比如裝修費)是50000元。用50000元的初始投資,賺取每個月3200元的利潤,這是我們希望賺到的錢嗎?如果50000元不投資這家小店,而是存入銀行,每個月則有利息收入補償。如果我們投資其他行業,比如開餐館、奶茶店或者購買股票、基金等,又可以獲得多少回報呢?如果用開店的時間去做其他工作,比如做翻譯、做文員,可能賺得的薪酬又是多少呢?我們開設小店具有風險,同樣,我們進貨也要冒風險。例如春裝過多,而天氣變熱太快,直接進入夏季,春裝積壓,可能給我們帶來虧損。風險有多大,可能的結果有多壞?這些信息都是我們想通過會計方法獲取的。我們想在決策前了解決策的可能結果,想在執行決策的過程中知道我們是否偏離了最初目標,以便及時修正,想在決策執行結束以后正確地進行評價,這些都是我們期望通過會計方法實現的。
1.1.2 會計信息與組織
其實每一個人在日常購買食物和日用品的零星小事中,都不自覺地使用著會計信息。比如,我們比較著價格,進行著決策。對于我們個人而言,銀行賬戶的對賬單(或者銀行存折)就是會計信息的集中反映。
一個組織,更是會計信息的積極使用者。組織的含義很廣泛。我們開的小服裝店是一個組織,我們經常接觸的學校、銀行、醫院也都是組織。根據是否以營利為目的,我們將組織劃分為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簡單地劃分這兩種組織見圖1.2,當然營利性組織遠不止圖1.2中的這些,金融業企業、建筑業企業等都在其中。

圖1.2 組織的分類
營利性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的決策依據不同,因而使用的信息不同,造成了為兩種組織服務的會計工作側重不同。為營利性組織服務的企業會計和為非營利性組織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會計,成為兩種工作內容不盡相同的會計職業。為不同組織服務的會計職業都為各自組織提供著有用的信息。本書將主要圍繞企業會計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