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持企業創新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
- 張忠根
- 3234字
- 2021-04-07 17:37:40
第四節 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
國際上對企業創新理論的研究源于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他首次將“創新”概念引入經濟學,并對創新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其后,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創新通常是指企業通過推出和實施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創新項目,從而獲得經濟、科技、社會等方面的效益和成果,不僅是一個國家創新行為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決定因素。國外的文獻通常用innovation performance或者innovation success來描述企業技術創新的結果。兩者在研究內容上并無實質性差異,大多集中在產品創新績效(產品創新成功,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和工藝創新績效(工藝創新成功,process innovation success)兩個方面的評價上。
也有部分研究認為,除了上述兩個評價層面外,還包括組織創新績效
和管理創新績效
。有學者則認為,衡量企業創新績效的標準應該包括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實施創新的全過程兩個方面。綜觀現有的國內外研究,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影響因素
1.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使企業在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或者獲取有利的競爭環境,形成一定的壟斷優勢,從而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許多學者對研發投入與企業創新績效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多數文獻的結果都支持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的結論,
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研發投入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對創新產出起著促進作用,而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配置可以提高企業研發投入的效率。在企業研發投入中,研發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是企業創新績效提升的主導。
盡管多數研究都證實研發資金投入與企業創新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但研發人員投入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定論。有的研究認為,研發人員投入與創新績效具有弱的負相關關系,
而有的研究認為,特殊人力資本存量(高級職稱人數)與創新績效呈顯著正相關,但人力資本投資(培訓)與創新績效的相關性并不顯著。
2.企業吸收知識能力
當前,企業越來越將使用外部知識作為提升創新績效與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很多創新文獻都強調“創新搜尋”的重要性。
企業吸收外部知識的能力存在差異,這是導致企業創新績效存在顯著差異的關鍵因素。
吸收能力對企業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其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及創新績效,可以使企業更加準確地預測技術知識的本質及商業化潛力,而技術知識與企業的創新績效則有正相關關系。
學者們在研究企業吸收能力與創新績效的關系時,通常會將其與知識溢出、知識轉移或知識整合相結合,認為能夠吸收運用外部知識的企業創新績效更高。
同時,企業的知識吸收能力對知識溢出和創新績效的關系具有調節作用,企業的吸收能力對知識溢出和創新績效的關系具有正的調節效應,吸收能力增強了外部知識溢出對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
3.企業社會資本
關于企業社會資本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企業的社會資本對企業獲取市場和技術信息、推動員工間的交流和溝通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而加快產品創新的速度,提高產品創新的效益。企業也可以通過其社會資本減少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組織之間的交易成本,從而提高技術創新績效。
企業社會資本會通過資源獲取的方式來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信息、知識和資金獲取對創新績效有顯著的影響。
4.企業戰略類型
不同的技術戰略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不同的影響。企業競合戰略能夠顯著地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在具有競合特征的伙伴關系下,競合關系對技術創新績效的激勵作用比單純的競爭或者合作更大。企業采用低端戰略,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擴張績效和動態相乘績效,采用高端戰略,雖不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運營績效和擴張績效,但能夠使企業擴大聲譽,樹立差異化的競爭形象,提升企業的動態相乘績效。
顧客導向與技術導向對企業產品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影響,并且在高科技行業,我國企業的顧客導向要顯著高于技術導向,但技術導向和顧客導向對產品創新績效的影響不存在顯著差異。
5.企業信息資源獲取
缺乏市場信息是企業創新成功的最大障礙之一,無論是在單個企業內部還是在企業之間,對信息的不斷搜尋都是企業支持創新的必要條件。企業的信息獲取與知識獲取有助于技術創新績效的提高,
而且企業不僅可以直接從外部獲取知識,還可以借助本地網絡間接獲取外部知識。
此外,企業對市場信息、技術信息和政策信息的獲取與技術創新的效率呈極大的正相關關系。高績效的公司在動態和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總是能積極地從外部獲取有用的創新信息并使企業內部各部門或員工能及時地共享這些信息,從而不斷改善企業技術創新的績效。
企業可以通過開放式創新來有效利用外部市場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彌補內部資源尤其是創新知識的不足,進而提高創新績效。
6.企業技術能力
在創新績效的所有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技術能力和技術管理。技術能力與創新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在同等情況下,技術監視能力、技術引進仿制能力、技術吸收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創新績效高。技術能力高的企業將比技術能力低的企業獲得更多的技術創新,創造更高的績效。
二、企業外部影響因素
1.企業嵌入網絡
嵌入網絡能夠顯著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此類研究圍繞網絡位置與關系強度兩個主題展開,占據優勢網絡位置的企業在進行創新活動時更具優勢。
強關系有利于漸進性創新,弱關系有利于突破性創新。
眾多學者針對網絡結構與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展開了研究,內容主要圍繞結構嵌入性的三個維度,且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爭議。
(1)網絡密度與企業創新績效。部分文獻的實證結果表明,高密度網絡的組織間信任、共享準則和共同行為模式將促進隱性知識轉移,放大網絡制裁效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好的創新績效。
而Burts、Zaheer等學者則認為相比于密集網絡,疏松網絡能使節點更及時地獲取非重復信息,占據信息控制優勢,從而增加節點的創造性和創新性。
(2)聯結強度與企業創新績效。Matthew和任勝鋼
認為強聯結網絡所帶來的隱性知識與信息轉移和高水平信任能夠有力促進企業技術創新;但Hansen
和Granovetter
則認為,弱聯結網絡對外開放度較大,比強聯結網絡更能充當跨越社會邊界獲取非冗余信息及資源的橋梁,其傳遞的異質信息更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
(3)網絡中心度與企業創新績效。眾多研究成果表明,企業在網絡中的位置對企業績效有正向的影響。處于中心位置的企業將贏得更多的信息與資源控制優勢,能夠及時接觸有價值的資源,從而促進企業創新效率的提升。而有的學者在引入創新類型后探索網絡結構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時,發現強聯結、密集的網絡結構與利用式創新搭配,能取得較高的企業創新績效;弱聯結、疏松的網絡結構與探索式創新活動搭配能有效提高創新績效。
企業在網絡中的嵌入性決定了它的經濟性和創新績效(Owen-Smith)。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私有企業相對于國有企業更加依賴由高管團隊建立并維持的關系網絡內嵌入的關系資本。
張方華的研究表明,企業通過與外部網絡的關系型嵌入和結構型嵌入能有效地獲取創新所需的外部知識,從而對企業的創新績效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
網絡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也是許多學者研究的重點。在考察網絡能力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邏輯關系基礎上,學者們通常會引入某些因素作為調節變量,如外部網絡結構、內部網絡效度和合作治理方式
、知識轉移
等,實證結果均表明網絡能力對企業創新績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科技體制
技術體制的各個維度不僅顯著地影響了企業的研發努力程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創新績效。此外,行業技術機會與研發努力程度呈正相關關系,這是因為隨著技術機會的增多,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增大,企業的研發努力水平也就越高。垂直合作也是影響企業創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合作關系的強度對創新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政府行為與創新政策
政府的科技決策往往依賴于財稅政策。政府補助對企業創新具有顯著的激勵作用,而稅收優惠不僅不能增加企業創新績效,有時還會對其產生消極影響。
政府直接補貼和稅收優惠對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的創新活動激勵存在一定的差異,政府對企業創新活動的直接補貼政策能夠顯著提高內資企業的研發強度,而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的創新活動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