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無窮轉換:在動力與活力之間

溫州農村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千家萬戶、男女老少的勞動積極性被比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人們原來蘊藏著的巨大潛能得到了廣泛的釋放,使溫州處處呈現生機和活力。那么,產生這種活力的動因是什么呢?怎樣激發和維持人們實踐活動的活力?影響和制約人們實踐活動的因素是什么?這些是十分有趣的哲學問題。

我們的改革,在直接意義上說,基本的任務是激發人們的活力。列寧曾說過,“不激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覺醒的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就說不上什么改革”(《列寧全集》第27卷,第192頁)。我們的改革是要“按照黨歷來要求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正確對待外國經驗的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就企業層次講,“增強企業活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就個體層次講,改革的基本任務也在于充分調動人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創造性。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集體、一個企業的活力源泉,在于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過去我們統得過死的管理體制、脫離實際的“一大兩公”、單一的流通渠道、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等,都嚴重挫傷和壓抑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活力。社會主義社會的生命力和優越性,也應該、或者說首先應該表現在它的生機和活力上。因為,“群眾生氣勃勃的創造力是新社會的基本因素……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列寧全集》第26卷,第269頁)。通過這幾年的改革實踐,我們正日益接近“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人們的積極性和活力開始得到比較好的發揮。

“活力”是事物內在的一種特性,是一種生命力、活動力。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活力的來源是人。人們健壯的身體、振奮的心情、煥發的精神、堅強的意志,以及人們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效率、高速度、高節奏等,都是活力的本質表現,是活力作用的結果。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往往可以創造出人們意料不到的奇跡。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事業,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活力,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活力”作為人自身一種內在的特性,它可以以“潛能”的形態“沉睡”著;可能的“潛能”還不等于現實的“活力”。各種“活力”是由各種不同的動機決定的,因而“活力”具有質的規定性。為“個人利益”而損害社會與為社會利益而拼搏的“活力”,在性質上是有區別的。此外,人的積極性、活力是可以內控和外控的,因而又具有量的規定性,它始終是一個在質和量上都可變的動態系統。

那么,決定人的行為活力的動因是什么呢?概括地說,“需要”是產生活力和維持活力的基本動因。馬克思說過:“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29頁;第3卷,第286頁)

但是,人的需要是豐富的、多樣的,“在現實世界中,個人有許多需要”“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6、514頁)。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發展模式,劃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大類,這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就溫州這些個體戶、家庭工業戶的生產者來說,他們的生產動因有其特殊性。據我們了解和分析,激發他們生產動力和活力的因素主要有:經濟利益的需要,這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最基本的動因;勞動本身的需要(人多地少,需要勞動力自己尋找出路);社會地位、聲譽的需要;追求事業,實現創業理想的需要;等等。

但是,“需要”的動因,并不直接就是活力本身。在動力與活力之間還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和“轉換器”。比如說,生產活動中的自主權程度,社會的認可程度(“認可”主要指社會輿論),社會的許可程度(主要指方針政策、法規條例),主體自身的體力、智力、精力和社會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等等。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生產者與集體、國家之間責權利的組合性質、組合方式和各自組合所能實現的價值程度。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在企業里,“當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業的各項制度中得到切實的保障,他們的勞動又與自身的物質利益緊密聯系的時候,勞動者的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就能充分地發揮出來”。這是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之后得出的正確結論。但是,如何“得到切實的保障”,怎樣實現“緊密的聯系”,這就很復雜了。這種復雜的程度對于個體經濟的生產者來說,就更是如此。

因此,在動力和活力之間架設什么樣的由此達彼的“橋梁”?這座“橋梁”用什么方式方法去“架設”?怎樣使生產者的正當需要得到實現、積極性和活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怎樣做到“活而不死”?

有人覺得溫州的個體經濟活力太強、太大、太“可怕”,個體生產者的活力簡直要“沖垮”集體和國有企業了,認為要壓一壓個體經濟的“活力”。

我認為,個體經濟充滿活力是正常的,因為個體經營者在需要、動因與行為、活力之間,在責權利之間,已經找到了將其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而我們的集體、國有企業卻尚未形成實現這種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

當然,個體生產者在經濟行為中,可能有一些不正當的“活力”,這就需要調節個體活力和社會活力的比率,要完善我們的調節手段,使兩者之間保持合理的“度”。

總之,在有利于社會、集體,或者說不損害社會利益的前提下,怎樣使(個體)生產者的動因與活力之間達到最優的統一,其最佳途徑、方式和條件是什么,很值得我們思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红河县| 巴里| 丹江口市| 龙川县| 临高县| 宁德市| 井陉县| 香河县| 娱乐| 六枝特区| 炉霍县| 合肥市| 高尔夫| 合川市| 武邑县| 余江县| 彭阳县| 江永县| 安塞县| 福清市| 潜江市| 嫩江县| 汤阴县| 百色市| 水城县| 麟游县| 陇川县| 苗栗县| 固安县| 张家川| 云林县| 皮山县| 新兴县| 白水县| 淮阳县| 绍兴市| 武定县| 九江市|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