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早期發展系列教材之一:兒童早期發展總論
- 朱宗涵 徐海青
- 3314字
- 2019-12-06 11:42:27
三、國內外概況
兒童早期發展愈來愈受到全社會的重視,許多國家都把保障和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列為發展人力資源,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戰略措施。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帶來了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顯著變化,同時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日趨完善,這一切都使得我國人群,尤其是兒童健康水平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圖1-1)分別由10年前的32.2‰、39.7‰下降到10.3‰、13.2‰,已經提前達到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下降目標。既往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免疫規劃基本實現城鄉兒童全覆蓋,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我國為無脊髓灰質炎狀態;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目標已經實現;麻疹和瘧疾防控成效顯著;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圖1-2)。隨著在保障兒童生存策略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如何促進兒童發展策略的實施已經成為新時期婦幼保健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圖1-1 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變化趨勢(1991~2010)
1990年,在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領導人簽署了《兒童權利公約》和《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鄭重承諾共同關注兒童問題,貫徹兒童優先的方針,實施保障和促進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策略,讓每個兒童擁有美好的未來。根據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提出的全球目標,結合中國國情,國務院于1992年正式頒布實施了《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我國第一部以兒童為主體、促進兒童發展的國家行動計劃。以后又相繼頒布實施了《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 201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0—2020年)》,綱要確定了每個十年兒童發展的總體目標、優先領域、主要目標及策略措施。兒童發展綱要的頒布和實施,使我國兒童發展事業取得重大進步。

圖1-2 我國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發生率變化趨勢(1990~2005)
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最終目標是支持和促進兒童潛能的最大發揮,目前現有的一些來自國外實踐多年的兒童早期發展項目證實,參與到早期發展項目中的兒童,在之后的學業表現上更為出色,有更好的社會情緒水平,有更好的語言表達以及認知發育水平。生命早期良好的認知以及情緒發育水平可以產生之后巨大的經濟效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主任Nick Alipui在總結了一些國家的項目后指出,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實施可以通過促進親子交流與互動,大大提高撫養者對年幼兒童各種需求的及時應答水平,從而改善兒童營養及健康水平,對進一步降低兒童死亡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來自世界銀行的報告分析中進一步提到,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公平性,提高其他各類社會投資的效率,對于解決國家貧困問題以及社會不平等問題等具有重要作用。美國芝加芝加哥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ames Heckman通過多年研究得出一個著名的模型,即在兒童早期的投入回報率將遠高于對成年期的投入回報率,如圖1-3所示。在生命早期關注兒童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對未來勞動力的投入,可以提高國家經濟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也正因如此,各國也越來越重視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都被放到了重要的國家戰略上。

圖1-3 兒童早期發展投入產出Heckman經濟學模型圖示
美國自開始實施母嬰保健計劃至今,通過多年實踐已經形成了由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實施,聚焦于從出生開始到小學三年級的兒童,旨在促進其健康、社會情緒以及認知水平的提高,開展了一系列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國家項目,通過了一系列國家法案,包括《兒童保育法案》 (Child Care Act)、《兒童早期教育與發展法案》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Act)、《兒童保育與發展固定撥款法案》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及《不讓一個兒童落后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等,通過立法明確規定并有效地保障了對學前兒童事業的各項撥款,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兒童發展事業的進步。隨著近年來更多來自研究領域的確鑿證據支持,2013年美國聯邦政府又通過了《兒童起步促進法案》 (Head Start Act),進一步從政府層面加大了兒童早期發展的投入。除了美國等發達國家外,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不同范圍內啟動各種類型的兒童早期發展項目,例如最為出名的牙買加兒童營養與早期發展干預項目,哥倫比亞的家庭為中心的營養和兒童養育計劃,肯尼亞等非洲國家的社區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等。盡管兒童早期發展項目涉及的年齡在不同國家及不同國際組織各不相同,但是無一例外地都會包括生命最初的階段,尤其是孕期以及3歲以內的關鍵期。由于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消除貧困、解決不公平問題,提高國家整體人口素質,也因此在上述各國的項目實施中,針對貧困兒童以及弱勢兒童的項目在其中占據了重要的部分。在英國,為了讓處境不利的家庭和兒童擺脫貧困、擺脫傷害,通過社會提供有效服務的方式,對兒童及其家庭進行教育、培訓和幫助,已經建立了100個左右的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性早期教育中心。由于整合性社區兒童服務機構在功能上具備多樣性和整合化,在組織形式上具備網絡化,能有效地保證兒童保育和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以英國攀·格林中心為例,它是一個以貧困家庭和移民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中心,其整合性功能包括:①提供高質量的保健和教育,如為1~4歲兒童提供根據需要而定的保教組合、2~4歲兒童的保育、4~11歲兒童的游戲、5~11歲兒童的校外俱樂部、為有特殊需要/情況的兒童提供整合性服務,玩具圖書館等;②提供社區為基礎的健康服務,如孕期測試、嬰兒食品、嬰兒保健、健康咨詢與健康有關的學習班等;③與家長一起的工作,如家長參與保育學校、家長參與對兒童記錄、建立與家長一起工作的文檔、家長小組活動等;④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如對所有兒童進行家訪、家庭咨詢服務、對單親家長、少女家長的特殊咨詢和服務等;⑤提供培訓和研究,如按水平級別開展嬰兒課程,對家長開展保育學校課程學習,開辦家長教育/社區成人教育,提供會計課程、保教專業的碩士課程,開發大學網絡學院的學分課程等;⑥提供家庭直接服務,如社區午餐、社區非正式聚會、為家長和兒童舉行的家庭活動等。
我國國家領導人也高度重視兒童早期發展工作,2013年11月在中美兒童早期發展戰略對話會議上,劉延東副總理提到“兒童早期發展是回報率最高的人力資本投資,應當早投入、多投入,制定法律政策和配置公共資源優先考慮兒童需要?!痹谶^去十年間,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婦幼司領導下,通過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在我國不同地區相繼開展了多項促進兒童早期的發展項目。其中一項在西部貧困縣開展的“關注兒童早期發展”項目表明,通過簡單、有效的基層衛生人員為母親提供咨詢服務,可以顯著提高試點地區兒童發育水平。以安徽為例,通過咨詢母親技術的應用,6個月后試點區域的兒童運動、語言、認知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能區的發育商提高7~9分;另一項在20個婦幼保健機構中開展的促進兒童早期發展項目,也產生了一系列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適宜技術。此外,目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全國12個省實施的貧困地區改善兒童營養項目——嬰幼兒營養包項目,在大規模改善兒童健康狀況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階段性成果。這些研究結果為進一步推進我國兒童早期發展項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工作也為進一步開展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積累了組織管理經驗。為推動兒童早期發展促進工作在全國更好地開展,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兒童早期發展促進工作列入今后婦幼保健工作的重點。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指出要“大力普及嬰幼兒撫養和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強化獨生子女社會行為教育和培養”。原國家人口計生委在2006年7月“全國人口早期教育座談會” 和“中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項目試點的基礎上,通過“中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項目培訓和“示范區”申報評估,進一步推進全國0~3歲嬰幼兒社會行為啟蒙工作。通過將“領導重視、部門參與、資金投入、機構人員、基礎條件及社會效果”等5個方面、19項內容納入“示范區”評審和驗收標準提高政府部門對0~3歲工作的重視和協作力度,推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機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