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養(yǎng)殖實用技術(shù)
- 劉衍芬 呂丹娜主編
- 5417字
- 2020-09-03 15:53:00
四、養(yǎng)好奶牛的飼料準備
1.常用飼料分類
凡是可直接或加工調(diào)制后能夠被動物采食又能給動物提供某種或多種營養(yǎng)素、對動物無毒無害的物質(zhì)均可作為飼料。根據(jù)飼料的特性和作用,可將飼料分為粗飼料、青綠飼料、青貯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zhì)飼料、礦物質(zhì)飼料、維生素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八大類,如彩圖1-11所示。
圖1-11 常見奶牛飼料圖例
(1)粗飼料
如干草、農(nóng)作物秸稈、各類糟渣等,在奶牛飼養(yǎng)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粗纖維,而粗纖維是維持奶牛正常消化生理活動所必需的。在奶牛日糧配合中需要注意的是日糧的精粗比。精粗比過高容易引起奶牛的消化障礙;而精粗比過低又不能滿足奶牛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需求。粗飼料在奶牛日糧中正常應占40%~50%。
(2)青綠飼料
它們的水分含量高,營養(yǎng)物質(zhì)濃度低,礦物質(zhì)、維生素較多,適口性好,如陸地或水面的野生或栽培植物的整株或其一部分。但其飼喂量不能太大,否則會影響其他飼料的采食,有時還會引起腹瀉。
(3)青貯飼料
自然含水的青綠飼料,收割后經(jīng)在厭氧條件下自然發(fā)酵或加酸發(fā)酵而制成,如玉米全株青貯和玉米秸稈青貯等。青貯飼料具備很多青綠飼料的特點,是奶牛飼養(yǎng)中重要的日糧組成部分,對維持奶牛的健康與生產(chǎn)性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奶牛飼養(yǎng)中應注意青貯飼料的飼喂量和青貯飼料的質(zhì)量。
(4)能量飼料
主要是農(nóng)作物的籽實和糠麩類,如玉米、小麥麩等。能量飼料的特點是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能量含量高,適口性好,易消化,蛋白質(zhì)含量低。能量飼料是奶牛精料補充料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分,玉米是最主要的能量飼料,一般占精料補充料的40%以上。
(5)蛋白質(zhì)飼料
主要為植物性蛋白飼料如餅粕類(如豆粕、棉粕等)和動物性蛋白飼料如魚粉等。蛋白質(zhì)飼料的特點是蛋白質(zhì)含量高,能量含量也高。蛋白質(zhì)飼料是奶牛精料補充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占精料補充料的20%~30%,飼喂量不可過多,否則容易帶來健康問題。
(6)礦物質(zhì)飼料
用以提供常量和微量礦物質(zhì)元素,如骨粉、石粉、磷酸氫鈣等。礦物質(zhì)飼料在奶牛日糧中比例很小,但卻是維持奶牛正常生長、繁殖和健康的必需品。在奶牛飼養(yǎng)中使用礦物質(zhì)飼料應注意的問題是一要滿足需要,二不要過量,三要注意各礦物質(zhì)之間比例合適。
(7)維生素飼料
如維生素A、維生素E等。維生素飼料在奶牛日糧中所占比例極小,且維生素飼料對環(huán)境條件敏感,貯存不當會失效。另外,奶牛用維生素不可用于其他動物。
(8)添加劑
如防霉劑、抗氧化劑等。注意絕對不能使用國家有關(guān)部門禁用的產(chǎn)品。
2.奶牛的常見飼料
主要種類見表1-5。
表1-5 常用飼料的種類
3.一個奶牛場一年內(nèi)應貯備的飼料
奶牛場做好飼料的貯備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制訂詳細的飼料供應計劃。
飼料供應計劃按全年各類牛群的年飼養(yǎng)頭日數(shù)(即全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全年飼養(yǎng)日數(shù))分別乘以各種飼料的日消耗定額,即為各類牛群的飼料需要量。然后把各類牛群需要的該種飼料總數(shù)相加,再增加5%~10%的損耗量。
奶牛主要飼料的全年需要量,可按下式進行估算。
混合精飼料:成母牛基礎(chǔ)料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2(千克)×365
產(chǎn)奶料量=全群全年總產(chǎn)奶量/(2.5~3.5)(千克)
育成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2.5~3)(千克)×365
犢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1.5(千克)×365
玉米青貯:成母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20(千克)×365
育成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15(千克)×365
干草:成母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5(千克)×365
育成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3(千克)×365
犢牛需要量=年平均飼養(yǎng)頭數(shù)×1.5(千克)×365
礦物質(zhì)飼料:一般按混合精料量的3%~5%供應
4.秸稈類飼料的處理方法
秸稈的物理處理是指對秸稈進行切短或粉碎、制成顆粒、碾青、熱噴等處理。該方法一般不能改善秸稈的消化利用率,但可以改善適口性,減少浪費。
(1)秸稈切短、粉碎及軟化
秸稈經(jīng)切短后便于采食和咀嚼,并易于與精料拌勻,防止牛挑食,從而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采食量。秸稈切短的長度一般為3~4厘米。秸稈的粉碎、蒸煮軟化,都只能使秸稈的適口性得到改善,而不能提高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
(2)制顆粒
粗飼料經(jīng)粉碎后與其他飼料配成平衡飼糧,然后制成大小適宜的顆粒,適口性好,營養(yǎng)平衡,粉塵減少,便于咀嚼,改善適口性,可以提高牛的采食量。用單純的粗飼料或優(yōu)質(zhì)干草經(jīng)粉碎制成顆粒飼料,既可以減少粗飼料的體積,又便于貯藏和運輸。牛用顆粒飼料的大小一般以6~8毫米為宜。
(3)碾青
將秸稈鋪在地面上,厚度為30~40厘米,上鋪同樣高度的青飼料,最上面再鋪秸稈,然后用磙子碾壓,此過程稱為碾青。青飼料流出的汁液被上、下兩層秸稈吸收。經(jīng)過該處理,可縮短青飼料曬制的時間,并提高粗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yǎng)價值。
(4)揉搓
使用揉搓機將秸稈揉搓成絲條狀直接喂牛,吃凈率可提高到90%以上。使用揉搓機將秸稈揉搓成柔軟的絲條狀后進行氨化,不僅氨化效果好,而且可進一步提高吃凈率。
(5)熱噴
新型飼料熱噴技術(shù)是內(nèi)蒙古畜牧科學院經(jīng)過7年的時間研制成功的。它是將初步破碎或不經(jīng)破碎的粗飼料裝入壓力罐內(nèi),用1.47~1.96兆帕的壓力,持續(xù)1~30分鐘后,突然減至常壓噴放,即可得熱噴飼料。經(jīng)該處理,可提高牛對粗飼料的采食量和有機物質(zhì)的消化率。結(jié)合“氨化”對飼料進行迅速的熱噴處理,可將氨、尿素、氯化銨等多種工業(yè)氮源安全地用于牛的飼料中,使飼料的粗蛋白質(zhì)水平成倍地提高。
5.秸稈類飼料的青貯
青貯是調(diào)制秸稈等青綠飼料的有效方法,青貯飼料是牛四季特別是冬春季節(jié)的優(yōu)良飼料。牛喂青貯料可節(jié)約大批糧食,降低飼養(yǎng)成本。秸稈青貯可采用如下辦法。
(1)青貯設(shè)備的準備
制作青貯飼料需要有一定的容器,如青貯窖(坑)、青貯塔、青貯缸和青貯飼料袋等,這些都要提前選擇、購置或建造。根據(jù)青貯原料的品種和數(shù)量確定容器的容量。青貯窖(坑)最好是用磚砌、水泥抹面,并選擇地勢高燥、地下水位低和土質(zhì)堅硬向陽的地方,以防滲水、倒塌。挖好窖后,應晾曬1~2天,以減少窖壁水分,增加窖壁硬度,窖的四周應有排水溝,以防雨水流入窖內(nèi)。舊窖(坑)在使用前要清理出雜物,修補并消毒。
(2)青貯原料的收割和切短
待到原料植株達到收割適期時,選擇晴好的天氣收割。原料收割后立即運到青貯地點,將青貯秸稈原料切短,長度在2~5厘米之間。
(3)裝填和壓實
裝窖前先在窖底鋪一層15~20厘米厚的麥草或其他秸稈,窖壁四周可鋪一層塑料薄膜,加強密封,防止透水、漏氣。如果原料含水量大,在裝填時要摻入適量的糠麩以調(diào)節(jié)含水量。裝填青貯秸稈時,應逐層裝入,每層裝15~20厘米,隨裝隨壓實。添加糠麩、谷實等進行混合青貯時,要在壓緊前分層混合。
壓實的方法為:小型窖可用人力踩踏,大型長壕可用鏈軌拖拉機等,要特別注意壓緊窖的邊緣和四角。這樣層層裝填、壓實,直至高出窖口50~60厘米為止。
(4)密封和管理
裝滿秸稈后即可加蓋封頂。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再蓋一層厚20~30厘米切短的秸稈或軟草,然后蓋上厚約30~50厘米潔凈的濕土,并做成饅頭形(圓窖)或屋脊形(長窖),蓋土的邊緣要超出窖口四周外圍,以利排水。用塑料袋做青貯時,裝滿秸稈后用細繩扎緊袋口即可。青貯后1周內(nèi),隨時檢查、修整封土裂縫、下陷等,避免雨水流入和漏氣。青貯秸稈裝窖密封,經(jīng)一個半月后,乳酸菌的發(fā)酵過程完成,青貯飼料也就制作完成了。此時便可以開窖飼喂。
(5)秸稈青貯注意事項
① 選擇合適的原料 青貯原料含糖量不宜少于1.0%~1.5%,否則會影響乳酸菌的正常繁殖,青貯飼料的品質(zhì)則難以保證。對于含糖少的原料,可以和含糖多的原料混合青貯,也可以添加3%~5%的玉米面或麥麩單獨青貯。
② 確定適宜的時間 利用農(nóng)作物秸稈青貯,要掌握好時機,過早會影響糧食生產(chǎn),過遲會影響青貯品質(zhì)。青貯玉米秸稈在籽實蠟熟而秸稈上又有一定數(shù)量的綠葉,莖稈中水分較多時進行較好。
③ 排除空氣 乳酸菌是厭氧菌,只有在沒有空氣的條件下才能進行繁殖。如不排除空氣,不僅乳酸菌不能存活,而且好氣的霉菌、腐敗菌會趁機滋生,導致青貯失敗。因此在青貯過程中,原料要切得長短適宜,盡量踩實,排除空氣,并縮短鍘短裝料的過程,密封嚴實。
④ 創(chuàng)造適宜的溫度 原料溫度在25~35℃時,乳酸菌會大量繁殖,很快占主導優(yōu)勢,致使其他一切雜菌都無法活動繁殖,若原料溫度在50℃以上時,丁酸菌就會生長繁殖,使青貯料出現(xiàn)臭味,以致腐敗。
⑤ 掌握好水分 適于乳酸菌繁殖的含水量為70%左右,過干不易踩實,溫度易升高;過濕酸度大,牛不愛吃。70%的含水量,相當于玉米植株下邊有3~5片干葉;如果全株青綠,砍后可以晾曬半天,至青黃葉比例各半。
6.秸稈的堿化處理
利用強堿液處理秸稈,破壞植物細胞壁及纖維素構(gòu)架,易被消化液滲透,從而使粗纖維素消化率提高至50%以上,同時增加采食量20%~45%。
具體方法:一是用石灰液處理法,用100千克切碎的秸稈,加3千克生石灰或4千克熟石灰、食鹽0.5~1千克、水200~250升,浸泡12小時或一晝夜撈出晾曬24小時即可飼喂,不必沖洗。二是用氫氧化鈉液處理,100千克切碎秸稈,用6千克的1.6%的氫氧化鈉溶液均勻噴灑,然后洗去余堿,制成餅塊,分次飼喂。
秸稈經(jīng)堿化處理后,有機物質(zhì)的消化率由原來的42.4%提高到62.8%,粗纖維消化率由原來的53.5%提高到76.4%,無氮浸出物消化率由原來的36.3%提高到55.0%。
7.秸稈的氨化處理
秸稈的氨化處理是指利用尿素、液氨、碳銨和氨水等,在密閉的條件下對秸稈進行氨化處理。其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成本低,可提供一定的氮素營養(yǎng),能明顯提高秸稈的消化率和粗蛋白水平,改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對環(huán)境基本無污染。氨化處理秸稈在世界范圍內(nèi)被廣泛應用。根據(jù)采用的氮源不同而常分為以下三種方法。
(1)尿素氨化法
按秸稈量的3%加入尿素,即將3千克尿素溶解于60千克水中,逐層均勻地噴灑在100千克秸稈上,用塑料薄膜壓緊。由于秸稈中含有脲酶,在該酶的作用下,尿素分解放出氨,從而達到氨化的目的。在尿素短缺的地方,用碳銨也可進行秸稈氨化處理,其方法與尿素氨化法相同,只是由于碳銨含氨量較低,其用量需酌情增加。
(2)液氨氨化法
將切碎的秸稈噴入適量水分,使其含水量達到15%~20%,混勻堆垛,上蓋塑料薄膜,底邊四周用泥土密封,在垛長軸的中心埋入一根帶孔的硬塑料管,與液氨罐相連,按秸稈干物質(zhì)重量的3%通進液氨,氨氣很快遍及全垛。氨化處理時間取決于氣溫,氣溫低于5℃時需8周以上;5~15℃需4~8周;15~30℃需1~4周。啟封后通風12~24小時待氨味消失,即可飼喂。
(3)氨水氨化法
可用含氨量15%的農(nóng)用氨水,按秸稈重10%的比例,把氨水逐層均勻噴灑于秸稈上。噴灑完氨水后,用塑料薄膜將垛封嚴。該方法在氣溫不低于20℃時,5~7天氨化完成,啟封后12~24小時待氨味消失即可飼喂,也可按上述液氨的“堆垛法”處理。
使用玉米秸稈飼喂奶牛應選擇加工機器,使用揉搓機將秸稈揉搓成柔軟的絲條狀后進行氨化,不僅氨化效果好,而且可進一步提高吃凈率。
8.青干草的制作
(1)地面干燥法
采用地面干燥法干燥牧草的具體過程和時間,隨地區(qū)氣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牧草含水降至38%時,植物酶和微生物酶對養(yǎng)分的分解才能減慢。所以牧草收割后,應薄層平鋪暴曬6~7小時,使其凋萎(含水40%~50%)后,用摟草機摟成松散草壟,繼續(xù)干燥4~5小時,使含水降至35%~40%(葉子開始脫落前)時用集草器集成小草堆,繼續(xù)干燥1.5~2天即可制成青干草(含水15%~18%)進行貯存。曬制干草,必須注意天氣預報,如遇天氣變化,應將草攏成小草垛,待天晴時再攤曬;如遇大雨應攏成大垛,并理順頂部草,使其成帽狀,以防雨淋。此法營養(yǎng)損失大,可高達40%。所以在多雨季節(jié),不提倡采用地面干燥法。
(2)草架干燥法
在潮濕地區(qū)由于牧草收割時多雨,地面經(jīng)常是潮濕的,因此在生產(chǎn)上多采用草架干燥法來曬制干草。首先把割下來的牧草在地面上干燥0.5天或1天,使其含水量降至45%~50%,無論天氣好壞都要及時用草叉將草自上而下上架。最底層應高出地面,不與地面接觸,這樣既有利于通風,也避免了與地面接觸吸潮。在堆放完畢后應將草架兩側(cè)牧草整理平順,這樣遇雨時,雨水可沿其側(cè)面流至地表,減少雨水浸入草內(nèi)。這種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牧草的干燥速度,保證干草品質(zhì),減少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損失。
(3)人工干燥法
在自然條件下曬制干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損失相當大,干物質(zhì)的損失約占鮮草的20%,蛋白質(zhì)損失約為30%。采用人工快速干燥法,則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損失可降低到最低限度,只占鮮草總量的5%~10%。人工干燥的形式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
① 鼓風干燥 牧草的干燥可以在室外露天堆貯場,也可以在草棚中進行,經(jīng)堆垛后,在草堆中設(shè)置柵欄通風道,用鼓風機強行吹入空氣。如果刈割后的牧草在田間預干到含水量在65%左右時,置于設(shè)有通風道的草棚下進行干燥,可節(jié)省能源開支。這種方法在干草收獲時期,白天、早晨和晚間的相對濕度低于75%,溫度高于15℃時使用。
② 烘干法 利用加熱的空氣將青草水分烘干,干燥溫度在50~70℃,需5~6小時,在120~150℃,5~30分鐘即可干燥。
③ 快速干燥法 它的工藝過程是將切碎的青草(長約25毫米)快速通過高溫干燥機再由粉碎機粉碎成粒狀或直接壓制成草塊。這種方法主要用來生產(chǎn)干草粉或經(jīng)軋粒機壓制成干草餅。
9.青干草的堆垛和貯藏
青干草調(diào)制成后,必須及時堆垛和貯藏,以免散亂造成損失。一般地,堆垛貯藏的青干草水分含量不應超過18%,否則容易發(fā)霉、腐爛。另外,草垛應堅實、均勻,盡量縮小受雨面積。垛頂不應有凹陷和裂縫。草垛頂脊必須用草繩或泥土封壓堅固,以防大風吹刮。在青干草的貯藏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四防(防畜、防火、防雨、防雪水)工作。對草垛要定期檢查和做好維護工作,如發(fā)現(xiàn)垛形不正或漏縫,應當及時修整。及時采取散熱措施,防止草垛自燃。要使用防腐劑,以防止青干草在堆貯過程中發(fā)霉變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