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裝設備設計應用手冊
- 馬春慶 趙光麟等編著
- 1553字
- 2020-09-11 11:48:56
2.3 工藝設計程序
2.3.1 了解如下設計基礎資料
① 生產綱領:××件/年。
② 工作制度:××天/年,××h/天。
③ 工件尺寸及重量。
④ 廠房尺寸及工件進出口的位置。
⑤ 能源的種類。
⑥ 涂裝車間周邊的環境。
⑦ 工程方對涂裝線工藝水平的要求。
2.3.2 確定輸送方式
涂裝生產線的輸送方式大體上分為兩種,即連續式(通過式)及步進式(間歇式)。
生產量在100000輛/年(汽車車身)以上的涂裝生產線應采用連續式;生產量在50000~80000輛/年(汽車車身)的涂裝生產線可考慮采用步進式;生產量在50000輛/年(汽車車身)以下的的涂裝生產線,資金又不足時,可考慮手動步進式。如果是小工件,如汽車車輪,則首先要確定每個掛具掛幾個工件,然后再確定其輸送方式。工件吊掛的方式也很重要,需根據工件的尺寸、結構、形狀及工藝要求來確定。
2.3.3 計算生產節拍及輸送速度
生產節拍(T):
式中 t——日時基數(16h即960min);
k——設備負荷(90%);
m——生產綱領,輛/天。
例:生產量為150000輛/年,1年生產300天,即500輛/天,則
根據上述生產節拍,不能采用步進式輸送,必須選用連續式,因此需計算涂裝線的輸送速度v。
式中 L——工件間距,m;
T——生產節拍,min/輛。
掛具的節距應按工件長度、各工位的要求而定。
例:汽車車身長度4800mm,則前處理-電泳線的節距L=5515.2(153.2×36=5515.2),取5520即可。
注:153.2是積放輸送鏈的鏈條節距,36是積放鏈的節數,此數根據工件長度來確定。
噴漆線是滑橇輸送,考慮到噴涂方便,節距適當加大,取L=6000mm。
烘干室內的節距應,適當縮小,取L=5200mm。
所以,前處理-電泳線:
其他各工位速度的計算,依此類推。
500輛/天各工位的生產節拍及輸送速度見表2-1。
表2-1 500輛/天各工位的生產節拍及輸送速度

注:1.表中數據均為設計值。
2.持續運行時間,兩班制,16h/天×60=960min/天。
3.設定車身長度為4.8m,滑橇長度為4.9m,在烘干室中工件間距≥5.2m。
4.噴涂間距為6.0m,換色裝掛間距為7.0m,若5臺車身換色1次,則平均裝掛間距為6.2m。
2.3.4 工藝流程及技術參數
不同的產品對涂層的要求不同,自然涂裝工藝流程也不同,下面列舉一個典型的轎車車身涂裝工藝流程,見表2-2。
表2-2 典型的轎車車身涂裝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不能生搬硬套,應根據自己企業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生產綱領、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業環境等條件而合理選定。
2.3.5 繪制工藝平面布置圖的原則
具備了上述的設計基礎資料后,就可著手構思工藝平面布置圖,繪圖時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則。
① 確定平面布置的方式。一般中小型涂裝線平面布置為單層分區,大型涂裝線宜采用多層立體分區布置。立體分區可將輔助設備分布在主體設備的上層或者下層,使工藝操作區與輔助系統操作區分開。可將潔凈度要求高的噴漆室相對集中,高溫區烘干室相對集中,既有利于涂層質量,又便于車間管理。這種布置造價較高,但合理先進。
② 確定非標設備的尺寸,主要配套設備的規格。
③ 物流、人流路線要暢通,同時要考慮設備維修通道和安全消防通道。
一般安全消防通道寬度為3~3.5m,物流運輸通道寬度為2~2.5m,人流通道寬度為1.5m。
④ 前處理設備最好布置在一條直線上,不得已要轉彎時,也要保證磷化處理前在一條直線上。在盡量防止串水的前提下,前處理工序間的過渡段應盡量縮短,時間不超過1min,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防止工件生銹,需在過渡段加噴霧段。前處理結束后需烘干時,立即進入水分烘干室,以防工件生銹。
⑤ 電泳結束后需盡快進入烘干室,以防涂層產生返溶現象。
⑥ 噴漆、流平及烘干工位也需要盡量布置在一條直線上。
⑦ 擦凈室與噴漆室之間一定要加氣封段(1.5~2m),以防灰塵污染涂層。
⑧ 平面圖的定位基準線是軸線,標注必須準確。各設備的外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也要標注清楚。
⑨ 要較合理、準確地預留各大型配套設備的位置與面積。
⑩ 如果涂裝車間是新建廠房,應在可能的條件下,較準確地預留好各排風、進風的位置,避免破壞廠房。
? 如果遇到廠房或者舊設備改造,則麻煩較多,一定要認真弄清楚原始資料,謹慎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