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程
- 王兆波 王寶祥 郭志巖等編著
- 1524字
- 2019-12-20 15:46:10
實驗11 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二氧化鈦薄膜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二氧化鈦薄膜的實驗原理。
(2)掌握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二氧化鈦薄膜的實驗步驟。
(3)了解實驗中對實驗結果影響的各因素,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二、實驗原理
二氧化鈦(TiO2)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是一種性能優異、用于凈化環境的光催化材料。作為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其成本低廉、無公害且極其穩定。其禁帶寬度為3.2eV,可吸收波長小于387.5nm的紫外光;而受到激發時,產生自由電子和空穴,可用來光催化降解許多有害的有機污染物。在實際生活和工作空間場合,通過在居室、辦公室等場合以及在窗戶玻璃、陶瓷等建材表面涂覆TiO2光催化薄膜,或在空間內安放TiO2光催化設備均可有效降解甲醛、甲苯等有機物,凈化室內空氣。TiO2光催化劑還可用于石油和化工等產業的工業廢氣處理,改善廠區周圍空氣質量。
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TiO2是利用易水解的金屬醇鹽或無機鹽,在乙醇溶劑中與水發生反應,通過水解縮聚形成溶膠,將溶膠用浸漬或者旋轉涂膜法在基底上制備一層TiO2膜。該方法制備TiO2膜有三個關鍵環節:溶膠制備;凝膠形成;凝膠層向TiO2薄膜的轉化。該方法具有合成溫度低、純度高、均勻性好、化學成分穩定、易于摻雜、可大面積制膜、工藝簡單等優點,特別是通過液相化學途徑,在制備材料初期,便于精確控制材料組分達到設計的化學配比,實現材料組分的均勻性達到納米級,甚至分子級水平。通過液相過程,還可實現其他工藝無法達到的多組分材料,如復合材料等。
本實驗以Ti(OC4H9)4(鈦酸四丁酯,TBOT)、H2O、二乙醇胺等為原料,采用溶膠-凝膠法和浸漬提拉法制備納米TiO2薄膜,反應裝置及提拉成膜裝置如圖1-4所示。

圖1-4 反應裝置圖及提拉成膜裝置
鈦酸四丁酯的水解和縮聚反應如下:
水解:
Ti(OC4H9)4+nH2O Ti(OC4H9)4-n(OH)n+nHOC4H9
縮聚:2Ti(OC4H9)4-n(OH)n [Ti(OC4H9)4-n(OH)n-1]2O+H2O
用TBOT制取納米TiO2時,由于其黏度較大,水解速率極快,故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水溶液起分散作用,并加入一定量的DMF(二甲基甲酰胺)作為抑制劑延緩其水解速率,防止局部沉淀而形成團聚體。
三、實驗用品
(1)實驗儀器:拉膜機、恒溫玻璃水浴、磁力攪拌器、干燥箱、馬弗爐、電子天平、燒杯、量筒、移液管、超聲波清洗器。
(2)實驗用品(試劑):鈦酸四丁酯(TBOT)、無水乙醇、二乙醇胺(DEA)、N,N'-二甲基甲酰胺(DMF)、去離子水。
四、實驗步驟
(1)將鈦酸四丁酯(3.4g)溶于乙醇溶劑(23mL)(二者的摩爾比為1∶40),再加入1mL二乙醇胺(與鈦酸四丁酯相同摩爾配比),室溫下用磁力攪拌器攪拌0.5h。
(2)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水和無水乙醇體積比為1∶9乙醇水溶液(0.1mL水,0.9mL乙醇)(其中鈦酸丁酯與水的摩爾比為1∶0.5),反應1.5h。
(3)最后加入抑制劑0.25mL DMF(用量為鈦酸丁酯物質的量的30%),得到穩定、均勻、透明的淺黃色溶膠,陳化24h,即可用于鍍膜。
(4)把經過潔凈處理的載玻片緩慢勻速地浸入上述配好的溶膠中,靜止2min后,以一定速度緩慢向上提拉載玻片,然后在空氣中晾置5min。
(5)將提拉好的載玻片放入烘箱中,溫度設置為100℃,干燥5min,在無塵空氣中冷卻5min,重復上述操作可制備多層薄膜。
(6)放入馬弗爐中,設置溫度為100℃,保溫30min,然后以3℃/min的速度緩慢升溫至500℃。保溫1h,在爐內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銳鈦礦相納米TiO2薄膜。
(7)將所制備的薄膜進行紫外-可見光譜的分析表征。
五、思考題
(1)不同乙醇用量對膠體有何影響?
(2)不同加水方式和用量對產物有何影響?
(3)反應溫度和煅燒溫度對產物有何影響?
參 考 文 獻
[1] 陳南春,韋翠美. 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TiO2薄膜. 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7,36(s1):973-976.
[2] 萬曄,楊龍剛,于歡. 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TiO2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1):139-142.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