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家書抵萬金(上下冊)
- 徐志頻
- 1547字
- 2020-09-11 13:39:23
緒言 一冊燭照千秋的「人生心經」
提起左宗棠,今天的中國人會脫口而出:“收復新疆”。事實上,他同時還有經營臺灣、奠基中國近代海軍、開創大西北民生工業等功績。“收復新疆”只是左氏在事功方面最醒目的一個標簽。
除了成功的軍事家、政治家的頭銜之外,今天最引人矚目的,還因為他是一代文化大家。
《左宗棠:家書抵萬金》收錄現存的全部156篇,凡十萬言,從家書的角度,可以看作“左宗棠自傳”。一代偉人教子之方、為官之道、治軍之要,皆體現于這一手原始資料之中。而且,左氏生平的行跡,包括每一個事關中國前途與命運轉折關頭的心跡,這里都有最真實與全面的私記,這些都是在官方典籍中找不到只字片言的。
與清朝同時代人比較,左宗棠家書最醒目的特點,無論家國大事還是瑣細生活,一律采用具體的方法,“以術運經”,將中國傳統文化的道,闡述出來,踐行出來,從頭至尾沒有一句空洞的政治說教。
這得益于左氏的“儒學”加“實學”知識結構。中國文化“主情感、尚義理”,在“理性、技術”兩個方面,一直存在欠缺,左宗棠彌補了這個欠缺。
左宗棠的“實學”技術知識,是從顧炎武、顧祖禹、齊召南的基礎上繼承與發展而來,屬中國“本土型”技術專家。而作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觀念的踐行者,左宗棠又是積極的對外開放倡導者和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者。因為有本土“實學”墊底,加上“洋為中用”,先秦儒學在晚清不但沒有干枯,反而長成斑斕的森林。
當下中國人的問題,追崇“理性、技術”有點過頭,而儒學“義理”有斷脈之虞。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內心普遍缺乏安寧,表現為淺滑無根。事實上,中國古人雖然物質生活遠不及今天豐富,但內心的安寧感須臾未去。今天去到臺灣,仍可以感覺到他們那種接近清朝人的內心安寧與豐盈。左宗棠有言,“若教閑里工夫到,彌覺胸中度量寬”,說的便是這種悠閑氣度。
歷史地看,在“天人合一”哲學觀念下生活的中國人,在精神生活方面,事實遠非“天人相分”哲學觀里的西方人可以比擬。“功利、浮躁”是西方文明帶來的副產品。從本家書中部分篇章所記各式亂象,可以窺見這一副產品的萌芽。
既然與古人的文化血脈已快中斷,今天我們急需接通。
接誰的?畢竟,傳統文化存在糟粕。這有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歷史事實為證。何況,晚清人物眾多,多數人物都有值得稱道與師法的地方,為什么是左宗棠?
左宗棠與同時代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作為推動古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先輩,他既沒有“義理”的空洞政治說教,也沒有“理學”的心理桎梏;作為孟子的私淑弟子,他直接師法先秦儒學,在西方工商業文明介入、市場觀念導入的晚清,他順應時代適時將先秦儒學做了創新,讓今人幾乎沒有隔閡;同時,作為多年沉寂民間的草野書生,他求學問知,只為養心,不為謀生,不但干貨最多,而且全然沒有應景之嫌。這三點是他可以作為當代中國人的文化橋梁,將現代社會與古代傳統文化無縫對接的關鍵原因。
我因前面兩部“左宗棠系列”作品,與左宗棠的五代嫡長玄孫左文龍結緣。他是家書中左孝威的曾孫,年紀七十開外,愛好吹拉彈唱,頗有才子之風。他為我講述了不少左宗棠生平軼事與左氏家族的故事,也為本書增添了貼近性。
寫完后掩卷,我不禁想:如果將貼在左宗棠身上的成功標簽全部去掉,僅僅作為一個人,他最吸引讀者的地方是什么?
我以為是真實與智慧。
這個以“今亮”自命的人,有著千年眼界。讀他的家書,不僅可以燭見一個真實與豐富的人,眼前展開一幅博大的心靈畫卷,而且能照見壯闊的晚清時代風云,看見無數的歷史細節,同時還可以通過他筆下波瀾,紙上風云,纖毫畢現地觸摸到一個智者思想中的莫測深邃與曲折溝壑。
左氏對于人生百年、家人族人、廟堂江湖、社會國家,六合內外,天下十方,進退、取舍、去從,事實全部透徹于內,澄澈于外。
耐心讀完本書的100多篇解讀、評說文章,相信對于這些疑問,你會得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