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二輯)
- 劉震
- 1699字
- 2021-03-19 18:18:32
數學是一座美麗的花園

▼ 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
陳付愷,畢業于江西省景德鎮一中,曾參加清華大學領軍人才選拔,并獲得40分加分認定。在2015年高考中,陳付愷是景德鎮理科第一名,總分690分,其中語文118分,數學150分,英語139分,理綜283分。2015年8月,這個陽光大男孩兒來到清華大學數學系,為實現成為一名數學家的夢想而努力著。
一心想做數學家
對于在高考中數學拿滿分這件事,陳付愷完全不感到意外。因為一直熱愛數學的他,在平時數學就經常得滿分。陳付愷從小偏愛數學,一直夢想著能做一個數學家。因此,那些在別人眼中枯燥的數字,在他眼中卻妙趣橫生。
陳付愷說,有一次,他在夢中曾夢見許多超出他當時認知范圍的大數。他還無法去度量它們的大小,就一下子從夢中驚醒。此后,這樣的情景不止一次地在他腦海中浮現。“我想,這應該折射了我腦中與生俱來的數感。”此外,他還有一個怪癖,每當調音量或溫度時,他都要把它調到合數——僅僅是因為他不喜歡質數。
對陳付愷而言,學習數學是一種令人著迷的享受。“參加競賽的那一段時光,對別人來說可能是黑暗的,但卻是我的天堂。”即使一道題做完了,只要他認為不夠漂亮,他便會繼續探究,最終得出許多獨創的方法。正因為具有這樣的鉆研精神,他先后獲得2012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第十屆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三等獎,以及2014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
陳付愷還喜愛“數獨”這一富有挑戰性的游戲,并不斷嘗試各種類型。在陳付愷眼中,數學宛如一座美麗的花園,不但其中長滿奇花異草,而且時常令人感到“曲徑通幽”、“柳暗花明”。
感恩父母和老師
“在家庭培養我成長方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我的選擇,并給我自由的空間。”陳付愷回憶道,小時候,家人發現了自己在數學這方面的興趣,因此,他才得以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數學競賽之旅。陳付愷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數學專業,家人也給予積極的支持。這讓他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學習,而不必為一些其他的事而擔憂。
陳付愷說,他的高中班主任余忠喜老師對他影響深遠。余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而健談的老師。2013年的高中數學聯賽,他因為大意甚至沒有通過初賽,而2014年的高中數學聯賽,他又因為粗心而差一分進入省隊。在這兩個特殊的迷茫期,都是余老師和他的父母一起,共同幫助他走出失利的困境。他們告訴陳付愷,應該擁有一顆平常心,要能夠坦然地面對這些得失。在高考之前的三個月,陳付愷的成績竟出現下滑,余老師又幫助他分析了之前退步的原因,讓他能靜下心來,夯實基礎、戒驕戒躁。此外,余老師還引導他參加清華大學領軍人才選拔,幫助他鍛煉口才,修改申請表格。也是在這段時間,陳付愷開始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因而變得更加開朗而自信了。
清華是全新的開始
2014年夏天,陳付愷參加了清華的暑期學校。在那一周的時間里,他近距離地感受到清華的魅力,也對它的校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一個夜晚,他獨自從六教走回寢室,盡管時間不早了,但仍有許多學長從他身旁匆匆經過。當他走到紫荊操場時,仍有許多人在微弱的燈光下鍛煉。這樣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他,讓他情不自禁地加入他們的隊伍中。
來到清華園后,“大學精神之源流”課程令他收獲頗豐。在這門課程中,白峰杉老師深入探討了大學精神的起源、傳承與發展歷史。從中國古代書院到西方牛津劍橋;從德國洪堡再到美國哥大哈佛等眾多名校,課程不但讓他對大學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讓他對應如何度過大學生活進行了深層的思考。大學不只是學習知識的一方樂土,更是培養人才的。而課程中“通識教育”的思想,也讓他受益匪淺。
清華的生活既是充實的,也是豐富多彩的。陳付愷說,他特別愿意、也很享受將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當任務表上的事項一件件被劃去的時候,心中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來到清華數學系已一個學期有余,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大神好多”。來到數學系學習更加理論化的數學之后,他發現數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而那些“大神”卻能夠輕而易舉地解決難題。在數學系學習的日子里,陳付愷更清晰地了解了數學的理論體系,更深入地領悟到數學的嚴謹性、邏輯性和思想性。
對于陳付愷來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家,前方的路還很漫長。而這個大男孩兒已經在清華園開啟了全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