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詞匯

1.4.1 詞匯的概念及含義

詞匯從狹義上說,僅指詞的匯集,即一種語言里(或特定語言范圍內)所使用的詞的總稱,有時也指一個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詞;但從廣義上講,不僅包括詞,還包括固定詞組(固定語),因此又稱為語匯,指一種語言里(或特定語言范圍內)所使用的詞和固定詞組的總稱,也指一個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詞和固定詞組。本書著眼于語言全局,所說的詞匯當然是廣義上的。

詞匯是一個集合概念,單個的詞、固定詞組是該集合的組成元素,只能稱為詞匯單位,每一個詞匯單位都是詞匯的成員。因此詞匯與詞是集體和個體的關系,猶如森林和樹木。一種語言中的詞有數十萬個,常用的有數萬個,而其詞匯只有一個。平常人們說話寫文章,就是選用詞匯成員,把一個個詞匯成員有規則地組合起來,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來表達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材料不能蓋房子,沒有詞匯當然不能遣詞造句。材料越豐富,越容易建造出美麗多樣的房子,同樣,詞匯掌握得越豐富,就越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各種思想感情。詞匯反映著社會和語言發展的狀況,也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就一種語言來講,其詞匯越豐富發達,語言本身也就越豐富發達,表現力也就越強。因此要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就必須認真學習該語言的詞匯,有意識地積累詞匯,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搜集、記錄、汲取、熟悉和鞏固詞匯。

詞匯與語音和語義有著本質的不同,這是因為,語音和語義的構成成分是單一的,而詞匯既有語音屬性,又有語義內容,而且除了有其自身規律外,還要受語法規則制約,沒有語法規則而只有建筑材料,是無法構建語言這座大廈的。

詞匯分為語言體系詞匯和言語詞匯兩大類,下面分別講述。

1.4.2 語言體系詞匯

語言體系詞匯是某種語言里全部詞和固定詞組的總稱。固定詞組和詞的功能相同,在句子中起著詞的作用,是詞的等價物,但形式不完全相同。

1.4.2.1 詞

詞是詞匯中最基本的單位,也是語法分析的基本單位之一。任何一種語言的詞的數量是巨大的,遠遠超過其固定詞組。

1. 詞的定義

詞是語言中可以獨立運用(單說單用)的最小音義結合單位。獨立運用就是詞可以單獨造句(做句子成分)、單獨回答問題或單獨起語法作用。詞不僅是音義結合單位,而且受語法規則支配。每個詞均由語音、語義和語法三個要素凝聚而成,具有語音形式、語義內容和語法規則三重屬性。

詞有指稱和組合的功能。指稱功能指詞是一種用來表示客觀事物及事物間關系的符號;組合功能指詞的語法功能,詞作為句法結構的基本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的語法屬性及其語法功能組成詞組和句子。

詞由語素構成。語素是語言中不能獨立運用的最小音義結合單位。一些語素從不同層面來說,具有“語素”和“詞”兩種身份,進入句法結構時就成為詞。這種語素能夠獨立成詞,其本身既是語素,又能充當詞,稱為成詞語素,也叫自由語素,例如“分、近、天、人、跑、物、大、我、誰、又、葡萄、橄欖”。除成詞語素外,其他語素不能獨立運用,不能直接做句法成分,而只有與別的語素組合成詞時才能做句法成分。這種不能單獨成詞的語素稱為不成詞語素,例如“偉、奮、民、語、境、型、榮、固、闡、瞰、阿、子、性、家、者、兒、化”等。

詞能夠獨立運用,而語素不能,這是詞與語素的重要區別。詞不能擴展,即在詞的不同構成語素(包括成詞語素)之間一般不能再插入別的成分,例如“科學、郵件、故宮、美好、優秀、國家、推薦”等詞均不能被拆開。這就涉及詞與詞組如何區別的問題。詞組由詞逐層組成,和詞一樣也表示一定的意義,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單用,多數能單說,但不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單位。因此,詞和詞組的區別在于是否為最小單位:詞組可以分離,中間常可以插入別的成分,既可以擴展,也可以進一步拆分為詞,而詞不能分離,分離后即使還是詞,也不再表示原來的意思了。

2. 詞的構成方法

詞的構成方法即構詞法,廣義上指一切新詞的構造方法,狹義上指由語素組合成詞的方法,與語法的關系更加密切。廣義構詞法涉及很多方面,與詞匯學的關系更加密切,分為語音構詞、語義構詞、語法構詞。

1)語音構詞

語音構詞主要指由模擬自然的聲音來構成新詞。例如:漢語中表示動物名稱的詞“蛐蛐、蟈蟈”,表示動物叫聲的詞“哞、咩”,純粹模擬自然聲音的擬聲詞“呼呼、嘩啦”;英語中的“bomb”(爆炸聲、轟炸聲)、“tick”(鐘表走時的聲音)、“tinkle”(叮當聲)、“patter”(吧嗒聲)。

2)語義構詞

語義構詞指由舊詞的語義滋生、分化,即詞義的比喻、借代等方式,或詞義的聯想來構成新詞。這是一種歷時造詞之法。例如:漢語中,由“信”(誠實)引申為書信、信息,由“杜鵑”(鳥名)聯想到“杜鵑”(植物名、花名);英語中,由古英語“boc”(櫸木)通過借代(用材料指物品)引申為現代英語的“book”(書),由原始日耳曼語“tu:naz”(籬笆、圍墻)引申為現代英語的“town”(市鎮)。

3)語法構詞

語法構詞指通過語法手段來構成新詞,包括由狹義構詞(復合構詞、派生構詞)構成合成詞和由轉化構詞(變性轉化構詞、變形轉化構詞)構成單純詞。

(1)復合構詞。指兩個語素(指詞根,下同)以句法關系為手段組合成新詞,又叫句法構詞,分為主謂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補充式。

主謂式又叫陳述式,前后兩個語素分別表示被陳述事物和對該被陳述事物的陳述。例如:漢語的“民主、日出、自動、性急、祖傳、心酸、學問、法治”;英語的“earthquake、sundown、chill-casting、heartbeat、headache”。

偏正式又叫修飾式,前一語素表示性質、狀態、方式、程度等,修飾限制后一語素,后一個語素表示被修飾限制的事物或動作行為,前后語素形成定中關系或狀中關系。例如:漢語的“小說、氣功、重視、回顧、汽車、語法、科學、騰飛、筆直”;英語的“sunflower、girlfriend、greenhouse、blackboard、checkrail、deep-sea、checkroom、detectophone”。

支配式又叫述賓式、動賓式,前后兩個語素分別表示動作行為和動作行為所支配關涉的事物。例如:漢語的“司機、美容、投資、干事、注意、有限、起床、動人、寫作、開機”;英語的“pickpocket、breakwater、transfigure、driving-trailer”。

并列式又叫平行式、聯合式,前后兩個語素分別表示相同、相近、相關或相反的事物、性質或動作行為。例如:漢語的“體制、美好、美麗、反正、光明、科技、開關、是非、忘記、利害”;英語的“downfall、deaf-mute、on-off”。

補充式指后一語素補充說明前一語素。例如:漢語的“提高、指正、合成、改進、擴大、縮小、說服、延長、聚合、拋光”(前一語素表示動作,后一語素補充說明動作的結果);“車輛、書本、槍支、人口、紙張、船只、房間、文章”(前一語素表示事物,后一語素表示事物的單位)。

(2)派生構詞。又叫附加構詞、加綴構詞,指在詞根上附著詞綴構成新詞。根據詞綴位置的不同,分為前綴+詞根,如漢語的“老虎、小李、初一、第十、阿姨”,英語的“subway、unfair、dislike”;詞根+后綴,如漢語的“桌子、木頭、歌兒、作者、綠化、善于、創新性”,英語的“teacher、friendship、realism”;中綴放在詞中,如漢語的“古里古怪、吊兒郎當”,菲律賓旁托語的“kilad”(紅的)加上中綴“um”變成了“kumilad”(紅了);幾種詞綴同時出現,即多重派生,如漢語的“泛美主義、超導電性”,英語的“inter-nation-al、un-friend-ly”。還有由詞根和一個疊音后綴組成的三音節合成詞,例如漢語的“紅通通、水汪汪、喜洋洋、笑瞇瞇、白皚皚、赤裸裸”等。

(3)變性轉化構詞。指由語素的結構不變而詞類功能發生變化來形成另一類詞。在印歐語中,詞的基本形式不變,但其語法形態隨著詞類不同而變化,最終形成了新詞。比如一個語素本來表示事物,詞類上是名詞性的,但在成詞時,不但形成了名詞,而且形成了動詞,如“ring、book”可以是“a ring、a book”(名詞)和“to ring、to book”(動詞)。現代英語中由這種方法形成了很多名詞和動詞,有時很難說清名詞和動詞哪個在前哪個在后。漢語中這種構詞法更加普遍,如“確定”(形容詞、動詞),“開始”(名詞、動詞),“早”(名詞、副詞、形容詞)。漢語沒有形態變化,此類現象稱為詞的兼類。

(4)變形轉化構詞。指把原來合成詞中的不成詞語素變為成詞語素而形成新詞,分為逆序成詞和縮略成詞。逆序成詞是把原來只有合成形式沒有單純詞形式的詞反向截取其中一個語素再形成單純詞,如英語中的“beggar”(名詞)可分解為兩個語素“beg”和“ar”,其中“ar”可看成是表示名詞意義的詞綴,而“beg”原來并不是成詞語素,后來從“beggar”中截取了這個語素形成了“beg”(動詞)。縮略成詞是經過縮略而凝固為典型的單純詞,如英語中的“radar”來自“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laser”來自“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但這種詞與平常的縮略語(字母詞)完全是兩回事,如英語中的“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IMS”(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都是縮略語,還沒有定型為單純詞。

3. 詞的分類

詞匯可以理解為是由不同層次的詞聚合而成的一個系統,這種聚合是以不同身份、從不同角度進行關聯而成的集合。每個詞匯單位猶如詞匯系統這張網上的結點,其觸角伸向四面八方,同其他詞匯單位發生著種種聯系。因此詞匯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成不同子系統,其子系統就是各種各樣的詞匯聚合類,如形式聚合類、意義聚合類、功能聚合類、來源聚合類等。分類角度不同,子系統間可能會有重疊交叉。

形式聚合類指按詞的語音或書寫形式所形成的詞匯子系統:按語音形式形成的稱為語音形式聚合類,按書寫形式形成的稱為書寫形式聚合類。前者可分為單音節詞、多音節詞等,后者分為同形詞、異形詞等。

意義聚合類指按詞的意義所形成的詞匯子系統:可分為同義詞、反義詞,單義詞、多義詞,上位詞、下位詞,褒義詞、貶義詞等。

功能聚合類指按詞的功能所形成的詞匯子系統:按詞匯單位的作用分為基本詞匯、一般詞匯,按使用頻率分為常用詞匯、非常用詞匯,按使用范圍和群體分為專業詞匯、非專業詞匯,按使用場合分為口語詞匯、非口語詞匯,按語法功能分為實詞、虛詞。

來源聚合類指按詞的來源所形成的詞匯子系統:分為古語詞、新詞、方言詞、外來詞、同源詞、同根詞等。

1.4.2.2 固定詞組

1. 固定詞組的定義

固定詞組又稱固定語、固定短語、固定詞語,指具有固定構成成分和結構關系及完整意義的詞語。它雖然是由詞組合起來的,形式上比詞大,但在語用中相當于一個詞,人們運用它就如同運用詞一樣,把它作為一個詞匯單位,做句法結構成分。因此固定詞組是一種特殊的詞匯現象,是詞的等價物,也是句法結構的最小單位。但與詞相比,它在語用中明顯呈現出結構定型和意義完整兩大特點。

結構定型指固定詞組中詞與詞之間的組合關系和前后順序是一種特定的固定組合形式,其結構形式不能改變。這種特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①不能顛倒原有成分,如“手忙腳亂”不說寫成“腳忙手亂”,“朝思暮想”不說寫成“朝想暮思”或“暮思朝想”;②不能替換原有成分,哪怕用意義相近的成分替換也不可以,如“挖墻腳”不說寫成“拆墻腳”或“挖墻根”,“想入非非”不說寫成“思入非非”或“念入非非”;③不能插入或刪減成分,如“念念不忘”不說寫成“念念不能忘”,“非親非故”不說寫成“非親故”。

意義完整指固定詞組的意義不是構成成分意義的相加,而是經過約定俗成有一個準確的整體意義,主要有特殊的比喻義和引申義。例如:漢語中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是“自己的腳被自己搬起的石頭給砸了”,而是用來“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英語中的“break the ice”不是“將冰打碎”,而是比喻“打破沉默”或“打破僵局”。

2. 固定詞組詞匯

固定詞組詞匯是由固定詞組組成的詞匯系統,一般包括專有名詞和熟語。專有名詞用幾個詞語的組合來表達名稱,如“脫氧核糖核酸”“國際標準化組織”“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等。這類名詞不管有多長,其作用相當于一個詞。專有名詞通常有縮寫形式,如“清華大學”縮寫為“清華”,“國家標準”縮寫為“國標”,“脫氧核糖核酸”“國際標準化組織”“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分別縮寫為字母詞“DNA”“ISO”“PRC”“TOEFL”。熟語是常用的定型化了的詞語,包括成語、慣用語、諺語、俗語、歇后語、格言。

1.4.3 言語詞匯

言語詞匯指個人(或特殊領域)運用語言體系詞匯而形成的可偏離語言規范、有別于語言體系詞匯的詞匯。它既可就某個人或某部作品而言,也可就一個特定語境而言,如呆傻語詞匯、新鮮網絡詞匯。任何人不可能把一種語言體系中的所有詞匯變成自己言語中的詞匯,多數人甚至每個人又都能制造和運用語言體系中所沒有的詞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永县| 宿州市| 大冶市| 从江县| 雅安市| 漯河市| 南皮县| 民和| 白河县| 江门市| 陵水| 龙井市| 长子县| 夹江县| 霍邱县| 安阳市| 长宁县| 舟曲县| 邵阳县| 班玛县| 静海县| 青州市| 武胜县| 双流县| 礼泉县| 横山县| 万安县| 常德市| 上栗县| 涡阳县| 四平市| 察隅县| 吐鲁番市| 且末县| 清镇市| 德清县| 玛多县| 鹤壁市| 玛沁县| 青冈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