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路基缺口形成機制

2.1 路基缺口類型

路基缺口是指沿河公路路基在山洪泥石流沖擊磨蝕作用下,路基巖土體被沖蝕破壞,造成公路路基部分缺失,包括局部路基缺口以及整體路基缺口兩種。其中,路基缺口沿路基寬度方向的長度小于4/5路基寬度時稱為局部路基缺口,剩余路基尚可通行小型車輛(圖2.1),反之稱為整體路基缺口(圖2.2),所有車輛均不能通行,甚至行人也不能通行。沿道路延伸方向,路基缺口長度一般不超過20m。從路基缺口形成機制,可進一步將路基缺口分成滑動型路基缺口、墜落型路基缺口和泥石流沖擊型路基缺口三類。

圖2.1 四川省涼山州布馮路K60+700局部路基缺口

圖2.2 四川省瀘沽湖—鹽源路K447+850整體路基缺口

路基缺口是山洪泥石流、微地貌和路基筑路條件三因素耦合異變的必然結果,在突發性山洪泥石流沖擊磨蝕作用下,河流彎道凹岸易發生路基缺口災害。針對筑路條件而言,沿河公路具有就地取材的建筑特點,大部分路基多為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是路堤和路塹的綜合形式,位于山坡上的路基,通常使路中心線的設計標高接近原地面標高,目的是減少土石方量,保持土石方數量的橫向填挖平衡,形成半填半挖路基。若處理得當,路基穩定可靠,是比較經濟的斷面形式。如圖2.3所示,路面板會沿填筑分界點A裂開,路基土體沿原邊坡滑動,由于用水以及路基取材的便捷,一般將沿河公路建于河谷一級階地上,所以路基易被水流掏蝕形成路基缺口。路基建筑高程選在10年洪水位以上,近年我國極端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增大,每年7月常出現連續2~3天的50年一遇和(或)100年一遇大洪水,10年一遇的洪水位基準線修筑的公路被洪水浸沒,受到嚴重沖刷。

圖2.3 半填半挖路基

填方部分的局部路段,填方穩定的不需采用防護措施。填方部分需設置路肩(或路堤)式擋土墻,原河谷邊坡由于人工改造,在填方以及護坡建筑物施工后進一步壓縮河谷寬度,導致洪水期河水徑流河道變窄,洪水流速大,沖擊河谷邊坡作用變強,最終的穩定河谷寬度是洪水的終止侵蝕寬度。路基缺口形成地段多有護坡,雖有護坡,但往往護坡地段沖刷厲害,護坡受到流水強烈沖擊破壞形成缺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衢州市| 铜陵市| 阿克苏市| 达尔| 乌拉特中旗| 苍溪县| 上思县| 莱州市| 交口县| 新竹市| 长治市| 吉隆县| 奇台县| 钟祥市| 黄龙县| 高淳县| 临夏市| 莱芜市| 女性| 三门县| 巴中市| 馆陶县| 仁化县| 阳原县| 平武县| 吉木萨尔县| 大厂| 额敏县| 沈阳市| 安福县| 屏东县| 阳泉市| 达日县| 武强县| 呼图壁县| 岚皋县| 板桥市| 景泰县| 安国市|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