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樹杞《大學俄語(5)》(東方老版)學習指南【詞匯短語+課文精解+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圣才電子書
- 3919字
- 2021-06-04 11:33:19
三、全文翻譯
擇業
擇業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個選擇可能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破壞他所有的計劃、使其變得不幸。認真權衡職業的選擇這件事是每一個開始獨立生活、不希望給這個最重要的決定惹來任何麻煩的青少年的首要職責。
擇業的確很困難。理想情況下,為做這個決定一個人至少應該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與天賦,也應該了解一份職業背后的世界、了解這種或那種職業有著怎樣的需求,又包含著哪些機遇。
現在世界上已注冊的共有4萬多種職業。當然,僅僅是給這么多數目的職業列張清單都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人打算這樣做。通常一些職業都是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所熟知:可能父母做這份職業、熟人做這份職業、鄰居做這份職業等等,還有一些職業或多或少是偶然從書里、電影、媒體、廣播、電視上了解到的。
甚至一些男孩兒女孩兒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他們要么就是根本想象不出這份職業究竟是做什么的,要么就是對這份職業有著完全曲解的看法。
但是當男孩兒女孩兒們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職業有了足夠多的了解時,他們選擇的職業可能也不正確。年輕人在思考這份職業時,可能都不會思考他們是否適合這份職業。
那年輕人是否能夠正確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樣或那樣的職業?可以。首先要嚴肅認真地審視自己。老師與就業指導專家的建議是有利的,了解朋友的看法也很重要。當然,父母的意見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父母的建議都是出于最好的動機。通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正確、合理地做出職業選擇。他們常常是正確的,但也不總是。研究與最近的生活現象表明,有不少例子是父母希望改變孩子的職業選擇,強迫孩子們違背自己的喜好、天賦與夢想,將自己的選擇強加于他們。父母總是想要替孩子們過他們的生活,但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有害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過自己的生活,自己做選擇,做決定。
尋找靈丹妙藥
教育科學院心理學院資深科學院士、心理學副博士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克雷洛夫答記者問。
“親愛的編輯,我是綜合技術學院四年級的學生,打算成為一名工程師,但是我不喜歡這個職業,我非常想成為一名律師。請您告訴我怎樣轉學。我想更加詳細地了解未來的律師要學習哪些課程。”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這封信讓人恐慌,因為它講述了我們的一位讀者錯誤地選擇了生活的道路,以及心理上的不滿。您作為心理學家,怎么評判這種情況?”
“這封簡短的信中存在著幾個關于正確選擇生活道路的問題。
一方面,來信者說明了自己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他選擇了職業,并正在研究這份職業領域。他確定職業目標的基礎首先是這份職業是否吸引人。在青年人中這種目標很普遍。我們總是盡可能多地、生動地向中學生和大學生介紹各種專業有趣和吸引人的方面,但是我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將來要從事的事業應該能給人類帶來好處。對自己的工作、所走的每一步以及所作行為具有責任感是在研究一份職業、在培養對一件事情的濃厚、有意識的興趣時最重要的心理目標。”
“信里還提到過另外一件事。這位讀者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專業的本質,只了解其表面,就打算從一個領域跨越到另一個領域。怎么保證,他在法律系學了兩年之后,不會覺得沒意思,然后又不想學習這個專業了?
據我的觀察,那些想要換職業的人,都沒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本質。
我們研究某個專業,根據自己的想象建立對這份職業的認知,但是想象終歸不能代替現實生活。”
“但是在上大學之前,年輕人要選擇自己的職業,這里有很多因素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其中父母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希望在孩子選擇生活道路時幫助他,給他建議。有時候父母非常擔心,孩子選擇了在他們看來不正確的道路。”年輕人也會有心理上的煩悶,比如,就像這位讀者信中寫到的:
“我從小就喜歡音樂,音樂學校的老師說我有天賦。但是我的父母是醫生,他們堅決反對,而是希望我繼續他們的事業。我不想讓父母失望,聽了他們的話,考上了醫學院。最初的興奮感消失了之后,我感覺非常失望。我放棄了上大學,考入了圖書貿易學校,但是我在這里依然很迷茫。我還是喜歡音樂,但是不相信自己還能學音樂了。父母很難過,我也并不輕松。我覺得自己的生活被毀了。”
“我覺得,沒有必要過于夸張的評價像這位讀者家中發生的這種類似的情況。比一直生活在不滿中相比,最好及時重新開始。如果她的家里是另外一種氣氛,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我完全不反對繼承家族事業。我反倒相信,當父母的事業享有很高的聲望的時候,孩子們會下意識地選擇和父母走一樣的道路。但我想強調的是,這樣虛偽的家庭事業不會長久。只有家長對自己事業充滿真正的熱愛,與孩子共同討論自己職業活動的細節,將孩子帶入這種創造性的氛圍中,才會影響他們的喜好與選擇。”
“不管怎么說,也許還存在一些其他的方法,幫助我們更輕易地了解自己的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您是想一下子找到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解藥和解決方案嗎?可惜,雖然有很多建議,但是暫時沒有這種解藥。我覺得,少數情況除外,如果對一份工作的動力來自于“應該”這個詞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這項工作所要求的職業技能,并且工作得不僅仔細認真,還極具創造性,這也就是說明白了這份職業所具有的社會使命。這也正是我們培養青少年道德品質時應該有的核心內容。
我是誰?
通知!
親愛的同學們!
邀請大家參與討論“我是誰?”
討論將于11月27日舉行。歡迎致信,提建議。
組委會
主持人:“親愛的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在這次見面會上進行一次開誠布公的談話吧。就算大家沒有想好或組織好語言,也歡迎大家踴躍發言。請記住我們的口號:‘爭辯出真知’。
我想從組委會收到的來信中提到的問題開始談起。比如,一位姑娘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另外一封信中,也許這是所有來信中最有趣、最重要的問題:‘怎樣了解自己?’,也就是說怎樣發掘自己的創作潛能,怎樣知道你有沒有能力可以勝任某件事情。這個問題同樣有趣:我們每個人都想知道,怎樣才能具備正確選擇職業的能力。
而第三位來信者問到:‘天賦是一個人固有的還是通過不懈努力、自我創造獲得的?’
那么,我們先要弄清楚下面的問題:什么是天賦?天賦是怎樣形成的?什么樣的人是有天分的人,這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但是什么是天賦,它是怎么形成的,這就是個復雜的問題了。因此,我想了解你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天賦與進步之間有聯系嗎?’你們是怎么認為的?”
別佳:“首先,我認為,有天賦的人就是對一個特定的、具體的領域有獨到見解的人。”
卡佳:“對某一個領域還是所有領域?難道一個人就不能是各方面都有天賦的人嗎?比如說,我更喜歡那些在各方面都積極表現出自己才能的人。”
奧列克:“嗯,唱歌、演奏、跳舞……就是多面手全才。”
巴維爾:“為什么是多面手?他們的腳也很厲害啊。”(大家都笑了。)
卡佳:“你們為什么笑?比如說舒克申,既是作家、演員,又是導演……或者世上技能一切都會的舍里亞賓。”
別佳:“首先他是個歌手。其余的東西,就像人們經常說的,那都是‘愛好’而已。不,我更喜歡那些對一種事情有熱情的人。只有目標明確的人才能成功,成為創新者,開創者。”
薩沙:“是的。人們常說,在我們這個年頭要么就是對所有事都了解一點,要么就是了解一件事的所有。”
主持人:“我們總是不能專心致志……”
別佳:“我同意那些人的看法,他們說每個人生來就具備很多才能,重點在于是否善于利用和發展這些才能。”
薩沙:“完全正確。而且,我在哪兒讀到過:‘一個人出生時具有所有才能,而一生中卻只使用了不到60%。’”
卡佳:“不好意思,但是我認為,別佳和薩沙說得不對。人和人總是不一樣的:有聰明人,有笨蛋。不能一概而論……”
主持人:“我想提示一下,為了讓我們的討論更加豐富,讓我們確定一下幾個單詞的含義。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天賦’。天賦——是機體的生理特點,在這一基礎上形成能力。出色的能力我們稱作天分。最后,天才——人能夠表現出的創作能力的最高等級。
毫不例外,每一個人都有天賦,但是每個人的實現程度不同。”
卡佳:“您認為,一般人的基因沒有差別?”
薩沙:“我覺得,一般人基因中的天賦也是有差別的。”
別佳:“是啊。牛頓說過:‘我和你們沒有任何差別,就是比你們有耐心,而你們把我稱作天才。’”
卡佳:“你們知道,這是謙虛的基因吧。比如說我,不管怎么努力,也成不了牛頓和莫扎特。”
主持人:“為什么想的這么簡單?學者認為:‘能力不是以準備好的形式賦予人的,他們是根據人出生時的機體特點,首先是中樞神經系統,在后天的生活中展現的。’
這樣才能激發能力,天分?那偶然產生的想法或者突然喜歡上某種東西,這是什么?這是偶然的還是?”
別佳:“我認為,要培養自己的能力。需要很強的意志力與強烈的愿望。”
主持人:“在這次見面會上我也的確給你們提出了生活目標的問題。被我們稱之為目標的東西在激發才能時有什么作用?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卡佳:“我認為,目標也有各種各樣的。”
巴維爾:“比如說,別人的成功也不會讓我們平靜……”
主持人:“是的,你們已經注意到了競爭因素,它毫無疑問算一個目標,但是我認為只有那些能讓人朝有利方面發展的目標才能刺激人的潛能。而競爭總的來說并不是這樣的一種目標。”
別佳:“為什么?它可以算這樣的一種目標。當一個人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想要成為第一的時候,就能激發潛能!”
主持人:“為了結束我們的辯論,畫上句點,我想說,心理學中有一個法則:目標的含義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努力程度,越高尚、越人道的目標就越能激發真正的自我。因此,我們只有在達成某種偉大目標的過程中才能發掘自己的潛能。微不足道的、自私的目標會阻礙一個人完全地激發自己的潛能。
同學們,請問,你們會盡最大的能力去實現對你們來說最重要的目標嗎?或者說,有什么阻礙你們……比如說,懶惰……(大家都笑了)
好了,祝你們取得成功!愿你們每一個人都能開發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