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章 浪漫的物哀文學思潮(一)

7.1 復習筆記

本章考點:

1.從“真實”的文學思潮到“物哀”的文學思潮演變的三個時期

2.“哀”的本質

3.從“哀”到“物哀”演進的文化背景

4.紫式部的文學論

5.紫式部“物哀”文學觀的具體體現

內容索引:

一、“真實”到“哀”的文學理念之出現

二、記紀時代和萬葉時代的“哀”的本質

三、從“哀”到“物哀”演進的文化背景

四、紫式部的“物哀”文學觀

主要內容:

一、“真實”到“哀”的文學理念之出現

從“真實”的文學思潮到“物哀”的文學思潮的演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

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初期。在日本固有的神道精神潤育下,從《古事記》、《日本書紀》的追求國家、民族和集團的“真實”文學意識中產生“哀”;至《萬葉集》之后,漸由國家的、民族的、集團的感動過渡到個人的感動,是一種單純的憐愛的詠嘆,賦予了比上代更為明顯的文學意識。古代文學也進入從客觀敘述到主觀抒情的階段,開始產生抒發個人感情的感傷性;至紀貫之的《古今和歌集》假名序發現“心”的真實中的“哀”,便形成“哀”的文學理念的雛形。日本古代文學意識,從“真實”走向“哀”。

平安時代中期,以紫式部的物語論為中心,包括清少納言的隨筆論和藤原公任的歌論而展開;從“哀”到“物哀”的演進,帶來了對文學的積極反省和全面自覺的機運。“物哀”作為當時文學思潮的主流,逐步走向成熟。

鐮倉、南北朝、室町而至江戶時代,“物哀”逐步走向理論化。“物哀”思想超出文學領域,其適用范圍及于一切文化,乃至成為一種思想和行為的規范,覆蓋人生的整體。“物哀”也更具普遍意義,成為一種社會文化思潮。

二、記紀時代和萬葉時代的“哀”的本質

1.記紀時代 “哀”的本質

“哀”的現實是以對于對象物懷有樸素而深厚的愛情作為基礎的,其特征是:這種愛情的感動所表露出來的上述種種感情因素,用詠嘆方式來表達,同時始終是表現主體一方,初期以對對象物表示親愛之情為主,逐漸帶有同情和憐憫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愛憐之情。

2.萬葉時代“哀”的本質

《萬葉集》繼承和發展上述“哀”的感嘆作用,將“哀”作為獨立的感動詞使用居多,其愛憐的詠嘆和悼念的哀愁都是發自個人感情的。“哀”的感動對象,不僅限于人,也有自然風物的。

三、從“哀”到“物哀”演進的文化背景

1.日本文化從“漢風”到“和風化”。

2.與此同時,日本文學實現了日本化。

3.從《古今和歌集》序及藤原俊成、定家的歌論的“心性”問題的提出,到物語文學描寫心理之發達,培育由動而生的“哀”的文學理念更大的成長。

4.對于“物哀”文學思潮最直接作用的,應該說是藤原道綱母、清少納言和藤原公任提出的新的文學觀。

四、紫式部的“物哀”文學觀

1.《源氏物語》中的“物哀”

《源氏物語》中,以“真實”為根底,將“哀”發展為“物哀”,從簡單的感嘆到復雜的感動過程,從而深化了主體感情,并由理智支配其文學素材,使“物哀”的內容更為豐富和充實,含贊賞、親愛、共鳴、同情、可憐、悲傷的廣泛含義,而且其感動的對象超出人和物,擴大為社會世相,感動具有觀照性。

2.紫式部寫實的真實與浪漫的物哀的文學觀

首先,紫式部主張文學應寫真實,反映種種人情世故。但是,紫式部所指的文學的真實,并非所見所聞的事實的原本記錄,而是強調了文學的虛構中應包括真實,是一種藝術的典型概括。

其次,紫式部承認小說“知世相”的作用,即認識社會的功能。

再次,紫式部的文學觀還深深地滲透著佛學思想。

最后一點,紫式部的文學論是以物哀作為中樞的。物哀是紫式部文學思想的主體,古代文學思潮從哀到物哀的演進,是經紫式部之手完成的。

3.“物哀”與“現實”

紫式部所使用的“物哀”,實際上是“哀”的一種特殊狀態,在許多情況下,“物哀”與“哀”在文學精神上是相通的。“物”是客觀的存在,“哀”是主觀的感情,兩者調和為一,達到物心合一,哀就得到進一步升華,從而進入更高的階段。因而,“物哀”的感情既是一種自然淳樸的感情,也是一種經過純化了的感情。它強調的現實中特別多感動的東西,物哀并非與現實全然無關。

4.“物哀”的思想結構

第一個層次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第二個層次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包括“天下大事”的詠嘆上。第三個層次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動心。前兩者屬于現實性的,后者是屬于觀照性的。

5.紫式部文學論的內核

紫式部的文學論主張寫真實,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挖掘潛藏在上述三個層次的“物哀”的真實性上。所以她不僅寫了世相的真實、人物行為的真實,而且更重要的是寫了人的心理,挖掘人性的真實。因此她強調藝術的根底是“知物哀”,就是以知人性為根本。

于是“物哀”以“真實”為根底就成為紫式部文學論的內核和文學批評的基準。正因為如此,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所表現的藝術技巧之一,就是從內面解剖式地描寫了源氏及其他有關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描寫人情、人心的哀的真實性,是以“知物哀”的心理作為本意的。

6.總結

紫式部的文學思想,以佛教思想為表、為客體,寫了佛教的許多,但也不是宣揚佛教的教義,只是作為當時的一種風尚,而且主要的是以本土神道思想為里、為主體。所以“物哀”以神道的“現實本位”精神作為根底,其本質是重古典寫實的“真實性”和古典浪漫的“物哀性”,從而更新了上代的文學精神。

確切地說,《源氏物語》是一部古典寫實的物語,又是一部以古典浪漫為基調的物語。作為文學思潮,是從寫實的“真實”文學思潮向浪漫的“物哀”文學思潮展開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仪征市| 嘉黎县| 天津市| 武清区| 柯坪县| 崇阳县| 九江县| 牙克石市| 清苑县| 榆中县| 嘉定区| 玉溪市| 苏尼特右旗| 阿勒泰市| 乐业县| 轮台县| 闽清县| 岑溪市| 邻水| 东丽区| 花垣县| 阿荣旗| 汾阳市| 彭泽县| 义马市| 新龙县| 广安市| 托克逊县| 普兰店市| 山东省| 上虞市| 新昌县| 方正县| 石台县| 枞阳县| 齐齐哈尔市| 通道| 万全县| 中西区|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