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370字
- 2021-05-28 12:15:23
2.2 課后習題詳解
1簡述指示的心理咨詢的原理。
答:指示的心理咨詢是羅杰斯在強調自己的觀點是“非指示的”這一命題時,給傳統的心理咨詢的命名。湯恩批判了非指示的心理咨詢(求詢者中心療法),旗幟鮮明地稱自己的觀點是“指示的”,向“非指示的”心理咨詢提出了挑戰。其基本原理如下:
(1)對心理學科學知識、技術的整合
①根據湯恩的基本觀點,作為心理咨詢必須整合各種心理學知識、技術作為自己的方法論;
②指示的心理咨詢重視諸如對意識、無意識、暗示、催眠等精神病理學現象的研究成果的靈活應用,強調自我防御和行為的意識傾向,認為強化來訪者的自我防御機能,是心理咨詢的重要內容。
(2)指示的必要性
如果沒有一些指示的心理援助的話,僅依靠來訪者自身則無法求得問題的解決。作為咨詢者應該決定心理咨詢的方向,以減少來訪者的試行錯誤,促使來訪者早日獲得自我指示的力量及適應社會和現實的最低能力。
(3)不適應的原因及治療的目的
①認知能力可能是導致不適應的重要原因;
②導致不適應的感情原因所產生的問題主要有:
a.反應性感情障礙,發生的頻率高,治療相對容易;
b.體質性反應或某種習慣性反應障礙。
③由于來訪者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認知能力的提高需要咨詢者的具體指示;
④由不適應向適應的這一整個健康的恢復過程中,學習和再學習是問題的根本之一,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咨詢者必須承擔指導的責任。
2簡述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的原理。
答:(1)治療過程中治療者(咨詢者)的原理
①咨詢者的治療原因
只要存在以下要素,個體所存在的要求自我實現和成長的力量就可以得到解放:
a.咨詢者個人基本上依據自身的力量去進行的原理從事治療行為,自己也能夠自愿承擔責任;
b.咨詢者依據來訪者所持有的對成熟、社會適應、獨立、創造性等的強烈愿望和沖動的原理去行事;
c.咨詢者能夠給來訪者提供能自由表現自己的態度、感情的接納和寬容氣氛;
d.咨詢者所附加給來訪者的限制不是對來訪者的態度的限制,而是對其行為的簡單的制約;
e.咨詢者在與來訪者面談過程中,能夠較深刻地理解來訪者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態度和反映,而且能夠將這種接納的、理解的態度充分地使用相應方法和技術反饋給來訪者;
f.咨詢者最大限度地克制使用違背以上原理的某些表現或行為。
②來訪者的治療結果
治療結果的最終目標,概括為“機能健全的人”的思想:
a.來訪者能夠將壓抑較深的、表示某種動機的態度和感情表現出來;
b.來訪者比以前更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也能夠意識到這一態度之前自己所排斥的自我的側面;
c.來訪者能夠明確意識并理解到表示動機的態度,并能夠接納自我;
d.來訪者能夠自己選擇新的、滿意的適應目標;
e.來訪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能夠選擇不同的行為方式。
(2)治療關系中的態度條件
羅杰斯在1957年發表了“治療過程中人格變容的必要條件”,共列舉了以下六個條件:
①兩個人之間保持心理上的接觸;
②第一角色稱之為來訪者:處于不一致或不協調的狀態,易受傷害或焦慮不安的狀態;
③第二角色稱之為治療者或咨詢者:在這一關系中,處于一致的或協調的、整合的狀態;
④治療者體驗著對來訪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或肯定;
⑤治療者經驗著與來訪者達到共感的理解,而且經驗著的事實需努力傳達給來訪者;
⑥來訪者至少能夠最低限度地體驗到來自治療者的共感的理解、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或肯定。
(3)人格理論的概述
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的以羅杰斯的人格理論作為基本的理論依據。
①向人格接近的基本態度
在羅杰斯看來,個體感知外界客觀事件、經驗它們,并對客觀事件賦予一定的含義。而那些主觀的知覺、經驗和意識的總體構成了個體的現象場。每個人的現象場是不同的,個體又是完整的有機體存在。從這一假說出發,提出了個體的人格和行動的19個命題。
②人格構成的基本概念
a.人格理論的核心
羅杰斯人格理論的核心是經驗和自我構造,即自我概念:
第一,整體的人格:
試圖將整體聚焦于人格構造上。
第二,經驗
這是流動的、變容的。
第三,自我構造
這包括對個人的特性、人際關系及其價值規范化的知覺。
b.三個領域
根據以上人格有兩個構造和一個機能的考慮,可以產生以下三個領域:
第一,領域Ⅰ——一致
越是適應的人格和能充分發揮機能的人,這一部分就會越大。即在現象場中,自己及自我概念與知覺的、內藏的經驗呈現協調一致的狀態。這一部分或狀態越多越大,說明這個人就是比較好地整合、真實而適應的人。作為治療者的治療因素“一致或真實性”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狀態。
第二,領域Ⅱ——歪曲的部分
這是在自我概念中和經驗不一致的部分。
第三,領域Ⅲ——排斥的部分
這是指在經驗中和自我概念不一致的部分。
c.不一致狀態的原因
產生自我不協調或不一致的狀態,其根本原因在于價值條件的作用:
第一,因為價值條件的作用會使人有選擇地對待自己的經驗,只接受與價值條件一致的經驗進入意識之中,那些不符合價值條件的經驗就或被拒之門外,或以歪曲的形式出現;
第二,由于價值條件的存在,個人又必須對存在于現象場中的經驗加以篩選,除去與價值條件相矛盾的、符號化了的經驗;
第三,選擇性知覺可能拒絕或歪曲某些對成長有指導作用的經驗,從而導致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不一致。
d.經驗的三種命運
任何特定的經驗有三種結果,如果后兩種情況出現的話,就必然導致自我的不一致或不協調,過分的不一致或不協調,就會導致心理的不適應、心理適應困難,嚴重的就會造成精神障礙:
第一,準確地符號化于意識之中;
第二,歪曲或改造,使之不再對自我結構(自我概念)構成威脅;
第三,拒絕于意識之外。
(4)關于人的本性
羅杰斯認為,人類同其他生命有機體一樣,都具有為了生存、成長和促進自身發展的一種需要或內在驅力;個體對一切經驗的評價都是以實現傾向作為參照系的,羅杰斯稱之為“機體估價過程”;自我實現的傾向,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要點:
①自我實現傾向是人類的一種自我完善的動機或需要;
②個人可以順著自我傾向適當地自由選擇,因此,即使自我概念與現實經驗不一致而導致適應困難時,個人也能自我調整并恢復一致或協調狀態;
③人類除了天生的自我實現傾向動機之外,還有兩種關懷需要和自尊需要。來訪者中心療法就是以無條件的關懷和無條件滿足來訪者的自尊需要為基礎的。
3比較指示的心理咨詢與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在理論上和技法上的異同。
答:(1)兩者都強調咨詢過程中的信賴和接納,指示的心理咨詢也使用暗示、說服和忠告的技術,而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強調使用無條件積極關注、同感心等技術。
(2)湯恩所提出的指示的心理咨詢更強調咨詢者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認為在咨詢過程中的某個時候,給予來訪者(求詢者)以適切的指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咨詢效果。
(3)兩者都對咨詢者提出了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都認為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意義重大。但指示的心理咨詢強調,咨詢者必須掌握知識、臨床方法和技術。而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要求咨詢者促使來訪者自身成長,對咨詢師的知識要求沒有前者嚴格和寬泛。
(4)指示的心理咨詢中,咨詢專家必須承擔全部的治療責任。而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的理念則是“助人自助”。
(5)指示心理咨詢試圖整合心理學龐大的科學資料和技術作為一個實踐體系,從而組織更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詢。而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重視來訪者情緒側面的作用,認為來訪者內心所具有的對成長、適應的愿望或沖動,是問題解決的根本所在。
(6)指示的心理咨詢,重視咨詢師的知識和能力;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重視來訪者的感情。
(7)指示心理咨詢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記錄來訪者的主訴,收集有關主訴中的個人資料,在分析這些資料的基礎上,明確產生心理不適應的原因,對應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和咨詢技術。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要求咨詢的過程滿足“咨詢條件”,只有滿足了條件,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8)指示的心理咨詢的咨詢過程,其咨詢所采用治療技術或咨詢的進行方法,依存于對來訪者的個人資料進行分析及對資料分析結果的解釋。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認為人具有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的傾向,咨詢者需要引導來訪者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9)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其最終目的是促使來訪者恢復或成為“充分發揮機能的人”,其對象既包括在情緒方面出現問題的一般人,有時也可以包含精神病患者。指示的心理咨詢,其咨詢的目標,比重視人格的再構成更重視對問題的直接解決,其對象也限定為健全正常者,不包括重度的精神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