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843字
- 2021-05-28 12:15:23
1.2 課后習題詳解
1試論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法的關系。
答:(1)我國著名心理學者陳庚仲認為,兩者沒有本質區別,無論在關系的性質上,在改變和學習過程上,在指導的理論上都是相似的。區別是人為的、非本質的??梢粤信e下述幾點不同之處:
①工作的任務不同
心理咨詢的任務主要在于促進成長,心理治療多在彌補病人過去已形成的損害。
②對象和情境不同
心理咨詢來訪者多為正常對象,涉及日常生活問題,心理治療的對象是心理異常的病人,是在臨床和醫療情境中開展工作。
③工作的方式不同
心理咨詢應用更多的方式介入來訪者的生活環境之中,心理治療的形式則更多為成對會談。
④解決問題的性質和內容不同
心理咨詢具有現實指向的性質,涉及的是意識問題,心理治療涉及內在的人格問題,更多地是與無意識打交道。
(2)日本心理學家伊東博·杉溪一言認為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法的關系有五類:
①包含關系一
心理咨詢中包含心理療法。APA(美國心理學會)即為其代表。APA(1951)規定,所有的心理療法都包含于作為心理學機能的心理咨詢這一名稱之內。威廉森也是這一觀點。
②包含關系二
心理咨詢包含于心理療法之中,是心理療法的一部分。主張人格心理咨詢的湯恩、提倡心理療法的心理咨詢的斯奈德等即為其代表人物。
③不一致關系
明確將心理咨詢和心理療法區分的觀點,斯特朗、瓦特金斯、莫厄爾等即為其代表人物。
④一致關系
心理咨詢也就是心理療法,兩者完全或幾乎屬于同一立場,布拉姆的見解即為這一觀點的代表。
⑤部分一致關系
認為心理咨詢和心理療法有一致的部分,也有不一致的部分,伊東博·杉溪一言、鮑頓即持這一觀點。
2你是怎樣看待咨詢心理學各派別的?為什么要強調折衷的立場和觀點?
答:(1)如何看待咨詢心理學各學派
①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
來訪者中心心理咨詢又被稱之為非指示的心理咨詢,由羅杰斯創立,重視來訪者情緒側面的作用。
②指示的心理咨詢
重視對來訪者的個人生育史和問題原因的探究。
③精神分析療法
精神分析療法是弗洛伊德創始的治療方法,它重視幼兒體驗;重視無意識問題;認為人類的一切生活都要以快樂原則和現實原則為依據,人的一切沖動也都要受這兩大原則所制約;將心理結構或人格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即伊底、自我和超自我;將里比多看作人得以生存的根源;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④行為主義的心理咨詢
認為人的問題行為、癥狀是由錯誤認知與學習所導致的,主張將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的著眼點放在來訪者當前的行為問題上,注重當前某一特殊行為問題的學習和解決,以促使問題行為的變容、消失或新的行為的獲得。
⑤交流分析
交流分析是美國精神科醫生柏恩所倡導的一種療法,被稱為精神分析的口語版,簡明易懂是其一大特征。交流分析認為人(不論男女老少)有三個心,父母之心、大人之心和孩子之心。
⑥森田療法
治療原理是對易陷于執著性素質傾向的神經質患者,通過性格的陶冶、訓練的方法,對精神交互作用,打破和切斷惡性循環,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⑦箱庭療法
箱庭療法讓來訪者從玩具架上任意挑選玩具擺放在盛有細沙的箱子里,完成后由咨詢者分析創作的作品。箱庭療法特別強調治療者與患者之間的信賴關系。
(2)強調折衷的立場和觀點的原因
折衷的心理咨詢是整合各種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法的立場和觀點,強調在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法中應發揮各流派的優勢,以提高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法的效果。之所以強調折衷的心理咨詢,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原因:
①多種多樣的方法論問題
近些年來,由于心理咨詢對象的增多和咨詢活動的多種多樣,心理咨詢的服務領域也日益擴大。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教育咨詢、職業咨詢、人事咨詢等咨詢活動的展開,使心理咨詢不能墨守陳規地局限于某種單一的咨詢方法,否則,就很難滿足來訪者的需要,更難以幫助來訪者解決復雜的心理問題。
②相互協作的必要性
為了樹立來訪者和咨詢專家之間的信賴和協作關系,來訪者自身就自己的問題進行分析、評價的同時,來自咨詢專家的提示、指導和幫助也是必要的,這就自然需要多種心理咨詢的協調和折衷。
③從多方面對人進行理解的必要性
人是生物學的、心理學的和社會學的存在,只有從這三個方面,才能夠對人進行全面理解和整體把握,折衷的心理咨詢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3咨詢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心理咨詢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的情況如何?
答:(1)咨詢心理學的發展
①心理咨詢的興起
心理咨詢或咨詢心理學起源并發展于美國:
a.職業指導運動
美國的心理咨詢以帕森斯所進行的工作為發端且最具影響;帕森斯在青少年中實施心理咨詢活動,將心理咨詢理解為一種學習過程,發表了心理咨詢人員的培養計劃,溝通了學校教育、咨詢服務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為心理咨詢的社會性服務機能打下基礎,奠定了現代心理咨詢的理論基石。
b.心理測驗技術的發展與對個人差的研究
第一,1905年,比奈與西蒙發表了由30個問題構成的第一次量表,并提出了智力測驗的標準。
第二,明尼蘇達職業安定所為了使失業者重返工作崗位,進行了一系列的諸如心理檢查、職業情報、再教育等實驗研究,促進了對個人的能力、適應性及興趣的個人差與職業相結合研究的開展。
c.對心理療法關心的提高
進入1940年代,心理咨詢開始超越職業選擇和指導的范圍,逐漸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時期被稱之為“心理療法的年代”。代表人物羅杰斯,他的著作《心理咨詢與心理療法》(1942)的出版及“非指示的方法”的提出,為心理咨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②咨詢心理學的獨立
a.1951年
美國心理學會(APA)在第17部門設立了“心理咨詢·指導分會”,并于1953年改名為“咨詢心理學分會”。這樣,咨詢心理學作為應用心理學的一個部門而獲得了獨立。
b.1953年
美國心理學會咨詢心理學分會規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詢專家培養標準,并成為現在的教育訓練委員會研究生院博士課程培養計劃的認定標準。
c.1956年
APA咨詢心理學分會的“定義委員會”發表了一篇題為“作為一個專業分支的咨詢心理學”的報告書。報告書指出,咨詢心理學可以從三個方面作出貢獻,并且這三者不可偏廢。
d.當代
在美國,咨詢心理學工作者的培養主要是由研究生院博士課程培養,咨詢心理學已成為僅次于臨床心理學的心理學第二大分支學科。
(2)心理咨詢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
1980年代以前,中國的心理咨詢領域幾乎是空白,1980年代以后才開始發展起來。
①心理咨詢在中國的發展概況
a.1979年成立了“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專業委員會”;
b.1980年代初,最早設立心理咨詢機構的是精神病院和綜合性醫院的精神科,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實踐也首先在這些精神病院和綜合醫院精神科開展;
c.從1987年開始,中國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它表現在大的綜合醫院普遍設立了心理咨詢門診,重點大專院校大多開展了這項工作。在這一段時間里,全國性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培訓活動也繼續開展。
②學校心理咨詢的發展
a.198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咨詢在我國一些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率先進行,特別是中學和高校心理咨詢是我國心理咨詢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領域。
b.一些高校開始了心理咨詢活動。最早在高等學校建立心理咨詢專業機構的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測量與咨詢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