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保平《微觀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8711字
- 2021-04-30 16:39:17
第2章 市場理論:產品市場及其均衡
2.1 復習筆記
一、產品市場的需求分析
1.產品市場的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1)需求的含義
產品市場需求是指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量。現實的需求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購買欲望;其二是購買能力。
(2)影響需求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價格。通常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與商品價格成反比,商品的價格越高,對該商品的需求就少;相反,價格低,則需求就多。
②相關商品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會受相關商品價格的影響。替代品的價格與需求呈同方向變動。互補品的價格與需求呈反方向變動。
③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一般而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收入水平和需求正相關。
④消費者偏好。消費者偏好又稱“消費者嗜好”,是指消費者主觀上對某種商品的偏愛心理。它是對商品或勞務優劣性所產生的主觀的感覺或評價。
⑤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如果消費者認為預期的經濟增長形勢樂觀、自身收入水平穩步上升、商品或勞務價格將會上漲,就會增加當前的需求;相反,則當前的需求會減少。
⑥政府的政策。政府實施的某些政策會刺激或抑制消費,從而增加或減少消費者對商品或勞務的需求。
此外,社會人口及其構成、歷史傳統、社會制度、風俗習慣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等因素也會對需求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需求函數、需求表、需求曲線
(1)需求函數
需求函數是指需求與影響需求的各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若只考察商品本身價格對其需求量的影響,而不考慮其他因素,則需求函數可表達為:
(2)需求表和需求曲線
①需求表是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及其相應的需求量的數字序列表。
②需求曲線是表示商品本身價格與其需求量之間關系的曲線。需求曲線可以由需求表中給出的價格-需求量組合得出,能夠更直觀地反映商品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的反向變動關系。如圖2-1所示,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表示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
圖2-1 需求曲線
3.需求定理
(1)需求定理的內容
需求定理的具體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與需求定理相悖的情形
對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來說,其需求量和價格之間的關系與需求定理相悖:
①吉芬商品主要指在貧困地區中生活所必需的低檔商品。一種商品只有同時具備“是低檔品”和“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這兩個條件時,才可以被稱為吉芬商品。
②炫耀性商品主要指某些價格昂貴、能夠炫耀消費者財富和地位的商品。這類商品的象征意義與其價格正相關,價格越高,其炫耀作用越強,需求量越大;反之,價格下降,其炫耀作用減弱,需求量下降。
4.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1)需求量與需求
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時期內,在一定價格水平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為需求曲線上的一個點。需求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商品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它反映在不同價格水平時的需求量,需求為一條線。
(2)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變動
需求曲線的變動就分為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兩種情況:
①需求量的變動是指由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而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沿著原有需求曲線的移動。圖2-2中A點沿著原來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移動至B點。
②需求的變動是指由商品本身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如收入變化、偏好改變所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的變動,這種變動會改變需求函數和需求表,因此在圖形上表現為原有需求曲線的整體移動。圖2-2中移動至
。
圖2-2 需求量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5.產品市場的個人需求與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指所有個人對某種產品或勞務需求的總和。將每一價格水平上個人的需求量加總,即可得到市場需求量。由于市場需求是由個人需求加總而來,因此影響個人需求的因素就是影響市場需求的因素。此外,市場需求還受消費者人數的影響,與消費者人數正相關。
將個人的需求曲線水平相加,可得出市場的需求曲線,它表示某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市場需求與價格呈反向變動關系,因此,市場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如圖2-3所示。
圖2-3 個人需求曲線與市場需求曲線
二、產品市場的供給分析
1.產品市場的供給及其影響因素
(1)產品市場供給的含義
產品市場的供給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廠商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數量。根據定義,現實的供給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廠商供應商品的意愿;其二是廠商供應商品的實際能力。
(2)影響產品市場供給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本身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廠商利潤的大小。價格上升,廠商可獲取更多利潤,使供給量增加;反之,供給量減少。
②相關商品的價格。替代品價格上升時,供給減少;互補品價格上升時,供給增加。
③生產要素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廠商會減少商品的供給;相反,供給增加。
④廠商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廠商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會使供給增加。
⑤廠商對未來的預期。如果廠商預期未來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價格水平上升,廠商在制定生產計劃時就會增加供給。反之,則減少供給。
⑥政府的稅收政策。政府的稅收政策對廠商的生產成本有直接影響,政府稅收增加,會提高廠商的生產成本,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廠商的供給會相應減少。相反,政府的減稅措施有助于刺激廠商增加供給。
除以上分析的各因素之外,廠商的商品供給還受生產規模、進出口貿易、廠商的經營發展戰略以及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2.供給函數、供給表、供給曲線
(1)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是指供給與影響供給的各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若只考察商品本身價格對其供給量的影響,而不考慮其他因素,則供給函數可表達為:
(2)供給表、供給曲線
供給表是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及其相應的供給量的數字序列表。供給曲線是表示商品本身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關系的曲線。如圖2-4所示,橫軸表示商品的數量Q,縱軸表示商品的價格P,QS表示供給曲線。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表示供給量與價格同方向變動。
圖2-4 供給曲線
3.供給定理
(1)供給定理的內容
供給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同方向變動,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供給量減少。
(2)違背供給定理的情形
對于一些特殊商品如勞動力和土地等來說,其供給量和價格之間的關系與供給定理并不相符:
①勞動力作為商品,其價格表現為工資。在一定范圍內,勞動力供給會隨著工資的增加而增加,但工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隨著工資水平的進一步上升,勞動力的供給不僅不會繼續增加,相反會逐漸減少。
②土地是大自然賦予的,其面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無論價格怎樣變動,其供給量始終不變。
4.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1)供給量與供給
供給量是指在某一時期內,在一定價格水平下,廠商供應的商品數量,為供給曲線上的一個點。供給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商品供給量與其價格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它反映在不同價格水平時的供給量,為一條曲線。
(2)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的區別
供給曲線的變動就分為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兩種情況:
①供給量的變動是指由商品本身價格的變動而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表現為沿著原有供給曲線的移動。如圖2-5所示,隨著商品價格由上升到
,A點沿著原來的供給曲線向右上方移動至B點。
②供給的變動是指由商品本身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如生產要素價格變化、生產技術改變而引起的該商品供給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整體的移動,如由于要素價格下降,在每一價格水平上廠商的供給量都會增加,供給曲線整體向右下方移動,即由移動至
。
圖2-5 供給量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5.產品市場的單個廠商供給與市場供給
市場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廠商對某種產品或勞務供給數量的總和。將每一價格水平上單個廠商的供給量加總,即可得到市場供給量。由于市場供給是由單個廠商供給加總而來,因此影響單個廠商供給的因素也是影響市場供給的因素。此外,市場供給也受廠商數量的影響,與廠商數量正相關。市場供給曲線如圖2-6所示。
圖2-6 單個廠商的供給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
由圖2-6可知,將單個廠商的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場供給曲線,它表示某種產品的市場供給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由于市場供給量與價格正相關,因此,市場供給曲線也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線。
三、產品市場的市場均衡與均衡價格
1.產品市場的市場均衡
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這兩種力量決定的。供給和需求相等意味著產品市場達到了一種均衡狀態,即產品市場實現了市場均衡。產品市場的市場均衡如圖2-7所示。
圖2-7 產品市場的均衡
在圖2-7中,橫軸表示需求量Q,縱軸表示價格P,Qd表示需求曲線,Qs表示供給曲線,E點為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此時,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產品市場達到均衡狀態,P0為均衡價格,Q0為均衡數量。產品市場的均衡也可以用供求函數來表達:
2.均衡價格的決定
(1)均衡價格的含義
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和供給相等時的價格,這時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也相等,稱為均衡產量。在圖2-7中,P0為均衡價格,Q0為均衡產量。
(2)均衡價格的形成
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通過供求雙方的競爭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就是價格決定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均衡狀態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發形成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預。一旦市場價格背離了均衡價格,在供求關系的相互作用下,價格會逐步調整直至均衡。
3.均衡價格的變動
(1)供給不變、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一般而言,在供給不變的條件下,需求增加會導致均衡價格上升,需求減少會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如圖2-8所示。
圖2-8 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
圖2-8中初始均衡點為E0點,由于某種原因如收入增加導致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與供給曲線相交于E2點,新的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1。顯然P0<P2,Q0<Q2。可見,在供給不變的條件下,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隨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隨需求的減少而減少,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2)需求不變、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一般而言,在需求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增加會導致均衡價格下降,供給減少會導致均衡價格上升。
圖2-9 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
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如圖2-9所示。初始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如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與需求曲線相交于E1點,新的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顯然P0<P1,Q0>Q1。可見,在需求不變的條件下,均衡價格隨供給的增加而減少,隨供給的減少而增加;均衡數量隨供給的增加而增加,隨供給的減少而減少。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引起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3)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具體有以下兩點內容:
①在供給不變的條件下,需求增加,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下降。
②在需求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四、產品市場的彈性理論
1.彈性的基本概念
彈性是指變量之間存在函數關系時,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大小通常用彈性系數來表示。根據定義,彈性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假設兩個經濟變量X和Y之間的函數關系為,
、
分別表示X和Y的變動量,E表示彈性系數,則上述彈性公式可具體表達為:
2.需求彈性
需求彈性是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影響需求的諸因素變動的反應程度大小的指標。由于商品本身的價格、消費者收入水平及相關商品價格都是影響需求的因素,所以,需求彈性又可分為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以及需求交叉彈性。
(1)需求價格彈性
①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
需求價格彈性簡稱需求彈性,是指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其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其大小用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表示。
②需求價格彈性的公式
a.弧彈性
弧彈性是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的指標,它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弧彈性的計算公式為:
弧彈性存在一個缺點,即兩點之間的彈性值會隨取值基點的不同而不同。
弧彈性的中點公式為:
b.點彈性
點彈性是表示當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變動量趨于0時,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反應程度的指標,它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點彈性的計算公式為:
點彈性的優點在于只要確定了需求函數的形式,就可以計算出相應各點的彈性系數。
③理解需求價格彈性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a.彈性是相對量而非絕對量的比值。這樣可以剔除計量單位的影響,使不同變量具有可比性。
b.需求價格彈性不同于需求曲線的斜率。需求曲線的斜率,而需求價格彈性
可見,需求曲線的斜率越大,其彈性越小;斜率越小,彈性越大。
c.需求曲線上不同點的彈性系數不同。除非和
以相同的速度反方向變動,否則,同一條需求曲線上,不同點的彈性系數都不相同。
d.彈性系數的符號視相關變量的變動方向而定。若因變量與自變量變動方向相同,則彈性系數為正值;若二者反方向變動,則彈性系數為負值。由于需求量變動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因此,需求價格彈性為負值。但為計算簡便,通常取其絕對值。
④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
根據彈性系數的大小,如圖2-10所示,可以將需求價格彈性分為五種類型:
圖2-10 需求價格彈性的五種類型
a.需求完全無彈性,即。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價格怎樣變動,需求量始終不變。此時,需求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
b.需求完全有彈性,即。需求曲線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表示當價格既定時,需求量是無窮的。
c.需求單位彈性,即。在這種情況下,需求量的變動比率與價格的變動比率相同。此時,需求曲線是一條正雙曲線。
d.需求富有彈性,即。在這種情況下,需求量的變動比率大于價格的變動比率。此時,需求曲線斜率較小。
e.需求缺乏彈性,即。在這種情況下,需求量的變動比率小于價格的變動比率。此時,需求曲線斜率較大。
一般而言,在價格處于高水平區間時,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在價格位于低水平區間時,其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小。
⑤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a.商品的必需程度。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
b.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種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強,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反之,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小。
c.商品的消費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其所占比重越高,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d.商品類別的大小。商品類別越大,其替代品越少,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小;反之,需求價格彈性越大。
e.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廣泛,其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相反,彈性越小。
f.時間的長短。當價格水平變化時,消費者改變其消費習慣或尋找可替代的商品的時間越長,消費者的需求調整越充分,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
除上述因素外,商品的耐用程度、售后服務、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地域差別等因素也會影響需求價格彈性,一種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是上述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需求收入彈性
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是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又一重要因素。需求收入彈性是反映收入水平對需求量的影響程度的指標。
①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
需求收入彈性是指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是需求量變動的比率與收入變動的比率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②需求收入彈性的分類
a.,即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大于收入變動的比率。這類商品通常被定義為奢侈品。
b.,即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小于收入變動的比率。這類商品被定義為必需品。
c.,即隨著收入增加,其需求量不增反降的商品,這類商品被定義為劣質品。
收入彈性的大小不是取決于商品本身屬性,而是取決于消費者購買商品時的收入水平。
(3)需求交叉彈性
需求交叉彈性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另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是一種商品需求量變動的比率與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比率之比。需求交叉彈性的公式可表示為:
由前述分析可知,,
若為替代品,需求交叉彈性為正值;若二者為互補品,需求交叉彈性為負值;若兩種商品毫不相關,需求交叉彈性為零。
3.供給彈性
(1)供給價格彈性的定義
供給價格彈性也稱為供給彈性,是指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即供給量變動的比率與價格變動的比率之比。彈性系數是衡量供給彈性大小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同需求價格彈性一樣,供給價格彈性也分為弧彈性和點彈性。弧彈性的計算公式為:
點彈性的計算公式為:
由供給定理可知,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同方向變動,因此供給價格彈性系數通常為正值。
(2)供給價格彈性的類型
根據彈性系數的大小,如圖2-11所示,供給價格彈性也分為五種類型:
圖2-11 供給價格彈性的五種類型
①供給完全無彈性,即。此時,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
②供給完全有彈性,即。此時,供給曲線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表示當價格既定時,供給量是無窮的。
③供給單位彈性,即。此時,供給曲線是一條45°線。
④供給富有彈性,即。此時,供給曲線斜率較小。
⑤供給缺乏彈性,即。此時,供給曲線斜率較大。
人們日常所接觸的商品大都屬于后兩種情況,或者富有彈性,或者缺乏彈性。
(3)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①進入和退出的難易程度。如果某一行業進入或退出的障礙很小,廠商能夠自由地根據市場狀況進行生產決策,則該商品的供給彈性較大;反之,供給彈性較小。
②供給者類別的大小。供給彈性的大小與所考察的供給者類別的大小正相關,供給者類別越大,供給彈性就越大。反之,供給彈性相對較小。
③生產的技術類型。勞動密集型的廠商,其產量最容易調整,供給彈性相應較大,而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廠商因規模調整困難,供給彈性較小。
④時間的長短。廠商供給能力調整的時間越短,供給彈性越小。
⑤產量的大小。隨著產量的擴大,廠商難以獲得相關要素以擴大生產,供給彈性下降。
4.彈性理論的應用
(1)蛛網理論
蛛網理論是一種動態均衡分析,它運用供求彈性來分析價格和產量的相互影響及其變動過程,從而揭示市場均衡的形成過程,并給出了對市場波動的解釋。蛛網理論的分析基于以下三個假定條件:
①該理論所分析的產品需經一定周期才能生產出來,在此期間,生產規模無法改變;
②該產品本期的產量決定本期的價格,即;
③該產品本期的價格決定下一期的產量,即。
①收斂型蛛網
當供給曲線的價格彈性小于需求曲線的價格彈性,即供給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大于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時,價格和產量的波動幅度會越來越小,直至達到均衡。其過程如圖2-12所示。價格和產量收斂于穩定均衡,市場處于穩定的均衡狀態。這種蛛網被稱為“收斂型蛛網”,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則是蛛網穩定的條件。
圖2-12 收斂型蛛網
②發散型蛛網
當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即供給曲線斜率的絕對值小于需求曲線斜率的絕對值時,價格和產量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大,形成一個向外發散型的蛛網,越來越背離均衡。其擴散過程如圖2-13所示。可見,當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時,一旦市場出現供求失衡狀態,市場機制不僅不能使其恢復均衡,而且會使價格和產量的變動越來越偏離均衡。這種蛛網被稱為“發散型蛛網”,而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則是蛛網不穩定的條件。
圖2-13 發散型蛛網
③封閉型蛛網
當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即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相等時,價格變動對供給量的影響與其對需求量的影響相同。價格和產量以同一幅度圍繞均衡點上下波動,其偏離均衡點的距離保持不變。如圖2-14所示。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則是蛛網成立的條件。
圖2-14 封閉型蛛網
(2)彈性與總收益
①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及其總收益
對于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其價格與總收益呈反方向變動。當價格下降時,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價格的下降幅度,總收益增加;當價格上升時,需求量的減少幅度大于價格的上升幅度,總收益減少。
②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及其總收益
對于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其價格與總收益同方向變動。當價格下降時,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價格的下降幅度,廠商的總收益減少;當價格上升時,需求量的減少幅度小于價格的上升幅度,廠商的總收益增加。
五、均衡價格理論的運用
1.支持價格
支持價格,也稱最低限價或價格地板,是政府為了扶持某一行業的發展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此價格高于該產品在市場上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如果政府認為某產品由市場供求力量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太低,不利于該行業的發展,就可以對該產品實行支持價格。
支持價格的經濟效應如圖2-15所示。為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此時商品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均為
;
為支持價格,
,此時需求量為
,而供給量為
,
,表明在支持價格下,廠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數量大于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數量,產品過剩。為了消化多余的產品、維持支持價格,政府必須收購多余的產品。支持價格一般被用于農產品的價格政策中,以保護農民的利益,防止“谷賤傷農”。
圖2-15 支持價格
2.限制價格
(1)限制價格的含義及經濟效應
限制價格,也稱最高限價,是政府為了防止物價上漲而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高價格,此價格低于該產品在市場上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政府往往試圖運用限制價格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在發生戰爭或自然災害的特殊條件下,政府也會使用限制價格政策。
限制價格的經濟效應如圖2-16所示。為市場自發形成的均衡價格,此時商品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均為
;
為限制價格,P1<P0,此時需求量為
,而供給量為
,Q1>Q2,表明在限制價格下,廠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數量小于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數量,產品供不應求。
圖2-16 限制價格
(2)限制價格的不良后果
限制價格雖然在一定時期能夠控制物價的快速上漲,但這一政策也會導致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①限制價格會使市場長期處于短缺狀態。限制價格既無法刺激供給也不能抑制需求,因此,供不應求的局面將長期存在。
②限制價格會導致社會產品的計劃分配。由于不能消除短缺,政府只能通過配給制對產品進行分配。
③限制價格還會導致黑市交易、排隊、走后門、賄賂以及“搭配次品”等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