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課后習題詳解

1.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與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有何不同?

答:(1)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由于一般產品具有效用,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欲望,因此只有人們有意愿購買這些產品,從事產品生產的廠商才有利可圖。廠商要生產具有某種效用的產品,必須投入相關的生產要素。可見,廠商購買生產要素并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而是要利用這些要素生產出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因此,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引致而來的,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而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是出于自身效用考慮的,不是其他需求引致而來。

(2)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還是一種聯合需求,即各種生產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補充和替代的關系。生產要素往往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在生產過程中,不同生產要素的功能是相互補充的,僅有工人或僅有機器都無法生產出具有一定效用的產品,只有多種生產要素組合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生產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生產要素之間又具有替代性。

2.以三個廠商為例說明要素市場需求曲線的形成過程。

答:市場的要素需求是所有廠商對某種生產要素需求的總和,將每一價格水平上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加總,即可得到市場的要素需求。假定要素市場只有三個廠商為A、B、C,其中A、B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分別如圖3-17(a)和圖3-17(b)所示,C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略,則由三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可以推導出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如圖3-17(c)所示。其推導過程如圖3-17所示。

圖3-17  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與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

由圖3-17可知,將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它表示某種要素的市場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由于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與價格負相關,因此,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也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它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素價格上升,市場需求量減少,要素價格下降,則市場需求量增加。

以上對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的推導是在假定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市場的要素需求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對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進行加總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例如,經濟的擴張或收縮會使所有廠商對要素的需求量同時增加或減少,進而引起要素價格發生變化,并最終改變單個廠商對要素的需求。因此,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并不是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的簡單加總。

3.假設在勞動市場上只有三個勞動者,畫圖說明勞動市場供給曲線的形成。

答:將所有個人的勞動供給曲線疊加起來,可得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假定勞動市場只有三個供給者A、B和C,如圖3-18所示,A、B的勞動供給曲線分別由圖(a)、(b)所示,C的勞動供給曲線略,則由三人的勞動供給曲線可以推導出市場的供給曲線,如圖3-18(c)所示。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推導過程如圖3-18所示。由圖3-18可知,由所有個人的勞動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可以得到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

圖3-18  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的推導

一般情況下,勞動供給曲線都是向后倒彎的,這是由于工資變動所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造成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上升后,閑暇的代價增加,勞動者會用勞動來替代相對昂貴的閑暇,導致閑暇減少,勞動供給增加。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上升后,勞動者由于收入增加而更加富裕,相應地增加了對閑暇的需求,導致勞動供給減少。由于所有個人的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后倒彎的,所以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也是一條向后倒彎的曲線。不同之處在于: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具有更大的彈性。

4.試述廠商的要素使用原則及其意義。

答:(1)廠商的要素使用原則,即要求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相等。

以完全競爭市場為例,假定完全競爭廠商只使用一種生產要素、生產單一產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在這些假定下,特別是要根據利潤最大化的假定來推導廠商使用要素(亦即對要素需求)的一般原則。利潤最大化要求任何經濟活動的“邊際收益”必須和“邊際成本”相等,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要素使用量的決定。

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邊際產品價值

邊際產品價值()指投入勞動每增加1個單位所增加的產量(即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在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中,廠商可以按既定銷售價格賣出任何數量的產品,等于邊際物質產品與其銷售價格之乘積:

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要素價格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由于要素價格為既定常數,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即成本函數對要素的導數恰好就等于勞動價格,即有:

表示完全競爭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成本。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等于要素價格,而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是邊際產品價值,因此,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可以表示為:

(2)當上述原則或條件被滿足時,完全競爭廠商達到了利潤最大化,此時使用的要素數量為最優要素數量。

5.勞動的供給曲線為什么向后倒彎?

答:(1)勞動的供給取決于居民戶對時間的分配。居民戶擁有的全部時間通常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工作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人們從事生產活動,并獲取相應的報酬即工資;另一部分是閑暇時間,一天中除工作之外的其他時間均可歸為此類,主要用于睡眠、娛樂、旅游等非生產活動。閑暇時間雖然不能帶來收入,但可以使人獲得滿足感,因而具有效用。

居民戶將時間在工作和閑暇之間進行分配,同一時間,選擇閑暇就必然放棄工作,同時也放棄了相應的工資收入,因此,工資率即為閑暇的機會成本,相當于閑暇的“價格”。這樣,居民戶的時間分配主要取決于工資水平。

不同于其他要素的供給,居民戶的勞動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后倒彎的曲線。在圖3-19中,橫軸表示勞動的數量,縱軸表示工資水平,向后倒彎的曲線表示勞動的供給曲線。在低工資階段,勞動的供給量與工資同方向變化;在中等工資階段,勞動供給量不隨工資的變動而變動;在高工資階段,勞動供給量與工資反方向變動,即工資增加,勞動的供給量反而減少。

圖3-19  居民戶的勞動供給曲線

(2)勞動供給量的這種變化是由工資變動所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造成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上升后,閑暇的代價增加,勞動者會用勞動來替代相對昂貴的閑暇,導致閑暇減少,勞動供給增加。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上升后,勞動者由于收入增加而更加富裕,相應地增加了對閑暇的需求,導致勞動供給減少。

一般來說,當工資率處于較低水平時,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因此,勞動供給量隨工資率的上升而增加,二者正相關;當工資率處于中等水平時,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相等,這時,勞動供給量不隨工資率的變化而變化;當工資率處于較高水平時,替代效應小于收入效應,勞動供給量隨工資率的上升反而減少。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作用下,居民戶的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倒彎。

6.生產要素市場的均衡是如何決定的?

答:要素市場的均衡取決于要素的供給和需求。當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需求相等時,生產要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此時的要素價格為均衡價格,要素使用量為均衡數量。要素市場的均衡如圖3-20所示。

圖3-20  要素市場的均衡

在圖3-20中,橫軸代表要素數量,縱軸代表要素價格為要素的需求曲線,為要素的供給曲線,點為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此時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要素市場達到均衡狀態,為均衡價格,為均衡數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素市場的均衡也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自發形成的。當要素供給大于需求時,要素價格會下降,從而使要素供給減少,需求增加,直至二者相等;當要素供給小于需求時,要素價格上升,使要素供給增加,需求減少,直至二者相等。

對于廠商來說,要素的需求曲線實質上是其雇用每一單位要素所能夠獲得的收益,即邊際收益;要素的供給曲線則表明對每一單位要素廠商需支付的成本,即邊際成本。要素市場的均衡意味著對應于某一要素數量,廠商所獲得的邊際收益與其所支付的邊際成本相等。在要素市場上,要素的邊際收益稱為邊際收益產品,要素的邊際成本則被稱為邊際要素成本,這樣,要素市場的均衡條件就可以寫為:

7.一個企業需要投入勞動來生產產品,在勞動市場上處于買方壟斷地位,其產品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出售。若其產品單價為1,而生產函數為

勞動的供給函數為

求廠商均衡時的用工人數和工資。

解:由生產函數和產品價格可得廠商的總收益為:

則邊際收益為:

總成本為:

則邊際要素成本為:

當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時,產品的價格與邊際收益相等,即,因此,勞動的需求曲線和曲線是同一條曲線,此時,,即:

解得:,從而

故廠商均衡時的用工人數為50,工資為780。

8.假設某特定勞動市場的供求函數分別為,,計算:

(1)均衡工資是多少?

(2)假如政府對工人提供的每單位勞動課以10元的稅,新的均衡工資是多少?

(3)政府征收到的總稅收額是多少?

解:(1)勞動市場實際均衡條件為:,即

得:W=30(元),即均衡工資為30元。

(2)每單位勞動征收10元的稅,勞動供給曲線變為:

,即

得:W=35(元)。由上可知,新的均衡工資為35元。

(3)在新的工資水平上,就業量是100×35-1000=2500,因此,政府收到的稅收總額為2500×10=25000(元)。

9.一廠商生產某產品,其單價為10元,月產量為100單位,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可變成本為5元,平均不變成本為4元。計算該廠商的準租金和經濟利潤。

解:由已知有,得準租金為:

經濟利潤為:

故該廠商的準租金為500元,經濟利潤為100元。

10.為什么說要素價格理論就是分配理論?

答:市場由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兩部分組成,要素價格理論即是生產要素市場及其均衡決定,主要研究生產要素價格和使用量的決定問題。

同產品市場一樣,生產要素的價格也是由供求雙方決定的,所不同的是供求雙方的身份與產品市場發生了互換,產品市場的供給者變成了要素市場的需求者,而產品市場的需求者則成了要素市場的供給者,但產品市場均衡的相關原則同樣適用于生產要素市場。消費者作為生產要素的供給者,其收入水平取決于要素的價格和使用量;也就是說要素的價格和使用量決定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不同的要素價格與使用量決定了收入的分配。因此,實際上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理論所討論的是分配問題,而要素價格決定論也是分配理論的核心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左云县| 汨罗市| 桓仁| 镇坪县| 九龙县| 蒲江县| 连城县| 利津县| 奇台县| 定结县| 上虞市| 哈密市| 蓬安县| 阿拉善盟| 磴口县| 绿春县| 温州市| 宣汉县| 都昌县| 体育| 德化县| 普兰县| 台湾省| 安乡县| 噶尔县| 甘肃省| 临沂市| 咸阳市| 嘉义市| 井冈山市| 六枝特区| 高碑店市| 德保县| 怀来县| 江都市| 宁津县| 五常市| 博白县| 治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