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保平《微觀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5998字
- 2021-04-30 16:39:18
第3章 市場理論:要素市場及其均衡
3.1 復習筆記
消費者作為生產要素的供給者,其收入水平取決于要素的價格和使用量,因此,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理論實際所討論的是分配問題,而要素價格決定論也是分配理論的核心內容。
一、要素的需求分析
1.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廠商購買生產要素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而是要利用這些要素生產出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還是一種聯合需求,即各種生產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補充和替代的關系。
對生產要素需求的這種相互依存性決定了廠商對某種生產要素的需求不僅取決于該要素自身的價格,而且也取決于其他生產要素的價格。
2.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由于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廠商購買生產要素是因為生產要素具有生產力,因此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取決于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1)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及其表現形式
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是指在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條件下,追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生產要素所帶來的生產率。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有兩種表現形式:
①實物形式,表現為每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量,被稱為邊際物質產品;
②貨幣形式,表現為每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實物產量帶來的收益,被稱為邊際收益產品。根據定義,邊際收益產品是邊際物質產品與邊際收益的乘積,即
。
與邊際生產力相關的另一概念是邊際產品價值,它是邊際物質產品與價格的乘積,即
。當廠商面對的產品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時,P=MR,此時VMP=MRP;當產品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時,P>MR,此時VMP>MRP。
(2)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
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是遞減的,即在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條件下,如果連續地追加一種生產要素的量,最新引起的邊際物質產品是增加的,經過一段時間后,每追加一單位的生產要素所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會呈遞減狀態,其邊際收益產品、邊際產品價值也是遞減的。
3.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廠商對每一單位生產要素愿意支付的價格等于該單位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產品,因此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就是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產品曲線。由于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遞減,所以,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如圖3-1所示。
圖3-1(a) 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圖3-1(b) 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圖3-1(a)表示產品市場完全競爭時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圖3-1(b)表示產品市場不完全競爭時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因此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
曲線以及
曲線是同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
,
曲線即要素的需求曲線
位于
曲線的下方。
4.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
市場的要素需求是所有廠商對某種生產要素需求的總和,將每一價格水平上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加總,即可得到市場的要素需求。其推導過程如圖3-2所示。將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它表示某種要素的市場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
圖3-2 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與要素的市場需求曲線
由于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與價格負相關,因此,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也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
二、要素的供給分析
對生產要素供給的分析要區分投入生產過程的中間要素和原始要素。中間要素通常被稱為中間產品,其供給者是廠商。原始要素是指最初的、未經過加工的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資本、土地及企業家才能,其供給者是居民戶。
1.廠商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
同廠商對產品的供給一樣,居民戶對生產要素的供給與要素的價格正相關。因此,廠商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如圖3-3所示。廠商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說明要素供給量隨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價格的下降而減少。
圖3-3 廠商面臨的要素需求曲線
2.市場的要素供給曲線
市場的要素供給是指所有廠商面臨的要素供給的總和,將每一價格水平上居民戶對生產要素的供給量加總,即可得到市場的要素供給。
圖3-4 單個廠商的要素供給曲線與市場的要素供給曲線
由圖3-4可知,將單個廠商面臨的要素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場的要素供給曲線,它表示某種要素的市場供給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市場的要素供給曲線也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三、要素市場的均衡
1.要素市場的均衡
同產品市場的均衡一樣,要素市場的均衡也取決于要素的供給和需求。當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需求相等時,生產要素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
圖3-5 要素市場的均衡
在圖3-5中,曲線與
曲線交于均衡點
點,
為均衡價格,
為均衡數量。要素市場的均衡意味著對應于某一要素數量,廠商所獲得的邊際收益與其所支付的邊際成本相等。所以,若用MFC表示邊際要素成本,則要素市場的均衡條件就可以寫為:
。
2.工資、地租、利息和利潤的決定
在西方經濟學中,通常將生產要素劃分為四種類型:①勞動,指工人的勞動能力,其價格為工資;②資本, 主要指貨幣資本,其價格為利息;③土地,泛指包括土地在內的一切自然資源,其價格為地租;④企業家才能,指企業家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冒險、創新精神,其價格為利潤。雖然生產要素的價格取決于其供給和需求,但由于不同生產要素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所以不同要素的市場均衡也具有不同的特點。
(1)工資的決定
①勞動市場的需求
廠商對勞動的需求取決于勞動的邊際生產力,勞動的曲線就是廠商對勞動的需求曲線,勞動市場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將所有廠商的勞動需求曲線加總,就得到了市場的勞動需求曲線,如圖3-6所示。
圖3-6 勞動的市場需求
②勞動的市場供給
居民戶將時間在工作和閑暇之間進行分配,工資率即為閑暇的機會成本,相當于閑暇的“價格”。這樣,居民戶的時間分配主要取決于工資水平。居民戶的勞動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后倒彎的曲線。在圖3-7中的曲線表示勞動的供給曲線。
圖3-7 居民戶的勞動供給曲線
在低工資階段,勞動的供給量與工資同方向變化;在中等工資階段,勞動供給量不隨工資的變動而變動;在高工資階段,勞動供給量與工資反方向變動,即工資增加,勞動的供給量反而減少。勞動供給量的這種變化是由工資變動所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造成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上升后,閑暇的代價增加,勞動者會用勞動來替代相對昂貴的閑暇,導致閑暇減少,勞動供給增加。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上升后,勞動者由于收入增加而更加富裕,相應地增加了對閑暇的需求,導致勞動供給減少。一般來說,當工資率處于較低水平時,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當工資率處于中等水平時,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相等;當工資率處于較高水平時,替代效應小于收入效應,勞動供給量隨工資率的上升反而減少。
將所有個人的勞動供給曲線疊加起來,可得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推導過程如圖3-8所示。由于所有個人的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后倒彎的,所以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也是一條向后倒彎的曲線。不同之處在于,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具有更大的彈性。
圖3-8 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的推導
③勞動市場均衡與工資的決定
在圖3-9中,曲線與
曲線的交點
為勞動市場的均衡點,決定了勞動的均衡使用量為
,均衡工資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勞動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均會移動,相應地,勞動市場的均衡工資和均衡就業量都會發生變化。
圖3-9 勞動市場的均衡
④工會與工資決定
工會設法提高工人工資的辦法主要有四種:
a.通過減少勞動供給來提高工資,具體措施有限制非會員受雇、限制移民遷入等;
b.通過增加勞動需求來提高工資,包括鼓勵進口限制、擴大出口、鼓勵對會員產品的消費等措施;
c.支持最低工資法案,使工資維持在較高水平上;
d.通過集體談判向雇主施加壓力,以提高工人的工資。
對于會員工人來說,工會對于提高他們的工資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而言,會員工人的工資高于非會員工人,但其付出的代價卻是一部分工會成員在議定的工資水平上失去了工作機會。對于非會員工人,工會活動降低了他們的工資。
(2)利息的決定
資本的價格通常用利息率來表示,在市場上,利息率是由資本的需求與供給決定的,利息形成了資本所有者的收入。
①資本的需求
資本的需求主要是企業的投資需求,因此,通常用投資來代表資本的需求。廠商的投資需求取決于預期投資收益率和投資成本的比較。預期投資收益率也稱為資本的邊際效率,即廠商每追加一單位資本預期可以獲得的利潤率,該利潤率使得廠商在某一時期內恰好收回投資。廠商的投資成本是利息率,它是廠商使用資本的代價,利息率的高低對廠商的投資決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資本邊際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利息率越高,預期收益與投資成本的差越小,廠商的投資需求越少;相反,利息率越低,二者相差越大,廠商的投資需求越多。因此,廠商對資本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表示廠商對資本的需求量與利息率呈反方向變動。
圖3-10 廠商的資本需求曲線
在圖3-10中,表示資本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表示投資需求與利息率負相關。將所有廠商的資本需求曲線水平相加,就可以得到市場的資本需求曲線,與單個廠商的資本需求曲線相同,市場的資本需求曲線也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②資本的供給
資本的供給來自于家庭的儲蓄,家庭的儲蓄決策實際上是家庭在當期消費與未來消費之間的跨期選擇,影響這種選擇的主要因素是利息率。利息率可以看做當期消費的機會成本。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利息率上升,當期消費的成本增加,人們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使資本供給增加;反之,資本供給減少。因此,家庭的資本供給與利息率呈同向變動關系,家庭的資本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圖3-11 家庭的資本供給曲線
在圖3-11中,表示資本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表示資本供給量與利息率正相關。將所有家庭的資本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可以得到市場的資本供給曲線,與單個家庭的資本供給曲線相同,市場的資本供給曲線也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③資本市場的均衡與利息率的決定
資本的供給和需求相等實現了資本市場的均衡,決定了資本的均衡價格即均衡利息率。在圖3-12中,曲線與
曲線的交點
為資本市場的均衡點,均衡的利息率為
。
圖3-12 資本市場的均衡
資本市場的均衡過程也是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自發實現的,只要資本的供求不相等,利息率就會上升或者下降,進而調整資本的供給和需求,直至二者相等,資本市場實現均衡。
(3)地租的決定
地租是土地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它形成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地租是由土地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
①土地的需求
廠商對土地的需求取決于土地的邊際生產力。由于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因此,廠商對土地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在圖3-13中,表示廠商對土地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表示對土地的需求與地租負相關。
圖3-13 廠商對土地的需求曲線
②土地的供給
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土地的數量基本上是固定的,不會隨土地價格的波動而增減。因此,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在圖3-14中,表示土地的供給線,它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表示無論地租怎樣變化,土地的供給量始終不變。
圖3-14 土地的供給曲線
③土地市場的均衡與地租的決定
土地市場的均衡是由土地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當土地的供給和需求相等時,就實現了土地市場的均衡,由此決定了土地的均衡價格即均衡地租。在圖3-15中,曲線與
曲線的交點
為土地市場均衡點,決定了均衡的地租為
。由于土地的供給量基本為一常數,因此地租水平主要取決于土地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們對土地的需求不斷增加,地租也在不斷上升。
圖3-15 土地市場的均衡
④經濟租
經濟租是指生產要素實際得到的報酬與使該要素被供給出來所必須支付的報酬之間的差額,即要素的實際收入超過其“機會成本”的余額。經濟租的含義與生產者剩余類似,所不同的是生產者剩余是就產品價格而言的,而經濟租涉及的是要素價格。
圖3-16 經濟租
在圖3-16中,均衡點為點,此時,要素的全部收入為要素均衡數量與均衡價格的乘積,即圖中矩形
的面積,大于供給者預期的全部收入四邊形
的面積。這樣,廠商實際支付的要素報酬大于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報酬,其差額即為經濟租。
經濟租的大小取決于要素供給曲線的形狀。供給曲線的彈性越小,經濟租就越大,當供給曲線完全無彈性時,要素的全部收入均為經濟租,此時的經濟租也稱為純經濟租。顯然,地租就是純經濟租。而當供給曲線完全有彈性時,要素的經濟租為零。可見,經濟租與供給曲線的彈性負相關。
(4)利潤的決定
①正常利潤
正常利潤也稱為管理報酬,是企業家經營管理企業、組織監督生產等活動的報酬,通常被視為企業家才能的報酬。企業家才能作為生產要素之一,其價格應與其他要素一樣,由供求關系來決定。市場對企業家才能的需求是極大的,但企業家才能的供給是很小的。企業家才能的供求特點,決定了其價格遠遠高于一般勞動所獲得的工資,正常利潤作為企業家才能的價格是一種特殊的工資。
②超額利潤
超額利潤是指利潤中超過正常利潤以上的部分,它不包含在成本之中。在靜態社會及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廠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潤,只有在動態社會及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超額利潤才能產生。具體而言,超額利潤主要有以下來源:
a.企業家的創新。在動態的社會中,企業家的創新活動能夠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這樣,即便產品按市場價格出售,也可以獲得超額利潤,因此超額利潤是企業家創新活動的報酬。
b.企業家承擔風險。由于企業的經營風險只能由企業家來承擔,因此,可以將超額利潤看做是對企業家承擔風險的報酬,超額利潤的存在可以鼓勵企業家承擔風險,刺激投資,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c.廠商在產品市場或要素市場的壟斷權力。壟斷也可以為廠商帶來超額利潤,由壟斷而產生的超額利潤又稱為壟斷利潤,包括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無論是賣方壟斷還是買方壟斷,廠商壟斷利潤的獲得都是以損害消費者利益為前提的,是一種無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因此西方經濟學家對壟斷利潤普遍持否定態度。
3.歐拉定理
(1)歐拉定理的含義
如果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生產函數是一次齊次函數,即生產的規模報酬不變,且所有的生產要素都是按照其邊際生產力取得收入,則在長期均衡的條件下,社會總產品正好等于每種要素各自所得的實際報酬。這一定理被稱為歐拉定理,也稱為產量分配凈盡定理。
假定在生產過程中只投入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生產函數為,其中,
為產量,
為勞動的數量,
為資本的數量。由于該生產函數是一次齊次函數,因此下列等式成立:
上式即為歐拉定理。其中,表示勞動的邊際物質產品即
,
表示資本的邊際物質產品即
。
(2)歐拉定理成立的條件
歐拉定理表明,在滿足給定假設的前提下,按要素的邊際生產力進行分配,恰好能分配完社會總產品,既不多也不少。需要注意的是,歐拉定理成立的前提是規模報酬不變,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情況下,社會產品將不足以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之用,即有:
而在規模報酬遞減的情況下,社會產品在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之后仍有剩余,即有:
若出現社會產品分配不足或過剩的情況,為使生產要素所有者獲得與其要素邊際生產力相等的報酬,需要某種機構來補足缺口或取走剩余。
- 市場營銷學(第二版)
- 材料力學
- 2020年甘肅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導讀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專業(含723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專業基礎、813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博迪《投資學》(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服裝展示設計(第2版)
- 巖土工程原位測試(第二版)
- 2020年西藏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貨幣金融學
-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 齊明山《行政學導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內蒙古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