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憲法

(一)憲法基本理論

1.憲法的概念

憲法是確立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與政策,調整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基本關系的國家根本法。憲法在國家統一的法律體系中處于核心的地位,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和前提,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2.憲法的特征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在內容上,憲法規定一個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比如國體、政體等;

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民個體的最高行為準則,其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

(2)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這是憲法最核心、最主要的價值。

(3)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憲法的基本內容是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

3.憲政

(1)憲政的含義

憲政,一詞源于西方,是指以憲法為依據,以控制權力為手段,以保障人權為目的的政治過程和政治形態。

(2)憲政的產生

憲政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存在和發展以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等條件為基礎。憲政是法治發展的最高形式,是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實行憲政是法治國家的基本標志。

(3)憲政的基本要素

憲政是憲法學理論中的基本概念。一般認為憲政具備以下基本要素:

其基本價值目標是通過限制政府權力以保證公民的權利;

憲政過程既具有普適價值,又有特殊性,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憲政模式;

憲政與民主、法治以及人權有內在的的邏輯聯系。

(4)憲政與憲法的關系

憲法與憲政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憲法與憲政互為基礎和前提,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在世界憲政歷史發展過程中先有憲政實踐,后有憲法文本的制定;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體系的核心,憲政是憲法規范與憲法實施的政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憲政指導憲法制定和修改,憲法是憲政理念的表現形式;憲政是憲法的生命,離開憲政的憲法就是一紙空文,憲法頒布實施之后,通過修改憲法文本適應憲政理論的新發展和新情況。所以,憲法是靜態意義的法律文本,憲政是動態性質的實踐過程。

4.憲法的基本原則

(1)定義

憲法的基本原則是憲法內容所包含或所表現的特定社會的基本價值和觀念,以及憲法所要達到的基本社會目的。

(2)世界各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人民主權原則

法國的讓?博丹首創主權概念,并認為主權在君,最早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中得到確認。

基本人權原則

17、18世紀的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賦人權”學說,強調人人生而享有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

法治原則

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是17、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重要的民主原則。在1791年法國憲法即《人權宣言》的序言中有關于法治原則的規定。

權力制約原則

權利制約原則源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關于分權和制衡的理論。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研究并吸收了洛克的分權學說,并結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政治實踐,在此基礎上創立了立法、司法與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學說。美國《1787年憲法》就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3)我國憲法具有符合我國特色的基本原則

一切國家權利屬于人民的原則;

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體現在2004年憲法修正案中。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原則;

體現在1999年憲法修正案中。

民主集中制原則。

我國《憲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5.我國憲法的作用

(1)確認和鞏固作用

憲法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確認下來,將統治階級在各方面的意志集中表現為國家意志,從而鞏固統治階級的地位;

(2)限制和規范作用

憲法對國家權力進行限制和規范,以保障公民的權利;

(3)指引和協調作用

憲法通過對人們行為的正確指引,促進民主的真正實現;

(4)評價和宣傳作用

對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識,特別是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二)憲法的修改

1.憲法修改

憲法修改,是指憲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憲法的規定享有憲法修改權的國家機關或其他特定主體對憲法規范中不符合憲法制定者利益的內容加以變更的憲法創制活動。

2.憲法修改的方式

憲法修改的方式包括全面修改、部分修改和無形修改。我國憲法修改的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憲法的修改程序

憲法修改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提案,啟動憲法修改程序的第一階段;

(2)審定,即由特定主體對修憲提案進行初步審定;

(3)起草和公布修憲草案;

(4)憲法修正案的表決通過;

(5)憲法修正案的公布。

4.我國憲法的修改

(1)憲法修改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唯一有權修改憲法的機關。

(2)我國憲法的修改程序:

提案。提案啟動憲法修改程序,標志著憲法修改的開始。在我國,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或1/5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才有權提出修改憲法的提案。

起草。憲法修改提案通過后,由指定或法定的國家機關對修憲提案所涉內容進行具體的擬定。這一過程明確憲法條文如何修改。

決議。我國憲法規定憲法修改草案的通過必須經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2/3以上多數同意。

公布。我國憲法修正案由全國人大主席團公布。

(3)新中國以來的憲法制定和修改: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1954年憲法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1975年、1978年、1982年對憲法進行了三次全面修改,形成了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其中1978年憲法在1979年、1980年進行了兩次部分修改;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該憲法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部分修正。

【例】憲法作為一國根本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共制定頒布了四部憲法,現行憲法是(  )。

A.“七八”憲法

B.“五四”憲法

C.“八二”憲法

D.“八八”憲法

【答案】C

【解析】我國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過四部憲法。“八二”憲法是我國的現行憲法,由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982年12月4日通過。

(三)憲法解釋

1.憲法解釋

憲法解釋,是指憲法制定者或者根據憲法規定享有憲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依據憲法精神對憲法規范的內容、含義和界限所作的說明。憲法解釋具有憲法效力。

2.我國憲法的解釋與監督

(1)我國法定的憲法解釋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我國法定的憲法解釋機關。

(2)憲法的監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我國法定的有權監督憲法實施的機關。

(四)國家的基本制度

1.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國體即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性質主要是由各階級、階層在國家中所處的統治與被統治地位所決定的。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主要特色: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二是愛國統一戰線。

(1)愛國統一戰線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愛國統一戰線是指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廣泛的政治聯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機構。它既不是國家機關,又不是一般的社會團體。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黨是人民民主政權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政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由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表明人大具有民意基礎;

(2)其他機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這表明它們也具有民意基礎;

(3)中央和地方機構職權劃分的原則是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原則。

3.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

(1)經濟制度的概念

經濟制度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階段上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的總和。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決定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是經濟制度的基礎。

(2)社會主義公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指生產資料屬于全體人民所有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形式。我國是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制度。

(3)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相對于公有制經濟而言的。它的形式包括:

勞動者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私營經濟屬于資本主義經濟形式,是公有經濟必要的補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三種形式。

(4)公民個人財產

公民個人財產是指公民個人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其他合法途徑所獲得的財產。憲法保護公民個人合法的財產,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5)社會主義分配制度

在分配原則上,憲法規定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自治制度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民族自治地方是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行政區域。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例】海南省的行政區劃中包括4個黎族自治縣和2個黎苗自治縣。由此看出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多黨合作制度

D.政治協商制度

【答案】B

【解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

(2)基層民主制度

目前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的主要內容有: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

憲法規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基層政權的相互關系由法律規定。

【例】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基層政權的范疇?(  )

A.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

B.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

C.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D.縣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我國的基層政權在城市中指的是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及其權利機關的統一體(街道辦事處屬于派出機關,也屬于基層政權);在農村指的是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鄉鎮人民政府及其職權的統一體。縣人大及其人民政府不屬于基層政權的范疇。

5.特別行政區制度

(1)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

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主要包括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等。

香港特別行政區沒有設立專門的檢察機關,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則設立了檢察院。

(2)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

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并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或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3)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

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其自治權主要包括:

行政管理權。

立法權。

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自行處理有關對外事務的權力。

【例】下列不屬于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擁有的權力是(  )。

A.立法權

B.行政管理權

C.終審權

D.防務權

【答案】D

【解析】依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防務權是屬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權利,立法權、行政管理權、終審權都是特別行政區的權力。

(五)憲法的實施保障

1.定義

憲法的實施保障即憲法監督,是立憲國家為了促進憲法的貫徹落實而建立的制度和開展的活動的總稱。

2.憲法實施的保障的內容

(1)規范的合憲性保障

即保障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的合憲性。一方面,憲法是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因而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一般法律,其他國家機關制定的法規和法律性文件,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另一方面,憲法的原則精神只有通過普通法律、法規的具體化,通過整個國家法制的健全和完備才能有效實施。如果法律、法規背離憲法的原則精神,那么憲法的實施也就根本無從談起。

(2)行為的合憲性保障

即保障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各政黨、武裝力量、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全體公民的行為的合憲性。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都必須將憲法作為自己根本的行為準則。

3.憲法實施保障的體制

(1)由司法機關負責保障憲法實施的體制

這一體制起源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審理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其在判決中明確宣布:“違憲的法律不是法律”;“闡明法律的意義是法院的職權”,從而開創了由聯邦最高法院審查國會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憲法的先例。

(2)由立法機關負責保障憲法實施的體制

這一體制起源于英國。英國長期奉行“議會至上”原則,認為議會是代表人民的民意機關,是主權機關。因此應該由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負責保障憲法實施。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也大多是由立法機關負責保障憲法實施的體制。比如1918年的蘇俄憲法規定,作為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常設機構的中央執行委員會統一協調立法工作和管理工作,并負責監督蘇維埃憲法的實施情況;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有監督憲法實施的職責等,就是實行這一體制的具體表現。

(3)由專門機關負責保障憲法實施的體制

這一體制起源于1799年法國憲法設立的護法元老院。根據規定,護法元老院有權撤銷違反憲法的法律。從發展趨勢來看,由專門機關負責保障憲法實施的體制,已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并且有可能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體制之一。

4.憲法實施保障的基本方式

(1)事先審查和事后審查

事先審查又稱預防性審查。這種方式通常適用于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過程。當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尚未正式頒布實施之前,由有關機關對其是否合憲所進行的審查。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其違憲,即可立即修改、糾正。

事后審查是指在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頒布實施以后,由有關機關對其是否合憲所進行的審查。事后審查往往發生于人們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合憲性產生懷疑,或者因特定機關、組織、個人提出合憲性審查的請求情況下。

(2)附帶性審查和憲法控訴

附帶性審查是指司法機關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因提出對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是否違憲的問題,而對該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所進行的合憲性審查。附帶性審查往往以爭訴事件為前提,所審查的也是與訴訟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法律性文件。

憲法控訴則指當公民個人的憲法權利受到侵害后向憲法法院或者其他相關機構提出控訴的制度。一般說來,憲法控訴必須以存在接受憲法控訴的機關和憲法訴訟制度為前提。

5.我國的憲法實施保障機制

現階段的憲法實施保障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保障

政治保障是指中國共產黨帶頭模范地遵守和執行憲法。這是憲法得以貫徹落實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但是在憲法和法律面前,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組織一樣,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2)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指憲法自身的保障。當代各國憲法大多規定了如下內容,并通過這些規定有力地促進了憲法的實施。這些規定包括:

明確規定憲法是國家根本法。

明確規定其自身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規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行為準則等等。

明確規定修改憲法的特別程序。

(3)制度保障

在我國,憲法實施保障制度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從憲法實施保障的機關來看,我國屬于立法機關實施憲法保障的模式。由于社會主義國家往往是由代表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并將其中立法權力授予自己,因此,既可以稱之為立法機關實施憲法監督模式,也可以稱之為代表機關或權力機關實施憲法監督模式。這種模式是由1954年憲法確立的。

從憲法實施保障的方式來看,我國采取事先審查與事后審查相結合的方式。

a.事先審查如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準后生效。

b.事后審查主要是指,全國人大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決定和命令,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地方各級人大有權撤銷常委會的不適當決定、撤銷本級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以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下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撤銷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4)依靠人民群眾

我國憲法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同時也保護每個公民正當的個人利益。憲法能否貫徹執行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十分密切。廣大人民群眾不僅自己要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而且還要監督各級國家機關、各企業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憲法。

(六)國家機構

1.國家機構的設置

我國的國家機構具體包括中央國家機構和地方國家機構。

(1)中央國家機構主要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國務院;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央軍事委員會。

(2)地方國家機構相對中央國家機構而言,是指設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自治州、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的國家機構。

2.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1)民主集中制原則;

(2)社會主義法制原則;

(3)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原則;

(4)責任制原則;

(5)精簡、效率、服務、廉潔的原則;

(6)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原則;

(7)黨的領導原則。

3.我國的國家機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性質和地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國家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組成和任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

a.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b.制定和修改有關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c.組織其他中央國家機關;

d.決定國家重大事項;

e.罷免其他中央國家機關組成人員;

f.其他應由它行使的職權。

【例】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是(  )。

A.國務院副總理

B.中央軍委副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D.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答案】D

【解析】《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性質和地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部分最高國家權力的機關,也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

組成和任期

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若干人、秘書長、委員若干人組成,并應當有適當的少數民族代表。

全國人大常委會每屆任期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為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主要職權

a.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b.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c.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d.其他職權。

(3)國家主席

性質和地位

國家主席是我國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機關。國家主席對內對外代表國家。國家主席是我國的國家元首,依法行使憲法規定的國家主席職權。

產生和任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45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與全國人大每屆任期相同,為5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國家主席的主要職權

a.公布法律、發布命令;

b.外交權;

c.任免國務院的組成人員和駐外全權代表;

d.榮典權。

(4)國務院

性質和地位

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組成和任期

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若干人、國務委員若干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每屆任期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為5年。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領導體制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理全面領導國務院工作,總理代表國務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和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全體會議由國務院全體成員組成。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決定,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總理有最后決策權。

(5)中央軍事委員會

性質和地位

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機關,是最高國家軍事機關,享有對國家武裝力量的決策權和指揮權。中央軍事委員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

組成和任期

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員若干人組成。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由全國人大產生,全國人大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中央軍事委員會每屆任期與全國人大每屆任期相同,為5年。

領導體制

現行《憲法》規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有權對中央軍事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事務作出最后決策。

(6)司法機關

人民法院

a.性質和地位

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行使國家審判權,是整個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級人民法院由同級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并報告工作,受它監督。

b.組成和任期

我國人民法院的體系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組成。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5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檢察院

a.性質和地位

根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照法律規定具有獨立的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由本級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并對它負責。

b.組成和任期

我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包括:

第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

第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分院,自治州和設區的市人民檢察院;

第三,縣、不設區的市、自治縣、市轄區人民檢察院。

專門人民檢察院包括軍事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院等。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每屆任期5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的關系

根據《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七)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1.公民的基本權利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3)人身權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4)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

根據我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至四十七條的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5)特定人的權利

《憲法》對于特殊人群規定了特殊的保護方式。根據《憲法》第四十八條至五十條的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殘疾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保護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2.公民的基本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4)保衛祖國、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3.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主要特點

(1)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廣泛性;

(2)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

(3)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現實性;

(4)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八)選舉制度

1.定義

選舉國家各級代表機關的代表(議員)和其他國家公職人員的原則和制度的總稱。它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我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

(1)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

每一選民在每次選舉中只能在一個地方享有一個投票權,即投票機會的平等。

(2)選舉權的普遍性原則;

在我國,凡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例】下列行為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的是(  )。

A.選民張某是文盲不能寫選票,委托他的妻子代寫

B.某市A區人大換屆選舉,當地B公司未給本公司的15名外來務工人員發放選民證

C.某村22歲的村民趙某經醫院診斷為重癥精神病患者,村里換屆選舉時,未給趙某發放選民證

D.某村村委會換屆選舉,村民劉某發現公布的選民名單遺漏了鄰居洪某的名字,遂向選舉委員會提出申訴

【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B項,B公司15名外來務工人員未被剝奪政治權利,因此不發予選民證的做法是違憲的。

(3)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并用的原則;

在我國,縣級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實行直接選舉,縣級以上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實行間接選舉。這種制度有利于人民能真正選出自己了解的、信得過的代表。

(4)秘密投票的原則。

秘密投票又稱無記名投票,是指選舉時投票人不在選票上署名,填寫的選票不向他人公開,并親自將選票投入票箱。秘密投票有利于選民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法國在18世紀大革命時開始承認秘密投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都實行無記名投票。

3.選舉的程序

(1)選舉組織

我國的選舉組織有兩種,一種是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一種是選舉委員會。

實行間接選舉時,選舉組織是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實行直接選舉時,選舉組織是選舉委員會。

(2)劃分選區,確定選民資格,進行選民登記

選區是以一定數量的人口為基礎劃分的區域,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人民代表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人民代表聯系選民進行活動的基本單位。選區可以按居住狀況劃分,也可以按生產單位、事業單位、工作單位劃分,劃分選區的首要標準是居住狀況。

我國對選民登記采用“一次登記,長期有效”的政策,但是在未成年人成年,具備選舉權的;曾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限屆滿,恢復了政治權利的;精神病人神智恢復,具備行使政治權利的能力的;選民從其他選區到新的選區居住的,這四種情況下,需要選民重新登記。

選民名單應在選舉日前20日公布,有不同意見的公民可以向選舉委員會提出申訴,選舉委員會應在3日內作出處理決定。申訴人如果對處理決定不服,可以在選舉日前5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在選舉日以前判決,人民法院的判決即是最后決定。

(3)代表候選人的提出

推薦代表候選人。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候選人,按選區或選舉單位提名產生。推薦的形式有:

a.各政黨推薦;

b.各人民團體推薦;

c.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聯合或單獨推薦;

d.選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聯名推薦。

差額選舉。候選人的人數要超過應選代表數,直接選舉候選人的人數要超過應選代表數的1/3到1倍。間接選舉候選人的人數要超過應選代表數的1/5到1/2。

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

a.在直接選舉的地方,由選舉委員會匯總的代表候選人名單由各該選區的選民小組反復醞釀、討論、協商,再由選舉委員會根據較多數選民的意見,確認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并在選舉日的5日之前公布。

b.在間接選舉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將候選人名單提交全體代表反復醞釀、討論、協商,然后由大會主席團根據較多數代表的意見,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

介紹代表候選人。推薦者應向選舉委員會或者大會主席團介紹候選人的情況。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應當向選民或者代表介紹代表候選人的情況。選舉日必須停止對代表候選人的介紹。

(4)投票選舉

選舉人對于代表候選人可以投贊成票、可以投反對票,可以另選其他選民,也可以棄權。如果選民在選舉期間外出,經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書面委托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每一選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過3人。

選舉結果的確定有三個程序:

a.確定選舉是否有效。直接選舉的地方需要全體選民的過半數(不包括半數)參加投票。

b.代表候選人的當選。在直接選舉中,代表候選人獲得參加投票的選民過半數即可當選。

c.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根據選舉法確定是否有效,并予以宣布。

(5)對代表的辭職和補選

間接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可以向選舉他的人民代表大會的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辭呈,直接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提出辭呈,鄉鎮人大代表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辭呈。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補選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補選出缺的代表時,可以采取差額選舉,也可以采取等額選舉。

(6)代表的罷免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督,選民或原選舉單位有權罷免所選出的代表。

對于縣級和鄉級的人大代表,原選區選民50人(縣級)或30人(鄉級)以上聯名→縣級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罷免要求→縣級人大常委會派有關負責人員主持表決→經原選區過半數選民通過。

對于縣級以上的人大代表,主席團或1/10以上代表聯名→向該級人大提出→經該級人大代表過半數通過;人大閉會期間,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或常委會1/5以上的組成人員聯名,向該級人大常委會提出,經常委會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

4.對破壞選舉的處罰

我國選舉法規定,為保障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破壞選舉,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以金錢或者其他財物賄賂選民或者代表,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2)以暴力、威脅、欺騙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

(3)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

(4)對于控告、檢舉選舉中違法行為的人,或者對于提出要求罷免代表的人進行壓制、報復的。

國家工作人員有上述行為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保靖县| 七台河市| 芦溪县| 长春市| 会同县| 崇文区| 普兰店市| 德兴市| 波密县| 时尚| 开原市| 景德镇市| 突泉县| 临沂市| 洪湖市| 张家港市| 永泰县| 濮阳县| 松潘县| 揭东县| 依安县| 浙江省| 陇南市| 虞城县| 鱼台县| 五莲县| 拜泉县| 克拉玛依市| 明光市| 麻阳| 东兰县| 民和| 定州市| 五台县| 施秉县| 黎城县| 波密县| 交口县| 平凉市|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