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過關必做1000題(含歷年真題)【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
- 6462字
- 2021-02-26 18:06:05
第三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一節 人類行為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關于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2014年真題]
A.五種基本需要之間的層次與順序并不重要
B.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與受到別人的尊重
C.需要層次論較注重帶有特殊性的個體差異
D.自我實現的需要滿足后,安全需要會增強
【答案】B
【解析】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依次構成需要的層次。包括: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歸屬與愛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即自尊,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2初中生小影平時學習很緊張,但她還是希望能擠出時間和同學們一起去唱歌、打球。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小影的這種想法是出于( )。[2013年真題]
A.對安全的需要
B.對歸屬與愛的需要
C.對尊重的需要
D.對自我實現的需要
【答案】B
【解析】馬斯洛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依次構成需要的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歸屬與愛的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②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別人的愛。題中,小影的行為屬于對歸屬與愛的需要。
3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組織新入職的員工春游,大家通過春游活動,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提升了團體的凝聚力。根據阿爾德弗爾的理論,這一做法主要是滿足了員工的( )。[2013年真題]
A.尊重的需要
B.自我實現的需要
C.成長的需要
D.關系的需要
【答案】B
【解析】ERG理論是阿爾德弗爾于1969年提出的一種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密切相關但又不盡相同的理論。他把人的需要分為三類:①生存的需要。這類需要關系到人的機體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質需要。②關系的需要。這是指發展人際關系的需要。這種需要通過工作中或工作以外與其他人的接觸和交往得到滿足。③成長的需要。這是個人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這種需要通過發展個人的潛力和才能,使個人得到滿足。題中,員工們通過春游加深彼此了解,滿足了其發展人際關系的需要。
4德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為公式是B=f(P.E),其中E代表( )。[2010年真題]
A.行為
B.個體
C.群體
D.環境
【答案】D
【解析】德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為公式是B=f(P.E),B代表行為,P代表個體,E代表環境。
5近年來,大氣污染問題漸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很多社會組織和個人呼吁政府加強污染治理力度,倡導綠色環保出行。根據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論,這種行為反映出的“中介需要”是( )。[2015年真題]
A.重要的初級關系
B.適當的教育環境
C.自然環境的安全
D.良好的社會環境
【答案】C
【解析】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認為人類存在共同的、客觀的需要,他們把人類的需要分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其中,中介需要是指那些在所有文化中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人的自主的產品、服務、活動和關系的特性。他們列舉了11種中介需要。即有營養的食物和潔凈的水、具有保護功能的住房、無害的工作環境、無害的自然環境、適當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級關系、環境上的安全、經濟上的安全、適當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與分娩。題中,社會組織和個人呼吁政府加強污染治理力度,屬于中介需要中的無害的自然環境需要。
6王大爺身體一向很好,最近突發中風癱瘓在床后,脾氣變得很暴躁,經常與家人吵架。根據上述情況,社會工作者小李認為王大爺出現了行為問題,小李做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 )。[2016年真題]
A.統計學標準
B.內省經驗標準
C.行為適應性標準
D.社會規范標準
【答案】C
【解析】劃分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的常用標準包括:①統計學標準;②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③行為適應性標準;④個體主觀體驗。按行為適應性標準判斷,正常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準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范行事就是適應性行為。由于器質或功能的缺陷使個體能力受損,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為后果對本人或社會帶來不適,則被認為是偏差行為。題中,王大爺由于中風癱瘓使其不能約束自身,因此小李作出判斷的依據是行為適應性標準。
7馬斯洛認為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歸屬與愛的需要
【答案】A
【解析】生理需要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達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
8企業員工擔心自己失業后的社會保障問題,這說明人有( )。
A.生理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認知需要
【答案】C
【解析】安全需要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失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解除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等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
9救助站的張某和陳某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他們兩人的境遇相似,但張某希望自己可以在救助站得到妥善安置;而陳某則希望自己可以被送回家鄉,能夠在家鄉過自食其力的生活。按照馬斯洛的觀點,陳某的愿望所表現的最突出的需要層次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實現的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C
【解析】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是一種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題中,陳某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10歸屬與愛的需要屬于“生存—關系—成長”理論中的( )。
A.生存的需要
B.成長的需要
C.關系的需要
D.安全需要
【答案】C
【解析】關系的需要是指發展人際關系的需要。這種需要通過工作中或工作以外與其他人的接觸和交往得到滿足。它相當于馬斯洛理論中的歸屬與愛的需要。
11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論的基本內容不包括( )。
A.對自身所處的文化以及自己在所處文化中應該做什么的理解水平是影響一個人自主性的因素之一
B.基本需要包括身體健康和自主兩個方面
C.某種需要得到滿足后,其強烈程度不僅不會減弱,還有可能增強
D.中介需要是指在文化中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人的自主的產品
【答案】C
【解析】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把人類的需要分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基本需要包括身體健康和自主兩個方面。其中,影響一個人自主性的因素有:①對自我、自身所處的文化以及自己在所處文化中應該做什么的理解水平;②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③客觀環境所提供的機會。中介需要是指那些在所有文化中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人的自主的產品、服務、活動和關系的特性。
12德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提出的人類行為基本原理表達式中的P代表( )。
A.個體
B.環境
C.人類行為
D.互動模式
【答案】A
【解析】德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為公式是B=f(P.E),B代表行為,P代表個體,E代表環境。
13將人類行為劃分為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的依據是( )。
A.行為是否可觀察
B.行為是否有歷史性
C.行為的起源
D.行為是否正常
【答案】C
【解析】人類行為的類型有:①按照人類行為的起源,可以分為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②根據行為對社會的作用是積極還是消極,可以將人的社會行為分為親社會行為和反社會行為;③按照行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會規范,可將行為劃分為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
14張太太今年50歲,她的先生一個月前剛去世。她與張先生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現在她還處于極度傷心中,每天茶飯不思,難以入眠。如果判斷張太太的這種行為是偏差行為,那么是根據( )進行判斷的。
A.統計學標準
B.個體主觀體驗
C.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
D.行為適應性標準
【答案】B
【解析】個體主觀體驗,即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某種行為正常還是偏差的判斷。這種判斷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其標準因人而異,即不同的觀察者有各自評定行為的標準。
15人類現在行為是過去行為的繼續,而未來行為又必然是當前行為的延續,體現了人類行為的( )特點。
A.適應性
B.指向性
C.發展性
D.動態性
【答案】C
【解析】人類行為的發展性特點是指人類行為是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現在行為是過去行為的繼續,而現在的行為又將成為未來行為的基礎。
16關于人類行為,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人類行為只受社會因素影響
B.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密不可分
C.人類行為是在生理、心理及社會諸因素綜合影響下而形成的
D.要了解人類的行為首先必須要了解人類的需要
【答案】A
【解析】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復雜多樣,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個方面。影響人類行為的這三方面因素并不是單獨作用于人類行為,而是相互交叉影響著人類行為的發展。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
1學校社會工作者為剛入學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提供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講授人際交往技巧,協助他們與其他同學建立伙伴關系,促進他們成為班級的一員;輔導學業和培養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獲得同學的認可,該服務直接滿足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需要有( )。[2014年真題]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愛與歸屬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實現需要
【答案】CD
【解析】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歸屬與愛的需要包括歸屬的需要和友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題中,學校社會工作者提供的服務滿足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這兩種需要。
2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下列需要中,屬于“歸屬與愛的需要”的有( )。[2010年真題]
A.自信心
B.成就感
C.對家人的關心
D.宗教信仰
E.有知心的朋友
【答案】CE
【解析】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歸屬與愛的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②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別人的愛。AD兩項屬于尊重的需要;B項屬于自我實現的需要。
3某作家以文學創作為生,他常常與同行溝通,也加入了當地的作家協會,定期參與該組織的活動,還參與一些文學創作的比賽。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這位作家的以上行為體現的需要層次有( )。
A.本質需要
B.生理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E.歸屬和愛的需要
【答案】BCDE
【解析】馬斯洛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依次構成需要的層次:①生理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失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解除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③歸屬與愛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歸屬的需要和友愛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⑤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是一種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題中,這位作家的行為體現了BCDE四項需要。
4常見的生理性需要主要有( )。
A.生理保健的需要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交往需要
D.成就需要
E.對生活資料的需要
【答案】ABE
【解析】按起源劃分,人類的需要可以分為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生理性需要反映了人類對延續和發展自己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觀條件的需要。如對生活資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等。CD兩項屬于社會性需要。
5下列各項屬于社會性需要的有( )。
A.性需要
B.交往需要
C.工作需要
D.知識需要
E.進食需要
【答案】BCD
【解析】社會性需要是人們在生理性需要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特有的需要,它是在維持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如人對工作的需要、對知識的需要和實現理想的需要等。
6吮吸和爬行等行為屬于( )。
A.本能行為
B.習俗行為
C.社會行為
D.遺傳行為
E.心理行為
【答案】AD
【解析】按照人類行為的起源,可以把人類行為分為本能行為和習得行為。本能行為來自遺傳,是人類不需要學習就可以出現的定型的行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
7下列各項屬于人的習得行為的有( )。
A.吮吸
B.行走
C.法律
D.飲食
E.學習
【答案】BCDE
【解析】按照人類行為的起源,可以將人類行為分為兩類:①本能行為,它來自遺傳,是人類不需要學習就可以出現的定型的行為模式,如吮吸、爬行等;②習得行為,是人類在后天與環境的互動中逐漸學習而形成的,也可以稱為學習行為,如工作、交往等。人類的大多數行為都是先天本能加上后天學習所產生的。A項屬于本能行為。
8小濤是某中學初二學生。課余,他經常與一些不良青少年待在一起,出入酒吧,尋釁滋事。可以用( )來判斷小濤的行為是否屬于偏差行為。
A.個體主觀體驗
B.行為適應性標準
C.統計學標準
D.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
E.當地風俗與習慣
【答案】BD
【解析】劃分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的常用標準有:①個體主觀體驗。即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某種行為正常還是偏差的判斷。這種判斷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其標準因人而異,即不同的觀察者有各自評定行為的標準。②統計學標準。大多數人相似或一致的行為在統計學上被認為是正常的,如果偏離統計上的正常行為值則會被認為是偏差行為。③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如果個人的行為符合當地的社會規范與價值觀念,該行為就是正常的行為,否則就被視為有偏差的行為。④行為適應性標準。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持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狀態,人能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因此,正常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準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范行事就是適應性行為,反之就是偏差行為。題中,可用社會規范與價值和行為適應性標準來判斷小濤的行為屬于偏差行為。
9劃分正常行為與偏差行為的常用標準有( )。
A.當地風俗與習慣
B.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
C.個體主觀體驗
D.統計學標準
E.行為適應性標準
【答案】BCDE
【解析】劃分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的常用標準有:①個體主觀體驗。即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某種行為正常還是偏差的判斷。這種判斷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其標準因人而異,即不同的觀察者有各自評定行為的標準。②統計學標準。大多數人相似或一致的行為在統計學上被認為是正常的,如果偏離統計上的正常行為值則會被認為是偏差行為。③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如果個人的行為符合當地的社會規范與價值觀念,該行為就是正常的行為,否則就被視為有偏差的行為。④行為適應性標準。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持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狀態,人能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因此,正常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準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范行事就是適應性行為,反之就是偏差行為。題中,可用社會規范與價值和行為適應性標準來判斷小濤的行為屬于偏差行為。
10一般來說,人類行為的特點主要有( )。
A.適應性
B.多樣性
C.創新性
D.整合性
E.發展性
【答案】ABDE
【解析】人類行為的特點主要有:①適應性;②多樣性;③發展性;④可控性;⑤整合性等。
11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包括( )方面。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會因素
D.物質因素
E.環境因素
【答案】ABC
【解析】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復雜多樣,這也是導致人類行為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個方面。影響人類行為的這三方面因素并不是單獨作用于人類行為,而是相互交叉影響著人類行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