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課后習題詳解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概念

1

答:法是由國家創制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普遍適用的行為規范體系。法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工具。法律的概念同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廣義的法律與法同義。法律是法的主要表現形式。狹義的法律,在我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我國,具有“法”的性質的還有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種形式。法的各種表現形式,在法學上稱為法的淵源,即法源。

2新聞傳播法

答:廣義的新聞傳播法是指我國法律體系中所有適用于新聞傳播活動的規定,包括憲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個法律部門中所有適用于新聞傳播活動的法律文件的條款。狹義的新聞傳播法是指規范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事業的專門性的法律,如“新聞法”、“報刊法”、“廣播電視法”等。

3權利和義務關系

答:權利和義務關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句話揭示了權利和義務的兩層含義:任何權利主體在享有某一權利的時候,必須同時承擔一定的義務。任何權利不可能脫離義務而存在。任何權利主體的法定權利,對它在法律關系上對應的主體而言,就是法定義務。即指任何權利,都意味著相對的法律關系主體承擔著不予阻礙、侵犯或者幫助實現的義務;如果沒有這種義務,那么權利就會是一句空話。

二、思考題

1為什么說我國雖然還沒有制定《新聞法》,但是新聞傳播活動仍然有法可依?

答:我國雖然還沒有制定《新聞法》,但是新聞傳播活動仍然有法可依,其原因是:

(1)廣義的新聞傳播法,就是指我國法律體系中所有適用于新聞傳播活動的規定,包括憲法、民商法、刑法等各個法律部門中所有適用于新聞傳播活動的法律文件的條款。這個意義上的新聞傳播法,既不是單一的法律文件,也不是某一個法律部門,它具有廣泛的法的淵源,是跨越多個法律部門、涉及多種法律文件的許多法律規范的集合體。

(2)狹義的新聞傳播法,是指規范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事業的專門性的法律,如“新聞法”、“報刊法”、“廣播電視法”等。

(3)在我國現行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有許多規范同新聞傳播活動密切相關。我國新聞傳播活動既受到社會主義法的保護,又必須在社會主義法的范圍內進行,對于新聞傳播活動的非法侵犯以及違反法律的新聞傳播活動,都會受到國家的取締和制裁。

所以,雖然我國還沒有以“新聞法”、“新聞傳播法”命名的專門性法律,但是我國新聞傳播活動同樣必須依法運作,不是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

2怎樣全面理解“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這句名言?

答:“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句名言揭示了權利和義務對立統一的關系,包含了兩層含義。

(1)任何權利主體在享有某一權利的時候,必須同時承擔一定的義務。任何權利不可能脫離義務而存在。當人們行使某種權利時,必須清楚法律對這項權利所許可和保障的界限,實行自我約束。超出了這個界限,不僅得不到保障,而且還會由于濫用權利而受到制裁。

(2)任何權利主體的法定權利,對它在法律關系上對應的主體而言,就是法定義務。就是指,任何權利,都意味著相對的法律關系主體承擔著不予阻礙、侵犯或者幫助實現的義務;如果沒有這種義務,那么權利就會是一句空話。

3法的制裁對于法律實施有何意義?

答:法的實施是指法律規范制定并頒布以后在社會生活中的切實運用和實現。法律制裁是國家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照法律對違法行為人追究法律責任所采取的懲罰性措施。法律制裁是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保證的集中體現。法律制裁不僅是對違法行為人予以處罰,給受害人予以救濟,而且還是以法律的威懾力量起到一般預防作用,減少或制止同類違法行為的發生,對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予以切實的保護。如果某種權利沒有對侵害行為的約束和制裁措施,那么這種權利至少就是不完整的。

第二節 世界新聞傳播法簡介

思考題

1各國新聞傳播法在法源上有怎樣的共同特點?

答:各國的新聞傳播法大都要涉及本國法的幾乎所有門類,滲透到憲法的、民事的、刑事的、行政的、經濟的各種法律部門。在實行制定法或成文法的大陸法系國家,新聞傳播法的主要形式是各種成文的法律文件,而在英美法系國家,習慣、判例等在新聞傳播法中有重要地位。

(1)憲法

各國都把憲法有關內容作為新聞傳播法的最重要的淵源。憲法是近代形成的民主制的標志,是國家的根本法,或稱最高法、基本法。比如新聞傳播活動被認為是公民實現表達權和知情權這兩大基本權利的主要方式。近代以來,表達自由被列為基本人權之一,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新聞傳播法的一個核心問題。公民的言論、出版、新聞以及表達自由等權利都由憲法加以規定,屬于憲法權利。有的國家憲法還直接規定禁止事先檢查以保障這一權利。這些憲法條文,是各自國家的新聞傳播活動的根本性的法律規范。

(2)一般法

此處一般法是相對于憲法和新聞傳播的專門法而言、調整整個社會生活或者某一方面社會生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又稱普通法。各國的一般法總是本國新聞傳播法的重要淵源,這包括成文的法律性文件和被認可的習慣、司法判例。

(3)專門法

根據現有資料,世界各國關于媒介的專門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著重于就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原則包括公民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權利作出規定。例如古老的瑞典《新聞出版自由法》、法國《新聞出版自由法》、德國各州制定的《新聞出版法》、前幾年問世的俄羅斯《大眾傳播媒介法》等。

著重規范和管理各類媒介活動的法律性文件。如出版法(報刊法)、廣播法、電視法。

隨著互聯網絡的興起,各國著手制定相關的管理規范。

(4)各國新聞傳播法還有一個重要淵源就是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著名國際人權公約以及各區域的人權公約中關于保障公民表達自由等基本人權的規定,為各簽約國所遵守。特別是《歐洲人權公約》在歐洲若干國家享有成文法的地位。《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各種國際版權公約,在保障傳播活動中的著作權人權益、促進信息和文化交流有序化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西方新聞傳播法與我國新聞傳播法有什么根本區別?

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聞傳播法以保護“新聞自由制度”為核心,是為發展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它們的“新聞自由制度”在國內是虛偽的,在國際上則成為少數大國壟斷信息、推行文化滲透和侵略的工具。這些國家的新聞傳播法同我國社會主義的新聞傳播法在階級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節 我國新聞傳播法的淵源

一、概念題

1憲法

答: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經過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礎,是我國法律體系的基石。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和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2基本法律

答: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調整社會生活中重大社會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有三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1989年)、《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

3法律

答:法律,在我國特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分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一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發布。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調整社會生活中重大社會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的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其他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主要調整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的具體內容和具體實施方法。

4行政法規

答: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的各類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其效力和地位低于憲法和法律,但在我國法律體系中也有重要地位,是我國法的淵源之一。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5地方性法規

答: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所指定的規范性文件。

二、思考題

1我國現行新聞傳播法具有哪些淵源?

答:改革開放以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其中有許多法律、法規的規定同新聞傳播活動密切相關,有關主管部門還發布了若干規范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媒介的專門性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所有這些法律性文件構成我國新聞傳播法的淵源。

(1)憲法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法律基礎,當然是我國新聞傳播法的基本法源。

廣義上講,現行《憲法》的主要內容都指導和制約著新聞傳播活動,新聞傳播活動從內容到方式不得同《憲法》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發生任何抵觸。

狹義上講,《憲法》有些條款直接規范新聞傳播活動,如《憲法》第三十五條關于公民有言論、出版自由的規定。

(2)法律

我國法律特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分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有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三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同新聞傳播活動關系密切。一些適用民法和刑法過程中的司法解釋也直接對新聞傳播活動作出規范。

許多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同新聞傳播活動有不同程度的關系。與新聞傳播關系最為密切是《著作權法》和《廣告法》,涉及新聞傳播活動的公法關系的有《立法法》、《保守國家秘密法》、涉及新聞傳播活動的私法關系的有《侵權責任法》等等。

(3)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效力和地位低于憲法和法律,作為新聞傳播法的淵源有三種類型:

管理各類傳播媒介的專門行政法規。如《出版管理條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是我國目前管理傳播媒介的最高規范。

對新聞傳播活動中的某一具體事項進行單項管理的行政法規。關于新聞出版如《外國記者和外國常駐新聞機構管理條例》(1990年),關于廣播電視如《衛星電視廣播地面設施管理規定》(1993年)等。

一些其他領域的專門行政法規中與新聞傳播活動有關的規定。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3年),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發布作了規定。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許多省市大都制定有管理圖書報刊出版、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地方法規。《河北省新聞工作管理條例》,是唯一以新聞管理為名的地方法規。

(5)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新聞傳播法的建設源于部門規章。目前有關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的專門規章大致有這樣幾類:一是對行政法規所管理的大眾傳媒再分類制定管理規則。二是對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再制定操作性的細則。三是對法律、行政法規未及涉及的具體事項制定規則。

地方政府規章。如廣州、上海、成都、武漢、湖北等省市先后制定《政府信息公開規定》,明確把“保障公民知情權”、“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作為指導原則,對我國新聞傳播法制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6)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建立特別行政區以后,根據基本法的規定,當地大多數法律繼續有效,特區立法機構還根據形勢的發展制定新的法規,這些法規中涉及新聞傳播的內容也屬于我國新聞傳播法的一部分。

(7)我國同外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與新聞傳播活動有關的內容

我國已加入《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該公約中關于文化權利的內容與新聞傳播活動有關)。我國又于1998年10月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其中第十九條關于保障表達自由的規定引起新聞傳播學界很大的關注。

2不同位階的法律文件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答: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不同位階的法律文件之間,下位階的法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所有的法律、法規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1)上位階法的地位和效力高于下位階法,下位階法服從于上位階法,不能與上位階法相抵觸。

憲法和基本法律、法律是我國法的主要淵源,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規章等從屬于法律,同樣是體現了國家意志的具有強制力的社會規范,但它們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要依次低于憲法和法律。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都不能同憲法相抵觸。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

下位階的法若與上位階的法發生抵觸,由有關機關依法予以改變或者撤銷。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由有關機關依法作出裁決。

(2)不同位階的法在體現國家強制力方面具有差別。

如法院審判案件制定法律文書,按照最高人民法院1986年《關于人民法院制作法律文書如何引用法律規范性文件的批復》,可以引用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而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只能參照執行,不能引用。再如設定行政處罰種類的權限,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而且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規定。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規章只能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章只能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其他的任何規范性文件都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第四節 新聞傳播活動的法律規范和其他行為規范

一、概念題

1政策

答:政策是實現黨的各項任務達到黨的政治目的的手段和措施。共產黨的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既為法律的制定提供依據,又指導法律的實施。同時,政策的靈活性和隨機性,能適應社會生活中變動較快的部分,雖沒有國家強制力,但由于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政策憑借對黨組織和成員的約束力以及對全體人民的感召力貫徹實施。

2紀律

答:紀律是政黨、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約束自身成員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在新聞傳播活動中,主要是共產黨的紀律和新聞單位內部的紀律。共產黨的許多規定,如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等,都屬于紀律。

3道德

答:道德是評價人們行為的善惡、美丑、榮辱、正義和非正義的標準,是在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下長期形成的、它的實施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的監督和人們的自律。道德和法律都是規范人們行為和調整社會關系的準則,與法律不同的是,道德對不同的人實行不同的要求,它所倡導的就其先進性而言是無窮盡的。

二、思考題

1為什么新聞傳播活動除了法律規范以外還需要其他行為規范?

答:法律是新聞傳播活動的重要規范,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規范。對于任何一種社會行為,法律都不是唯一的、萬能的規范,新聞傳播活動尤其如此。在我國,新聞傳播活動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由于新聞傳播的內容和指導思想在總體上總是帶有意識形態性質,而法律只能規范行為,不可能規范思想,只能禁止那些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等具有社會危害性言論的公開傳播,不可能也不應當去涉及意識形態領域的是非優劣高下。共產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是在新聞領域判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確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的根本保證。所以新聞傳播活動的各種社會關系,有的要用法律規范來調整,還有大量的則需要用共產黨的政策和指示、新聞行業規章紀律和職業道德等規范來調整,而紀律規范和道德規范,都離不開共產黨政策的指導。

因此,新聞傳播活動既需要相對穩定的法律規范,也需要靈活及時的政策規范,還需要潛移默化的道德規范。法律規范和政策規范、道德規范的交叉運用就成為新聞傳播活動的社會規范的重要特征。

2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黨的新聞政策存在怎樣的區別和聯系?

答:我國共產黨進行政治領導的主要方式就是使共產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通過制定憲法和法律來體現黨的主張、體現人民的意志。在我國,共產黨既要領導憲法和法律的制定,又要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依法管理國家。

(1)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黨的新聞政策的區別

新聞政策比較靈活,具有隨機性;法律比較固定,具有穩定性。法律被用來固定社會生活中相對穩定的東西,政策則適應社會生活中變動較快的部分。

法律以國家的強制力為保證,是全社會都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共產黨的政策沒有法律所具有的國家強制力,但是共產黨在全國政治生活中居于領導地位,黨的政策可以憑借對黨的組織和成員的約束力以及對全體人民的感召力在全社會貫徹。

(2)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黨的新聞政策的聯系

共產黨的主張、政策以及共產黨的文件本身并不是法律規范,不具有國家的強制力,而且必須符合憲法、法律的規定,接受憲法、法律的約束。

我國現行新聞傳播法律規范中,有許多規定是由共產黨長期以來領導和管理新聞宣傳工作所形成的新聞宣傳政策上升而來。

共產黨的政策是法律的靈魂,共產黨的政策既為法律的制定提供依據,又對法律的實施起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由于我國新聞事業還處于改革的探索之中,新聞傳播立法還不完善,因此規范新聞傳播活動還需要政策來作有力的補充。

3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紀律存在怎樣的區別和聯系?

答: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紀律都是關于新聞傳播活動的規范,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紀律的區別

性質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而紀律只是各個組織自身意志的體現。紀律必須服從法律,與法律相抵觸的紀律是無效的。

制定主體和制定程序不同。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行政法規由中央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由有立法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都有其嚴格的程序。其他任何機構制定的規范都不具有法的性質。紀律只由相關的組織制定。

強制手段不同。法律具有國家的強制力,法律的制裁,在刑事處罰中可以限制和剝奪人的人身、財產、政治等各種權利,直至剝奪人的生命,在行政處罰中有人身罰、財產罰、能力罰和儆戒罰。而紀律只具有組織的強制力。紀律處分一般只具有儆戒的性質,最高的紀律處分是強制離開本組織。

適用范圍不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適用于全國人民;而紀律只適用于組織內部。紀律有效性的前提是個人自愿參加組織,遵守組織的紀律。如果個人脫離了組織,那么組織紀律對他就不復有約束力。

實施方式不同。法律是公開的,而紀律有公開的也有內部的;法律是穩定的,而紀律有靈活性和隨機性;法律具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約束力,而紀律通常只具有自上而下的單向約束力。

(2)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紀律的聯系

紀律是政黨、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約束自身成員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在新聞傳播活動中,主要是共產黨的紀律和新聞單位內部的紀律。共產黨的許多規定,如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黨報不得批評同級黨委等,都屬于紀律。紀律是法律的補充,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4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職業道德存在怎樣的區別和聯系?

答:法律和道德都是規范人們行為和調整社會關系的準則,但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職業道德的區別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是一種他律。道德是評價人們行為的善惡、美丑、榮辱、正義與非正義的標準,是在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下長期形成的,它的實施主要靠社會輿論的督促和人們的自律。

法律以約束為主,道德以教化為尚。法律對一切人都持同一個準則,這個準則是按照“中人”的標準設定的,它所限制的只是人們行為不可逾越的底線。道德對不同人實行不同的要求,它所倡導的就其先進性而言是無窮盡的。

法律只解決什么是不該做的,道德還要解決什么是應該做的。

(2)新聞傳播法律規范同新聞職業道德的聯系

國際新聞傳播界十分重視新聞自律,我國新聞界也十分重視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施行職業道德教育外,還制定了成文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規范新聞傳播活動,要新聞傳播法律規范與新聞職業道德并重。

內容上互相吸收。大多數法律規范都是從道德規范中提煉出來的,而法律規范一經確立又補充和發展了道德規范。如新聞工作者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的核心,《憲法》也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規定為新聞出版事業的基本方向。

職能上互相補充。

a.法律在總體上只能涉及人的、外部行為,而不能調整人們的思想活動,而道德則可以作用于思想意識領域。

b.法律只能調整人們的部分行為,違法和犯罪行為都有一定的構成,對有些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但未構成違法犯罪的行為,要靠道德來勸阻和譴責。

c.法律的作用主要在于禁止那些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若有發生即予制裁。道德除了禁止還有發揚。道德也有其局限性,它沒有強制作用和實際的制裁力,對待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行為就必須訴諸法律。

實踐上互相促進。道德需要法律提出一個起碼的評價標準和一個基本的保障機制。法律需要道德促使整個社會對于法律規定的行為規范達成普遍的共識和信仰。沒有這種共識和信仰,法條就會成為一紙空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阳朔县| 黄骅市| 六安市| 彰武县| 宣武区| 玉屏| 乌鲁木齐县| 岐山县| 佛坪县| 罗定市| 峡江县| 盐城市| 石楼县| 东方市| 正蓝旗| 冕宁县| 陵水| 合江县| 武乡县| 得荣县| 连云港市| 隆安县| 新干县| 蕉岭县| 佛坪县| 永昌县| 五常市| 昌乐县| 易门县| 手游| 桦川县| 沈丘县| 高州市| 茌平县| 铜陵市| 清河县| 汪清县| 柯坪县| 富顺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