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

2.1 考點精講

一、中國古代文學

(一)先秦兩漢時期

1.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

(1)主要思想傾向及主張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主張“學而優則仕”。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2)代表作

孔子修訂《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鬃尤ナ篮?,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論語》。

(3)成就及影響

孔子的學說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利用,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影響深遠。

2.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公元前289)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1)主要思想傾向及主張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

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對孔子“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揮。他們都把全民教育當作實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張“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加強學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當政者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2)代表作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3)成就及影響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稱為“亞圣”。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

3.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

莊子,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中期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主要思想傾向及主張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莊周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物質實體,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礎。

(2)代表作

莊子的代表作品是《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3)成就及影響

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

4.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

屈原,名平,楚國王室后裔。東周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他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

(1)主要思想傾向及主張

屈原堅持“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

(2)代表作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主要有:《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等。

(3)成就及影響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5.司馬遷(公元前145~公元前90)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1)主要思想傾向及主張

司馬遷借老子之口說出了被他改造過和發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內核,有意識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會“小國寡人”和與奴隸社會“使民”有關的思想,體現了深得道家精髓的“與時遷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2)代表作

司馬遷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全書130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3)成就及影響

司馬遷的《史記》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容這一新的歷史方法,是司馬遷的首創。

6.班固(公元32~92)

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今陜西咸陽東北)。,與司馬遷并稱“班馬”。

(1)代表作

《漢書》、《兩都賦》、《詠史》、《幽通賦》、《白虎通義》等。

(2)成就及影響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為后世封建王朝官方修史的楷模。在正史中專列《地理志》是班固對后世的重大貢獻,為我們今天保留了豐富的地理資料,為研究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及封建時代的社會、文化史提供了重要條件。

7.曹操(155~220.3.15)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1)代表作

曹操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上,代表作有:《觀滄?!?、《龜雖壽》、《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

(2)成就及影響

曹操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8.曹植(192~232.12.27)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今存《曹子建集》。

(1)代表作

《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2)成就及影響

曹植是詩歌史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人,推動了文人五言詩的發展。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同時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二)魏晉隋唐時期

1.陶淵明(352或365~427)

陶淵明,字元亮,晚年又名潛,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死后由朋友劉宋著名詩人顏延之所謚),故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有《陶淵明集》。

(1)文學思想

陶淵明提倡藝術真實,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些都是為了酣暢淋漓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2)代表作

《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3)成就及影響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貢獻,就是開創了文人詩歌創作的新領域——田園詩,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貢獻,就是創造了情味極濃的沖淡之美。同時,他也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著有《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

2.王勃(約650~約676)

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

(1)思想主張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他直接繼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濟世。他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

(3)成就及影響

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初唐賦體的繁榮。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他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3.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名浩,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以寫山水田園詩為主,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孟詩主要收于《孟浩然集》。

(1)代表作

《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早寒江上有懷》等。

(2)成就及影響

孟浩然的詩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他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山水景物是南朝詩歌最重要的題材,經歷長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詩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

4.王昌齡(698~756)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1)代表作

《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長信宮詞》等。

(2)成就及影響

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峰,故人稱“七絕圣手”。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樂的七言絕句。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詩歌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深受后人推崇?!冻鋈芬辉姼潜煌茷樘迫似呓^的壓卷之作。

5.王維(701~761)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王摩詰文集》行世。

(1)代表作

《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暝》、《竹里館》、《鹿柴》、《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渭川田家》等。

(2)成就及影響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于后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他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風采上都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李白(701~762)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后世將李白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1)代表作

《靜夜思》、《行路難》、《將進酒》、《襄陽歌》、《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俠客行》、《秋歌》、《月下獨酌》等。

(2)成就及影響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他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對后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7.高適(704~765)

高適,字達夫、仲武,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傳世。

(1)代表作品

《燕歌行》、《別董大》等。

(2)成就及影響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以詩體而論,古體勝過近體,尤以七古最為擅長。歌行長篇,波瀾浩瀚,聲情頓挫,最是沉雄激壯。五古質樸古直,接近漢魏古詩的氣息。近體則以七律和七絕為優。

8.杜甫(712~770)

杜甫,字子美,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思想傾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2)代表作

《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望岳》《三吏》(《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等。

(3)成就及影響

杜甫的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被稱為一代“詩史”。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杜甫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運用的藝術手法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

9.岑參(約715~770)

岑參,南陽人(今屬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屬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后人因稱“岑嘉州”。今有《岑參集》、《岑嘉州集》行世。

(1)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2)文學成就

在盛唐時代,岑參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他以好奇的熱情和瑰麗的色彩表現塞外之景,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范圍。

10.韓愈(768~824)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漢族,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死后謚號“文”,故稱韓文公。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

(1)思想傾向及文學主張

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

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

(2)代表作

《師說》、《進學解》、《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送孟東野序》、《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

(3)成就及影響

韓愈的古文語言獨具特色,尤善錘煉詞句,推陳出新,許多精辟詞語已轉為成語,至今仍保存在文學語言和人們的口語中。此外,他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以來的平庸詩風。

11.白居易(772~846)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1)文學主張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詩歌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

(2)代表作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憶江南》、《大林寺桃花》等。

(3)成就及影響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具有進步意義。對大歷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

12.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柳柳州”。有《河東先生集》。

(1)思想理論

哲學思想

柳宗元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他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佛學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對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領會佛教義理,以圖“統合儒釋”,把佛教思想納入儒家思想體系。

(2)代表作

《永州八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江雪》、《漁翁》等。

(3)文學成就

柳宗元在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的基礎上,借鑒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辭賦繼承和發揚了屈原辭賦的傳統。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同時,他還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13.李賀(790~816)

李賀,中唐詩人,字長吉,家居河南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稱他為李昌谷。因擅長寫鬼魂,被世人稱為“詩鬼”。

(1)代表作

《李憑箜篌引》、《天上謠》、《夢天》、《秋來》等。

(2)成就及影響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辟等方面,李賀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此外,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開創了“長吉體”詩歌。

14.杜牧(公元803~約852)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文學主張

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

(2)代表作

《阿房宮賦》、《遣懷》、《山行》、《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

(3)成就及影響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堪稱名家。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在晚唐成就頗高。律詩在律體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現出一種勁直峻峭、氣力健舉的氣勢,從而更增強了雄渾豪宕的意境。

15.溫庭筠(約812~866)

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晚唐詩人、詞人。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有《花間集》遺存。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1)代表作

《商山早行》、《過陳琳墓》、《菩薩蠻十四首》、《望江南》等。

(2)文學成就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他是第一位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后詞的大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

16.李商隱(約813~約858)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有《李義山詩集》。

(1)代表作

《錦瑟》、《樂游原》、《夜雨寄北》、《無題》、《端居》、《嫦娥》等

(2)成就及影響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詩人。他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李商隱是對后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以及明朝的前、后七子和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等人的詩歌創作,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17.李煜(937~978)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是南唐最后一位國君。他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詣,其中詞的成就最高。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1)代表作

《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玉樓春》等。

(2)文學成就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他的詞不加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后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超過晚唐五代的詞,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后世尊稱他為“詞帝”。

(三)宋元時期

1.柳永(約987~約1053)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樂章集》。

(1)代表作

《雨霖鈴》、《蝶戀花》、《少年游》、《望海潮》、《八聲甘州》、《定風波》等。

(2)成就及影響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在詞的內容上,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在語言表達方式上,他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后來詞人影響甚大,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都無不受惠于他。

2.范仲淹(989~1052)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1)代表作

《蘇幕遮》、《漁家傲》、《岳陽樓記》等。

(2)文學成就

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嚴先生祠堂記》及《岳陽樓記》等,后者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外之詞”。

3.歐陽修(1007~1072)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后人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并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1)文學主張

歐陽修繼承發展了韓柳散文理論,強調“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但他在強調道的重要性時,同時也看到“文”的重要性。

(2)代表作

《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踏莎行·候館梅殘》、《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題滁州醉翁亭》等。

(3)文學成就

歐陽修對前代的駢賦、律賦進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韻的兩重規定,改以單筆散體作賦,創造了文賦。

他對四六體也進行了革新,常參用散體單行之古文筆法,且少用故事成語,不求對偶工切,從而給這種駢四儷六的文體注入了新的活力。

歐陽修對詞作也有所革新。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擴大了詞的抒情功能,沿著李煜詞所開辟的方向,進一步用詞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變了詞的審美趣味,朝著通俗化的方向開拓,而與柳永詞相互呼應。

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了革新。他重視韓愈詩歌的特點,并提出了“詩窮而后工”的詩歌理論。相對西昆詩人的主張,歐陽修的詩論無疑含有重視生活內容的精神。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正是以扭轉西昆體脫離現實的不良傾向為指導思想的,這體現了宋代詩人對矯正晚唐五代詩風的最初自覺。

4.司馬光(1019.11.17~1086)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1)代表作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2)成就及影響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后,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于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5.王安石(1021.12.18~1086.5.21)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居士,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宰相,新黨領袖。臨川縣(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人。著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

(1)文學主張

王安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于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

(2)代表作

《傷仲永》、《登飛來峰》、《泊船瓜洲》、《元日》、《梅花》、《游褒禪山記》、《桂枝香·金陵懷古》等。

(3)文學成就

王安石在詩、文、詞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王安石后期詩歌注重對仗、用典、聲律的精益求精,吸收王維詩歌的取境之長,追求詩歌的藝術美。他博觀約取,熔鑄前人,以獨特的抒情方式和藝術風格,創立了“王荊公體”,既體現了宋詩風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詩復歸的傾向,可謂既有唐音,又有宋調,對宋詩的發展影響較大。

6.蘇軾(1037.1.8~1101.8.24)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1)文學主張

蘇軾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主張詩詞一體、“自成一家”、文道合一。

(2)代表作

《赤壁賦》、《飲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嬌·赤壁懷古》、《浣溪沙》、《石鐘山記》、《江城子》、《水調歌頭》等。

(3)文學成就

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對后人影響最大的也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表現出宋詩重理趣,好議論的特征。

蘇軾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則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7.李清照(1084.3.13~1155.5.12)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文學主張

李清照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2)代表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3)成就及影響

李清照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此外,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范,特別是對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8.陸游(1125.11.13~1210.1.26)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市越城區)人。南宋愛國詩人、詞人。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1)代表作

《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示兒》、《游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卜算子》、《釵頭鳳》等。

(2)文學成就

陸游的詩可謂各體兼備,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在這方面,陸游繼承了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作。

陸游不僅工詩,還兼長詞。他的詞作風格多樣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真摯動人,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另有一些詞在宋代的豪放詞中,別樹一幟,慷慨激昂,有愛國情懷,風格與辛棄疾比較相似,與辛棄疾并稱“辛陸”。

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陸游兼善眾體,而且常是構思奇巧,文筆精純。如他的《老學庵筆記》,是隨筆式的散文,筆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軼聞,頗有史料價值。

9.辛棄疾(1140.5.28~1207.10.3)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詞集《稼軒長短句》。

(1)代表作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青玉案·元夕》、《清平樂·村居》等。

(2)文學成就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成為辛詞的一大特色。

10.姜夔(1154~1221)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1)代表作

《暗香》、《疏影》、《揚州慢》等。

(2)成就及影響

姜夔是與辛棄疾并峙的詞壇領袖,在文學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詞人把他奉為宋詞中的第一作家,比為詞中老杜。姜夔的詞境獨創一格,藝術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也別出心裁。他的貢獻主要在于對傳統婉約詞的表現藝術上進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審美規范。

此外,姜夔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詞曲作家,他的詞調音樂無論在藝術上及思想上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并具有獨創性。姜夔的詞調音樂創作繼承了古代民間音樂的傳統,對詞調音樂的格律、曲式結構及音階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獨特風格。

11.關漢卿(1219-1301年)

關漢卿,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元代雜劇奠基人,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為“四大家”之首。

(1)代表作

《竇娥冤》、《單刀會》、《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等。

(2)成就及影響

關漢卿是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雜劇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劇作為元雜劇的繁榮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他的悲劇《竇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王國維《宋元戲曲史》),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范。關漢卿從不寫作神仙道化與隱居樂道的題材,他的嚴肅的創作態度與批判現實的戰斗精神對后世有巨大影響。

12.馬致遠(1250~1321至1324年間)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1)代表作

《漢宮秋》、《天凈沙·秋思》、《沉醉東風》等。

(2)成就及影響

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現今北京)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他的創作最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文人的內心矛盾和思想苦悶,并由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征。

同時,馬致遠也是撰寫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他的作品豪放中顯其飄逸、沉郁中通俗,有“曲狀元”之稱。

13.王實甫(1206~1316年)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雜劇家。

(1)代表作

《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等。

(2)成就及影響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曲中一顆璀璨的明星。作為劇本,《西廂記》雜劇表現出的舞臺藝術的完整性,達到了元代戲曲創作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現,也對后世的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像《牡丹亭》、《紅樓夢》等作品均從中得到了有益的啟示。

14.湯顯祖(1550~1616)

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明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戲曲家、文學家。

(1)代表作

《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2)成就及影響

湯顯祖的主要創作成就在戲曲方面,他的劇作,植根于現實生活的土壤,同時又顯示出高度的浪漫主義精神。代表作《牡丹亭》,以強烈的追求個性解放的進步思想,無情地挾擊了腐朽封建道學的理念束縛。湯顯祖的作品和戲劇活動,影響深遠。師法于他的“臨川派”戲劇家,在明代有吳炳、孟稱舜等;在清代有李漁、洪升、蔣士銓等。

(四)明清時期

1.蒲松齡(1640.6.5~1715.2.25)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山東人。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

(1)代表作:《聊齋志異》

(2)藝術成就

《聊齋志異》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國歷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藝術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造奇設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聊齋志異》是“專集之最有名者”。

2.吳敬梓(1701~1754)

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等。

(1)代表作:《儒林外史》

(2)藝術成就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吳敬梓能夠真實地展示出諷刺對象中戚諧組合、悲喜交織的二重結構,顯示出滑稽的現實背后隱藏著的悲劇性內蘊,從而給讀者以雙重的審美感受?!度辶滞馐贰肥侵袊鴤鹘y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對晚清小說具有示范作用,它對現代文壇的影響深遠,并促生了“故事集綴型”小說的興盛。

3.曹雪芹(約1715~約1763)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說家。

(1)代表作:《紅樓夢》

(2)成就及影響

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在于小說《紅樓夢》的創作?!都t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之一。小說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情節復雜,描寫生動,塑造了眾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在文學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更是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峰?!都t樓夢》問世后,引起人們對它評論和研究的興趣,幷形成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自贡市| 武定县| 河北区| 民和| 乌海市| 雷山县| 左云县| 金门县| 江达县| 读书| 根河市| 黑龙江省| 克东县| 东乌| 旺苍县| 蒙阴县| 驻马店市| 景洪市| 北票市| 鄂托克旗| 陇南市| 阿鲁科尔沁旗| 恩平市| 兴国县| 西乡县| 南和县| 潜山县| 沙洋县| 苍山县| 县级市| 赤壁市| 庆安县| 蒲江县| 灌阳县| 南昌市| 永定县| 柳河县| 荆州市| 西峡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