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大學語文》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2451字
- 2020-11-22 13:19:10
四、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古今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修辭手法有比喻、以擬、對偶、排比、夸張、層遞、反復、設問、反詰、借代、雙關等。
(一)比喻
1.定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比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
2.分類
(1)明喻
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似的”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中間常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3)借喻
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
3.作用
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即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二)比擬
1.定義
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等形式。
2.分類
(1)擬物
把人當物來寫的修辭手法叫做擬物。如: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
(2)擬人
把物當人來寫的修辭方法叫做擬人。如:蠟炬成灰淚始干。
3.作用
感情色彩鮮明,描繪形象生動。使事物人格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能啟發人聯想,使人倍感生動有趣。
(三)對偶
1.定義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近或相對的意思。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
2.分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類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如: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3.作用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便于吟誦,有音樂美;高度概括,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四)排比
1.定義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2.作用
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五)夸張
1.定義
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2.分類
(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3.作用
突出人或事的本質,烘托氣氛,增加語言生動性,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六)層遞
1.定義
層遞又稱漸層,遞進。根據事物的邏輯關系,用三項或三項以上結構相似的短語、句子、段落表達在數量、程度、范圍等輕重、高低、大小、本末、先后的比例,不受語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內容上有等次性,或遞升,或遞降的一種修辭技巧。如: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2.作用
層層推進,邏輯性強。
(七)反復
1.定義
根據表達需要,為了突出某種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
2.分類
(1)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3.作用
突出思想,強調感情。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八)設問
1.定義
“無疑而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如杜牧《清明》中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作用
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九)反詰
1.定義
反問句的一種,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暗含責問、質問,用肯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如秦觀《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作用
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十)借代
1.定義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2.分類
(1)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3)具體代抽象,即用具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
如:南國烽煙正十年。
(4)工具代本體,即用某種工具代替本體事物。
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
(5)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3.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十一)雙關
1.定義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李商隱《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作用
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 2017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2020年考博英語閱讀理解150篇詳解
- 應用心理碩士(MAP)考試專用教材
- 北京師范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標準化題庫·公共管理基礎分冊
- 上海理工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DSE備考攻略
-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精選500題(20套全真試卷及詳解)
- 高考語文十年真題:考點精講與分類詳解
- 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聯考考試指南(第十八版)
- 2020年護理學(師)考試過關必做30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6年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 2014專業學位聯考經濟類全科輔導教程(綜合能力+英語+面試)
- 201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點升專科、本科《數學》(理科)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5年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聯考專業綜合考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