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764字
- 2020-10-23 15:13:18
2.3 課后習題詳解
1為什么說普萊爾是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
答:德國生理和心理學家普萊爾的《兒童心理》一書標志著兒童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科學。這本書的出版給科學的兒童心理學奠定了最初的基石,普萊爾因此被稱為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
普萊爾對他的孩子從出生起直到三歲,每天做有系統的觀察,有時也進行實驗,他把這些記錄整理出來,寫成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兒童心理》。此書共分三編:第一編講感覺的發展;第二編講意志的發展;第三編講智力的發展。直到現在,這部古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還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參考價值。
2請簡述你對皮亞杰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理解。
答:皮亞杰提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發生認識論。該理論從生物學的理論演繹而來,他認為智力或思維只是一種適應。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個體在與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中實現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經驗,而是起源于主體的動作,這種動作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適應。適應的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
兒童心理或行為乃是兒童的心理或行為圖式(如吮乳動作、抓握動作以及其他心理活動,這是內因)在環境(外因)影響下不斷通過同化、順應(或異化)而達到平衡的過程,從而就使兒童心理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皮亞杰認為這種發展是和環境條件有關的,但環境(包括社會、教育和語言)卻不起決定作用。
皮亞杰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兒童只能協調感知覺和動作活動,在接觸外界事物時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級行為圖式;
(2)前運算階段(2~7歲)。表象或內化了的感知或動作在兒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詞的功能開始出現,使兒童能用表象和語言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這就擴大了兒童生活和心理的范圍。在這一時期,兒童出現“個人中心”,還沒有發展出“守恒”和“可逆性”,只能從自我考慮問題,不能從多方面考慮問題,這就限制了他掌握邏輯概念的能力;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兒童開始出現“守恒”,開始能獨立組織各種方法進行正確的邏輯運算(如分類等),但還離不開具體事物或形象的幫助。這一時期的運算,主要屬于群集運算階段(即分類和序列);
(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兒童根據假設對各種命題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在不斷發展,開始接近成人的思維水平。
3請簡述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答:維果茨基創立了兒童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用于解釋人類心理在本質上不同于動物的那些高級的心理機能。
維果茨基認為,在人的工具生產中凝結著人類的間接經驗,即社會文化知識經驗,使人類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再受生物進化規律的制約,而受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人類發展的實質是一個人的心理在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從低級心理機能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發展的過程。維果茨基認為,人類心理的發展不能在社會環境以外進行,同樣,兒童心理發展離開了教育教學也就無法實現。在社會和教育的制約下,人類或兒童的心理活動,首先是屬于外部的、人與人之間的活動,之后內化為人類或兒童自身的內部活動,并且隨著外部和內部活動相互關系的發展,形成了人所特有的高級心理機能。
維果茨基的貢獻在于,他從“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出發,探討“發展”的實質;提出了教學與發展,特別是教學與智力發展的關系的思想;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過程,提出了“內化”學說;研究了兒童的思維與言語,提出了兒童思維與言語發展的理論;他強調科學的研究方法,并創建了一套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方法。
4如何進行兒童心理學的中國化?
答:為進行兒童心理學的中國化,需要優先考慮以下四個基本問題。
(1)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問題:在理論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在實踐上必須堅持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服務;在吸收外國科學資料上,必須貫徹“洋為中用”的方針。
(2)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問題:為了完整地、正確地掌握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必須正確處理先天與后天的關系、內因與外因的關系、教育與發展的關系,和年齡階段特點與個別特點問題。
(3)兒童心理發展速度的問題:包括兒童心理發展上的動機、目的、興趣、意志問題、早期心理發展與早期教育問題、教育內容現代化與兒童心理發展問題,以及教育手段方法現代化與兒童心理發展問題。
(4)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問題:包括整體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問題、研究技術問題,和專業隊伍與群眾隊伍相結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