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嘯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綱》筆記和典型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4893字
- 2020-09-25 17:56:11
6.2 典型題詳解
一、名詞解釋
神學異端
答:異端原指人們不依賴權威,只依靠自己的理性選擇進行的自由思想活動。異端早在基督教創立時期,隨著正統觀念的逐漸形成,便已產生。所謂神學“異端”是指在基督教內部,一些與占統治地位的正統神學觀點大相徑庭而受到教會權威排斥的派別。異端不同于“異教”,異教是與基督教迥然相異,有自己獨立的經典、理論、教規、會堂的宗教。
二、簡答題
1簡述早期的基督教異端的思想。
答:早期的基督教異端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
(1)世界在本質上是邪惡的,并非真神所創造
諾斯替派認為物質世界在根本上是邪惡的,其邪惡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上帝即真神體現善良與光明,與邪惡是相互排斥的,物質世界為猶太教的耶和華所創造,耶和華并非真神。
(2)基督自是基督,耶穌自是耶穌,基督不是耶穌
早期的基督教異端教徒認為耶穌和基督在本質上是兩個絕對不同的存在,耶穌為瑪麗亞所生,是人;基督為上帝之子,是神,耶穌與基督是分而為二,并非合二而一的。
(3)洗禮無助于救贖,知識和信仰才能拯救人類
他們認為靠堅定信仰所得到的神的啟示能幫助人們脫離邪惡的控制,把他們的靈光從肉體的禁錮中解救出來,恢復靈光原有的地位。他們崇尚知識,把希臘的哲學與東方的神秘主義相結合,主張把基督的信仰轉變為知識,用知識取代信仰,把信仰建立在對神秘的世界的認識基礎上。
(4)神是一,不是三,三位不能合為一體
神君主義者提出神是統一的,是天地的唯一君主,耶穌與神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個體,無法統一,神只有一位,不能是二,更不能是三,神是不可分的。
(5)罪孽不能遺傳,人類并無原罪
他們認為罪完全是一種自己負責的行為,是各人自己的事情,罪不可能被遺傳,祖先的罪,只能影響他們自己,對于子孫無論在靈魂和肉體方面都不能產生影響。
212世紀后歐洲異端思潮廣泛傳播的原因。
答:12世紀后的歐洲異端思潮的廣泛傳播從根本上說是當時的歐洲教會已經腐化不堪,還包括其它的政治原因:
(1)歐洲教會已開始腐敗,教會瘋狂追求財富,縱容教士過奢侈放蕩的生活。
①教皇為了追逐權力,加強對封建世俗政權的干預,不斷挑起封建統治者之間的戰爭。
②教會的腐敗行為與它所宣揚的虔誠信仰、禁欲主義等等形成了鮮明對比,教會在人們的心目中日趨聲名狼藉。
(2)歐洲封建化過程的完成,資本主義的萌芽,新生產關系的出現引起了新的階級關系的變化。
(3)十字軍東征推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但封建政權的四分五裂的割據狀況卻嚴重地阻礙著商業經濟的發展,人們日益不滿,并把此種狀態的形成歸咎于教會。
3簡要回答12世紀至15世紀市民、平民、農民神學異端的思想。
答:12世紀至15世紀代表市民、平民、農民的觀點和利益的神學異端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
(1)上帝創造萬物,上帝也在萬物之中。人有精神自由,能與上帝合一,無需教會幫助;
(2)強調知識和理智,反對盲目信仰,人要成為土地的主人,生活就是戰斗;
(3)上帝創造了清潔的精神世界,魔鬼創造了罪惡的物質世界,基督教會及其主教、神父都是魔鬼創造出來的;
(4)個人是上帝的“佃戶”,可以直接和上帝聯系。《圣經》是信仰的唯一依據,依靠對《圣經》的信仰便可以得救,國王在領土內擁有絕對的統治權,教會應服從王權的統治;
(5)人類都是亞當、夏娃的后代,應當一律平等,剝奪教會財產,建立廉價教會,實現社會公正。
三、論述題
1試評述但丁的異端政治論。
答:但丁·阿利蓋里是人文主義的先驅者,他知識淵博,勤奮好學,被恩格斯稱為封建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標志性人物,其代表作有《宴會》、《論俗語》和《神曲》,他的政治主張的代表作是《論世界帝國》。
(1)但丁的異端政治論的主要內容
①世襲君主的統治權直接由上帝賜予,并非來自教皇。教權與王權均來自上帝,互不統屬,必須各司其職。
14世紀的歐洲是神權統治下的歐洲,世俗權力經由教皇代表上帝賜予是人們的普遍認識,但丁在14世紀初提出并論證世俗權力并非來自教皇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但丁列舉當時流行的關于教會權力高于世俗政權的各種說法,從道理上和實際上一一加以批駁,反復證明: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權代表,由上帝執掌天國和塵世的大權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會的,體現世俗權力和神圣權力的“兩把刀”并不掌握在教會手中。而且政權先于教權而存在,羅馬政權先前并不受教會的約束,教會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塵世國家授權的權力。
②為了實現世界和平,造福人類,有必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政體。一切事物凡統一的就是善,蔑視統一而趨于多頭的便是惡,人類的幸福有賴于人類意志的統一。
但丁說,他所謂的統一的世界政體是一個囊括全人類的統一的帝國,這個帝國的建立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只有建立這樣的帝國,才能給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全面地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人類的智力,才能使人類在一切科學和藝術方面有所作為,才能使人類獲得幸福。
③古羅馬建立統一的大帝國,征服并統治世界,合乎公理。羅馬人生而治人,其統治順應上帝的意志。
但丁理想中的世界帝國,類似古羅馬帝國,因此他著力論證羅馬人憑公理統一天下。他說,上帝的旨意就是公理,不論何種公理,都不過是上帝旨意的體現。羅馬人征服并統治世界,對世界上的一切人進行一元化的統治是順應上帝的旨意,因而也便合乎公理。同時羅馬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他們為人正直誠實,英勇善戰,舉世無敵。但丁說,凡關心國民共同利益的,便都合乎上帝旨意,便都合乎公理。羅馬人征服世界是為了維護世界公眾的利益,所以羅馬人忠于公理。
但丁認為,羅馬的統治權力是天命所授。他說羅馬建國時,上帝反復顯示奇跡,表明上帝對羅馬人的關懷。但丁甚至用基督降生于羅馬統治時期,而且用基督主張服從羅馬的法令來反復證明,羅馬人的統治權是符合神意的,是直接授命于上帝的。
(2)評價
處于14世紀初期的但丁,提出了政教分離的思想,為世俗政權的合法性和權威性進行論證,有其重大的進步意義,也是他的人文主義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現。至于對世界帝國的論述,其中亦不乏合理的成分,但對羅馬帝國征服并統治世界的論述,則比較片面,應當說是情感多于理性,他抹殺了羅馬人對其他民族的掠奪、屠殺和鎮壓的實際,抹殺了羅馬人對其他民族殘暴統治的一面。而且羅馬民族內部的矛盾和斗爭也極其復雜,更非所有的羅馬人都正直誠實,天生便可以成為統治者。
2試評述馬西里烏斯的異端政治論。
答:帕多亞的馬西里烏斯在路易四世的保護下向教皇宣戰,嚴格地站在世俗的立場上,較早地用人的眼光來看待世俗政權,并為世俗政權至高無上的地位進行了有力的理論論證。其代表著作是《和平保衛者》。
(1)馬西里烏斯的異端政治論的主要內容
①國家是一種自然形成的制度,產生于人類群居生活的本性,國家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過美好的生活。
馬西里烏斯的國家學說,以亞里士多德的理論為基礎,認為國家是實現人類生活各種機能的“活生生的存在”,其目的在于維護和平、法律與秩序,以增進人民幸福,促使人民過“美好的生活”。馬西里烏斯認為,群居是人類的本性,但由于人類也存在著自私、損人和殘暴的傾向,妨礙人們的群居與合作,理性表明,人們需要世俗的政府作為維護和平與秩序的手段,于是便建立了國家。他提出,美好的生活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物質的、世俗的;另一方面是精神的、道德的。
②公民應擁有立法權和對官吏的選舉權,政府權力應受法律限制,法律是全體公民或其主要部分的命令。
馬西里烏斯認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民選的君主政體,官吏由人民選舉產生并對人民負責,人民有權處罰越權和不守法的統治者。他對國家與政府進行區分,指出國家由人民構成,政府僅是人民執法的工具。馬西里烏斯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驅,他明確提出了人民的權力問題,他提出法律應當體現人民的意愿,應當按照人民的意愿來規范國家的行動。馬西里烏斯把法律分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這種劃分與阿奎那相同,但他著重論述了人法和神法。他認為法律既然是公民的命令,因此任何人都應當遵守法律,即使統治者也不能例外。
③不應把教會的權威等同于上帝的權威,教會是神甫的組織,信徒是教會權威的真正來源。
馬西里烏斯認為由神職人員組成的教會并沒有等同于上帝的無上權威,神職人員與其他成員一樣都是國家的公民,都應受到公民應有的同等待遇,必須遵守和服從國家的法律和政府的命令,不應借口宗教而享有特權或得到豁免。他反對教皇對教會權力的壟斷,指出教皇只是主教中的一員,他不應享有任何特權及特殊地位,教皇的特權和特殊地位缺乏任何神圣的根據。馬西里烏斯認為,教會和神甫均是靈魂的醫生,醫生治病不能靠強制,因此教會在管理精神事務時,無任何強制權威,當人們不能圓滿履行宗教要求的時候,教會無任何處罰權利。
(2)評價
馬西里烏斯的思想已具有使政治學擺脫神學束縛的明顯傾向,他不僅為國家的權威提供了世俗的理論基礎,而且站在世俗的立場來解釋和維護人法,同時他的整個理論都具有一種潛在的民主的趨勢。他的觀點直接影響了近代西方的思想家們,因此西方學者認為,他是較早提出現代國家觀念的思想家,他是清教改革運動的先驅,“他既是馬基雅維里式的國家設計人,又是現代民主制度的締造者”。
3試評述威廉·奧卡姆的異端政治論。
答:威廉·奧卡姆是被教皇判為異端的14世紀重要的神學家和政治思想家,在路易四世的保護下,威廉·奧卡姆繼續寫了不少維護世俗權力的著作。政治性的著作主要有《師徒對話錄》、《羅馬帝國的君主》、《關于教皇權力的八個問題》、《論皇權與教權》等。
(1)威廉·奧卡姆的異端政治論的主要內容
①信仰靠啟示的支持,理性靠經驗與知識,信仰無權支配理性,必須給予人們思想和言論的自由。
威廉·奧卡姆繼承斯各脫的觀點,并進一步指出,信仰與知識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領域,上帝不是直觀的認識對象,不是靠感性和理性所能認識理解的,上帝的存在是依據《圣經》,而不是依據證明,認識上帝只能靠信仰而不是靠知識,上帝屬于信仰的領域。他認為人有思想和言論的自由,思想和言論的自由從屬于知識和理性的范圍,非信仰和神學所能干預。他主張社會必須允許人們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判斷,揭示一切善良的人們所能接受的宗教真理。
②曾經有過一個“自然人”的時期,人類遵循自然法生活,國家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契約,參與國家立法是每個社會公民的權利。
威廉·奧卡姆是最初站在近代思想大門之前的人物之一,他是中世紀第一位用人的世俗眼光來闡述自然法和社會契約論的思想家。他提出自然人是完全平等的,一切財產都是公有,自然人遵循自然規律即自然法進行活動。國家產生于社會的契約,所以人民能夠自己確立法規,從而選舉自己的領袖。
③教皇無權剝奪任何人的自然權利,無權剝奪上帝賦予人們的自由。世俗事務的一切管理權力應屬國家,教皇僅擁有管理精神事務的權力,不擁有管理物質事務的權力。
威廉·奧卡姆完全站在路易四世一邊,堅決維護了世俗王權的合法性、權威性和至高無上性,他沒有完全否定教皇的權力,但他卻堅持政教分離,把教皇的權力僅僅放在傳播福音的范圍之內。威廉·奧卡姆強調指出,教皇無權剝奪任何人的自然權利或上帝賦予人們的權利和自由,正如基督來到人間,不是為了要奪取人們的財產和權利一樣。基督的代理人不就是基督,既不能擁有與基督同樣大的權力,更沒有權力去奪取他人的權利。威廉·奧卡姆主張,教權與王權應嚴格加以區分,劃清自己的職權范圍。他反對教皇也反對皇帝擁有專制權力,認為教皇的權力只能在神法允許的范圍內行使,皇帝的權力則只能在自然法允許的范圍內行使,因此他被認為是最早的君主立憲主義者之一。
(2)評價
威廉·奧卡姆與馬西里烏斯的思想有某些共同的東西,但都自成一家,各具特點。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為世俗政權的合法性、權威性與至上性進行論證和辯護,并引伸出近代的許多自由民主的觀點,這在當時是需要有足夠的眼光和勇氣的。新的進步的思潮向著舊的封建正統思潮沖擊,而這些新的進步的思潮則被正統的封建主義的維護者視為異端。應當承認,異端思潮中,無疑有著許許多多的糟粕,但它卻始終代表著一種積極的進步的傾向,許多異端思想家都是近代資產階級宗教改革運動的先驅,他們最早敲響了近代資本主義思想的大門,他們是中世紀神權統治下的黑暗中的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