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簡答題

1.GDP和GNP有何聯系和區別?為什么西方宏觀經濟學原來用GNP作為產量的主要測量值,而現在大多改用GDP?

答:(1)國民生產總值(GNP)測量一國居民的收入,包括居民從國外取得的收入(工資、利潤、利息),但要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同類報酬。與GNP不同,GDP不考慮從國外獲得的報酬和支付給國外的報酬。它是一國國內實際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測量值。GDP是大多數歐洲國家采用的產量計量標準,因為傳統上,對外貿易在這些國家比在美國重要得多。由于國際貿易在美國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美國從1991年以后也開始用GDP作為產量的主要測量值,這種轉變也可以使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作比較更加容易些。一般說來,一個國家對外經濟往來的開放度越大,用GDP作為測量收入的標準的重要性也越大,因為開放度越大,GNP和GDP的差距可能會越大,因此,GNP就越難作為衡量國內經濟活動的標準。

(2)1991年以前美國一直以GNP作為產量的主要測量值,從1991年起改用GDP。相對于GNP,GDP是經濟中衡量就業等潛力的一個較好的指標,比方說,外國人到東道國投資,解決的是東道國的就業問題,納稅也在東道國。此外,計算GNP要計算來自國外要素的收入,而這類收入數據較難準確獲得。因此,把GDP作為經濟的基本測量指標更合理一些。

2.為什么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而非市場經濟活動不計入GDP?

答:現代社會經濟是市場經濟,因此,衡量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里創造了多少財富,只能用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來度量,也只有這樣,才能運用收入和支出法來計量GDP。非市場經濟活動是無法包括到收入和支出的范圍中來的,例如,自給自足的經濟活動、地下經濟活動等都沒有經過市場交易,既不能反映出人們的收入,也不能反映出人們的支出,因此,無法計入GDP。

3.舉例說明資本存量、總投資、凈投資和重置投資四者的關系,這四者是否都計入GDP?它們是否一定都是正數?

答:總投資是指一定時期內增加到資本存量中的資本流量,而資本存量則是經濟社會在某一時點上的資本總量。假定某國在某年投資是4000億美元,該國在該年的資本存量可能是2萬億美元(包括廠房、機械設備及存貨價值等)。廠房、機器設備等會不斷磨損。假定該年磨損掉的資本價值即折舊(當然不僅有物質磨損,還有精神磨損,例如設備因老化過時而貶值)有1000億美元,則上述4000億美元投資中就有1000億美元要用來補償舊資本消耗,凈增加的資本只有3000億美元,這3000億美元就是凈投資,而這1000億美元因是用于重置資本設備即用來替換或者說補償舊資本消耗的,故稱重置投資。凈投資加重置投資稱為總投資,即上述4000億美元()是總投資。用支出法計算GDP時的投資,指的就是總投資。

從上述可知,資本存量、總投資和重置投資不可能是負數,拿總投資來說,即使本年度沒有生產任何資本品,總投資也只是零而不能為負。重置投資也不可能是負數,因為設備消耗掉了,即使不補償,重置投資也只是零,而不可能是負的。但凈投資情況就不同,如果本年度生產的資本品不足以彌補資本消耗的折舊,凈投資就要成為負數。例如,本年度投入了價值1000萬美元的1000臺機器,但報廢了1萬美元/臺的1200臺機器,這樣,盡管總投資達1000萬美元,但由于重置投資達1200萬美元,因此凈投資就是-200萬美元。

4.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是耐用品消費支出而被看作是投資支出的一部分?

答:住宅建筑即當年建造的為私人所購買和使用的房屋總值,它之所以被列為投資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長期供人居住,能提供服務。它比一般耐用消費品的使用壽命更長,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資的一部分。當然,房屋被消費的部分可算作消費,因此房客支付的房租要作為他的消費支出計入GDP。

5.為什么存貨會被算作資本,存貨變動會被算作投資?

答:存貨對廠商來說,像設備一樣,能提供某種服務。例如,當市場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時,存貨可應付這種臨時增加的需要;同時,生產過程要順利地連續不斷地維持下去,倉庫也必須有足夠的原材料儲備。至于商店,更需要儲存必需的商品,才能隨時滿足市場顧客的需要。可見,存貨對廠商的正常經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構成資本存量的一部分。GDP是某經濟社會在每一時期所生產的產品價值。如果把存貨排除在GDP之外,所計得的就只是銷售額,而不是生產額。例如,某國某年生產了9000億美元產值,但只賣掉了8500億美元,還有500億美元要作為存貨投資計入GDP,即被看作是企業自己購買存貨的支出計入GDP。

6.為什么計入GDP的只能是凈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出口是本國生產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國GDP的一部分,而從外國進口的貨物并不是本國生產的一部分,只是外國生產的一部分,卻被計入本國的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和政府購買。例如,進口1臺價值10萬美元的機器,被計入本國投資,進口價值5萬美元的香水被計入本國消費,進口價值15萬美元的軍火被計入政府購買。如果計算投資、消費和政府購買時不把這30萬美元的進口減去,就會誤把外國生產的GDP計作本國的GDP。因此,計算GDP時,必須從出口中扣除進口即僅計算凈出口,否則,就會犯多計算GDP的錯誤。

7.假定甲廠商為乙廠商提供服務應得的報酬為400美元,乙廠商為甲廠商提供服務應得的報酬為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結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試問計入GDP的是否就是這100美元?

答:不是。

計入GDP的應當是700美元(),因為GDP計算的是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現在甲乙兩廠商生產的服務價值總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計入GDP的應是700美元,至于雙方抵消多少,和GDP計量無關,否則,甲乙兩廠商相互銷售時計入GDP的就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額了。

8.在下列兩項中每一項所發生的情況在國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區別?

(1)一個企業為經理買一輛小汽車以及這個企業給這位經理發一筆額外報酬讓他自己買一輛小汽車。

(2)你決定買本國產品消費而不是買進口貨消費。

答:(1)企業為經理買輛小汽車是作為投資項計入GDP的,但是如果企業給經理發一筆額外報酬讓經理自己購買小汽車,在國民收入核算中是作為消費計入GDP的。

(2)假若一個消費者購買本國生產的轎車,則該購買行為作為消費支出計入GDP,如果購買進口轎車,則該消費支出購買的不是本國生產的產品,因此要作為進口項從GDP中扣除。

9.核算中存貨投資的定義是什么?它在核算中有什么作用?

答:(1)國民經濟核算中的存貨投資也稱凈存貨,是指企業掌握的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等于年終的存貨量減年初的存貨量的差額。存貨投資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存貨投資為正表示該年度的存貨有所增加,而存貨投資為負表示上一年的部分或全部存貨在該年度中被銷售出去。

(2)存貨投資在核算中的作用為:如果存貨投資為正,那么表示該年度有新生產的未售出的產品,而GDP衡量的是產品產量,而不是銷量,因此應該計入GDP;如果存貨投資為負,表示的是過去生產的產品的減少,而不是本期產量的增加,因此不應計入GDP。

10.什么是GDP折算指數?什么是消費者物價指數?這二者有何差別?

答:(1)GDP折算指數是名義GDP與實際GDP的比率。名義GDP是按當期價格計算的產出。實際GDP是選取某一年的價格為基年價格,按照基年價格計算的產出。

(2)消費者物價指數即CPI,它測量的是典型城市家庭的生活成本。在某個基期選擇一籃子城市家庭主要消費的物品和勞務,調整這一籃子產品的數量使其按基期的價格計算,其價值剛好為100。之后按各年不同的產品價格計算這同一籃子產品的成本,即可得到各年的CPI。

(3)GDP折算指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常用指標,但實際上兩者在計算的幅度上有很大的差異。其原因在于兩者所選擇的作為計算基礎的一籃子商品的種類各不相同。GDP統計中并不包含進口產品,因而,GDP折算指數也就沒有計算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反,CPI中卻包含進口商品的價格。這樣,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時,以GDP折算指數衡量的通貨膨脹率就會低于以CPI衡量的通貨膨脹率。另外,GDP統計所有當年生產的商品,是“普查”,而CPI只計算固定一籃子商品,是“抽查”,統計基數不同,結果也會略有差異。

11.簡述國內生產總值的內涵。

答: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國內生產總值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1)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

由于經濟中會生產出各不相同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因而,在商品和服務形態上,是無法將各種最終產品和服務的數量相加來得出GDP的。為了克服這一困難,只能把各種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加起來,用相應的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加以衡量。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用它們的單位價格乘以產量得出來的。

(2)GD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的價值

最終產品(final Good)(或服務)是特定時期內最終使用者所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與之相比較的是中間產品(intermediate Good)(或服務),即由某企業生產,被另一企業購買,并且被用作最終產品或服務組成部分的產品(或服務)。區分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主要是為了避免重復計算。GDP只包括最終產品的價值,這樣做是因為中間產品的價值已經包括在最終產品的價格中了。

(3)GDP是一定時期內(往往為一年)所生產而不是所售賣掉的最終產品價值

強調“所生產的”是對“市場價值”的拾遺補缺。GDP包括現期生產的物品與勞務,不包括涉及過去生產的東西的交易。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時點存在的變量數值,衡量一個既定時點上的數量;流量是在某一時期內發生的變量變動數值,衡量每一單位時間的數量。GDP衡量某一特定時期內發生的生產的價值。

(5)GDP指標一般僅涉及市場上經濟活動所導致的價值

像家務勞動、自給自足的產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等的服務等不經過市場的一些經濟活動,則無法被計入GDP之中。

12.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統計中存在著哪些不足?

答:GDP是現代國際社會用來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極為重要的指標。雖然GDP概念被普遍運用,但是GDP在統計中存在以下不足:

(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總體經濟活動,一些經濟活動沒被計入GDP

國內生產總值是按物品和勞務的市場交易價格計算的,因此非市場交易活動無法被計入。自給性的生產與勞務(例如家務活)就不在GDP統計范圍之內,非法經濟活動沒有被計入GDP。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非法經濟活動,如黑市交易等。

(2)GDP不能準確地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

人類行為的目標是獲得盡可能多的福利。GDP反映了總產量水平及其變化。但是人們所得到的福利卻不一定和總產量同方向變化。如產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隨著人們閑暇時間的減少,閑暇所帶來的福利就會減少。

(3)GDP的統計有一定的誤差

GDP許多數據是根據抽樣調查得出來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誤差。有些數據是根據人們的申報得出來的,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在申報時往往并不反映真實情況,因而統計出來的數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虛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國的情況不同,具體的政策規定不同,故統計出來的GDP并非基于同樣的標準。

鑒于GDP指標在反映福利方面的上述局限性或缺陷,一些經濟學家提出對GDP指標的統計項目進行調整。提出調整的三類指標:加上閑暇、加上地下經濟、減去環境破壞。

13.簡述名義GDP與實際GDP的區別與聯系。

答:名義GDP是指按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物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實際GDP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1)名義GDP與實際GDP之間的聯系

名義GDP和實際GDP都是衡量一國一定時期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實際GDP等于名義GDP除以GDP折算指數。

(2)名義GDP與實際GDP之間的區別

計算使用的價格不同。名義GDP是以當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某國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而實際GDP則是以基期(某一年)的不變價格計算的某國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它衡量在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物質產量的變化,以相同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生產的所有產品的價值。

數值不一定相同。實際GDP等于名義GDP除以GDP折算指數,只有當一國價格不變或在基期時才有一國的實際GDP等于名義GDP,一般情況下,實際GDP與名義GDP并不相等。

14.如何從國內生產總值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答:國民收入的概念包括了好幾個總量,這里把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這五個總量及其關系概述如下。

(1)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在本國(或地區)領土上,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物品和勞務按當年的市場價格所計算出來的市場價值的總和。

(2)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凈值是指一個國家一年中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去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資本(折舊費)所得出的凈增長量。NDP=GDP-固定資產折舊

(3)國民收入(NI)。廣義國民收入泛指GNP、NDP等經濟活動總量。NI=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貼。

(4)個人收入(PI)。個人收入指個人實際得到的收入。

PI=NI-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費(稅)-公司未分配利潤+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

(5)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個人可支配收入指個人可實際使用的全部收入,指個人收入中繳納個人所得稅后剩下的部分。即DPI=PI-個人所得稅。

15.如何得出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答:四部門經濟是包括家庭、企業、政府和國外四個部門的經濟,即在三部門之外增加了國外部門,四部門經濟也稱為開放經濟。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經濟大都是四部門經濟。四部門經濟要正常循環,除保證商品市場、金融市場、要素市場和政府收支均衡外,還必須保證國際收支均衡,即國際收支大體相等。

對于四部門,即把國外部門引進來以后,同理可知,按照最終產品的歸屬,有:

按照銷售最終產品的資金用途,有: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等=消費+儲蓄+稅收+對國外部門的轉移支付,即。

于是,得到:

化簡可得:

進一步地,可以把上式寫成:

此即為儲蓄—投資恒等式,這里,是個人部門的儲蓄;是政府部門的儲蓄,即預算盈余;是國外部門的儲蓄,即本國的貿易赤字。

16.簡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種核算方法及其比較。

答: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在某一時期內所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所提供服務的價值總和。

(1)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產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生產法。生產法是指從生產的角度出發,把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所有產出和服務的價值總和減去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中間產品的價值總和,獲得GDP指標,用這種方法統計出來的價值總和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在這一時期所有新創造的價值。

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產出都是通過貨幣計量的,并構成各生產單位所雇用的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從要素收入角度來對GDP進行計量。一般來講,收入法計量GDP時,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為所有產出和服務都是提供給市場的,市場上的需求者購買這些產出時就會有支出,因此可以從總支出的角度來測算GDP。從這個角度計算的GDP包括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對產品和服務的購買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凈出口。

(2)國內生產總值三種核算方法的比較

從理論上來講三種方法計算出的GDP是相等的,其區別如表12-1所示。

表12-1  GDP三種計算方法的比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绥棱县| 祁门县| 讷河市| 株洲市| 吴忠市| 克什克腾旗| 宁陵县| 乐山市| 临潭县| 阿合奇县| 鄯善县| 调兵山市| 昌平区| 隆德县| 隆安县| 项城市| 高要市| 泰顺县| 二连浩特市| 池州市| 仪陇县| 伊吾县| 新建县| 西乡县| 阳信县| 库尔勒市| 泰安市| 白朗县| 秦皇岛市| 察雅县| 桃园市| 曲阜市| 广南县| 东乡县| 丁青县| 苍溪县| 塘沽区| 兴化市| 东港市|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