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簡答題

1.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假定條件是什么?

答: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假定條件是投資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以及儲蓄是收入的增函數,即利率上升時,投資減少,利率下降時,投資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時,儲蓄隨之增加,收入減少時,儲蓄隨之減少。

如果這些條件成立,那么,當利率下降時,投資必然增加,為了達到產品市場的均衡,或者說儲蓄和投資相等,則儲蓄必須增加,而儲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能增加。這樣,較低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結合,才能保證產品市場上總供給和總需求相等。于是當坐標圖上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收入時,曲線就必然向右下方傾斜。

如果上述前提條件不存在,則曲線就不會向右下方傾斜。例如,當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無限大時,即投資需求曲線呈水平狀時,則曲線將為一條水平線。再如,如果儲蓄不隨收入而增加,即邊際消費傾向等于1,則曲線也呈水平狀。由于西方學者一般認為投資隨利率下降而增加,儲蓄隨收入增加而增加,因此一般可假定曲線為向右下方傾斜的。

2.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假定條件是什么?

答: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的假定條件是貨幣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隨收入上升而增加。

如果這些條件成立,則當貨幣供給既定時,若利率上升,貨幣投機需求減少(即人們認為債券價格下降時,購買債券從投機角度看風險變小,因而愿買進債券而少持有貨幣),為保持貨幣市場上的供求平衡,貨幣交易需求必須相應增加,而貨幣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會增加,于是,較高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相結合,才能使貨幣市場達到均衡。

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則曲線不可能向右上方傾斜。例如,古典學派認為,人們需要貨幣,只是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機需求,即貨幣投機需求為零,在這樣的情況下,曲線就是一條垂直線。反之,凱恩斯認為,當利率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時,人們的貨幣投機需求將無限大(即這時債券價格太高,只會下降,不會上升,從而購買債券風險太大,因而人們手頭不管有多少貨幣,都不再愿意去購買債券),從而進入流動性陷阱,使曲線呈水平狀。由于西方學者認為,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無限大,是介于零和無限大之間,因此,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3.分析研究曲線和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有什么意義?

答:分析研究曲線和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主要是為了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因素。

(1)在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例如分析一項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政府支出會使利率上升很多(在曲線比較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下降很多(在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就大,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果就較小,反之亦然。可見,通過分析曲線和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財政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如投資對利率較敏感,邊際消費傾向較大從而支出乘數較大,而邊際稅率較小也會使支出乘數較大),以及使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如貨幣需求對利率較不敏感以及貨幣需求對收入較為敏感),都是使財政政策效果較小的因素。

(2)在分析貨幣政策效果時,例如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在曲線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下降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在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反之亦然。可見,通過分析曲線和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曲線斜率較小以及使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

4.為什么要討論曲線和曲線的移動?

答:框架中,引起曲線移動的因素很多,如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稅收、進出口等的變動都會使移動,而實際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變動都會使移動,這些移動都會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例如,政府減稅使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消費支出水平就會上升。再如,匯率變動,比方說本國貨幣貶值在其他情況不變時會使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從而使凈出口增加,曲線也會向右上方移動。同樣,在價格水平不變時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或減少名義貨幣需求,或者在貨幣名義供求不變時價格水平下降,都會使曲線向右下方移動。

在諸多使曲線和曲線移動的因素中,西方學者特別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動。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曲線向右上方移動,收入和利率同時上升,并且不同斜率的曲線和曲線的相交,可清楚地表現出財政政策的效果。同樣,政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收入增加,并且不同斜率的曲線和曲線的相交,可清楚表現出貨幣政策的效果。

因此,西方學者常常用模型作為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及其效果的簡明而直觀的工具。這也可以說是西方學者討論曲線和曲線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

5.如果經濟中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不在曲線和曲線的交點上,市場能否使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這種非均衡走向均衡?

答:只要生產能隨產品市場供求而變動,利率能隨貨幣市場供求而變動,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中的非均衡就可以通過調整逐步走向均衡。例如,若利率和收入的組合點在曲線和曲線之上,則一方面表示這時儲蓄大于投資;另一方面表示貨幣供給大于貨幣需求,在這種非均衡情況出現時,只要市場機制能充分起作用,則儲蓄大于投資(即產品市場上供過于求)就會導致生產收縮,貨幣供給大于貨幣需求就會導致利率下降,經過多次調整,一定會使收入和利率趨向兩個市場同時達到均衡。

6.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會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會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1)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著總需求(或總支出)的增加,這將使產量和收入增加,從而增加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在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條件下(或曲線不變),新增加的貨幣需求會使利率上升,最終引起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的下降來保證貨幣市場均衡。在模型上,這個過程表現為在曲線不變的條件下,曲線向右上方移動,總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時增加。

(2)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量而貨幣需求不變的話,利率將會下降,從產品市場看,在曲線上,在既定投資函數上,利率的下降會導致投資和國民收入的增加,這個過程表現為在曲線不變條件下,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并導致利率下降和國民收入上升。

7.流動性偏好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流動性偏好理論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利率理論,其主要的觀點就是認為利息是在一定的時期放棄貨幣、犧牲流動性所應得到的報酬,而不是古典利率理論所講的利息是對節欲、等待或推遲消費的報酬。“流動性偏好”指由于貨幣具有使用上的靈活性,人們寧肯以犧牲利息收入而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傾向。

凱恩斯認為貨幣需求起因于三種主要的動機,即交易動機、謹慎動機和投機動機。其中前兩個動機可以統稱為交易性動機,凱恩斯認為出于交易性動機的貨幣需求是收入的遞增函數,交易性貨幣需求函數可以記為;而出于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則是利率的反函數,投機性貨幣需求函數可以記為。從而總的貨幣需求函數可以表達為:

凱恩斯認為利率是由貨幣的供給與需求所共同決定的,即貨幣供求相等決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時,凱恩斯認為當利率降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時,有價證券的價格很高,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證券,人們對于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此時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為水平線,增加貨幣的供給,人們只會以現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對投資和經濟增長水平造成影響,出現“流動偏好陷阱”。

8.如何得出資本的邊際效率曲線?

答: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于這項資本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

資本邊際效率表明一個投資項目的收益應該按何種比例增長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代表的是該投資項目的預期利潤率。

假定資本物品的使用年限是年,并且在使用終了時還有殘值,則資本邊際效率的公式就是:

其中,為資本物品的供給價格;價格、…、為不同年份的預期收益;代表該資本品在年年末時的報廢價值;代表資本邊際效率。

如果和各年預期收益都能估算出來,就能算出,如果資本邊際效率()大于市場利率(),則該投資就值得,否則,就不值得。

可以看出,的數值取決于資本物品的供給價格與預期收益:預期收益既定時,供給價格越大,則越小;而供給價格既定時,預期收益越大,越大。

一個企業的資本邊際效率曲線是階梯形的,但經濟社會中所有企業的邊際資本效率曲線如果加總在一起,分階梯的折線就會逐漸變成一條連續的曲線,這條曲線就是凱恩斯所講的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如圖14-2所示。

資本邊際效率曲線表明,投資量()與利率()之間存在反方向的變動關系:利率越高,投資量越小;利率越低,投資量越大。

圖14-2  資本邊際效率曲線

9.引起曲線移動的因素有哪些?

答:假定在一個三部門經濟中,表示政府稅收,表示政府購買支出,則均衡的國民收入等于:

解得:

根據三部門經濟的曲線代數表達式可知,引起曲線移動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資需求的變動、儲蓄函數的變動、政府購買性支出的變動以及稅收的變動。

(1)投資需求的變動。如果投資需求增加,曲線將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移動的距離等于投資乘數乘以投資變動量。

(2)儲蓄函數的變動。當儲蓄意愿增加時,意味著自發消費減少了,曲線向左平移,反之,則向右平移。移動距離等于乘數乘以儲蓄變化量。

(3)政府購買性支出的變動。增加政府購買支出,會使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移動距離等于政府購買支出乘數乘以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

(4)稅收的變動。增加稅收意味著增加了企業的負擔,減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企業的投資需求和居民的消費需求會減少,那么曲線向左平移;反之,則向右平移。移動距離等于稅收乘數乘以稅收變化量。

10.簡述曲線的推導過程并計算其斜率。

答:曲線指的是滿足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貨幣的需求等于貨幣的供給)下的收入與利率的關系的圖形。貨幣市場均衡時,貨幣的供給等于貨幣的需求。由于貨幣的供給量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銀行控制,是外生變量。因此,貨幣市場的均衡只能通過調節對貨幣的需求來實現。

代表實際貨幣供給量,則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是。當為一定量時,可表示為滿足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下的收入與利率的關系。表示這一關系的圖形就是曲線。其代數表達式為:

曲線的斜率取決于的值。所以曲線斜率的大小取決于以下兩方面因素:

(1)貨幣需求對收入的敏感系數一定時,越大,曲線的斜率越大,曲線越陡峭。

(2)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系數一定時,越大,曲線的斜率越小,曲線越平緩。

一般說來,貨幣的交易需求函數是比較穩定的,因此,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貨幣的投機需求函數。出于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

當利率降得極低時,貨幣的投機需求將變得無限大,因此貨幣的投機需求曲線就成為一條水平線,從而曲線也成為水平的。這一區域被稱為凱恩斯區域。這時如果政府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貨幣政策是無效的。相對應的是,擴張性財政政策使得曲線向右移動,收入水平在利率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提高,因而財政政策效果明顯。

相反,當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時,貨幣的投機性需求為零,貨幣的投機需求曲線是一條垂直線。這時候如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使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只會提高利率而不會增加收入。但如果此時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則不但會降低利率,而且會提高收入水平。因此,這時財政政策無效而貨幣政策有效,這一區域被稱為古典區域。

古典區域與凱恩斯區域之間的曲線是中間區域。這時曲線的斜率為正值。

11.引起曲線移動的因素有哪些?

答:曲線的代數表達式為,可知造成曲線移動的因素只能是:

(1)名義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在價格水平不變時,增加,曲線向右下方平移,反之,曲線向左上方平移。實際上,央行實行變動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在模型中就表現為曲線的移動,這種情況可用圖14-3來表示。在圖14-3中,當貨幣供給量從增加到曲線從右移到

圖14-3  貨幣供給量變動使曲線移動

(2)價格水平的變動。價格水平上升,實際貨幣供給量就變小,曲線向左上方平移,反之,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婺源县| 明溪县| 北海市| 静宁县| 木里| 宝清县| 定襄县| 车险| 威远县| 蒙阴县| 海安县| 东宁县| 中阳县| 灵台县| 西峡县| 中江县| 泾川县| 邵东县| 临沂市| 科尔| 宜州市| 襄汾县| 微山县| 慈利县| 无极县| 惠州市| 商南县| 罗平县| 洪洞县| 黄浦区| 义乌市| 西华县| 庄浪县| 资阳市| 原阳县| 瑞安市| 大城县| 富源县| 黔西|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