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附高清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
- 13字
- 2020-10-13 18:10:00
第13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13.1 復習筆記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奠基人凱恩斯的學說的中心內容就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凱恩斯主義的全部理論涉及四個市場: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市場和國際市場。僅包括產品市場的理論稱為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一、均衡產出
社會產出水平究竟由社會總需求還是由社會總供給能力決定,這實際上是從凱恩斯開始的現代宏觀經濟學與凱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傳統經濟學的分水嶺。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編者注:建議讀者結合大蕭條的背景來理解凱恩斯學說的理論體系),凱恩斯在名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了生產和收入取決于總需求的理論。
1.短期分析假設前提
(1)經濟中存在著生產能力的閑置
生產能力的閑置包括兩層含義:①勞動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著失業;②廠房、機器等資本品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著開工率不足。
(2)價格水平固定不變
凱恩斯認為,在短期內,價格機制是一種僵化的、不易變動的機制,即存在價格剛性。價格剛性表現為兩個方面:①在勞動力市場,即使存在失業,工資也不會下降;②在產品市場,即使存在生產過剩,物價也不會下降。
(3)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上,總供給是無限的
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上,總供給是無限的。反映在圖表上,體現為總供給曲線平行于橫軸。其經濟含義為:由于存在資源閑置,在固定的價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總供給無限,所以均衡的國民收入由總需求單方面決定(總需求分析)
在短期中,國民收入決定于總需求,這是凱恩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產量由總需求決定,是就非充分就業狀態而言的,而非充分就業是一種通常的狀態。
2.均衡產出與非計劃存貨投資
均衡產出是指和總需求相等的產出。在兩部門經濟中,即經濟中只有居民和企業(暫時不考慮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在后面的章節會引入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總需求由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構成,于是均衡產出可用公式表示為:。
、
分別代表計劃消費、計劃投資,而不是國民收入構成公式中實際發生的消費和投資。均衡產出這一概念可以用圖13-1來表示。
圖13-1 均衡產出的決定
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的意愿支出時,經濟社會達到均衡。在這個模型中,存貨在調整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圖13-1可以看出,非計劃存貨投資是一種產量調節機制,而不是古典學派強調的價格調節機制。
3.投資等于儲蓄
計劃支出等于計劃消費加投資,即;
收入等于計劃消費加計劃儲蓄,即;
而,于是可得投資等于儲蓄,即
。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投資等于儲蓄,是指經濟要達到均衡,計劃投資必須等于計劃儲蓄,與前面的儲蓄—投資恒等式是兩回事。
二、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1.消費函數
(1)消費函數
在宏觀經濟學中,價格水平不變,所以消費數量只是收入水平的函數。消費函數是消費支出與個人可支配收入之間的依存關系。凱恩斯認為: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費和收入的這種關系稱作消費函數或消費傾向,用公式表示為:。
(2)邊際消費傾向
邊際消費傾向()指增加的消費與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邊際消費傾向的公式是:
或
是消費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不論
是常量還是變量,它總是一個小于1的正數,即
。
(3)平均消費傾向
平均消費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平均消費傾向的公式是:
是消費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相連而成的射線的斜率。
,此時消費總量<收入總量(產生儲蓄);
,此時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費(儲蓄為零);
,此時消費總量大于收入總量(負債消費,即產生負儲蓄)。
(4)線性消費函數
式中,為必不可少的自發消費部分,即收入為0時舉債或動用過去的儲蓄也必須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費;
為邊際消費傾向;
和
的乘積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費。因此,
的經濟含義是:消費等于自發消費與引致消費之和。當消費和收入之間呈線性關系時,消費函數就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消費函數上每一點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
2.儲蓄函數
(1)儲蓄函數是描述儲蓄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函數,其公式是:
(2)邊際儲蓄傾向()是該點上的儲蓄增量對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是:
或
邊際儲蓄傾向為儲蓄曲線上任一點的斜率。
(3)平均儲蓄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是:
平均儲蓄傾向是儲蓄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相連而成射線的斜率。
(4)如果儲蓄和收入的關系是線性的,即消費曲線和儲蓄曲線為一直線的話,則由于且
,因此:
。
3.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的關系
由于儲蓄被定義為收入和消費之差,因此:
第一,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互為補數,二者之和總等于收入,即:。
第二,若和
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
,則
和
都隨收入增加而遞增,但
。
第三,和
之和恒等于1,
和
之和也恒等于1。
消費和儲蓄的關系可通過圖13-2得以體現。
圖13-2 消費曲線和儲蓄曲線的關系
4.家戶消費函數和社會消費函數
社會消費函數并不是家戶消費函數的簡單加總。從家戶消費函數求取社會消費函數時,還要考慮以下一系列限制條件:
(1)國民收入分配
富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窮者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國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會消費曲線就越是向下移動。
(2)政府的稅收政策
若實行累進個人所得稅,將富有者的收入轉移給窮人用于消費,則社會消費數量增加,社會消費曲線向上移動。
(3)公司未分配利潤在利潤中所占的比例
所占比例越大,消費越少,社會消費曲線下移;反之,社會消費曲線上移。
三、關于消費函數的其他理論
1.杜森貝利(美)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
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利(J.S.Duesenberry)在《收入、儲蓄的消費行為理論》中提出。
在指出凱恩斯錯誤假設的基礎上,杜森貝利提出消費并不取決于現期絕對收入水平,而是取決于相對收入水平,即相對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對于本人歷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據相對收入假設,杜森貝利認為:
(1)人們的消費會相互影響,有攀比傾向,即“示范效應”,人們的消費不取決于其絕對收入水平,而取決于同別人相比的相對收入水平。
(2)消費有習慣性,某期消費不僅受當期收入的影響,而且受過去所達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費的影響。消費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輪效應”。
2.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美)的生命周期消費理論
生命周期消費理論由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這種理論認為,人的理性消費是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該理論認為人的一生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參加工作,第二階段純消費而無收入,用第一階段的儲蓄來彌補第二階段的消費。這樣,個人可支配收入和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便取決于該消費者的年齡。它表明當收入相對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時,儲蓄是高(低)的;它同時指出總儲蓄取決于經濟增長率及人口的年齡分布變量。
3.米爾頓·弗里德曼(美)的永久收入消費理論
永久收入消費理論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該理論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現期收入決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決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費者可以預計到的長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據觀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數值之加權平均數計得,距現在的時間越近,權數越大;反之,則越小。根據這種理論,政府想通過增減稅收來影響總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為人們因減稅而增加的收入,并不會立即用來增加消費。
4.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
(1)利率
提高利率是否會增加儲蓄,抑制當前消費,要根據利率變動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而定。替代效應指利率提高導致儲蓄的增加;收入效應指利率提高導致儲蓄的減少。
(2)價格水平
價格水平的變動通過實際收入改變而影響消費。
(3)收入分配
國民收入分配越是平均,全國性的平均消費傾向就會比較大;反之,收入分配越是不平均,全國性的平均消費傾向就會比較小。
(4)社會保障制度
通常來說,社會保障制度越是完善,居民越是敢于消費,反之,居民越是傾向于儲蓄。
四、國民收入的決定
1.兩部門經濟中收入的決定
(1)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投資是一個外生變量)
假定:只有家庭和企業,投資不變。
推導:根據,解聯立方程,就得到均衡收入:
可見,如果知道了消費函數和投資量,就可得均衡的國民收入。均衡收入的決定也可以用圖13-3來進行推導。
圖13-3 均衡收入的決定
圖13-3中,消費曲線加投資曲線與45°線的交點決定了均衡產出。在
點左邊,需求大于產出;在
點右邊,需求小于產出。只有在
點,二者相等。
(2)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
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即:,儲蓄函數為
。將此二式聯立:
求解同樣可得(均衡的)收入:。用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的方法決定均衡收入,也可用圖13-4表示。
圖13-4 均衡收入的決定
2.三部門經濟中收入的決定
假定:加入政府部門;定量稅,稅收不隨收入的變化而變化。根據:
解得:。
3.四部門經濟
假定:加入外國部門;定量稅;出口屬于外生變量。
公式推導:
解得:。
五、乘數論
乘數(Multiplier)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是指每單位外生變量的變化所帶來的引致變量的變化情況。其原因是,各經濟部門是相互關聯的,某一部門的一筆投資(或收入變動)不僅會影響本部門的收入,而且會在國民經濟其他部門中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影響這些部門的投資與收入。
1.兩部門經濟
投資乘數: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
或者
推導:
(1)增加的投資使得國民收入第一輪增加
,然而國民收入的增加不會就此停止,新的
的收入在邊際消費傾向
作用下,第二輪又使得國民收入增加
,依次類推,第三輪是
……因此,有
。因為
,等比數列求和:
,即
,也就是投資乘數
。
(2)均衡時收入=支出,那么當投資變化時,從一個均衡轉化為另一個均衡,必然存在收入的變化量Δy等于支出變化量。如果把支出變化量分解成投資引起的直接需求Δi和收入變化帶來的消費變化,則有
,從而推出
。
(3)根據消費函數決定的國民收入公式,當增加
時,
,則
,即
。另外,也可以直接求微分
。
同理,自發支出的乘數同樣也是
。
2.三部門經濟
(1)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的比率,可表示為:
(2)稅收乘數: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可表示為:,負號表示增稅將導致國民收入下降。
(3)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可表示為:。
注意:就絕對值來看,,其原因在于:政府購買直接增加了總支出,而減稅或者政府轉移支付只會使可支配收入增加相應的數額,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只有一部分用于消費支出。正是因為政府購買支出乘數大于稅收乘數,因此,如果政府購買支出和稅收等額增加,國民收入仍將增加。
(4)平衡預算乘數: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與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即:
推導:。
因為,由上式可得,
,即:
。
3.四部門經濟
對外貿易乘數:收入變動對引起這種變動的出口變動的比率,公式為:
注意:在四部門經濟假設下,收入決定公式為,因此不僅
,自發支出乘數、投資乘數和政府購買支出乘數也都等于
。
因為,
,可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乘數小于封閉經濟條件下的乘數,原因在于由出口導致增加的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