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婚前獲得的股權,離婚時如何確定并分割婚后增值部分
典型案例
白女士找到筆者咨詢:能不能分股權?根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一方的婚前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周先生持有的股權屬于婚前財產,結婚后仍為個人所有,如果白、周二人沒有事后約定屬于夫妻共有財產,離婚是不能分割該股權的。那么,是不是說白女士對于周先生的股權就沒有任何權利呢?其實不然,白女士可以主張分割該股權在婚后的收益,也就是股權在婚后的增值部分。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以下簡稱《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五條的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后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股權是基于股東的出資行為獲得,出資對應的分紅、股權增值應當屬于投資收益。股東一般參加公司管理,對公司的重要事宜進行決策,所以股權的投資收益不屬于法律規定的孳息、自然增值,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非經營方可以主張分割。
個人股權在婚后收益部分的分割,是離婚股權分割糾紛中非常復雜的問題。筆者試著探討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一)凈資產、未分配利潤、分紅,到底什么可以分
通俗而言,公司的凈資產是指公司資產總額(包括股東出資和公司經營過程中獲得的資產)減去負債總額的凈值;某個時點,公司凈資產都可以為正值(公司有利潤),也可以為負值(公司虧損);無論正負,凈資產都反映出股權的價值,最終歸屬于股東。但作為體現資產凈額的一個數值,筆者不認為它是可以直接分割的有形資產。
未分配利潤是企業未做分配的利潤,它在以后的年度可繼續進行分配,屬于凈資產的組成部分。在公司未進行分配之前,它屬于公司的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筆者也不認為一方可以主張分割未分配利潤。
分紅,是通過股東會決議決定分配后,公司分配給股東的公司稅后利潤。一旦分紅,就由公司資產轉化為股東收入。公司對于股東的分紅一般是現金類資產,屬于投資收益,無論股權本身是不是共有財產,根據法律規定,該投資收益都是夫妻共有的,離婚時可以主張分割。
但是,如本節開篇案例所述,周先生股權的價值早已超過當初的出資,公司長期不分紅,那么如何計算周先生所持股權的收益部分,或者說股權增值呢?
(二)如何計算股權增值部分
股權增值并非一個嚴謹的財務或法律術語,但是離婚訴訟時往往被一方提出分割,法院也會針對該請求進行裁判。筆者不是財務專業人士,斗膽試著做以下分析。婚后的個人股權增值=離婚時股權價值-結婚時股權價值,也就是需要計算婚姻期間股權到底在原值基礎上增加了多少。
所以,要求分割股權增值,理論上,先得知道股權原值是多少,現在價值是多少,有沒有增值,這些數據,屬于非常專業的財務問題,需要進行專業評估,還得公司配合評估,才能得到趨近于真實的增值數字。
分割股權增值,是涉及《公司法》、評估準則的復雜問題,實務中的判決意見有多種。
實務判例
(一)認為涉及第三人(公司)利益,法院干脆不予處理
實務判例-1:根據(2015)西中民一終字第00171號判決書,關于任某主張確認其與寧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后者在五家公司所持有的股權增值部分為夫妻共同財產,并分割其中一半屬任某所有的訴訟請求,因涉公司利益,本案不予處理。
也就是說,由于案件的復雜性及需要公司配合、涉及第三人(公司),所以法院干脆對于分割增值的訴訟請求不予處理,這種情況并非少見。
(二)證據不足、無法查明增值,法院不做認定與處理
實務判例-2:根據(2015)渝五中法民終字第04046號判決書,由于離婚當事雙方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該公司的股權結構、股權增值以及股東分取紅利等情況,且當事雙方對該公司資產的實際占有人存在爭議,該院無法查明,故本案(對股權增值等問題)不做認定、處理。
也就是說,在這個案子中,法院也把股權增值認定這個“燙手山芋”借現有證據無法查明的正當理由給丟出去了。
(三)認可股權增值屬夫妻共有,股東一方給予非股東一方補償價款
實務判例-3:根據(2015)浙溫民終字第401號判決書,在金某、翁某離婚一案中,法院認為:金某于2011年6月轉讓其持有的16.81%股份系婚前獲得,取得轉讓款840.5萬元,扣減其婚前投入的個人財產237萬元,共增值603.5萬元。由于現有證據無法證明金某、翁某結婚前該股權的收益情況,故603.5萬元均視為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收益,由二人予以分割,金某應向翁某支付301.75萬元。
該案中法院認為,金某婚前取得的股權在婚后產生的收益系通過參與公司的經營所得,顯然不屬于孳息或自然增值,故婚前股權在婚后產生的收益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婚姻關系解除時應當予以分割。值得注意的是,本案起訴時股權已經轉讓變現,股權當前價值和結婚時原值都無法確定,法院把股權轉讓價款扣去金某取得股權的個人出資(成本)的差額部分認定為婚后增值,而沒有刨除金某初獲股權到結婚這個期間的增值(沒有證據)。這種算法略顯粗糙了。
(四)對于個人股權婚后增值部分,能否主張給予非股東一方折股補償
實務判例-4:根據(2016)浙04民終2001號判決書,張某婚前投入公司的290萬元出資對應股權系其婚前個人財產,該股權在其與姚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產生了增值,增值部分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并依法予以分割。就股權增值分割的具體方法,姚某、張某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姚某主張獲得相應貨幣補償,張某主張其無能力支付貨幣補償,要求將相應貨幣補償折算成公司股權補償。
一審法院認為,股權價值評估的結果是對公司資產、負債情況的會計反映,股權的增值不能直接等同于持股方直接的收益,直接按照評估價值判令由張某給付姚某貨幣變現,而讓張某單獨承擔增值不確定的風險不公平,所以判令張某將股權增值部分的二分之一金額折算成7.985%的股權支付給姚某,以折抵其應支付給姚某的貨幣補償。
姚某本來想拿折價款,結果一審法院判折股補償,不服上訴到二審法院。二審法院認為,基于公司的人合性,不宜將股權增值部分轉化為股權,并將非持股的配偶一方直接確認為公司股東,而應判決由持股一方支付另一方相應折價款更為合適。二審改判張某將評估報告確定的婚前股權增值1134.6萬元的二分之一,即567.3萬元支付給姚某。
根據上述分析,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股權在婚后的收益、增值部分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如果該增值部分全部分紅且分紅所得尚存在,則法院僅需分割分紅即可。但在實踐中,往往存在增值部分并未分配或未完全分配,尚屬于公司資產的情形。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通過評估,來確定離婚時該婚前股權在婚姻存續期間的增值,由持股一方當事人繼續持股,同時根據股權增值數額以貨幣或折股方式計算、補償對方。至于折價還是折股,法院具有自由裁量權。
律師建議
個人股權增值的分割,對于離婚的雙方來說都有風險。對于持股且經營的一方,股權屬于個人,增值是個人努力得到的,卻要二人分割增值部分,心有不甘。對于非持股一方而言,要分割增值先要證明有增值存在,有可能因為公司不配合評估而難以證明。所以,從雙方的角度給出建議如下:
(一)超高凈值客戶,建議婚前簽署夫妻財產約定
有的企業股權增值部分在婚后非常可觀,如果沒有明確約定增值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就會面臨婚變分割的風險。所以,最有可能預防未來風險的方法就是簽署夫妻財產約定,明確約定婚前股權在婚后的分紅、收益、增值也屬于個人財產。當然,如果單方面提出這樣的協議未免不近人情、傷感情,所以可以委托律師團隊進行協商,同時可以通過贈與財產、為對方購買大額壽險或立為家族信托受益人的方式來平衡對方利益,以順利促成夫妻財產約定的簽署。
(二)持股一方應當盡量說服法官,支持合理的補償方案
股權的增值部分并不直接等于現金資產,如公司資產在婚后的增值主要體現為土地使用權價值、存貨、應收賬款等非資金類資產,這些價值只是賬面價值,變動不居且并未變現,如果一方要求全部以現金的方式補償股權增值,未免不公。所以,作為持股一方可以盡量爭取協商雙方能夠接受的折價金額,或者爭取法院支持折股補償或部分折股、部分支付現金補償。
有客戶咨詢過筆者:是否可以通過股東會決議或修改章程分紅比例條款,以多給其他股東分紅的方式“繞開”分割股權增值部分?根據《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按實繳比例分紅,章程另有規定的適用章程規定。所以,股東之間可以自行約定不按股權比例分紅。但是,如果非股東一方能夠證明這種不匹配股權比例的分紅方案屬于股東間惡意串通、損害其夫妻共有財產,則存在分紅被認定無效或被撤銷的風險。而且,這個“小動作”并沒有解決未分配的公司利潤等股權增值被評估后分割的問題。
所以,對于婚前有股權的一方,婚后增值的分割風險確確實實存在又容易被忽略,需要提前預防。
(三)建議非持股一方主動申請評估,以確定增值金額
股權增值的認定非常復雜,并不能僅憑外部獲得的資料(如公司提交給稅務部門的財務報表等)去證明。非持股一方有權申請法院對公司資產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股權價值。如果不申請評估(主要是承擔費用問題),非持股一方恐怕要承擔舉證不利的責任。實務中,公司往往會不配合評估,法院有可能因為證據不足,不做認定,另案處理,也有可能用其他佐證來證明增值部分。
所以,本節案例中的白女士有權主張分得周先生股權婚后增值,能分多少取決于股權增值部分的評估結果。但是,增值是變動不居的,如果男方通過增加公司成本、費用,或低價處置、轉移、隱匿公司財產等方式來降低公司股權估值,該怎么辦呢?如何判斷和應對此類風險,可以參見本章第六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