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攜時光遠行
  • 蘇偉鈿
  • 1325字
  • 2020-03-17 10:56:10

金鄰銀親

一場大雨過后,原先并不耀眼的樓房變得光鮮生動起來。

這是在城市化進程中顯得落伍的樓房,外墻不貼馬賽克,淡綠色的粉刷在風吹日曬雨淋中色澤漸褪。樸素的窗戶、簡易的陽臺、茂密的樹枝輕松舒展,微風過處,翠綠葉子淺吟輕舞,成為窗前一幅自然風景。

城市東擴,購置商品房已成普遍現(xiàn)象。但每每從簡易樓房走過時,總不免駐足凝望,如同年輕時一個個夢的珍藏。當歲月漸漸走遠,純真變?yōu)槌墒烊~片從繁茂的枝葉里抖落,回憶便成了真情的載體。

那幢粉刷的樓房至今仍有人進出,曾經(jīng)的鄰居大多搬走,有個別還住在那里,過著自個兒該過的日子。偶爾與鄰居相遇,總是很親切地交談,談大人、談小孩,一看到當年總在眼前晃動的小女孩已長成姑娘,鄰居們語氣自然興奮了起來。那時,女兒小,幼兒園放學回來,職業(yè)的限制使我這個當母親的下班經(jīng)常不定時,女兒進不了門,二樓的阿姨就招呼她進自家門,一個面包,一只香蕉,或干脆坐進圓桌一起吃飯。等我火急火燎往家里趕時,吃飽喝足的女兒已是氣定神閑坐在鄰家看電視、看圖書。

我想,大概“金厝邊銀親戚”也就是這種含金量吧。

金鄰銀親,一群鄰居是一段生活的印記。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家住的是騎樓。讀初一時,母親嫌工作的地方離家遠,便找人商量換房,大房子換小房子,還高興。因為上班方便,且住的是小樓房的二樓。那時的人住膩了老屋,能搬進樓房,自然有幾分神氣。最值得高興的是,臺風洪水到來時家里不浸水,可坐在陽臺看風吹雨落之處及對面厝屋被掀起的殘物,這對于少年的我們是興奮愜意之事。一層樓住四戶人家,雖然免不了磕磕碰碰,但這樣的格局自然成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背景。陽臺的視野是貨車停車場,車少,站場大,鄰居們就每天搬著磚翻過墻,在場邊搭建一個個小菜園。我至今對玉米棵留有美好的記憶,大半緣起當年的菜地。搬新家后,在新鄰居的幫助下,我們姐妹在空地里也圍起籬笆,種上了植物。于是,在春天和煦的陽光下,玉米棵由茂綠變成金黃,再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還有空心菜、油菜、春菜,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果實,吃起來甜滋滋的。

記憶中宿舍樓住的另一位姓謝的鄰居,他個子高高瘦瘦的,是國有企業(yè)的高級技工。每天著一身油污污的工作服下班,坐上餐桌時就已換上寬松的閑服。一盤魚、一盤肉、一碟花生米,兩腿或盤坐著或打著有節(jié)有奏的哆嗦,看他一臉輕松賽神仙的表情,那時感到詫異。如今想來,那是做工人忙碌了一天后的休閑。這位大叔是老鄰居了,從舊宿舍樓到新宿舍樓,我們兩家總是挨著,也算是金鄰緣分吧。電工算一技之長,而我們家多是文人,一旦停電就一籌莫展。黑燈瞎火,我們總會走到隔壁喊一聲,“老叔,我家電又停了,請來幫忙看看”。聽到喊聲,鄰家大叔就樂呵呵走出來,問明情況,不一會,肩背竹梯,手打著大電筒。只見他一只手在電閘刀中來回幾下,接上保險絲,霎時,黑暗變光明。

宿舍樓是歲月的見證。斗轉(zhuǎn)星移,許多人搬走了,搬到更豪華的住所。也有許多人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我們漸漸長大,在生活工作中繁忙地來回奔跑,不時總會聽到當年哪個鄰居離開人世的消息,生老病死,這是人不得不面對的無情事實。

生活在一天天的工作、飲食起居中延續(xù)下去,多年以來,搬遷的地方一個又一個。每當在高樓的陽臺想起那些匆匆提菜籃跑樓道的鄰居,我就充滿了深深的眷戀和思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邯郸市| 水城县| 尖扎县| 大同市| 轮台县| 吴忠市| 札达县| 武定县| 光山县| 长乐市| 特克斯县| 富宁县| 华安县| 巴林左旗| 黄大仙区| 江口县| 铜鼓县| 塘沽区| 甘肃省| 库尔勒市| 武陟县| 城固县| 漳州市| 铜川市| 灌南县| 鲁甸县| 灌南县| 沙洋县| 拜城县| 九江市| 古丈县| 疏附县| 曲松县| 疏勒县| 鱼台县| 德庆县| 比如县| 桑日县| 城口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