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道隣法政文集 (漢語法學文叢)
- 徐道隣
- 4004字
- 2020-11-28 22:48:06
唐律中的倫常制度
中國的禮教,是建立于“五倫”之上的,所以人與人的關系,在法律方面上,全受雙方相對身份之支配。大體言之,可分以下數端:
(一)君主的特別人格:唐律五百零一條中,刑名最重的,莫過于謀反(謀害國君):犯者不分首從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賊盜,謀反大逆條)。事涉皇帝而致死罪者,幾乎有二十條。(例如闌入上合內者絞,闌入殿內者絞,越殿垣者絞,非宿衛人冒名入殿內者絞,不承敕擅開宮殿門者絞,夜持杖入殿門者絞,宿衛人于御在所誤拔刀子者絞,射箭至隊仗內者絞,合和御藥不如本方及封題誤者醫絞,造御膳犯食禁者主食絞,造御幸舟船不牢固者工匠絞,監當主司誤將雜藥至御所者絞,指斥乘輿情理切害者絞,謀反大逆者斬,盜御寶者絞,偽造皇帝八寶者斬,偽寫宮殿門符者絞,詐為制書及增減者絞。)所以有人說,唐律之為后代君主所喜者,就是以其特別尊重皇帝的緣故。
但是如若我們細讀唐律,可以發現君主在唐律中有時是代表國家,有時是代表個人。例如“十惡”的次序,“謀反”(謀犯國君)和“大逆”(毀宗廟山陵),在最前面,而“大不敬”(乘輿服御物,指斥乘輿,對捍制無人臣理),則在“惡逆”(謀殺殺祖父母父母)“不道”(殺一家非罪三人,支解人)之后,可見前者是國家為主,后者以皇帝個人為主。職制律中,“署置過限”、“貢舉非其人”、“刺吏縣令私自出境”之罪在先,而“和合御藥不如本方”、“造御舟船不牢固”之罪在后,可見服務國家之事,重于侍奉皇帝之事。斗訟律:毆皇家袒免親,若亦為已之所親,則各準尊卑服數為罪,不在皇親加例??梢娝饺擞H屬關系,重過皇親與平民間的關系。所以“君主為國家象征”這個意識,在中國過去的國家論中,并不能說是完全沒有。
(二)官吏的特殊地位:唐律判刑,居官者和平民不同,凡是九品以上之官,只要所犯的不是五流(加役流、反逆緣坐流、子孫犯過失流、不孝流、會赦猶流)和死罪,都可以去官抵罪,謂之“官當”:私罪,五品以上,一官當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當徒一年,公罪各加一年當。流罪比徒四年。其以官當徒者,罪輕不盡其官,留官收贖,官少不盡其罪,余罪收贖(名例,以官當徒條,及以官當徒不盡條)。七品以上之官,流罪以下,皆減一等,謂之“減罪”(名例減章)。五品以上之官,犯非惡逆,雖坐絞斬,亦聽自盡于家(斷獄,斷罪應絞而斬條)。居官者雖是犯了五流而配流如法,也還是可以免居作之役(名例,贖章)。就是說,居官的犯了罪,縱是處死刑成配流,也還是不服勞役,不受拷打,而被保全他一種光榮的身份。
至于他們的舍宅,車服,器物甚至祖先的墳塋石獸之類,都有一定制造的規定,來顯著(Conspicously)的表示他們的品級身份(雜律,舍宅車服器物條)。唐律對于官吏在社會上的地位,確實是予以十分尊重的。
但是因此居官的人們,在一般作人的責任上,也比較平人為大。尤其在取與授受之間,顯著的表示出法律對他們要求之嚴格。例如,
職制,監主受財枉法條:“監臨主司受財枉法者……十五匹絞。”而平民竊盜,雖五十匹,也不過止是加役流而已(賊盜,竊盜條)。作監臨主司而受財雖是不枉法,(雖受有事人財,判斷不為曲法),也要一尺杖九十……三十匠加役流(監主受財枉法條)。甚至于“有事先不許財,事過之后而受財者,事若枉,準枉法論,事不枉者,以受所監臨財物論”。(職制,有事先不許財條)
再看:
職制,受所監臨財物條:“諸監臨之官,受所監臨財物者(不因公事而受監臨內財物者),一尺笞四十,一匹加一等,五十匹流二千里。乞取者加一等(非財主自與而官人從乞者,強乞取者;若以威力強乞取者),準枉法論?!?/p>
職制,貸所監臨財物條:“諸貸所監臨財物者,坐贓論。若百日不還,以受所監臨財物論。若賣買有剩利者(官人于部賣物及買物,計時估剩利者,)計利以乞取監臨財物論。強市者笞五十。有剩利者,計利準枉法論?!?/p>
職制,役使所監臨條:“諸監臨之官,私役使所監臨,及借奴婢牛馬駝騾驢車船碾硙邸店之類,各計庸賃,以受所監臨財物論?!?/p>
職制,監臨受供饋條:“諸監臨之官,受豬羊供饋,坐贓論?!?/p>
職制,率斂監臨財物條:“諸率斂所監臨財物饋遺人者(謂率人斂物或以身率人),雖不入己,以受所監臨財物論(若自入者,同乞取法)?!?/p>
職制,監臨家人乞借條:“諸監臨之官,家人于所部,有受乞借貸,役使賣買有剩利之屬,各減官人罪二等。官人知情,與同罪,不知情者,各減家人罪五等。”
職制,去官受舊官屬條:“諸去官而受舊官屬前任所僚士庶佐舊所管部人饋與,若乞取借貸之屬,各減在官三等,其因官挾勢,及豪強之人乞索者(扶持形勢,及鄉閭首望豪右之乞索財物者),坐贓論減一等?!?/p>
看上面出差的不能接受禮物;部下的財物,即借用亦不許;家人斂索,主人不知情也要得罪;雖去官仍不能受部屬的饋贈;法律之所以防閑官吏者,可謂周密。
再則作官吏的,對于國家的公物,更有特別愛護的責任。例如,
職制,增乘驛馬條:“諸增乘驛馬者,一匹徒一年?!笔瑁骸敖o驛,三品以上四匹,四品以上三匹,五品以上二匹,馀官一匹……數外剩取,是曰‘增乘’?!?/p>
職制,乘驛馬枉道條:“諸乘驛馬輒枉道者,一里杖一百,五里加一等。經驛不換馬者杖八十?!笔瑁骸皢柤儆腥顺梭A馬,枉道五里,經過反復,往來便經十里,如此犯者,如何處斷?答曰:律云枉道,本慮馬勞,又恐行遲,于事稽廢,既有往來之里,亦計十里科論。”
職制,乘驛馬赍私物條:“諸乘驛馬赍私物(謂非隨身衣仗者),一斤杖六十,十斤加一等。罪止徒一年。”
雜律,乘官船載衣糧條:“諸應乘官船者,聽載衣糧二百斤。違限私載。若受寄及寄之者(若受人寄物,及寄物之人),五十斤及一人,各笞二十。一百斤及二人,各杖一百。每一百斤及二人,各加一等?!?/p>
廐庫,假借官物不還條:“諸假請官物(謂有吉兇應給威儀鹵簿,或借帳幕氈褥之類),事訖過十日不還者,笞三十。十日加一等?!?/p>
廐庫,監主貸官物條:“諸監臨主守,以官物私自貸,若貸人,及貸之者,無文記,以盜論,有文記,準盜論(文記謂取抄署之類,雖無文案,或有名簿,人或取抄及署領之類皆同)?!?/p>
廄庫,監主以官物借人條:“諸監臨主守之官,以官物私自借,若借人,及借之者,笞五十。過十日,坐贓論減二等。”
雜律,應給傳送剩取條:“諸應給傳送(一品給馬八匹,二品六匹,三品以下,各有等差),而限外剩取者,笞四十。若不應給而取者,加罪二等。強取者各加一等。主司給與者,各與同罪。(強取而主司給與,亦與強者罪同)?!?/p>
像上面最后一條的規定,雖是被人強迫的而仍然不能免罪。作官吏的責任,不可謂不嚴格了。
(三)親屬身份在法律上的重要作用。這個可以分六項來講。
(1)緣坐 賊盜,謀反大逆條:“謀反及大逆者……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姊妹并沒官……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敝\叛條:“諸謀叛已上道者;妻子流二千里。若率眾百人以上,父母妻子流三千里。”造畜蠱毒條:“諸造畜蠱毒(謂造合成蠱,堪以害人者),及教令者絞。造畜者同居家口,雖不知情,皆流三千里。”這就是本來無罪之人,只因為和犯罪者有親屬關系,因之被連帶到配流,沒官,以致處死。
(2)減贖 皇帝袒免以上親,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親,皇后小功以上親,犯死罪,皆條所坐及應議之狀(議者原情議罪,稱定刑之律而不正決之,先奏請議,議定奏裁)。流罪以下減一等(名例八,議條)。皇太子妃大功以上親,犯死罪者上請,流罪以下減一等(名例,請章)。官爵得請者(五品以上)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孫,犯流罪以下各從減一等之例(名例,減章)。官品減者七品以上之祖父母父母妻子孫,犯流罪以下聽贖。又以上四等人,犯流罪以下皆聽贖(名例,贖章)。這就是本來犯罪之人,只因為和某種人有親屬關系,遂得減等科刑或納銅贖罪。
(3)量刑 依賊盜律謀殺期親尊長條,侄殺伯叔父母姑者,皆合斬刑,謂之“惡逆”(名例十惡條)。而伯叔殺侄則只合徒三年(斗訟毆兄弟姊妹條),弟毆兄者徒二年半(同上條)謂之“不睦”(名例十惡條),兄毆弟雖傷無罪(毆殺者徒三年,參毆兄弟姊妹條),妻毆夫者徒一年(斗訟妻毆夫條),夫毆妻,傷者減凡人二等,不傷無罪(參同條)??梢娡环缸镄袨?,唯以雙方親屬關系中之身份不同,而刑罰之輕重,就大不相同了。
(4)定罪 職制,府號官稱犯名條:“諸府號官稱犯祖父名(父名“衛”,不得于諸衛任官,祖名‘安’,不得任長安縣職),而冒榮居之,祖父母父母若疾無侍,委親之官者,徒一年?!焙颓懊嬲f過的居父母喪生子徒一年,祖父母父母犯死罪囚禁而嫁娶者徒一年半,這都是本來很正常的行為,但因為其親屬中有某人在某種狀況之下,而這些行為就成了罪名了。
(5)破法 名例,犯死罪非十惡條:“諸犯死罪非十惡,而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家無期親成丁者,上請,犯流罪者,權留養親?!狈缸锕餐鰲l:“諸犯罪共亡,輕罪能捕重罪首者,除其罪。”但緦麻以上親,犯罪共亡者,則不合告言,若捕親屬首者,但得減逃亡之坐其本犯之罪不原;并且還須要依傷殺及告親屬法治罪(同條問答)。同居相為隱條:“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外孫,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即漏露其事,及擿語消息,亦不坐。”疏:“假有鑄錢及盜之類,事須掩攝追收。遂漏露其事,及擿語消息,謂報罪人所掩攝之事,令得隱避逃亡?!边@都是本來應該執行的,或者應該免除的,和應該判決的罪名,但是因為犯者的親屬關系,而都“破格”不用了。
(6)特制 戶婚,子孫不得別籍條: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別生戶籍,財產不同),徒三年?!倍吩A,祖父母為人毆擊條:“諸祖父母父母,為人所毆擊,子孫即毆擊之,非折傷者勿論。折傷者,減凡斗折傷三等?!辟\盜,殺人移鄉條:“諸殺人應死,會赦免者,移鄉千里外。若死者家無期以上親,或先相去千里外,不在移限?!边@些都是特別為維護親屬關系而設的制度。而最后的一條,一方面既赦免犯罪的死刑,另一方面又恐怕不能安慰被害者家屬的報仇心理,而規定了這種強迫移民的辦法。其顧慮的周詳,真可說是無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