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優國企(改革新讀本)
- 楊英杰
- 586字
- 2020-11-28 22:33:30
第三章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國有企業經濟效率明顯提高,國有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機制不斷改善,但仍存在較多問題,特別是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還不到位,國有企業的雙重屬性使得國有企業在績效考核中如何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陷入兩難境地。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國有企業的定位不夠清晰。功能定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前提,區分不同類別國有企業的性質和功能是國有企業未來戰略調整和落實國有企業績效考核的關鍵。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方向,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并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的功能。
2015年8月2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更是將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落到實處。2015年12月29日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意味著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進入具體推進階段。《指導意見》根據國有企業的主營業務和核心業務范圍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在分類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革、發展、監管和考核方法。這為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具體推進提供了方向性指導意見。本章將從分類推進改革的重要性、劃分國有企業不同類型、推進商業性國有企業和公益性國有企業等角度,深刻理解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