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進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的解決機制 (部門行政法叢書)
- 余凌云
- 605字
- 2020-11-28 20:54:06
一、引言
(一)從特權到權利
Edward C.Fisher在1961年寫就的專著中,詳細考察了汽車自問世以來,擠占著傳統路權,與車馬、行人發生的沖突。對于這一新生事物,法院最初的態度是抑制。當時汽車設計、質量都不夠好,汽車啟動噪聲大,在泥濘的道路上行駛,飛濺泥沙。法院在判案中要求汽車駕駛人負有很大的注意義務,不得驚擾車馬、行人,如有妨礙之虞,要立即停止駕駛。后來才逐漸發展到承認各色人等都有平等使用道路的權利。阿肯色州(Arkansas)最高法院在1911年就認可了“拄著拐杖的乞丐有著與開車的人一樣的使用城市街道的權利”(The beggar on his crutches has the same right to the use of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as has the man in his automobile)。對于這個觀念的轉變,Edward C.Fisher評價極高,他說:“二十世紀還遠沒有踏步向前,直到法院確認了所有人,不論是徒步還是使用合法運輸工具,都有著使用街道和公路的平等與互惠權利,除非法規或條例規定,任何人都不具有優于別人的權利。”
路權倒是平等了,但在當時,駕駛汽車卻還是少數人的活動。所以,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反復被灌輸道,“駕駛汽車只是一個特權,不是憲法保護的權利”(driving is a privilege, not a right guaranteed by the Constitution)。現如今,這一論斷已一去不復返了。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它讓人們出行更為便利,生活品質極大提升。駕車不再是奢侈,也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成了民生的一部分,也成為一項法律應當保護的公民權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汽車智能化的突飛猛進,讓色弱、老齡、殘疾等駕車門檻不斷降低,駕車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