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輔導班會方案叢書:心理班會課是這樣設計的:24堂成長課的奇跡(小學高段篇)
- 孫晶
- 1857字
- 2020-11-28 17:46:09
四、活動素材庫
1.設計背景
小學高年級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迅速增強,逐步關注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在關注自身情緒的同時,也開始關注他人的情緒狀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引導孩子們更多地理解和考慮他人的感受以及情緒狀態,知曉各種情緒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本堂班會課結合小學高段學生的情緒發展特點設置,從實際的生活場景入手,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心態,主動幫助他人走出情緒困境,并意識到幫助他人也是在幫助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2.理論支持
(1)小學階段情緒發展特點
小學階段學生情緒認知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平緩而漸進的過程,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能夠對情緒原因做出情境性解釋和心因性解釋。研究表明,小學兒童情緒狀態理解和情緒調控理解性別差異不顯著,而在情緒原因理解上女生的理解水平明顯高于男生;小學兒童情緒理解成分的發展具有層次性。
小學中高年級兒童情緒理解力的測查表明,兒童能夠理解抽象的情緒概念和簡單的情緒詞匯;會依賴表情、言語及身體動作線索識別他人的情緒;會依賴內部心理活動、表情和身體動作線索識別自己的情緒。兒童已理解情緒與事件、與行為間的因果聯系,但在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緒能力時存在明顯差異,需要經過情緒識別訓練去幫助更多的學生提升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2)培養積極情緒的途徑
①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每一位教師都應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培養自己良好的心境,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緒消除在課堂以外,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對待教學,對待學生。
②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活動。
活動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途徑,如各種主題班會、聯誼活動、實踐活動、游學等。教師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抑制不良的心態,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體會快樂的情緒,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感受交往的樂趣,形成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
③ 多給學生提供積極的情緒體驗。
為學生創造機會發揮特長,使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增強積極心態。學校在教學活動中要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后進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④ 培養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不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是個體社會性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情緒表現,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要自尋煩惱;在興奮的狀態下要盡力保持冷靜,與伙伴分享快樂等。這樣可以使小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
(3)如何保持快樂情緒
快樂使人更容易與人相處,更容易讓人覺得親切、討人喜歡,從而產生滿意感和滿足感,也可以令人在緊張中感到松弛,是有益于健康的情緒。
① 目標適當。
引導小學生確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切忌期望過高,實事求是,尤其是爭強好勝的孩子更要注意。
② 尋找樂趣。
引導學生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鼓勵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于活動中傾注熱情,享受生活的樂趣。
③ 提升自信。
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的一面,經常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要引導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肯定自己和悅納自己。
④ 與人交流。
善于與人交流的孩子更容易快樂,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伙伴,交流不僅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還能給自己帶來積極情緒。
3.可替代活動
(1)微笑傳遞(可以替代活動1)
【輔導要點】
熱身活動,區分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導入活動課主題。
【活動內容】
① 每組同學圍成一圈站立,活動開始前,組長可以睜開眼睛,其余的人戴眼罩,過程中全程保持無聲。
② 當幻燈片上出現“正性情緒”的表情圖片時,組長將手中乒乓球順時針傳至旁邊同學,從排頭依次將乒乓球傳到排尾,最后的人舉起乒乓球示意,最快者獲勝。教師記錄成績。
③ 當幻燈片上顯示“負性情緒”的表情圖片時,不必傳球,錯傳計犯規。
④ 共傳遞10個乒乓球,全部結束后公布成績,發最默契獎。
⑤ 活動分享,觀看剛才出示的表情包,導入活動課主題。
(2)快樂金點子(可以替代活動3)
【輔導要點】
引導學生提升關注他人情緒的能力,提高問題應對能力。
【活動內容】
① 小組討論:想一想自己曾經幫助他人擺脫情緒困擾的事例,與組內同學進行分享并交流自己給出過的好建議,即“金點子”。
② 組長記錄成員的金點子,形成組內智慧結晶,參加全班交流分享。
③ 教師總結。
結合學生發言總結,可以參考活動素材庫的相關資料。
4.活動記錄單
情緒翻譯

快樂天使
